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_分节阅读_第386节
小说作者:烤饺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11-01 13:13:20

  会场里一下子就炸了,你喊口号大家听得昏昏欲睡,但你要这么算钱那大家可就不困了。

  按林三七的估算,首都传染病医院职工加起来不到400人,按400人算好了,相当于每位职工一个月盈余就达到了400元。

  到时一位职工一个月发100元现金,再发100粮食,那还有两百多元的节余。这一年下来,说传染病医院是全国最富医院也不为过。

  再对比一下全国卫生系统的苦哈哈,只能说传染病医院简直是富得冒油,赚钱速度跟印钞一样。

  有人兴奋,但在左的时代,林三七的话还是引起了会议现场不少人的反感。

  有一名地方干部站了起来质疑道:

  “林三七同志,你刚刚所说的共同富裕,只是你们传染病医院一家富裕,但是你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这算不算一种另类的剥削?”

  这话引起了场内不少人的共鸣。

  李部长心里也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小子是真会说,真敢说呀,早知道审核一下他的演讲稿了。

  林三七听到这话却不恼,反而反问道:

  “这位领导,我请问你一句,你一个月工资收入是多少?”

  那干部大声回道:“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工资都是公开的,我是行政8级,工资一个月是230元。”

  林三七却笑呵呵继续反问道:

  “大家都知道肺痨病是绝症,十痨九死,但大家又说生命是无价的,现在我用50元钱治愈一条生命,相当于你年收入的五分之一,你觉得贵吗?

  这50元钱里面,包含了挂号费、检查费、药费、医生和护士的脑力劳动,服务费等等。我觉得我们医院付出了很多,那么请问,这剥削从何说起?我们剥削谁了?”

  “这……”

  这时候又有一名干部站了起来:

  “林院长,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讲究的是按需分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如果按你的说法,张口闭口都是钱,那我们不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了嘛。”

  林三七听这话悄悄翻了个白眼,但表面上还是一脸认真的样子。

  “这位领导,你这话我不赞同,不管是社会主义的老百姓和资本主义的老百姓,生病都是偶然的。难道我们国家看病也要讲究计划?每天计划多少人生病?

  或者每天只计划多少人能上医院?甚至每天都计划多少人治愈、多少人死亡?这些难道通通都要计划?

  所以当初我对伍领导,对李部长提出,我们卫生系统是很特殊的,不能走计划的传统路子,必须要根据病人多少随时调节,否则生产出来的药物没人用,过期了损失算谁的?”

  林三七刚回答完,另一个干部举手道:

  “林同志,说到新建医院,你的意思我听懂了,就是医院步入正轨,要提高医生临床水平,创建特色科室,可以吸引更多病人来瞧病,那就可以大量创收,让医院财政步入良性循环。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你也说了,你们首都传染病医院的启动资金是借的,那我们地方上也想创办新医院,这启动资金从哪来?卫生厅或各地卫生局都没钱呀。”

  这话音一句,很多人都纷纷赞同。

  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没有本钱,你哪怕知道哪个生意赚钱也只能望洋兴叹。

  指望卫生局这种穷衙门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政府要有钱,今天何必招开这个经验分享会呢?

  林三七来自后世,觉得这种小儿科问题简直一点难度都没有。

  “其实要解决启动资金也不难啊,我们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县都有银行。银行是干嘛的?银行就是为缺少资金的各大企事业单位服务的。

  大家完全可以向银行贷款,当然每个月需要向银行交一笔利息,但大家都是国家单位嘛,利息可以定得低低的。这样大家的启动资金不就有了嘛。”

  会议室的另一角又发出了一个疑问:

  “林院长,如果我向银行贷款,结果医院刚开始营业收入达不到理想数字,这么一大笔巨款压在我们身上,每月还有利滚利,到时我们岂不是成了被地主剥削的佃农了?”

  呵呵呵~~~

  众人都轻笑起来。

  说到欠钱,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影视剧里被地主剥削的农民,被资本家剥削的工人,总之全部都是负面印象。

  所以还没借钱,大家都怕还不出钱怎么办?到时被本金和利息都给压倒了。

  林三七心想,这批还是中高级干部呢,对于经济知识,金融知识的缺乏真的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到底是当兵的出身,跟李云龙一样文化水平不高。

  “诸位诸位,谁说还钱的时候,需要一次性还完的?我们传染病医院是情况特殊,因为我们有钱了,这才一次性将20万还给了中医院。

  你们如果要借钱,完全可以按月还呀,比如你还20万困难,那你就按3年来还,一个月本金加利息还5000多元,平均每天还不到20元,大家还觉得还不起吗?”

  “对噢~~~”

  你说还20万大家都怕了,但你说每天还20元,那大家都觉得小钱小意思了。

  林三七这时候心里想的是,另一个时空自家电梯里贴的广告,买辆啥豪车,每天只要还贷款几十元,然后有一大批人受不了诱惑就去买车了。

  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又有一位地方上的干部提问道:

  “林院长,我有一个问题,就算我们贷款建了新医院,招到了新医生,但目前全国各地都缺少药品,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就有点超纲了,让林三七开始挠头了。

  药物的确是一家医院的根本,没有药,你医生水平再高也是白瞎,束手无册。

  如何有药?那首先就要有药厂生产药品吧?

  但是建药厂的前提是你要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药学科研体系、生物化学体系等等。

  可是你要建立这么多体系,你得有人才吧?这就涉及到大学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问题。

  一想到生产个药片就这么复杂,这让“走私贩”林三七怎么能不感到头痛呢?总不能让全国的药物都让他一个人供应吧?

  李部长显然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卫生系统已经偿到了X光生产线的甜头,虽然生产的X光机绝大多数用于出口换外汇换粮食,但这也是良好的开端呀。

  万一林三七再搞一些药物生产线回来,那岂不是一下子就解决了药品短缺的全国性难题?

  林三七也有林三七的顾虑,他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从现代社会搬生产线过来,搬化工原料厂过来,过几年会不会全给砸了、烧了、毁了?

  搬是肯定要搬些生产线、原料厂过来的。

  但是搬生产线过来,这个药厂,或者药物生产基地放在哪里才能免得被暴风雨波及?

  这是个非常要命的难题。

  反正首都、沪海、天津、武汉、重庆这样的全国大城市是肯定不行的。

  林三七查到的资料,越是大城市,暴风雨就越猛烈,你建多少个药厂最后都是瘫痪。

  但国家那么大,肯定有安全的地方吧?林三七得找一个万全的地方。当然这是后话了。

  林三七轻了轻嗓了,决定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这位领导说得好,别说地方上了,就连协和医院也同样面临缺医少药的困难局面。协和的屠院长也在,当初他说协和很多医疗机器都开动不起来了,因为没有零件可更换。

  也就我的老东家首都中医院好一些,因为我们当初采用的是纯中药,我们还成立了自己的“采购科”,全国各地去买中药材,我刚参加工作也是其中一个采购员。

  后来我们传染病医院,为了解决药物短缺的困局,总共分为三种办法。

  一种是我们自己生产药物,比如抗结核药物,我们有自己的生产厂家。但现在还处于保密阶段,等时机成熟,我们会把结核病药物推广到全国。

  另一种,我们医院需要的一些护肝利肾、清热解毒等药品,也是自产自销的,依托的是中医院的药方支持,这样中西医结合,初步解决了结核病需要的药品。

  另外还有一些抗菌药,这个嘛,我们是特殊渠道从海外拿到的。那就各凭本事了。当年我党在革命老区都能拿到的盘尼西林,现在没道理弄不到,就看用不用心了。”

  李部长这时候插话道:

  “林院长,药物各类千千万,咱们先不说,就说说现在国内紧缺的盘尼西林,你有没有办法先帮忙解决一批?然后再帮忙解决几条生产线,我们争取国产化、量产化。”

  林三七心想老太太真是狡猾,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而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多少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你总不能只管自家医院,不管兄弟单位吧?

  果然,听到系统内老大这话,全国各地的卫生部门主管领导,各大医院的院长们都激动了。

  “林院长,你能搞到盘尼西林?”

  “三七同志,我们赣西省盘尼西林奇缺呀,你得帮我们想想办法!”

  “林院长,要说缺,我们辽东省更缺呀,我们那边工厂多,工人多,盘尼西林的需求量更大。工业生产不稳定,可是影响全国大局呀。”

  就连几家数字医院的院长们也跳出来了:

  刘胜利带头开始带头起哄了:

  “小林啊,你不要忘了你可是两杠三星的现役军人,可不能忘了我们娘家人呀。”

  “就是,先军体系,还是得优先保证部队的抗菌药供应!”

  现场除了各个地区的中医院院长们比较淡定外,其他人都纷纷喊起苦来,会议室里马上乱糟糟起来。

  真应了一句老话:天下苦抗菌药久矣。

  林三七眨眨眼,心想好好的经验分享会,怎么马上就要开成产品推荐会了?

  他一个两界走私贩,赚的不就是这种投机倒把的二道贩子钱嘛,既然别人有需求,自己没道理拒绝不是?

  “大家安静一下,既然大家有这个诉求,我们就一个个来解决,眼前先解决全国各地盘尼西林,也就是盘尼西林奇缺的问题。这样,我想办法先去搞200万瓶4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过来。”

  轰~~~

  全场又炸了。

第440章 盘尼西林换特产

  200万瓶盘尼西林,这绝对是国内有史以来搞到最大一笔抗生素了。

  别忘了在解放前夕,我党在上海为了搞到一瓶盘尼西林,那真是用一条小黄鱼换一瓶药的天价。

  关键是运输途中非常危险,死在这条线上的同志不知道有多多少。

  就这样艰苦,往往一次顶多也就能搞到了几百瓶。毕竟盘尼西林全部都是进口的,进货渠道要么掌握在鬼子手里,后来是在果军手里。我党实在太难了。

  这事过去也就十多年时间,会议室里的厅局干部当年都是老革命,亲身经历过的。

  所以当200万瓶的数字一说出口,别说全国各大省市的卫生厅长们激动了,包括部队医院,还有其他什么煤矿总医院、铁路总医院等等部门医院的院长们也激动坏了。

  “林院长,我们沪海市要30万瓶!”

  “滚蛋,我们首都要拿大头,我们拿50万瓶!”

  “你们两个想独吞呀,全国盘子那么大,我们辽东是全国重工业基地,也不多要,就要40万瓶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0页  当前第3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6/8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