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暗暗心惊曹国良居然能如此豁得出去,虽然此人暂时消停,依旧得多留个心眼。
不过罗学云暂时无暇他顾,因为屋子快要封顶了。
第35章 收购西瓜
“老天爷还是挺赏脸的,没下大雨让咱们把屋子盖成了。”许全举着大瓷缸子鲸吞牛饮,不时吐出茶叶,“不过老话说得好,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既然十三这天下了雨,往后雨滴子怕不会少,耽误俺们工夫不算什么,就是干不了活,东家发愁。”
罗学云给他递了根烟道:“路上碰到运江叔,给选了日子,二十三那天宜上梁,多半还不会下雨。”
许全点点头:“定好日子咱们就照着来,二十二之前我让人把预制板送过来,架子搭好,东家也把该准备的准备好,早点把屋子落成,咱们都安心。”
罗学云望着忙活的工人已经把墙体盖得七七八八,只要一封顶,剩下的打地坪粉刷就快得很,关键下雨也不耽误。
话说回来,许全这个人很有意思,自己叫他全哥熟络的很,他却坚持喊自己东家,想来就是用在这时候,提起算账催款,不需要留情面。
他虽没明说,言下之意却很清楚,叫罗学云准备的不只是上梁时待客的饭食,挥洒花生钱币馍馍这些流程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尾款。
三千多块可不是小数目,不仅是他们兄弟忙活一个多月的工钱,还是大量运来的水泥钢筋石灰沙子,现在这时候水泥钢筋可分计划内计划外,没有条子出钱都难弄来。
五月二十三已经是公历七月份,那时候小白菜的货款一收,足够支付盖屋一系列的费用,但难免要过段青黄不接的苦日子,对于罗学云来说,已经不太能接受囊中羞涩的境况,若是再出现曹国良这样的突发情况,只会令自己非常坐蜡。
他想着反正要去地区买水箱和卫浴产品,何不顺路赚点钱呢,所谓贼不走空,难得出远门。
罗学云将家里的事情托付给大堂哥二姐,自己则套上牛车出门。
现在光景,有农户种的早西瓜已经成熟,正准备上市,他打算在附近几个乡转一转,直接去地头收购,利用储物空间带到地区,买家居用品的时候顺路卖掉。
实话讲,田集附近今年就敢种西瓜的农户,算得上胆子很大,因为他们敢赌。
公社时代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以粮为纲,以养活全国人民群众为目标,在统一规划下,限制经济作物的种植,所以刚分地的地区,无论是水果蔬菜上市都不愁没有销路。
从农科站回来的罗学云痛定思痛,决定和时代接轨,包括本地的日报晚报省报和某份知名二流报纸。
他在其中看到一条很有趣的新闻,为了首都人民的西瓜自由,规定本年西瓜最低保护收购价格每斤0.07元,最高零售价不得突破每斤 0.25元。
足足四倍的价格波动,可以预想盈利的空间,就算本地区市民没有首都的消费潜力,从乡间地头到地区街道,赚个每斤一毛多的差价不过分吧。
“叔,你这西瓜咋卖?”
牛车停在地头,罗学云瞧见瓜农,开门见山。
瓜农四五十岁,戴着草帽,拎着锄头在瓜地里走来走去,目测他种的应该有两亩地,分了早晚季,一块已经成熟,另一块普遍拳头大小。
“娃,你是买一个两个尝,还是拉一车?”
“嘿嘿,那得看叔的价格,要是到位,你这块地我都包了。”
罗学云顺手将卷烟递向瓜农,还贴心地划着火柴,帮他点燃。
“你是做啥子的,这么大口气?”瓜农拄着锄头,惬意地吞云吐雾,斜眼瞧着罗学云道,“鼻子这么灵,西瓜才长好就摸到地头了。”
罗学云嘿嘿笑道:“咱都乡里乡亲,有啥话不瞒着叔,跟你说实话,是城里的(竖起大拇哥)想尝新鲜,要是叔种的瓜香甜多汁,以后就不用发愁西瓜难卖,我开拖拉机来您地头,有多少收多少。”
“真的假的?”瓜农瞪大眼睛,跑到瓜棚,手起刀落,麻利给罗学云切了一大牙。
“肥料给的足足的,又红又香又甜,你尝尝?”
罗学云接过。
西瓜的确很红,香气扑鼻而来,汁水从断面滋滋往下流,咬一瓣口齿生津,居然吃出了记忆中的感觉。
果然,人就是这样,吃不到的时候吃到,才觉得美味。
“籽有点多。”
他确是实话实说,毕竟他吃过无籽西瓜,还记得大口大口尽情咬嚼的滋味。
瓜农并不尴尬,嘿嘿一笑道:“就这品种,哪家都一样。”
罗学云笑道:“可城里人娇贵,总是喜欢挑的,叔,七分一斤,我把您地里的全都收了。”
瓜农脸顿时黑了:“白萝卜都六分一斤,敢情我这西瓜就比萝卜金贵一点呀,不干不干!”
“叔,话不是这么说的,萝卜六分一斤那得运到街上,板凳一坐坐大半天,还得由着人家挑挑拣拣,品相不好的还得拉回家,来来回回耽误多少工夫?
你这西瓜我可是直接到地头收的,摘下来过个秤当场数钱,啥活不干啥心不操,就是路上摔烂了,里面有不甜的,买瓜的找我不找您啊,省多少事!”
罗学云瞧着瓜农眼神变幻继续道:“叔,我跟您保证,今后只要您种瓜,一声令下,我就来收,哪怕人家的都卖不掉。”
瓜农叫道:“西瓜可是水果,哪能卖不掉?”
“叔,就是因为它是水果,不是粮食不是蔬菜,家里没得余钱的,谁舍得掏真金白银图个口快,你在大队恐怕就很难有几户人买,运到公社一天顶多卖个几百斤,到时候几场雨下来怕是烂在地里。”
“七分也太低了,起码得九分钱。”
“既然叔开口了,九分钱我就咬牙给叔,但叔得帮我个忙。”
“什么忙?”
“帮我介绍您大队其他种瓜的人家,做个表率,替我说说说好话,到时候您一家九分,其他人都八分,要是这笔生意谈得妥当,今后来买瓜我第一个跑您这来。”
瓜农心里盘算着,嘴上却不饶:“瞧你答应得爽快,怕是九分也有赚头。”
“没得赚了,叔,拖拉机要钱,人工要钱,坏了我还得贴本,不甜我还得挨骂,要不是为了拉关系,讨这个(大拇哥)的欢心,我才不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瓜农思虑良久还是答应罗学云的要求,但不肯卖完全部的瓜,只卖了两千斤。
罗学云咬着牙千金市马骨,后续在瓜农的帮助下,一个大队就收了一万多斤瓜,有像他这样喜欢算计的,也有图省事的。
依葫芦画瓢,罗学云只跑了三个有种瓜的大队,就收了两万多斤西瓜,若非是本金告急,还能吃下更多。
安排好家里的事,他整理行装出发前往地区。
第36章 自卖自夸
再过几个年头,玉阑地区才会撤销地区和玉阑县,改设地级市和县级区,但就发展来讲,却并没有因为名称的不同有什么变化。
作为本省南部要地,玉阑地区贯通三省,交接南北,一直是省里重点提倡建立区域中心的城市,只不过火车跑得快慢,也得看车头如何,发展的不瘟不火似乎也没什么办法。
罗学云乘坐地区运输公司的大客车,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才到站,稍微收拾收拾就大街小巷摸门道,不把西瓜卖出去,腰杆不硬啊。
来之前,曹国宏虽然给他开了介绍信,证明他是来地区购买东西的,可依旧神情严肃地告诫他要放机灵一点,各地区对盲目流动到城里的农村人口管理不一,尽量还是不要沾惹麻烦。
罗学云耳聪目明,身轻体快,岂会如此蠢笨,被人抓个正着?
他很快找到当地的自由市场,人来人来好不热闹,三番五次确定安全后,从储物空间拉出架车,开始兜售西瓜。
“农家肥大西瓜,新鲜上市早尝鲜,一个赛过一个甜,只要两**一斤。”
挑好西瓜一刀斩为两半,摆在小木桌上,红通通的瓤顿时吸引一堆看客。
“能尝不?”
大妈领着菜篮子,眼睛直勾勾看着西瓜,果断开口。
罗学云运到如飞,切出KTV果盘标准的西瓜小牙,主动给看客们送去。
“尝一尝,看一看,又香又甜的大西瓜,只要两毛两分钱!”
眼看围观的人增多,罗学云更是不吝惜表演,洗脑一样的吆喝着广告词。
城里不比乡下,市民多是正儿八经发工资的,就算没工作的老头老太太,社区街道往往也会给他们找一些活计贴补家用,比如常见的糊火柴盒,纳鞋底等等。
所以他们手里比农民有钱,更具备消费潜力。
“便宜点,两毛钱我就称一个。”
大妈吃完,第一个下单。
罗学云故作苦笑道:“大娘,都是地里辛苦拉过来的,费了俺全家不少心血,真不贵。”
大妈撇撇嘴道:“咱家一块两块钱也不是大水趟来的。”
“两毛一行不,零头我主动抹了。”
围观群众还挺有耐心,也不插话,都是在等着大妈把价格打下来。
“称这个。”
大妈松口。
罗学云麻利上手,四斤六两,只收九毛六,抹掉收不上来的六厘。
懂数的人一算计,发现价格只有两毛一不到,觉得可行,纷纷下单。
不多时一车卖去七七八八,罗学云连忙拉车到僻静处补满一车,继续卖瓜。
卖瓜的同时,罗学云也在观察市场上的摊贩,他想故技重施,寻找一个辛贵样式能代销或者吃下大量订单的伙伴。
主要是现在计划经济还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上布票肉票尚未取消,国营蔬菜公司大行其道,他初来乍到勾搭不上硬关系,否则区区两万斤西瓜,在集体采购上一过,数量小的连根毛都算不上。
罗学云已经瞧上一个小伙,他是卖蔬菜的,不过心思完全不在摊位上,经常眼神扫射到罗学云身上。
眼见一车瓜卖完,罗学云主动上前搭话,顺手递过去一支烟。
“兄弟怎么称呼?”
“谢了,我不吸烟。”
小伙摆手婉拒。
罗学云将烟插回烟盒,笑道:“若不是为了跟人打招呼,我也不稀得抽这玩意,伤肺。”
“我抽不起。”小伙回答得很干脆,“不敢沾上。”
卖菜,不敢抽烟,实话实说,窘迫……,可能是附近城郊农民,在家里不受宠,有责任心,缺钱,一连串想法在罗学云脑海跳出来,这确是做生意经常跟不少人打交道的收获之一。
“我叫刘波,乡下来卖瓜的,看兄弟一直瞧我,不知道什么意思?”
罗学云声音一变,气势就上来了,小伙直感觉气氛不对,慌忙摆手:“我没别的意思,就是瞧着卖西瓜挺红火的,一车溜溜的就没了,我卖些几分一毛青菜韭菜,大半天都卖不完。”
“我叫杨斌,五里头庄的。”他跟着补充道。
“卖东西得嘴甜,大伯大娘哥哥姐姐喊勤快些,卖的东西要夸上天,就跟我卖瓜一样,得自卖自夸,吸引人家注意才行。”
罗学云见他确实不像坏心眼,就不想扯弯弯绕:“这附近的菜市场你熟吗?”
杨斌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