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_分节阅读_第484节
小说作者:烤饺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11-01 13:13:20

  范耀莱也轻轻摇了摇头:

  “是啊,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相信中医,就我们医院来说,中医这块业务每年其实都是下跌的。所以我们中医院现在其实走的也是西医医院道路,靠着西医来赚钱。”

第552章 主动递出橄榄枝

  林三七:“所以呀,中医如果再不改革,再不进步,等现在这批年轻人长大成熟,因为他们不信中医,中医的没落已经是不可避免。

  所以我想趁现在这批中医大师还在,国家又扶持中医的时候,赶紧让中医走上另一条道路,适应现在医学体系,甚至还可能发扬光大。”

  范耀莱副院长这时候用手指轻敲着桌子,突然给出了一个建议:

  “林董,你看我们首都中医院的科研水平和临床水平怎么样?”

  林三七一愣,心想这是要让客人吹棒几句?

  “首都中医院,那自然是全世界最顶级的中医院喽,我记得当年创建首都中医院,那是几乎搜集了全国所有的名中医,像北平四大名医。

  除了早亡的两位,剩下的施今墨和萧龙友两位老爷子就进入了中医院,别外,建院第一年,就将全国各省名中医都招集过来……”

  你要说中医院的历史,那林三七可就不困了。

  范耀莱只是听说过建院历史,他林三七可是亲身经历过,甚至当年他还当过这家医院的副院长,认了院长当干爹,所以感情还是挺深的。

  “林董,看来你对我们首都中医院很了解嘛,呵呵,这是我们的荣幸。那林董,您觉得我们首都中医院,或者说我们母校北平中医药大学跟你们花都医科大学相比,谁更好?”

  面对范耀莱再次抛过来的问题,林三七有些吐槽,心想这北方人都这么好面子的吗?还要我继续吹?

  从感情上讲花都医科大学是他的母校,无论如何他肯定是觉得母校是最好的。

  不过在商言商,当然只能商业吹捧了:

  “范老师,如果是西医的角度来讲,北平中医药大学不如我们花都医科大学,但如果纯中医教学科研水平讲,花都医科大学不如你们北平中医药大学。”

  范耀莱嘿嘿一笑,突然身体前倾,认真说道:

  “林董,你投资5亿美元是为了完成中医现代化,我们学校领导,包括我们医院班子,在开会的时候也非常赞同这个理念,都觉得中医现代化这个口号提得好!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要在不断发展中壮大,不断完善临床,甚至是理论。

  国外有过一个研究,重新翻阅30年以前的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发现30年以前的医学理论,或者新药物、新术式,到30年后再看,90%都推翻了,被证实是错误的。

  西医有这个勇气承认错误,在错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更合理,更科学,更安全的治疗方案,那为什么我们中医做不到呢?

  中医现代化的阻力很大,我觉得更多是某些人心虚,因为现在的中医体系是他们的舒适区,尤其是一些老中医,他们赚钱赚得如鱼得水。

  但如果中医现代化了,可能会首先淘汰这批人,或者说他们也不得不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的临床技术,他们觉得自己完不成,所以还不如不进步,得过且过。”

  林三七一听,心想这位范副院长,或者说整个北平中医药大学的领导班子头脑都是很清醒的,不错不错。

  范耀莱说得真诚,这时候看向林三七的眼光就更真诚了:

  “所以林董啊,你看我们的观念一致,说明我们就是同志。

  你看看我们北平中医药大学,或者说我们首都中医院在中医这一块是全国顶级的,我们的名中医数量全国第一,我们典藏的中医古籍也是全国第一。

  同样的,我们中医药大学跟附属中医院也在慢慢探索中医现代化,成立了不少科研团队,做一些中医药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不过嘛,咳咳,这个科研太烧钱了,无论是校方,还是我们院方,光是开工资就占了我们经费的大头,完全就是吃饭财政了。没有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投入科研。

  正好,林董你在南方横空出世,突然在花都医科大学放了个大卫星,那可真是羡慕死我们了,当时我们就说,林董如果是我们北平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就好了。

  这不,今天你突然来访,正好,咱们私底下聊聊嘛。既然林董要搞中医现代化,也不要局限于一城、一校、一院,可以看看全国其他顶级院校嘛。

  你看我们首都中医院怎么样?”

  林三七和尹涟漪互相对视了一眼,这个提议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他们是来挖人的,还真没想过要来搞合作。

  林三七和林天华,尹涟漪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生意尽量不出东广省,龟缩在南方当自己的安乐王。

  因为如果去外省投资,摊子就会越铺越大,岭南堂到目前为止还仅仅是个草台班子,并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漏洞太多。

  摊子大了,就意味着管理难度就上升了。

  投资多了,各种各样的企业腐拜就会出现。

  同样,你扩张就意味着你对外地分公司的掌控力就低,更容易被竞争对手或者不良资本当靶子打。

  所以林三七并没有想过全国广撒钱,哪怕他现在全国各地招聘名医,也是为了打包带回花都。

  “范老师,你这个提议挺突然的,我们也没有什么思想准备,这个……”

  林三七有心推脱,北平中医药大学,或者说现在的首都中医院他一点人脉也没有,啥情况也不知道,然后要自己投钱,这不是把钱往水里扔嘛。

  就跟他之前在花旗银行拒绝当天使投资人一样。

  反观花都医科大学,从校长到院长,再到中医老教授们,全部都是林家的关系户,双方关系紧密,合作愉快,哪怕有风险也能早发现,早控制。

  但首都远在天边,实在不是一个理想的合作对象。

  范耀莱一看林三七想要拒绝,赶紧打断了他的话,开始打起了感情牌:

  “林董,你也是业内人士,应该理解现在我们中医院,或者中医类大学的困境啊,每年我们上级给我们的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几乎都是西医类院校的零头。

  本来我们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医院能赚钱,能输血。可是你看看我们首都中医院,我们堂堂的国家级中医院,院区占地仅仅是42亩。

  就这规模,随便拉出一家区级西医医院来都要远超我们,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西医医院能赚钱,他们有钱发展,新建医院。但我们中医院不行,只能蜗居了。”

  林三七心想,这话到是不假。

  中医院本来就是一座王府改建而成,当年42亩的土地,在寸土寸金的北平绝对是豪门大户了。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六十年过去了,首都中医院居然还神奇的原地建院,面积还是那个面积,就是把原来的小平房改成了楼房。

  而其他西医医院新建的院区,哪个不是气派非凡,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亩的规模。

  像花都医大的附属中医三院,索性直接变卖了。

  范耀莱副院长看到林三七的表情松动,于是准备加把火:

  “现在我们公立医院的中医苦啊,还不如那些私人中医诊所呢,几贴药几百上千的,再来个推拿针炙,这都是钱,可以装到自己口袋的。

  我们公立医院的中医大夫们,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用武之地,拿着死工资苦哈哈。手上没有课题,有课题也没有经费,哪怕我们想中医现代化,但这个现代化不是嘴巴说说就能实现的。

  所以我的想法,既然你们岭南堂可以跟花都医科大学合作,那也可以跟我们首都中医院合作嘛,我们好歹有全国实力最强的中医,还有最多的文献,这都是我们的优势。”

  林三七轻叹了一口气,目前看向了窗外,首都中医院好歹是他的“老娘家”,如果能帮就帮一把吧。

  “范老师,你准备怎么样跟我们岭南堂合作?”

第553章 挖中医院的墙角

  范耀莱见有戏,心中更高兴了,于是直接坐到了林三七的沙发上,亲自续上茶水:

  “林董,我们的要求不高,跟花都医大同样的条件就行。我看过你们的合作细节,你们出课题方向和资金,我们出人和设备。有成果了,荣耀归医院和个人所有,专利归你们岭南堂。”

  林三七心想,这个到是可以接受,他要的无非就是专利,其他都是旁枝末节。

  “范老师,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公司的战略是不出东广省,而且我们岭南堂人手奇缺,实在不可能来首都成立一家公司,或者派出专员监督。如果你们首都中医院想跟我们岭南堂合作,只能考验哈工大模式。”

  “哈工大?什么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深圳建了一所分校,这样哈工大的老师转战到南方工作。我的想法,合作可以,钱我不缺,课题也有。但我需要你们首都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前往花都工作。

  我们岭南堂中医馆刚好收购了花都医大的附属中医三院,规模挺大,完全可以挂一块首都中医院花都分院的牌子。

  然后你们首都中医院派出最好的中医前往花都坐诊,同时,你们也可以派出科研团队前往花都,所有花销和科研费用全部由我们岭南堂承担。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我们岭南堂中医馆实力能增强,同时,也能为你们首都中医院的医生们创造福利。

  我们岭南堂的坐诊医生收入很高的,一个号2000元,全部归医生所有,一天看20个病人,收入4万元了吧?一周如果只坐诊3天,那就是12万。

  范老师,公立医院的医生我知道,如果只是拿死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个人能拿到2万元就不错了。去我们岭南堂,光是挂号费就能拿40多万。

  而且我们还有保底工资,每周出诊3天以上,每月保底工资是20万,48万挂号费+20万工资,一个月最少收入68万。

  这还不是全部,如果是全国名中医,一个号就是5000元。如果名中医提供秘方药,我们还会给与一定比例的回扣。月收入百万元都能达到。”

  范耀莱听了目瞪口呆:

  “卧糟,真的假的?一个月坐门诊3天,月收入保底68万?你们南方人都这么有钱的?”

  林三七耸耸肩:“范老师,这个收入都是公开的,你们随便打听,就知道我所言是真是假?”

  范耀莱咽了咽口水:

  “林董,被你说得我都心动了,我虽然不是国家级名医,但好歹也是教授,长江学者,在中医圈里也比较有名气,说实话我当副院长一年都没60万收入。”

  这时候林三七发现,自己来挖人,似乎并不需要用什么阴谋诡计被人嫌弃得罪人了。

  原来可以用堂堂阳谋,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先把首都的老专家老教授哄骗到花都去,如果精力旺盛的还可以给个课题组,把老中医的徒子徒孙都挖走。

  至于到了花都,拿过百万年薪的大钱,这群老中医还舍得回月薪两三万的老单位吗?

  想到这个,林三七更来劲了:

  “范老师,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咱们钱要拿,好处要得,但是名誉也要。咱们医生要名誉,一个是病人的口碑,另一个就是要有论文,要有科研成果。

  什么全国名中医评选、什么长江学者、什么杰出青年、什么千人百人计划,哪个不需要论文来支撑?没有论文,就没有学术地位。

  刚好,我们岭南堂出钱,给予的科研经费充足,到时有了成果,发表了论文,那医生个人简直就是名利双收,而首都中医院同样可以在业内名气大震不是?”

  范副院长听了头点得跟磕头机一样。

  “对对对,林董所言极是。不说别的,就拿首都圈总共145家三甲,我们首都中医院的论文发表数量仅仅排名38位,这完全与我们医院的定位不符。

  论文数量少,质量差,发表的期刊档次上不去,那就大大吃亏了。我们中医院无论评什么都落后,数量最少,这也极大限制了职工们的积极性。

  林董,你等一下,我现在就去请我们的谷院长过来,我们一起商量商量。”

  林三七笑笑:“可以可以,我既然来了,肯定是报有诚意的。”

  范耀莱激动地站了起来,刚要出门,突然想了起来:“对了林董,你这次过来的目的是……”

  林三七再次笑笑:“我的目的已经不重要了。”

  范耀莱离开后,尹涟漪奇怪问道:“你真要跟首都中医院合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0页  当前第4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4/8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