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_分节阅读_第530节
小说作者:百里逍遥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83 MB   上传时间:2025-10-28 12:33:45

  “可不是嘛,今时不同往日,光景变了,风气也要跟着变,往年吃不饱饭,怕客人不好意思空着肚子回家,才愣是要留客,现在留客吃饭要看看感情到不到位,愿不愿意花这份时间消磨。”

  “有理有理。”费专家道,“西屋这是个药房嘞,你还会行医呢?”

  “那可不,正经有证的。”罗学云笑道,“现在就是当个乐趣,事情太多,没法背着药箱走街串巷,乡亲们来找我也常找不到人,多是做一些食补的方子,酿些药酒什么的。”

  “多面手啊,了不起,我早先也是学医科的,后来改成社会学,咱们算是同道中人。”

  “不敢比不敢比,我不过是半路出家,您可是跟鲁迅先生一挂,以文学和社会学救世界的,”

  “呦呵。”费专家眼睛一亮,“小罗说出这种话,咱们就是真同道了,谁说青云商业就不是在救世界呢。”

  罗学云眨了眨眼睛:“没上过大学,没改过学科,到底差了一截,不正宗是不是?”

  费专家先是一愣,而后捧腹大笑,连连鼓掌。

  “有趣有趣。”

  等笑声止息,故事到了结尾。

  “我该走了。”他说道,“小罗好好干,若是有机会再次玉阑行,我还会来看青云,希望那时陈清又是不一样的光景。”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罗学云伸手,露出灿烂的笑容。

  费专家缓缓击了一掌,道:“关于青云模式的经验,我期望你们自己能出一个总结,既是记录,也能给人以参考,将来有人钻研或者借鉴能有个模板,不枉你们辛辛苦苦磨过一遭。”

  “我答应您。”

  “小陈,给小罗留个通讯地址。”他悄咪咪道,“青云有什么新收获和问题,可以给我来信。”

  罗学云心中生出一股暖流,仿佛亲人叮嘱后辈似的,慈祥和蔼,无端想起过年,那些上了年纪的长辈也是这样,凑在耳边悄悄说,想吃糖果来找奶奶,奶奶给你买。

  “等等。”他闪身进屋,取出一个盒子。

  “呦,还有赠礼呢。”费专家打趣道,“我可不随便收老乡的东西。”

  罗学云同样压低声音:“我观前辈行走呼吸,似有很多痛苦,特赠专门炮制的药丸,有舒筋活血通络理气之功效,可以疗养身体,万望保重,将来有重逢之期。”

  “药丸?”陈助理连忙上来阻拦,“费老不能随便吃药。”

  你耳朵倒挺尖,罗学云甩去埋怨的眼神。

  “既然是小罗的心意,那便收下。”费专家轻声细语,“我出门在外没带什么东西,刚好你屋中有笔墨,便送你几个字吧。”

  罗学云十分见机,把笔墨纸砚拿到八仙桌上开始研磨。

  费专家笔走龙蛇,不多时白纸上留下十六个字:脚踏实地、胸怀全局、志在富民、皓首不移,而后写上赠学云,落款留印。

  “这是我一生追求的理想和事业,赠给你。”

  罗学云小心接过,认真道:“共勉。”

  返回地区的车程是冷冷清清的寂静,谁都没有说话的兴致,只有司机稳稳当当开着车。

  到了酒店,任由青云商务跟地区的人做交接,罗学云则扶着费专家走进大厅。

  “费老。”

  “嗯。”

  “您说人生就是短暂的相逢和长久的离别,我说许多短暂的相逢胜过一生,珍重。”

  费老颤抖回头,看见的是罗学云一去不回的坚决背影,陈助理心中长叹,怪不得人家被欣赏,确实是知音知己的同道,不光事业,还有生活,只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走吧。”

第768章 青云和罗学云

  “玉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高林密雨水不缺,原本是得天独厚的农业宝地,然而地处南北要隘,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多年兵荒马乱破坏植被,下雨则洪水成灾,无雨则川旱湖涸,致使本地群众温饱都成问题,九县七个国家重点贫困扶持,两个省贫困扶持。

  联产承包时,四成人口平均纯收入不到一百五十元,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区人均纯收入已达七百三十元,只有低洼易涝地区和深山库区的一成人没有脱贫,是了不起的脱贫战果。

  苏南社队工业变成乡镇企业,珠江依托三来一补,都很快富了起来,然而玉阑地处中部,想要脱贫致富,难以直接挪用沿海地区的模式,分散的小农经济导致他们缺乏办企业的资金,远离工业发达的城市让他们缺乏经营企业的传统。

  双重气候不利,一边年年发大水,脱贫复返贫,饿怕的群众事实上将以粮为纲的惯性延续到八十年代末,没有精力发展经济,一边存在种种内在消极因素,阻碍农村地区发展经济……”

  费专家写到这里停笔,略微整理思绪,继续笔耕。

  “玉阑群众必须找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路子,这条路就是‘公司+农户’,我初次听说这个语汇是在一份科技致富类型报告上,那报告很长,统计了全豫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致富经验。

  简单来说,就是以某一支柱产业为基础,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形式。

  以提出这个模式的青云农业为例,他们在产前向农户提供种苗、指导栽培,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产中指导防病防害、施肥浇水,保证质量,产后收购产品,统一外销。农户生产,公司服务,所以叫公司+农户。

  当地接受这一模式的农户,把自家田地称作无墙工厂,要以草根资源发展草根工业,走向富裕之路,青云农业的经验鼓舞了全区群众,陆续涌现九百多个这样的公司,加入这张大网的农户,人均增加年收入三百元。

  毫无疑问,这张网威力很大,一面联系千家万户、村村乡乡,可以充分发挥男女老少零散的劳动力,一头通向国内外各地的大市场……”

  这些日子的考察见闻,酿就他充沛澎湃的情感,报告一书而就,行云流水,至报告写完仍意犹未尽,思来想去再度铺开稿纸。

  “此次玉阑行,有两个人和他们的故事,我认为值得写一写,一个是我的老乡,把荒山变成花果山,找回金牛,一个是当地的小伙,于荒僻中创业,养出金牛……”

  写完之后,费专家终于收手,唤来陈助理,说道:“寄给《瞭望》吧。”

  “这么厚?”陈助理讶然,略微翻看稿纸,瞧见游记、附录似的金牛篇,迟疑道:“新闻周刊恐怕不会刊载这么长的报告,尤其是点名道姓写人的这篇。”

  费专家平静道:“寄吧,刊载与否是他们的事。”

  陈助理感受到某种情绪,连忙道:“我会保存好原稿,要是他们不刊载,将来各处考察结集成书时加上。”

  “都在周刊上登过,还……,算了,随你们怎么处理。”

  “好嘞。”

  …………

  江城。

  拎着水壶浇了一圈花回来,梁若蕙戴上眼镜,阅读报纸杂志,退休后精力不济,没法在其他岗位上发挥余热,便开始享受生活照顾家庭,但是国家大事不能抛下,瞭望新闻周刊就是必读之一。

  作为全国第一通讯社主办的时事政经类期刊,以深度解析、前瞻权威著称,被誉为思想库和智囊团,无论哪个群体想关心天下大事,都要订购一套。

  “青云农业?”

  漫不经心的梁若蕙立刻正襟危坐,仔细阅读玉阑行以及后面的金牛篇。

  “罗学云是根正苗红的三代贫农,念不起书,吃不饱饭,但是很爱学习,尤其自学,他说吃饱穿暖是第一动力,激发人想尽一切办法,只是要动得更久,必须有兴趣和热爱。

  这两件事他都找到,而且做到。

  分地那年,他正面临娶媳妇的难题,可家里实在没有余粮,新衣服都扯不起,父亲还整日叫他下地干活,令他没有空闲,认识到绝对不能这样下去的罗学云,频频往山里走,一方面采挖些草药贴补家用,一方面想从大自然中找到启示。

  很快他就下定决心,改种经济作物,要说服父亲并不容易,所以他选中小白菜这个生长周期短,收成快的蔬菜,证明给父亲看,本钱就来自于他摸鱼捉虾和采草药。

  在他的精心耕种下,小白菜收成了,或许是山里发现的种子,又贴近大山种的,种出了自己的特色,清冽香甜纯粹,挑到乡里县里叫卖,大受欢迎,为了跟别家区分,便叫做青云白菜。

  罗学云所在的小队一脉同宗,所以都是一样的穷,很是有几家干不了体力活的,于是恳求提挈,一传二,二传三,越来越多人知道,没到过年,以罗学云为首的上罗坡蔬菜生产小队就事实成立,大家都拿出一部分田地,跟着他搞蔬菜生意。

  很快,罗学云就被连作问题带来的减产和病虫害困扰,在咨询过镇上的技术员后,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蔬菜生意该怎么做,扩大领域、专业分工,不止生产小白菜也要生产其他蔬菜,有的人负责种子、有的人负责生产、有的人负责销售,青云菜业红火起来。

  日子虽然越来越好,但罗学云并没有放松,他喜欢读书,经常琢磨,很会举一反三,连作障碍问题让他意识生产经营需要人才,小队贫困邻居上门求助令他意识到村里的乡亲可能会效仿,他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就得做更多的事。

  于是青云蔬菜卖到玉阑各县,规模从小队做到大队,着手养鸡养鸭养鱼,可使青云菜业度过混乱无序,蜕变成青云农业的原因,却不是业务量的增加,而是夜校培训班,技术员和中专老师填鸭式地将知识灌给乡亲们,残酷的经营跟着筛选出真正能做事的人才。

  我油然佩服,一个世代耕地,除了卖些农产品,其他关于企业经营的知识全没学过的乡村小子,居然无师自通一般,站到第二层台阶,度过这个绝对危险的时期,许多合作社小公司都是在这个阶段分崩离析的。

  可是,罗学云比我想象得还要优秀,他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商如逆水行舟,缓进则退,你做的很好,可没别人好,就等同失败,因为你的产品人家不买,哪怕做到九十分也不比六十分好多少。

  然后他就站上第三层台阶,琢磨把农产品卖去更远以及深加工提高商品价值,刚好那时候青云农产卖到江城,被五谷行相中,下了很大一笔供香濠订单,这就算出口创汇了。

  同乡人都在恭维他,各种表彰能贴一墙,但这些东西并没有让他得意忘形,他还在琢磨着食品加工厂的事,原本想慢慢积累,一步步来,然而很不妙,玉阑年年有暴雨,波及蔬菜收成,为了替乡亲们挽回损失,农产品赚的钱又贴进去,还给其他人捐助。

  罗学云很有韧性,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击倒,反而坚定食品加工厂的信心,他认为**商品能增加青农的抗风险能力,比如把蔬菜做成脱水蔬菜储存,鸡鸭做成冷冻肉或者卤肉。

  当时玉阑也在积极招商,经常举行侨胞回乡会,希望他们投资家乡,但侨胞并不把玉阑当成首选,一年两年不见准信,罗学云发奋学白话学英文,借着五谷行的渠道去到香江,去拜访每一个‘老乡’。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真拉到港资,不但给地区带来电子厂、打火机厂、水泥厂,更如愿创办合资青云食品,设备技术迎刃而解,还得到最关键的人才支持,来自香江的顾问帮他们搭建食品厂整套的经营管理体系。

  以青云食品做靠山,青云农业将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发扬光大,惠及全县和周遭乡村,一家带动千家种、千家养、千家采的盛景出现,不光是食品,他还积极拉来草编竹编工艺品订单、羽绒制品订单等等,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手工合作社。

  两手空空一贫如洗的毛头小子,硬生生砸出这样一番事业,再怎么夸奖都不为过,可叫我惊奇的是,他仍旧不肯满足,仍旧追求着进步。

  他用蹩脚的外语去西欧和米国逛了一圈,参观人家的农业都是怎么做的,是不是更先进,更稳固,更有利润价值,等回来,青农便成立研发中心,从事农业各方面的研究。

  及至现在,他们已有很多实验室和试验基地,蔬菜水果的种苗从实验室培育,到一定程度才放到土里,最后才是露天,不光能优化性状,连产能都大大提升。

  我不得不夸他高瞻远瞩,站在四层台阶上看待事物,可这还不是极限,他还能更有远见,更胸怀宽广。

  其一,摸索出公司加农户模式的罗学云,深知弊端,本来是提供服务的,相当于管家的公司,很容易跟工厂的老板一样,实际上掌握核心资源,分散的农户陷入弱势,不经意间就吃了亏。

  因而他极力推荐村组或者种田能手们组成小公司,一来团结力量更大,可做公司跟农户之间的缓冲,二来希望他们百花齐放,自己就能冲出家乡限制,走向更大的舞台,以免受青云影响太过,它伤个风,其他人都得感冒。

  其二就是我到青云农业参观看到的有机农业概念,说概念不准确,他们已经着手实现,辟地建立生产基地,做符合有机标准的食材,有机农业是什么意思呢?通俗讲就是自然本貌,拒绝化学物质,拒绝影响环境,跟天然出产似的。

  农产品风吹雨打,鸟吃虫害,什么化学手段都不使,可想成本多高,收成多低,恐怕保本都难吧?还真不是,青云食材在西欧已有订单,空运交货,就这样一套下来利润都还比寻常业务高。

  还有专为猫狗做的成品动物口粮,钓鱼用的各种鱼饵,都拿到不少出口订单,外国人还挺喜欢。

  然而罗学云告诉我,青农这项业务并不是专为出口,只是眼下外国市场成熟,大量需求这些,所以借他们的订单积累经验活下去,将来国内一定会需要同样的产品,宠物要吃更好的口粮,人也要对饮食挑剔。

  肥的不吃,油的不吃,甜的少吃,一切有害健康的,统统都要挑剔起来,包括穿衣也要追求个性,土的不穿,大众的不穿,流行的不穿,要自我要不一样。

  谈起这事,他比我还有信心,说祖国一定会富裕起来,吃饭问题必将解决,只要有手有脚,随便做点什么事就饿不死的时代马上走来。

  他家住在坡上,说这话时看向远方,一片片农田次第排开,好像望见清晰明亮的未来,我写他的故事,是想告诉大家,祖国有千千万万个罗学云一样的人物,他们怀着深沉坚定的热爱建设家乡,有他们在,美好的未来指日可待。”

  轰!

  梁若蕙一掌拍在桌上,激动道:“好一个罗学云,赤子之心,不忘根本,哪是他高攀小荣,分明小荣高攀人家!”

  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梁若蕙久久不能平静,风风火火把公园下棋的丈夫叫回来。

  雷怀雨很生气,输了几盘正要厮杀回来,却被老伴打断,怎么咽下这口气?势必要跟她好好说道说道,等看完杂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好孩子,我就说他不是池中物,没想到背后竟然做了这么多事,跟他一比,小荣完全就是在胡闹,打电话叫他回来!”

  毫无心理准备的雷荣被叫回家里,他还以为爸妈身体不舒服,一路开车没停,结果等待他的是混合双打,尤其雷怀雨夹带私货,把停棋的怒火也迁到他身上。

  “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弄那些虚头巴脑的有什么用,能不能做点正经事,叫你爹妈能大声炫耀的。”

  雷荣飞速扫略,脸色大苦,叫屈道:“冤枉呐,需要物质食粮,也需要精神食粮,我也是为群众服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7页  当前第5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0/6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三修道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