不管怎么说,新年还是一天天的临近了。
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可算是迎来了除夕之夜。
七九年的除夕,对于赵家而言,是个举家团圆的幸福年。没有战争,没有乱七八糟的动乱,因为改革开放,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多了份期盼。虽然因为小姑母离婚,有一丝不完美,至少跟前几年相比,一家人都在。没有什么,比举家团圆更幸福的事儿了。
“在想什么?”赵清山见自家宝贝妹妹正抱着被热可可,站在院门口,看着天空稀稀落落的雪花。
“日子会越来越好。”赵清茹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至少比自家婆婆前一世时好太多太多了。上一世的七九年除夕,已经家破人亡了。
“嗯,一定会越来越好。”赵清山目光明显闪烁了一下,过了许久才开口问道,“汝儿,你当真看好那小子?”
“大哥,怎么你也觉着我会走小姑母的老路?”聪明如赵清茹,慢悠悠地问道。
“罢了,你高兴就好。”赵清山伸手摸了摸自家宝贝妹妹的头,成功弄乱后,心情顿时大好,“大哥永远支持你。”
赵清茹不客气地回了一记肘击:“你少出卖我,我就谢谢你了。”
。
这会儿的年味比起未来几十年,显然更足些。许是物资没那么充沛的关系,家家户户尤其小孩子,都盼着过新年。过年不比仅仅意味着有美食,能穿上新衣,还能拿压岁钱。只是这会儿可供选择的娱乐性节目真心不多,尤其电视还未普及,更不要说年三十围坐在一起看什么春/节/晚/会了。所以在家里三个小的嚷嚷着放鞭炮跟烟火节目结束后,差不多也就是晚上九点多的样子,便该洗洗睡了。
守夜迎接新年什么的,除了赵清茹这个夜猫子属性已经不怎么明显的小妮子外,估摸着也就是赵清山能坚持到凌晨。其他精气神明显不足以支持那么久。赵家老爷子大手一挥,便放过所有人。
年初一,赵清茹顶着俩不是很明显的黑眼圈,打着哈欠跟家中的长辈磕头拜年,拿到了五个不算薄的压岁红包。看得出,小姑母年前小赚了一笔,竟然封了一张天安门。在平均工资也就是二三十块的七十年代末,一张天安门绝对算大红包了。
“谢谢小姑母。”赵清茹跟小姑母道了谢,随后转身又拿出了两个小红包,塞进了大美跟小丽的手里。大美跟小丽最开始时死活不肯收,直到小姑母点头同意了,这才微红着眼睛,将红包收了下来。
“既然你们汝儿姐姐给你们,就收了吧。”
“谢谢大哥,汝儿姐姐。”
“大美小丽,赶紧把压岁红包收好了。你们汝儿姐姐,可是个肥得流油的大地主。”赵母笑道,“所以啊,你们不用替她心疼。”
“奶奶,您看姆妈,那还是亲姆妈嘛。”赵清茹噘着嘴,一副不太乐意的样子,向老太太求助。
“怎的?我说错了?”赵母眉眼难得带着笑,“不是说做了蛋糕了嘛,还不赶紧拿出来?”
“Yes,madam.”赵清茹立马站正,行了个还算标准的礼,随后转身进了厨房。没一会热功夫,便端着一盘子制作精美的蛋糕走了出来。
“哇,有蛋糕。”刚刚下楼的赵清伟嗅了嗅空气中的奶油味,原本还有点儿困意,这会儿立马精神了。赵清伟不客气地直接用手拿了一块,张嘴一咬,瞬间悲催了。
“阿姐……”赵清伟的样子有点点怪,好像被迫吃了什么味道比较怪异的东西。
赵清茹笑盈盈地指着面前的那盘蛋糕,解释道:“这边这几个是榴莲千层蛋糕,那几个才是芒果千层蛋糕。”
虽然制作成蛋糕后,榴莲那销魂味道没那么浓烈了。可对于不喜欢吃榴莲的人,诸如赵清伟而言,依旧是毒药。反倒是大美跟小丽,鼓气勇气稍稍尝了一下,没有最初那般讨厌了。毕竟她们的姆妈小姑母,对榴莲还是非常喜爱的。
大年初一,本家拜年的日子。赵氏一族就只剩下老爷子一脉以及那位同族远房堂弟赵三爷爷一脉了。赵三爷爷带着赵小花临近中午时,才拎着简单的礼物,过来赵家这边看望老爷子。
赵家诸位长辈,每人给赵小花封了个红包。赵三爷爷一脸肉痛地回了五个。虽然从红包数量上,是一样的。拿出去五个,收回来同样也是五个。但质量,明显不对等。事后,家里三个小的率先将红包拆了,见里面一个只有两块钱,另两个只有一块钱,可见没猜错。
对此,大美跟小丽并露出明显的失望,反倒是赵清伟很是嫌弃。
“那个三爷爷也太抠了。才两块钱!”
“小伟,三爷爷家里不太宽裕。压岁钱不在多跟少,关键还是长辈对我们这些晚辈的祝福。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家这般衣食无忧。现在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很落后,很多地方的人,甚至还吃不饱饭,穿不暖。”
之所以这般维护赵三爷爷跟赵小花,当然不是因为关系融洽。现在现在跟赵小花,也就是维系一下表面的和睦而已。只要不太过分,看在自家老爷子的份上,赵清茹不会将赵小花如何。当然,若是太过了,也不会客气。
赵清茹相信赵家只会越来越好,本就权势不小,若是再培养出个纨绔子弟,仗着祖荫开口闭口“我爹是XX”,还不如现在就将臭小子给收拾了。所以该树立正确的三观时,绝对不能有一刻松懈。
“明白了。所以我要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再帮助那些吃不饱饭的人也赚很多很多的钱。”赵清伟连说带比划着,“你就放心吧,阿姐。”
大美跟小丽彼此对视了一眼,也嚷嚷着要跟自家姆妈一道努力赚钱,然后帮助其他人。
“……”赵清茹一瞬间有种怪怪的错觉,总觉着哪里不对劲,好像被带沟里去了。
大年初二,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日子。
一大早,大姑母一家四口便早早地出现在了赵家餐桌上,一道吃了早点。
“想不到这粤式早点蛮好吃的。”一向挑剔的大姑母赵宝芝胃口很好,一口气消灭了五只虾饺,两个蛋挞,三小块红豆千层糕,以及一大碗的海鲜粥。虽然粤式糕点个头不大,也不怕撑到。
“这些都是汝儿上回去南边,顺道带来的。这次还带了点热带的水果回来。”老太太瞧着自家大闺女胃口不错,心情自然也跟着越发高兴,“阿芝,建坤,一会儿回去时带点回去给亲家尝尝。”
“哎。”姚大姑父应声了一句,抬头看了一眼没怎么啃声的小姨子,本想问怎么没见连襟,想到来时听说小姨子已经离了婚,便没再多嘴。姚大姑父原就有点看不出他的那个出身不如他,仕途却比他顺的连襟。现在一想到那个笨蛋自作聪明的错将鱼眼当珍珠,姚大姑父晚上睡觉都能笑出声来。这么多年了,再没见过他连襟那样蠢笨的人了。
大年初三,开始走亲访友的日子。虽然赵清茹有意识到住在大院的赵家应该处在金字塔上层,可瞧着那些个将军们排队过来探望自家老爷子,就多少有点儿不太习惯了。赵清伟一大早便不见了人影,应该是跟玩得比较好的小伙伴那里玩去了。大美跟小丽很是乖巧地想跟在后面,帮着梁婶跟小姑母招待客人,却被打发了。
赵清茹平日里待在大院的时间没有自家小弟长,更别说赵清山这个在军校一个月就两天假期的兵哥哥了。因为经验不足,兄妹俩被征用,陪在老爷子以及赵父的身边。赵清茹坚持了半个小时后,果断选择了开溜,而且还是从后院翻墙跑的。
这一翻墙不要紧,正巧遇到隔壁的隔壁,宋家老爷子在自家后院,正准备出门。一老一少一对视,气氛说不出来的怪异。宋家老爷子,说起来也是老/革/命了。跟赵家老爷子还有赵父没在同一个集团军里,也就是这两年才分在一个大院里。
“啊,这不是赵家小丫头嘛。”宋家老爷子愣了好一会儿,才咧着嘴跟赵清茹打招呼。
“宋爷爷好。”赵清茹趴在墙头,很是认真地考虑着是原路返回好,还是跳出去好。
“小丫头,过来陪老头子喝杯茶如何?”宋家老爷子心情甚是不错地邀请赵清茹过去喝茶。
“宋爷爷,您家……好像也不太方便吧。不如我们去湖边坐坐?”
大院后方有个不大的湖泊,岸边种了一排杨柳。虽然这会儿小雪初晴,湖边凉亭有点冷,也比在家好。宋家老爷子眸色明显一亮,咧着嘴笑着同意了。
v124老爷子的选择
之后的几天,赵清茹只要从后面开溜,便总能遇到这位宋家老爷子,比那在家安装了雷达还管用。几次接触下来,倒也有了几分惺惺相惜的味道,尽管俩人年龄相差了差不多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