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又是一个黄巾之乱……
“唉!最糟糕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孟浪忍不住叹了口气。
先前的那个猜测,终于得到了残酷的现实验证……
他现在总算是有些明白,为什么之前几位弟兄对这个佛头总是避而不谈了。
不是他们失手了,也不是他们遗忘了,而是他们发现,真相极其的影响内部团结……
【人生碌碌,竟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对我来说,活得久便是胜利,然而对你来说,未必如此……】
【实际上,活得太久,对我来说未必就是好事……】
前几集的兄弟事实上已经在疯狂暗示自己了,关键词:“活得久!”
直到此时,孟浪才意识到,当事人该是怀着怎样复杂的情绪,说出这些话的。
薛怀义的经验,很直接的说明了,“弟兄”是自己的“负担”。
而“长寿的兄弟”,更是自己的“沉重负担”!
活得越久的兄弟,对孟浪本体的精神乃至人格,影响越大。
虽然这么想有些不仗义,不过各种天灾人祸,让孟浪每次都无法活到寿终正寝。
说不定对他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那么他最佳的选择,要么忍住诱惑,停止看书任命运摆布,要么……劝兄弟们早死早超生……
可问题是,精神分裂是死,人类毁灭也是死……
他似乎只有第二条路可走。
可是这种想法……那些冲锋陷阵的弟兄们能同意吗?
哦!我累死累活一辈子都搭进去了,然后你让我早点领便当,别领养老金?
搁谁谁能乐意?
孟浪自认自己的精神境界,还没有到一发现自己没“书”了,就立刻为自己准备后事的地步……
还是那句话,零和游戏最考验内部团结,资源分配最容易挑起内部矛盾。
这要是一个处理不好,内部团结就彻底崩了。
到时候无数要“呐喊”的兄弟集体起义。
你不择手段,我杀人如麻,几个暗黑人格一回归,跟自己正直善良的孟小浪本浪这么一冲突……
不是精神分裂,恐怕也要变成精神分裂了!
原本大家和和气气或许还能看个三年五载,这要是都给你来个破罐子破摔……
那自己真就只能“英年早裂”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遁入空门
孟浪看向桌上的自传,脑海中浮现那个在火海里狂笑的人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花开两生面,人生佛魔间……
人性有两面。
佛说,要善,我要用慈悲,渡尽众生,让他们往生极乐世界,与我为伴。
魔说,要恶,我要用邪魅,亡尽众生,让他们堕下阿鼻地狱,与我为仆。
你很矛盾,不知到底应该听谁的?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华严经》中的某些宗教理念,道出了薛怀义对人生结局的反思和感悟。
佛头中的那本女帝手抄本《华严经》,并非传统经文。
而是一个得到这本自传的古人,尝试着用“心魔”、“轮回转世”、“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等等宗教概念,来尝试理解自己手中这本“天书”。
而薛怀义半路出家,当然也不是因为秃了才能更强,只是为了自救……
毕竟千年之前,没有CT,没有核磁共振,没有脑电图,更没有各种让人从“裂开”到“愈合”的精神类药物……
想要解决自身“英年早裂”的精神问题,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从精神层面入手。
选择研究佛学,也并不是他病急乱投医,而是有着历史渊源的。
今人研究古人,古人研究更古人。
千年之后的孟浪研究“前辈”,正如千年之前的薛怀义研究“前辈”的“前辈”。
目的无非都是从“前辈”的身上获得这本书的某些“使用经验”……
而薛怀义之前,得到这本书的“前辈”,恰恰正是两位高僧!
要说到这本书与“中土佛教”的爱恨情仇,那就不得不说到有关这本书,后半段的“历史编年史”了……
……
按照薛同志考古所得的“历史正文”。
东汉之前,因为当时知识体系和生产力都较为落后,人类对大自然依旧保持着敬畏。
包括《河图》、《洛书》、《太公阴符》、《太平要术》等传说中的天书,衍生出的大多都是道教典籍。
比如著名的《易经》、《黄帝内经》,又比如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命数占卜……
关于这本书籍,流传出的更多是玄之又玄的道家神话传奇。
而汉末三国之后,这本书曾经长时间失去踪影。
随后便是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华夏大地沉沦了数百年,直到南北朝时期,这本书才终于重现世间……
没错……得到它的正是“禅宗祖师”达摩!
达摩对兵法谋略,经济政治并不感兴趣,而是潜心研究起了人体秘藏……
在山洞中宅了九年,他的个人武力值几乎达到人类巅峰,成为千年来第一个化劲高手!
从人家能够一苇渡江,就可以看出这家伙对自身身体的控制能力,已经无师自通的领悟了流体力学……
达摩晚年还有一个“只履西归”的故事……
这或许也是唯一一次,这本书的残卷离开神州大地,流落到异族手中!
没错,只是残卷!
达摩手中的,正是华佗得到的《太平要术》“人卷”!
根据史料记载,华佗是因为得罪了曹操,最后死于狱中,死前将《青囊经》交给一名狱卒,可惜自此失传。
如果薛怀义同志的考古学读的不是水硕,那么这本“天书”……历史上很可能真的一分为二过!
诸葛孔明得“天地”两卷,知天下大势,算天时地利。
而华佗和达摩得“人卷”,精通武技医术,人体秘藏……
按照这种功能划分来看,孟浪有理由猜测,这部所谓的“人卷”,很可能就是自传每次末尾夹带的“技术附录”部分!
毕竟因为得罪人而“死于狱中”这种死法,实在是太不符合“预言家”的人设了。
只能说明,华佗至少是失去了大部分未卜先知的能力。
按照薛怀义的说法,这部“人卷”南北朝时便流落西域。
不过华夏至宝被人拐走,身为华夏正统的“天地”两卷的拥有者能干吗?
当然不能!
于是到了大唐初期,就有了轰轰烈烈的“西天取经路”……
是的……唐玄奘去西天取经。
真正的目标……居然是《青囊经》!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作为新一代“天地”两卷的拥有者,唐玄奘凭借开了挂的情报能力,克服险阻,不远万里,从长安到那烂陀寺,终于取回了天书“人卷”!
两卷对一卷,明显玄奘大师这边开的挂更大……
不过“九九八十一难”恐怕只是文学修辞手法,目测这个过程中牺牲的“玄奘大师”,两位数可能都打不住……
“这吴承恩大师……该不会真的也是知情人士吧……”
孟浪忍不住浮想联翩。
毕竟《西游释厄传》这本书,不管是书名,还是其中的许多设定和描述,都很难让孟浪不产生联想……
不管怎么说,“夺宝奇兵”玄奘大师一路西行,历经磨难,终于是让天书重新归一。
而等到他功德圆满回到大唐之后,这本完整的“天书”又最终落入了“有缘人”薛怀义的手中……
唐玄奘,出生死亡年代为公元602-664,薛怀义则是公元662-695,时间上相当吻合!
只不过薛怀义这位同志显然“资质平平”,只活到了32岁便“不堪重负“!
相对来说,他的两位“前辈”就相当长寿了。
历史上记载达摩活了150岁,唐玄奘稍逊,享年62岁,也活到了退休年龄……
无独有偶,这两位全都是精研佛法的高僧。
等薛怀义意识到自己即将裂开的时候,你说他会不会沿着前人的脚步,尝试着去解决自身问题?
研究宇宙奥妙太难,抄作业谁还不会了?
这才有了薛怀义半路出家,只为沿着前辈的脚步,探索延长寿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