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_分节阅读_第350节
小说作者:百里逍遥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83 MB   上传时间:2025-10-28 12:33:45

  “麻烦着哩,人心隔肚皮哦。”叶保荣悠悠道。

  ……

  黄岗,陈家场,人头攒动。

  场在方言里含义颇多,既有平地空地的意思,比如说稻场、操场,也有市集的意思,比如赶场。

  陈家场叫这个名字,二者含义皆有,位于他们地界的老庙,周遭空地很大,什么花篮戏、皮影戏、神仙生日、丧葬报庙,都往这边来,而附近的水田坡度极小,是田集都少见的平坦,没有一田高过一田。

  罗学云将这里定为青农启动机械化的起点,也是希望能有个比较稳妥的开局。

  冬小麦早就成熟,一片一片的金黄色,散发迷人香气,不愧黄麦之名。

  青农员工做过提前量,检查过田块里的石头,避免第一次机械收割就掉链子,损伤士气。

  家庭联产之后,大块田地变成面条田,大型履带拖拉机滞销,逼迫一拖四处调研,启动小四轮拖拉机制造,田集也不例外,大型拖拉机几乎绝迹。

  且不说家家户户舍不舍得为省些人力,掏出白花花的收割机使用费,单是压断的田埂,都能让两家人从天亮吵到天黑。

  即便采用中小型收割机,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若不是绝大部分农户都同意,里面的田哪怕想用机械,拖拉机都没办法毫无损伤地开进去。

  田埂太窄,哪怕是主道都没有两米。

  卡到八十年代尾巴,黄岗能开始机械化收割,也是青云农业苦心孤诣做了五六年工作,从让大家信任罗学云,信任青农,到统一安排种植计划,到每家都把田地生产委托青农,到小水渠整修,小主道修平,付出的人力物力数都数不清。

  若非黄岗很多家都有青云员工,可能还要等很久。

  而以罗学云角度,幸亏青农发达早,还没让乡亲们积累出家里什么都没有,只剩两亩地的“守财奴”心思,就重新感受到凝聚起来“有靠山”的好处,不然,再来二十年都很难见此情景。

  “都站着干嘛?等良辰吉日呢,人、机器准备好就开干。”

  田秀禾拎着手提包,一路走一路发烟,倒是完全没有总经理的架子。

  罗学云瞥他一眼,没有说话,秦远山更不屑跟他解释。

  卢鹏是老实人,扶了扶眼睛,道:“小麦收割完不晾晒,直接拉到陈清机械烘干,收割之前要测一测干燥度,否则会增加烘干时间,昨夜的露水有点大,稍等晒一晒,能少很多成本。”

  闻听此言,田秀禾愁上眉梢,道:“卢工,今天干燥度能达到要求吗?呼啦啦来了这么多人参观,我还叫人买了鞭炮,若是不响,就尴尬了。”

  “肯定没问题,罗总要下第一车,我们保障工作肯定得做好。”

  顺着卢鹏眼神,田秀禾才看见驾驶台坐的居然是罗学云,立刻脸红,就好像是一番表演被行家里手看穿,只觉得贻笑大方。

  “有空多看看技术资料,不求甚解,也当涉猎。”罗学云拉开驾驶门,道:“别搞得外人以为,青农总经理对农业一窍不懂,只懂得活跃气氛。”

  田秀禾连连点头。

  约莫十点钟,农技员发出信号,罗学云驾驶着头车下田,开始第一刀,鞭炮声如约响起,非但没有破坏气氛,反而让围观群众轰轰鼓掌。

  当然,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有响动就该喝彩。

  收割计划是早就定好的,田块里的水很早就放完,可毕竟是稻麦两季田,加上地块又小,收割起来颇为麻烦,须得小心翼翼。

  饶是如此,鞭炮声结束,掌声越发响亮。

  乡亲们眼睁睁看着机器碾过,成片成片的麦子消失,只剩些根茬,半亩大小的田,没几趟就割完,金黄的麦粒落到车斗里,那种感受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非要说,就是使镰刀的,看到数把镰刀像八爪鱼一样,对麦子砍瓜切菜,震撼于工业伟大的力量,直接凶猛明显。

  以前有人看过收割机,但却是割晒机,放倒之后,还得捆还得脱谷,会有很多麦粒损失,但现在罗学云驾驶的是谷物联合收获机,收割、脱粒、分离、清选一次完整,一个人能干数十人,数十天的工作!

  连晾晒都不用,直接拉去烘干,这种剧烈的冲突就好像什么东西被砸碎了。

  碎了一地。

第536章 诗情画意抵不过现实变化

  战斗还没有结束。

  众人站在田埂之上,远远望着收割机驶过将麦浪斩倒,青农员工将秸秆清走,挂载犁铧的拖拉机沿着旧迹下田,直接旋耕。

  十几分钟前,这块田还是亟待收获的麦子,十几分钟后,就可以准备蓄水积肥等待栽秧,青农较年轻的员工还好,光是自豪骄傲,老子牛皮坏了的模样,黄岗的老前辈们可就有点热泪盈眶。

  特别是曹国宏和黄自立,这俩人一路看着生产大队从出现到消失,看着拖拉机崭新买来,慢慢形同废铁,看着一家家人从**合作,变成为半分地半寸水争得面红耳赤,心里别提多么难受。

  而今再度见到此种场面,当真是千言万语说不出,一腔热泪心中流。

  “好小子,真让他做成了。”

  曹国宏拳掌相击,整个人都年轻数十岁。

  “以前公社批油有额度,光是抢收抢种用,其他时候谁舍得这么造,轰隆隆的黑烟冒个不停,就为省些人工,学云这小子当真大气,花钱眼睛都不眨。”

  罗学晖插了一嘴,道:“冒黑烟多半是机器有问题,柴油燃烧不充分,真正的好机器应该……”

  “滚蛋,谁跟你讨论机器的问题。”曹国宏毫无形象地破口大骂,“重启机械化意义非凡,意味着黄岗走在农业生产的前列,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黄自立叹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黄岗在罗学云手上,在青云农业扶持下,发挥的光彩远远超过我们,他不是重启机械化,而是开启机械化,把我们当年没有走下去的路,再度接起来。

  老曹,咱们不必打肿脸充胖子,当年买拖拉机是跟风,舍不得用油而用牛用人也是事实,毕竟是丘陵高低起伏不平,终究不如平原地区,若是我们一味揽功,宣扬青农是站在我们肩膀上去的,未免有点对不起学云,淡化了他在其中付出的艰难努力。

  别的不说,在玉阑其他县都纷纷抛弃机械,把拖拉机当作运载工具的时候,是学云一批批培养拖拉机手,组建维修部门,购进新拖拉机,研究适合田集土地的刀具,这份苦功,不是一句重启机械化就能盖过去的。”

  曹国宏油然点头。

  “不错,从前有很多人认为山边田地没有机械化条件,动用机械得不偿失,以至于很多生产队心安理得将拖拉机卖掉,现在学云向大家证明,只要肯努力只要肯实践,一定有因地制宜的办法。”

  罗学晖还是忍不住插嘴。

  “宏叔,青农追求机械化真不是为向谁证明,而是为了提高效率,您想想啊,往常这一片田,全家人齐上阵忙活不停,硌得肩膀发红,双手出水泡,也得三五天功夫,割下来还得打,还得晒。

  现在呢,不要半天,一会儿运到城里烘干,还不用找平坦地方晾晒,担心下雨淋湿,担心地方不够,全乡的地若都能如此,将会节省多少人力?

  这些人就可以去做工,去从事其他行业,有更多力量带领家庭脱贫致富,如此重大意义,可不是验证山边边能不能机械化相提并论。”

  黄自立道:“聊到这,我倒是要问问学晖,你们这样搞下来,真能收支平衡吗?拖拉机手的工资、油费、烘干费……可不是人干两碗饭,牛吃两筐草。”

  “所以机械耕种是长远大计,要坚持覆盖更多耕地,坚持使用更久。”罗学晖道,“机器年年可用,拖拉机手能干更多活,综合起来才有盈余,若只当个西洋景,看个新鲜就完,当然要赔死。”

  曹国宏望着田埂上的众人,老中青皆有,不免想到旁的问题。

  “学晖,省出来的人,你们青农能消化得掉?若是无所事事,反而好心办坏事。”

  “啊?”罗学晖吞吞吐吐道,“等会你问学云吧,他肯定有考量。”

  青农当然消化不掉,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的,操作不了机械,学不了新知识,连干体力活也不如年轻人,最多雇佣一些看护田地作物,注意瞧水施肥等,但全部吃进去根本不可能。

  机械化工具用得越多,青农需求的人员越精简,这是毋庸置疑的。

  罗学晖可以不考虑这问题,曹国宏却没法忽视,上年纪的老头老太确实可以提前退休,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是中年一代呢,体力智力都是当打之年,若他们没事可做,简直不敢想象。

  他们不会像老头老太天天聊家常,讲废话,哪怕是最温和的斗牌耍钱,都很麻烦,更别说无事生非。

  罗学云一口气干掉七八块地,才下来休息,让小伙子们有展示的机会。

  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归来。

  “了不起学云,好样的。”

  “有本事,学云厉害。”

  竖起大拇指就是乡亲们最朴实的夸奖,不光是为他的驾驶技术,更是为他给黄岗带来的变化,充满希望生机的变化。

  “自从种了黄麦黄稻,田集乡年年交粮倒数,多少年没见到交售先进乡的表扬,这可都是学云的杰作。”

  副乡曹安俊分管农业,本就是黄岗出去的,年初张山茶苗出售,他也来过刷脸,这次同样不例外。

  他说此话,看似责怪实则是表扬,因为青食吃下黄稻黄麦,价格可比粮站高,以钱代粮乡里不亏,况且而今不比以往,一边是粮食增产,一边是国外进口,既然允许粮食交易,就证明有底气,不会担心主粮安全。

  “交售先进没拿到,粮食牛产可是拿得手软,曹乡这般说话,当真让我迷糊起来。”

  “哈哈哈。”

  曹安俊大笑:“黄麦品质很高,我刚看麦粒,饱满充实,估计省里其他试验基地也是大差不差,说不定青云农业又要得表扬。”

  罗学云道:“想来黄麦再好,都得带上个田集名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曹安俊收敛笑容道,“学云是真打算推广机械化耕作?”

  “我国农业若要接轨世界先进水平,则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光是机械化农具,还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祖祖辈辈的经验帮我们度过数千年,可到底过去数千年,不能总是刀耕火种,一条路子走到黑。”

  “照你这么说,将来我们岂不是看不到牧童吹短笛骑黄牛给来客指路的景象?”

  罗学云惊讶看一眼曹安俊,道:“没想到曹乡还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

  “那可不,五佬可是给报纸写过文章的,连县里都出过表扬,说什么白天跑耕田,晚上爬格子,肩能抗铁锹,手能握钢笔。”

  吹嘘这件事总不好自己来做,否则全无格调,每逢此时,若能有人如曹国宏这般站出来,不说官运亨通,最起码不会磕磕绊绊。

  曹安俊连忙摆手,道:“哪里哪里,就是发发牢骚,写些琐事,没什么了不起的,比不上学云还出过书。”

  这也是高手。

  罗学云挑了挑眉,道:“这样好了,田集文才我占八斗,曹乡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

  曹安俊辈分大,年纪却跟曹国宏差不多,因出自同村,有亲切感,说话不是那么拘束,若非叫爷太难张口,罗学云绝不会这么见外。

  这样一搅合,几人便不纠结文才的事,重回正题。

  “天仙配有段很诗意,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男耕女织归园田居的生活,已经刻在骨子里,想想都觉得美好,可也只是想想。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别人在鼓劲进步,寻找更高效更快捷的生产方式,即便我们坚持类似刀耕火种的传统方式,力图保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景象,也终究会如同镜花水月,转瞬即逝。”

  罗学云道:“说难听点,就像是老太太固执地裹小脚不肯解开,因而干活生活都比不上放脚的女子,最终放脚者越来越多,裹脚者成为异类。有些东西不以人的意志转移,将来再想看这种景象,可能就剩影像资料中存在。”

  “总是觉得怪可惜的。”曹安俊咋舌道,“毕竟生活几十年的地方,越变越怪,越来越不认识,多少有些感伤。”

  “物非人非事事非,若要不辜负,大家就一起努力,往好了变,最终怀念是怀念,却永远不想回到过去最好。”

  教生物的老师经常说,生物改变不了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我们对变化恐惧也好,欣喜也罢,都阻止不了变化。

  送别大曹,中曹围过来。

  “学云,机械化高效耕种,省下来的人力往哪放?”曹国宏急急追问。

  “树挪死,人挪活。”罗学云笑道,“相信大家伙的智慧,会像流水一样,涌到适合他的地方,发挥他的力量。”

  “少来这套,管杀不管埋,最后好事变坏事,我砸了你的拖拉机!”

  “宏叔不打算讲理么?”

  罗学云打趣道:“正福哥当兵至今未归,正祥一半务农一半砖厂当会计,正瑞虽说务农,却已经是青农的工人,你三个儿子,合起来只有一个务农,将来到你孙子呢,还有谁愿意下地?往长远看,机械化也是无奈之举,总比耕地抛荒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7页  当前第3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0/6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三修道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