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_分节阅读_第330节
小说作者:百里逍遥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83 MB   上传时间:2025-10-28 12:33:45

  常远洋不似卢鹏对导师感情深厚,说起话来不藏着掖着,将近来的事絮絮叨叨讲给老师听,权作旅程解闷,倒是挺有趣的。

  “要有合适的,师兄真打算在陈清安家了,就是认定青农从一而终。”

  吴有明听完沉默,良久才憋出一句。

  “你们都挺不容易的,老师为你们骄傲。”

  卢鹏努力握住方向盘,却止不住颤抖。

  到田集已经是下午,晚饭将近。

  常远洋提议先收拾住处吃饭,等明天再参观。

  吴有明却像父母一样,急切想要看孩子工作的地方,卢鹏只能带着老师和学弟学妹参观。

  “青农有五大事业部,分别研究蔬菜、禽肉、水产、茶果和稻麦,每个部门根据项目相关建立研究小组,我跟远洋在综合部,等同做一个总揽全局的前瞻性研究,具体落到实处,把技术变成成果,则交给下面事业部。”

  卢鹏指着楼房,道:“在青云,我们被称作研发中的研发,核心要害。”

  吴有明正看着大楼,外表看起来有些简朴,比大学教学楼实验楼还有些差距,但是成绩不输。

  李欢带人拎着一篮东西过来。

  “老师和学弟学妹们喝点什么?有各种口味的绿茶和果汁。”

  吴有明看着花花绿绿的罐子,问道:“汽水么?是不是很甜?”

  “不是汽水,是温和的饮料,没气没酒精,老师要不喜欢喝甜的,可以喝这罐原味绿茶,更多茶叶本味。”

  学弟们见老师拿过,纷纷来领。

  “师兄,这是你们自己买的,还是公司发的?”

  李欢笑道:“部门经费,旁边就是休闲区,里面有零食饮料,平时工作累了,都可以到这边歇一歇,吃点东西缓和缓和。”

  “哇,这是冰箱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冷冻设备。”

  活泼的学弟打开冰箱,看到琳琅满目的饮料零食,人都傻了。

  “绿茶果汁牛奶,猕猴桃西瓜桃子葡萄……师兄,你们是来上班的,还是参加聚会呢,我们在实验室喝口水都得自己带,茶叶都没有,你们这倒好,啥都有,吃的喝的,甜的咸的,好羡慕啊。”

  见老师没有批评,其他人纷纷涌过来瞧热闹。

  参观学习考察研究,谁说参观工作环境不是学习?

  “辣条是什么?能吃么。”

  “当然能吃,就是有点辣。”李欢笑道,“你看外**的口味建议,慎重选择辣度,不是川渝人不要挑战变态辣。”

  “变态辣?是指青蛙发育的那种变态?师兄不说还好,一说我真得试试。”

  卢鹏挠挠头,忽地一道灵光闪过。

  难道钟乐所言不纯粹是调侃?相较别家的环境,青农的研究人员真是喝茶级的神仙日子?

  甩开杂念,卢鹏很好奇老师为什么没有张口阻止,以他对纪律的严格要求,怎会允许学生大呼小叫,如此放肆?

  许是他一脸纠结被吴有明猜中心思,后者笑道:“若是在别的地方,我肯定要管一管,不说群众一针一线来之不易,单是个人形象代表学校,就不能让他们如此散漫。

  但这里到底不一样,是学长的地盘,多少算半个家,有学长照顾着,闹腾点没问题,反正学长不会计较。”

  卢鹏道:“青云确实崇尚年轻活泼。”

  越过休闲区,进入研究区,吴有明的目光被一排大脑袋紧紧吸引,快步走过去查看。

  “小鹏,这是微机么?”

  卢鹏点头:“是的。”

  学弟们紧随其后,发现这群大脑袋电脑,以后的老古董,现在的前沿科技。

  “真是计算机!哇,你们都舍得配计算机办公,还是最新款的外国货,我真不是来到什么跨国公司高级研究所?”

  “师兄,你们会在上面玩游戏么?”

  众人一边抚摸显示屏主机,一边叽叽喳喳讨论。

  吴有明眼神复杂。

  “你们的条件……都配上计算机了。”

  “也就是去年的事,豫省人发明五笔输入法申请专利销售海外,罗总就说我们也得升级工具提高效率,计算机虽然不能连接互联网,但是做些计算分析数据保存很有用处。”

  卢鹏道:“罗总在香江认识的朋友很多,有什么问题都能请到专业的人过来解决,包括软件编写之类的,有这东西,确实节省人力,很多东西软件跑一跑就有结果,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分析思考上。”

  吴有明喟然长叹。

  “窥一斑知全豹,就休闲区的冰箱零食,再到配备的计算机,可知罗学云对研发中心舍得下本,怪不得你们能这么快做出成绩。”

  卢鹏点点头。

  “是啊,后勤保障做得这么精细,我们要再不搞出点成果,真是有愧这些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价格不比轿车便宜。”

  “高科技高科技,科技二字已是烧钱,何况还要高。”吴有明道,“毕竟落后太久,想一口气撵上来,学费不得少交。”

  他环顾着研究区的各样设备,拍了拍卢鹏的肩膀,道:“看到你们这样,我就放心了,总算青云农业不是当初的草台班子,黄口白牙把你们骗过来充大头,浪费青春学识,甚至青云的条件比我们都好,以后踏踏实实干吧。”

第515章 后继有人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两青云在罗学云的眼中是响当当的大号,无论名利都是投入多索取少,所有盈利几乎都放在人员薪资硬件升级扩大生产上,令青云公司像颗种子贪婪地吸取养分和能量茁壮成长。

  他本人的花销多来自清兰联合制造等公司的分红,某种角度上算是工业反哺农业。

  卢鹏诚知罗学云难能可贵,科学研究等同烧钱,纵然人的待遇能省,技术设备不可或缺,而罗学云非但不少设备,更不苦待遇,即便真是小作坊草台班子都足够他们死心塌地效力,何况青云公司外表不甚华丽,里面别有洞天。

  可这并不代表吴有明就是错的。

  在他眼中,青云农业就是乡下种地的,虽然种苗很厉害,说到底不过是刚刚起步,真能认真沉心做下去,还是半途而废都未可知。

  若是贪图学生名校高材生的名头,给公司脸上贴金,非但没法实现所学,反而连吃住都困难,跟骗到黑煤窑似的,吴有明岂能忍?

  当时既愤恨罗学云的无耻,用钱引诱,更生气卢鹏等人的无知,目光短浅。

  但现在……

  若真论研究技术在农业领域发光发热,卢鹏常远洋还是佼佼者,比那些表面做技术,实则钻营官场的学生好很多。

  “教出卢鹏远洋这样的学生,吴教授后继有人。”

  等他们参观完,秦远山过来见客。

  “时间不早了,诸位先去吃饭,晚上歇息一夜,有什么话明天摆茶对坐慢慢谈,只要吴教授不着急回去,青云的研究室试验田生产基地,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有卢鹏这样的学生,的确是我吴有明的骄傲,同样也得感谢秦主管的照顾,从学生到职工并不是容易的事,秦主管也是引路人。”

  “此话差矣,有本事的人应该受到优待,他们能改变世界。”秦远山笑道,“卢工常工同样是青云的骄傲。”

  较上次匆匆来,逃也似的走,今天吴有明发现更多不一样的地方。

  倘若抛开位置,青农和田集的样貌不比许多城市差。

  城市是个很宽泛的概念,真要论繁华,也就很小的几片区域,在历史反复沉淀中闪耀,其他街道跟农村的区别真不大。

  反观田集,已经很有现代化模样,整齐的建筑布局,虽样式各异,却有种和谐的美,宽阔的道路两旁还有太阳能路灯,自来水通到千家万户,密布的垃圾桶,来往的清洁工,纵横交错的排水管道,令街面整洁干净,既无垃圾,又少蚊虫。

  远处,还有在建的工地,才露尖尖角的地基显出要建的房屋数量很多,都是砖混结构,已经是黄昏,仍有人在工地忙活,收拾建筑材料。

  因工作的缘故,吴有明去过很多地方,其中既有富裕的乡镇,也有贫穷的村子,各种各样的人都见过,可还没瞧过田集这般模样。

  前年来,还都是灰头土脸,大多数人穿着朴素,补丁毫不在意地外露,现在普遍都是时兴的服装,相似花样的图案,各种样式的拉链,多半是工厂的批量件。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一个人富不富裕,生活好不好,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穿着打扮。

  最让吴有明惊奇的是,每个人精神头都很好,见到外人来毫不怯让,还热情地伸手递烟打招呼。

  “那边在建什么?”他问道。

  “住宅。”卢鹏道,“农村小别墅,前面留个矮院,主体是两层或三层的楼房,水电入户。”

  “田集有这么多非农户口?打眼一瞧,恐怕几百户。”

  “有两方面原因。”

  众人三三两两往饭店走去,各找一人带领,对变化中的田集指指点点,卢鹏紧紧跟在老师旁边,为他解释。

  “主要原因是老镇改造,根据新田集规划,住宅商业学校传统市集要分布在不同区域,既是避免互相干扰,也是为了安全管理。

  像之前掺杂一团,围着主街各种建筑混在一起,学生上课容易被街面上的动静惊扰,吆喝声引擎声牛哞狗叫老是吸引学生张望,前面店铺后面住人,生活用火一不小心就造成大麻烦。

  好些家庭孩子多,家长管得也不严,出了几次失火,发现快的只烧掉厨房,发现慢的连邻居都烧了几家,究其原因就是挨得太近,没做功能划分。

  现在分开之后,商店有明确管理方,可以找到直接责任人,加强经营者的消防意识,不是饭店杜绝明火,而住宅之间留有距离,不会发生火烧连营,再加上陆续有人家盖新房,自然就显得很多。”

  吴有明赞道:“如此说来,田集领导很有现代管理意识,许多地方都做在前面,只是这个动员恐怕不容易吧,建房搬家,代价非小,以我对乡村的了解困难重重。”

  卢鹏挠挠头。

  “确实如此,罗总在里面做了很多工作,青农亦是没少使力,提供岗位,扶持产业,增加居民收入,有钱的话大家还是喜欢追求更好生活的。”

  “青云农业还涉及这些东西?”

  “新田集的计划本就是罗总提出的,自然要不遗余力带头,很多搬到镇上的新居民都是青云员工,在他们建房搬家迎接新生活上,青农提供了很多帮助。”

  “从乡下搬到镇上?不种地了?”吴有明诧异道。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怎么会轻易离开土地?

  “怎么说呢,地肯定是在种,只是不再种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而是青云农业合伙的所有田亩,采用高效的机械化农具和集体化的互相协作。”

  卢鹏道:“一家人牛耕人拉,手栽肩挑,秧稻种麦点花生,一年到头的时间全都被焊在地里,真要忙时人手不够,不忙时找不到合适的副业,这种传统农业耕种方式效率很低,还没有抗风险能力。

  反观,把地长期租给青农,每年都能得到一份稳定收益,自己和家人能到青农上班,拖拉机收割机农具维修,播种施肥浇水收割,采摘**粗加工算账,男人女人都能安排工作,孩子能进青云幼儿园,公司集体照料。

  表面上还是农村家庭,每个人都有地,实际上已经是双职工,主要靠工资或经营生活,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变成技术或产业,而非田地。”

  “公社?”吴有明惊疑不定,“他们竟肯?”

  “农户或许识字不高,但会算账,真好假好心里有数。”卢鹏道,“青农并不强迫员工这样改变,只是给符合条件的人建议,提供必要的帮助,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鸡毛蒜皮都是大事的农村更是如此,总有人会向往新的生活方式。”

  他叹口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7页  当前第3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0/6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三修道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