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_分节阅读_第492节
小说作者:百里逍遥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83 MB   上传时间:2025-10-28 12:33:45

  也就是叶保山古板,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压住娘家不吱声,叶秀本身性格不够强硬,豁不出去,真跟黄国强似的,女儿一声令下,派遣三个儿子围攻上罗坡,老爹老娘才有得受。”

  “你可真行,站着说话不腰疼,在这阴阳怪气起来。”

  “讲道理啊,我可不是阴阳怪气,这是他们应得的。”罗学云哼道,“早前说好的,老屋翻新重盖是给爹娘养老,到年纪弟兄三个轮流伺候着,还不叫爹娘离家,幺弟怎么着自己再盖。

  结果呢,爹娘软弱,幺弟想捡便宜,愣是搅到一个锅里,盖房子的钱是省了,麻烦事就来了,不是咎由自取么?这些年我可没因为这亏待爹娘,一年到头的米面粮油,鸡鱼肉蛋,没少半点,年货也是按一大家送上门,过生日大把给钱,还要我怎么样。

  真正站着说话不腰疼,该骂捡便宜的是老大一家吧,养老不用他管,老屋事不用他操心,腆着脸还能要点东西。”

  秦月拉长语调:“我的大总裁哦,这点鸡毛蒜皮的东西对你算得了什么,一年到头能花几个钱,再怎么说都是亲兄弟,不看大人看小孩,侄子侄女都在呢。”

  “咱这不是就事论事么。”罗学云道,“秦泉读了大学,老老实实在青农上班,不贪吃不好酒,最多看些电影小说,就这老秦还训斥他不争气,身上臭毛病多。

  要是我弟能有你弟一半争气,我何至于说这么多,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还跟学杨比,计较普生的名字,没出息!”

  秦月沉默半刻,才道:“或许他也知道自己没什么比得上学杨的,只能把一母同胞的血缘拎出来,计较孩子的名字。而老大一家虽然嘴上没说,恐怕心里也吃味云儿把普生当亲大哥,对恒恒关系太远。”

  罗学云冷笑道:“怪得了谁?他抢着去坡下住,孩子平时不上来,没有普生离得近,孩子教得野,没耐心跟小不点玩,最后这么个结果,反而要怪我么。

  再者说了,把云云当什么,太子呢,拉关系套近乎将来上位是吧,没出息,就不肯好好念书好好做事,将来堂堂正正一点?越想越来气。”

第721章 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

  家族是有机复杂的社会系统,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一样,解法也就不同,答题者要视情况而定,尽量做出高分的解答。罗学云是一种解法,罗学祥是另一种解法,常远洋跟何克亦有各自解法。

  川蜀某乡村,常远洋跟何克虽是只隔一条溪水的乡亲,境遇却是天差地别,常家底子厚,有大哥远海留家,作为老二的常远洋便可以专心读书,力求争个好前途。

  天幸常远洋读到大学,还是恢复高考后比较早的一批,按生源素质讲,远超之前的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广大的舞台就摆在面前,必然天之骄子,光明无限。

  却被劳什子师兄学长,拐到山沟沟的个人公司,可把常家上下气得够呛,大哥远海甚至抄起棍子要亲手教训全家疼爱的读书种子。

  哪怕木已成舟,一家人都不肯放过,常远海鼓捣着去青农讨要说法,指责他们蒙骗然后把人带走,还好常远洋有身为技术人员的坚定,做出的决定也是深思熟虑,没有轻易反悔,哄着老爷子气消后有理有据解释。

  常远洋先将青农的研究条件,包括硬件软件,讲给老汉儿听,确定人家是起步早,意愿强,资金多的科技农业公司,要做老字号百年招牌,不是打一竿子就跑,真论环境不比研究单位差,适合他钻研技术,若是做官研究迎来送往阿谀奉承的活,他表示没有钻林子蹲田埂舒坦。

  压住老汉的势头后,又将田黄肉蛋和蔬菜种子摆出来,一尝其味,二看实力,当年就把常家人震惊不得了,都是寻常的蔬菜种类,种出来格外水灵,吃起来清脆凛冽,富有生机。

  最后才摆出一沓钱,信封都快撑不住的程度,彻底让常家人默不作声,常老爷子很朴素地想,就算儿子进公家单位,想挣这么多钱也不容易吧,更别说按年涨,还分配股份分红。

  常远洋一看老汉犹豫,便大讲经济建设的道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意义,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重要性,把老汉震得摸不着北。紧跟着把钱留给大哥,指导全家种田黄蔬菜售卖,令当地顾客耳目一新,干着干着家底就丰厚起来。

  有钱之后,兄弟姐妹就好妥当安排,侄子侄女都去念书上学,吃得好,穿得好,阖家幸福美满。

  亲眼看到儿子选择青云农业,给家里带来鲜明变化后,常老爷子就泄气,只能听之任之,等大女婿一家带走,变成小老板回来,老爷子更没脾气,只能频频叮嘱孩子睁大眼睛,在外头保护好自己。

  常远洋因此能安心继续在青农上班,专心搞研究,家里日子好过,又知道他没当官,只是干活的“研究员”,也不会拿请托的麻烦事找他。

  相比之下,何克作为家中大哥就显得惨兮兮的,兄弟姊妹六个只安排了两个,爹娘一年辛苦到头,他作为大哥怎能袖手旁观,还不得努力干活,好好攒钱,当时因他的情况,跟常远洋姐姐的婚事差点没成,若不是品行出名,人长得俊秀,额外加了许多分,恐怕很难通过常家人的法眼。

  常远洋之所以没叫自己的弟弟妹妹,大半是因为何克更需要,而何克的表现证明他没看错,值得拉一把。

  就像现在,从放假回家过年开始,何克脚不沾地一直忙活没停过,一边置办年货准备过年的东西,一边趁着年市去周围各大市场寻找火锅料的配方。

  火锅发源甚早,大概战国或者汉代就已成型,以古早煮茶对饮的风范来看,古人应该是比较青睐这种吃饭的方式,尤其在冬天,保暖措施不到位,饭菜离锅就冷,不围着热源,怎么吃得下去。

  即便到二十一世纪,仍有许多地方过冬时,喜欢直接在火坑上架锅,边烤火边吃饭,一家人围着简单又温馨。

  不过细分的话,以前的火锅跟之后流行的火锅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古早的火锅准确来讲就是玉阑人常说的热锅,无论是铜锅涮肉、牛肉锅羊肉锅酸汤锅,只起到热源常在的作用,而不强调底料的麻辣。

  新世纪流行的火锅,主要是指毛肚火锅,由战乱时沿江而上,到川渝求活的码头劳工创造,因而从萌芽开始,就强调麻辣咸,能让人吃了热气腾腾,精神振奋。由于川渝盆地气候湿润,喜食辣椒,这种口味的火锅迅速得到食客喜爱,餐饮化铺遍川渝。

  至于走红华夏的机会,一直熬到现在,随着开放进行,经济发展,人的流动既带来餐饮需要,又带来各种技术,何克的火锅店之所以能成型,也是因为契合大势。

  只不过阶段还早,仍是蹒跚学步,一方面火锅餐饮没走出去,另一方面提供标准化的底料调料蘸料,这种促进火锅餐饮推广的基础没打好。

  是以何克看过策划书后,不需要罗学云勉励鼓动,自己就打鸡血腾腾干上,这可是走在市场前沿,无比广阔的前景等着,哪怕咬上一口,都够吃得满嘴流油。

  “嘿,这真成了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常远洋看到何克烧了一大桌菜,水煮鱼、干锅鸡、烧排骨这些东西,全都是用火锅底料做的,忍不住调侃,大家围炉吃火锅,姐夫尽吃底料。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把厂子做大,可不光是盖厂房买机器招工人就行的,产品得硬邦邦。”何克头也不抬,一边品尝,一边刷刷记录。

  火锅配方各种各样,不同的火锅店有自己的配法,家家户户也有自己青睐的方向,便是去菜市场的摊子上,说我要称些香料草药做火锅,人家摊主都能给你写一道。

  只不过好坏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老字号都讲究配方秘而不宣,有独家味道吸引顾客。

  “你行吗,这样也太草台班子了,还是请个专门的老师傅去厂里当工程师罢。”

  “笑话,配方工艺是核心,让别人掌控着,我还是老板么。别忘了,陈清两家火锅店我都整得风生水起,琢磨配方的事,能应付不来?”

  常远洋总觉得不靠谱,再劝道:“就是啊,两家火锅店你都整得风生水起,陈清各地无不折服,连玉阑都有人特意上门,延用配方改进不就行了。大过年的,你整这些,知道的是你研究配方,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发什么疯。”

  “诶诶。”何克连连摆手道,“店里的配方糊弄外人还行,真正的行家可要挑剔。”

  “这话什么意思,真正的行家,咋地,想要参加比赛得金奖呢。”

  “我就问你,最大的火锅餐饮市场在哪里。”

  “川渝?”

  “对头。咱们的火锅料要打出名头,肯定得回这里厮杀,要经得起食客检验,吸引的到忠实客户。”

  何克说得很兴奋,仿佛名号响遍大江南北已经是触手可及的事。

  常远洋眉头微皱,道:“姐夫,我觉得你思路有些偏了,火锅说到底也是一道菜,既然是菜,各家就有各家的配方,各地就有各地的口味,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怎么分高下?

  仅蓉渝两城就各自有偏好,蓉城喜欢用植物油,用香料调和味道,重辣,而渝城以牛油为正宗,综合麻辣,我们怎么比啊。”

  何克信誓旦旦道:“罗总在策划书上提过,底料为主,蘸料调料为辅,要兼济多种口味,牛油、香辣、麻辣甚至将来还可推出番茄、三鲜、清汤,更在用途上开拓,不光是火锅能用,炒菜烧菜干锅甚至下面条,都能用上。一家对一家,怎么就不能比呢?”

  常远洋道:“把策划书给我看看。”

  何克自信归自信,倒是没到嚣张地步,认同小舅子的知识水平,老老实实把策划书找出来。

  看样子是罗学云亲自写的,篇幅不长,言简意赅,像是给何克这个主理人指导意见一般,叫他参考,然后根据实际填充丰富。

  常远洋略微扫了几眼,心底就涌出说不出的佩服,若做火锅底料是武功,这短短两页策划书就是总纲,高屋建瓴描绘整个武功的精妙之处,应该如何修行,如何发展。

  但是……

  “你把经念歪了,姐夫。”常远洋无奈道。

  “啥意思。”

  “你知道什么叫火锅底料厂吗?”

  “不就是盖厂房买机器招工人,把火锅底料大量生产出来,跟方便面似的,一包包地卖。”

  “你既然知道,还犯这样的毛病?”常远洋拉住何克,“别忙活了,坐下,咱俩好好聊聊。”

  何克收起本子和笔,坐在常远洋身边:“弟,你说。”

  “我问你,当你开第二家火锅店的时候,最麻烦的是什么?”

  “没什么麻烦,照葫芦画瓢,田集怎么干的,陈清就怎么来呗。”

  “炒料。”常远洋一针见血,“你不想让别人知道配方,底料就得你自己炒,大姐虽然能给你搭把手,但店里的事还要管,慢慢就成负担,客越多负担越重,对不对。”

  “对。”何克无法反驳。

  “既然这样,你该明白底料工厂的意义就是标准化和工业化,工业化说简单点,就是机器取代人力,标准化就是无论人还是机器,无论这一批还是下一批,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应该是误差之内。然后能开足马力,大规模生产,铺遍大江南北。”

  常远洋侃侃而谈。

  “所以第一个问题,你最多当个工程师领头,不可能全部包揽配方研发,工艺固定,质量检测,也就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技术要点,你自己说的,要做很多口味很多品类,从研发定型,到改进创新,又管技术,又管全局,你是铁人还是能掰两半,家里还顾不顾了?”

  何克垂下了头:“明白了,是我的问题,我会请专门的师傅负责技术。”

  “青食那么多事业部和车间,有空多实地学习学习,看看人家怎么做的。”常远洋道,“工业化生产的配方,也得有工业化的思路去保密守护。”

  “嗯,你这么一说,我也就清醒了,光靠一个人包打天下不现实。”

  “说完人,再说配方工艺的事。罗总经常调侃,说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标准的,大小重量色彩味道,近乎一模一样,跟用心手工制作的东西相比,是没有灵魂的,但工业化要的就是一模一样,反而有较大误差才害怕,害怕是不是工艺不对,质量不稳定。

  就拿饺子来说,机器擀皮和馅再包起来,用上半自动化或者自动化,车间规模再大一点,一天的产量够十万人早餐,光看模样,个个规整,不像手工包的,有大有小,有美有丑。

  我们开火锅底料厂也一样,不是要跟一家店,一个地方的对手争谁好谁坏,人家只服务部分人,就是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我们要面向所有可能的市场,所有愿意购买底料的个人饭店。

  真正期望的应该是恨不得每天生产一百万包,卖到一百个城市,让大部分人满意,认可能吃好吃愿意再买,一两家火锅店人气再好有屁用,能满足几个顾客,挣几个钱?他们招待一百个顾客的功夫,我们的产品早就送到一千个顾客手里!”

  何克听得双眼发光,已经在预想火锅料卖到千家万户的场景,那岂不是要日进斗金?

  “远洋说得对,一下子惊醒我了,不该顾头不顾腚,丢了西瓜捡芝麻。”

  常远洋闻言松了口气,问道:“姐夫知道该咋办了?”

  “知道。我作为总经理应该抓全局,首先得趁着过年,在亲戚朋友里面找几个靠谱的帮手,带到陈清帮我的忙。能搞技术的就钻研技术,不能搞的也是个眼线,让我对厂里情况了解清楚,他们巴结不了青食,能依靠的就是我们。

  其次,就是找两三个懂行的师傅,带去陈清琢磨配方,彼此之间也是个竞争,有助于更快出成品,当然,该搜集的配方也不能少,咱们这火锅发达,是学习的好对象。

  然后就是销售的问题……”

  何克摸着下巴,喃喃自语:“或许可以支持亲戚在城里开店,将来帮我们推广。”

第722章 茶叶和奶糖

  常远洋提醒道:“姐夫,调子不能起得太高,就说是去火锅店帮工的,千万别说是去厂里当组长主管。”

  “八字还没一撇,我哪敢胡说八道,连开厂的事都不敢跟家里吱声,更别说招人,肯定悄没声的。”何克笑道,“我也怕七大姑八大姨拦门,真吃不消。”

  常远洋点头道:“君不密失臣,臣不密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火锅底料厂大半资源要青食扶持,建起来需要能办事的人,若是庞杂的人去得太早太多,导致火锅底料厂做得稀巴烂,他们拍拍屁股走人,留在陈清坐蜡的是我们兄弟。”

  “明白。”何克叹道,“世情冷暖,人心险恶,不得不防,越是亲戚越得把握好度。”

  瞧姐夫神色平静,当是心里有数,常远洋松了口气,看好不看好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成是另一回事,古往今来太多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的例子,何克稍有不慎,开厂当老板做生意的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

  有常远洋的交代,何克不敢托大,非常谨慎地处理招工事务,并不放出声要招工,而是在亲戚朋友中物色,瞧见合适的再趁着拜年吃饭的机会试探。

  条件往艰苦里说,起码干满一年,在饭店里忙活没时没晌,工资比在家里高,要跟去大城市混饭还差些,用以筛选排除混日子的,然后抛甜头,说陈清有很多厂子招工,机会多,不一定非留在火锅店,有本事进厂能赚更多钱。

  这倒不是全然骗人,只要人选踏实,即便在底料厂干不下去,火锅店也是能容纳一些人的,大不了再开几家分店,何克跟常远洋非常默契,不提自家人在厂子的股份,而是把青食摆在前头,断绝部分亲戚顺杆子往上爬,不依不饶的可能。

  不过嘛,托常远洋的福,常家跟何克都是村里红人,前者种菜卖菜,辛苦是辛苦,也赚到真金白银,后者到外地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开饭店等于有了产业,生活条件肉眼可见地提升,对于这样的人物,是没法忽视的。

  因而何克只问过几个人,消息便跟长脚似的飞跑,村里村外都知道何克的火锅店做得老大,需要更多帮工,店里帮工事情多归多,麻烦归麻烦,但能挣到钱,何况还有厂子能打工,这么一算就是很好去处。

  人离乡贱,自古背井离乡求生路都是艰难,乡亲们未必是胆小怕事,可天然有警惕心畏惧感,人生地不熟的,遇到坏人怎么办,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稍微有些头疼脑热,恐怕都遭不住。

  因而有云,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7页  当前第4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2/6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三修道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