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_分节阅读_第232节
小说作者:百里逍遥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83 MB   上传时间:2025-10-28 12:33:45

  蔬菜深加工面向广大市场,必然是庞大原料运进来,庞大成品输出去,不是黄岗给养殖提供原料的饲料厂,小打小闹。

  “真就完全不考虑乡里,感情县里村里,都是亲娘,就田集是后的?”

  周民眼睛一瞪:“去年叫你把饲料三厂放在乡里,你不愿意,说是给村里人找点活干,今年纸箱印刷放在县里,又说乡里没这个本事,怎地,就是要区别对待?”

  罗学云苦口婆心道:“整个陈清,只有田集种青云菜,别乡种的都是田黄菜,差一个等级呢。

  况且青云农业用人,是不是优先从田集招揽,家禽分发寄养,甲鳝合作养殖,是不是都紧着田集先挑,在这上面乡里受到的益处,可远远超过别家。

  您想想,田集可是陈清,甚至玉阑第一个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乡镇,这成绩还不够耀眼?难道在您心中,村里是后的,乡里才是亲的,眼见后的吃一口,非要给亲的也争一碗!”

  “说的什么混账话!”周民喝道,“无论什么户口工种,都是乡里人,分什么亲的后的,尽胡说八道。”

  罗学云耸耸肩:“是您先提的,村乡县地区都是我家乡,你非要给我分亲疏,我只能就事论事,跟您辩一辩。”

  周民盯着罗学云良久,终于露出无可奈何的神色。

  “怪不得青云农业能做得这么大,有这么个不肯吃亏的带头人,想差都差不到哪里去。”

  周民叹道:“田集不是说非要做工业,只是乡里得有两三个相当规模的企业坐镇,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社员收入,带动乡镇发展,不然腰杆子不硬。

  青云农业说的红红火火,毕竟还是种田那回事,需求的劳动力对整个田集来讲,仍然是杯水车薪。

  什么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屁话,我是不信的,可人要无所事事,难免胡思乱想,不知道头脑一热会做什么事,青云农业虽然以家庭为单位普及,但毕竟顾不到每一个人。”

  罗学云道:“道理确实如此,可这责任,似乎不该青云农业来背,也背不起,当然我的愿景是每个人都能受益,日子越变越好,可要直接把锅甩过来,我是不认的。

第360章 献言献策

  对周民的感官,罗学云一直很复杂。

  要论亲善程度,肯定比不上曹国宏,要论关系远近,肯定超过董朋学,就在这不上不下的中间,还搞过很多不太大气的操作,可也正是这份中庸,他没有在青云农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使袢子。

  因此罗学云一直和他相敬如宾,该我做的义不容辞,不该我做的别想甩锅。

  即便青云农业旨在提高田集乡亲的生活水平,两者殊途同归,可也不能真就不管不顾,把责任甩过来,那句话怎么说的,就算是真的,也不可以到处去说。

  罗学云做出的这副貌似亲近,实则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态,把周民恨得牙痒痒,但却真没法子。

  田集发展成这样,已经证明先天有问题,从前搞不定的,现在猝然把锅甩给罗学云,也不是很讲道理。

  他于是换了态度。

  “学云啊,有句话怎么说来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又说,富贵不还故乡,如锦衣夜行,知之者谁。

  古代王侯将相,飞黄腾达之后,哪个不是细心经营乡里,提携后进,这样名声才牢固,家财方能顺顺畅畅传下去。

  我知道青云农业已经做了很多,修路招工、改善学校环境、捐书捐钱送课桌,但还不够啊,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遇到个什么下雨干旱,又得借钱过日子。

  老周我恬着脸,恳请你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多在田集花点心思,我不求能借此进步上升,只盼退休之后,全乡社员不戳着我的脊梁骨臭骂,就心满意足。”

  说着,还靠近罗学云,按住他的左手,殷切地拍了拍。

  炉火纯青!

  恐怖如斯!

  罗学云脑海无端冒出这两个念头。

  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幺爷周民这些个看惯世情的人,真就是动静随心,不滞于物,毫无挂碍。

  到这地步,不表态不行了。

  “您对田集的心血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不敢或忘。”罗学云道,“领导说的这件事,我会也放在心上,之后多考察调研,想法子找出适合田集的发展策略。

  总之,我和领导的心是一致的,都是希望田集人越来越好,哪怕将来不念着我们的好,能过得好,就心满意足。”

  周民转忧为喜,拉着罗学云热络地聊起别的,诸如江城市场开拓怎么样,新的出口订单好不好干等等。

  这时倒很有风度起来。

  闲扯到中午,又留在食堂陪吃了一餐,周民专门叮嘱食堂加菜,罗学云应付过整个流程,方能脱身。

  顺路去看望秦远山,这家伙见到罗学云很是意外。

  “真回来了?”

  秦远山打趣道:“还以为你看到花花世界,不愿回到穷乡僻壤过苦日子呢。”

  罗学云郁闷道:“怎么都这么说,难道我就长了一张忘恩负义,薄情寡性的脸?”

  “老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入广,你年纪小,没成家没儿女,在村里过得又是‘苦日子’,家里人能不怕你被大城市繁华迷花眼,不愿再回来。”

  秦远山笑道:“最要命的是,你要打定主意不回来,刘明现可劝不动你,其他人就更别提。”

  “你知道?”罗学云挑了挑眉。

  “大概是刘明现三个回来办事,你却没回来的那天,整个上罗坡上年纪的老头们,都是一副丢了魂的样子,根本瞒不住人。”秦远山笑道,“不过,我却对你有信心。”

  “哦?”

  “以你的本事,想跑早就跑了,又不是第一次出去,他们就是患得患失。”

  罗学云怪叫道:“真不愧是智者啊。”

  肉麻地吹捧完,俩人聊到周民先前的提议。

  “不是得寸进尺,也是强人所难,不能因为田集出个肥羊,就可劲薅吧。”罗学云故意道。

  “其实这事也不难。”秦远山面带微笑,“就看你是敷衍了事,还是真心实意?”

  “怎么说?”

  “他要的无非是面上好看,有订单能带来稳定收入就行,最好能涉及很多人,要厂你建一个厂房,要机器就来点初级简陋的加工设备,这对你不算难吧,不用考虑长久,把他这任对付过去就是。”

  “若是真心实意呢?”

  “那就难喽,田集里根本就是纯农业乡镇,收入无非就是地里出的东西,原本拜住你青云农业,已经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事,可你志存高远,瞧不上田集这块方寸之地。”

  秦远山眉飞色舞,仿佛诸葛附身,智珠在握。

  “当然也不是没办法。”

  “愿闻其详。”

  “往南可是大山脉,绵延数千里,大山套小山,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壤肥沃……你是懂医术的,应该明白这种适宜的气候条件,多么有利于多种中草药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还有距离不远的松王山林场,有非常多的木材出产,先前是计划生产,概不外售,现在反而能搞到一些份额。”

  罗学云琢磨着秦远山的话,顿时霍然开朗。

  还得是长居这里,善于观察生活,还关心家乡的前辈,才能看得这么通透。

  说白了,靠近大山交通不便,既是田集的劣势,也能化作它的优势。

  山林气候适宜,可以培养药草,又有林木出产,可以制作家具。

  “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罗学云笑道:“不需要培育多么复杂昂贵的药材,常见的板蓝根、金银花啥的,就很好,可以申请制药资格或者田集分厂,专做板蓝根冲剂类似的,种植加制药,赢两次。

  而松王山林场提供原材料,可以制作木质家居,稍微有些设计就是长久营生。

  只不过大山往里属于林业局,可不是乡镇能处置的,不好搞呀。”

  秦远山呵呵笑道:“都是为群众服务,周民总不能白捡功劳吧,否则瓜田李下,不是邀功也是邀功。”

  “姜还是老的辣,前辈就是前辈,这一手高明。”

  罗学云感慨万千,有些人看起来普普通通,生活在乡镇农村,一辈子没出过国没走多远,但是本事和智慧却是有的,只是难以找到施展的机会,就这样埋没了。

  法子有了,就着人写个计划书,递给周民就是。

  前景有,困难也有,我能解决资金设备,您总也要出点力,不然真搞不定,我也只能说尽力了。

第361章 选择

  秦远山四十余岁,本身就沉静聪明,平素爱好读书看报,常常还下乡跟农民打交道,对这个乡土社会再明白不过。

  罗学云只是瞧出周民的狡猾谋算,光想着怎么应付算好,他却能极快看透,并且迅速想出法子,顺水推舟把难题反推过去。

  普通乡跟林业打交道,可不容易,周民要搞定临近山林租用或承包的使用问题,必定得使出浑身解数,若是能做到这个地步,军功章有他一半,罗学云搞定剩下的就不亏。

  “老周守着一亩三分地,有时看得狭隘了,你也不必跟他计较,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像他这样,即便掺杂些私心,不能算错。”

  秦远山淡然开口:“青云农业要做大,重心肯定要放在县里的,别说田集,连地区都未必是好选择。”

  罗学云笑着点头:“说白了,田集和玉阑都占一个偏字,一个靠山,交通不便,一个靠西,顾不到东南各县,而陈清的位置若是发展起来,能带动周围几个兄弟,就是当之无愧地区副中心。”

  “这么一说,你还是挺清醒的。”秦远山道,“陈清县内有两条古道,曾是白匪‘围剿’老苏区的干线,一条南下入鄂,一条向东入皖,省里为响应国家干线公路网的通知,必定会将这两条道划入改造建设名单,届时青云农业向外的交通,就大大便利。”

  干线公路网规划,就是后来的五纵七横的雏形,给后续的国道建设打基础,主要解决公路网布局互不衔接和公路标准低,质量差的问题。

  该改造的改造,该重新设计的重新设计,将大区之间,省级重要城市之间连接起来,可以说是大基建的序曲。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便利之后,必然能带动地区发展,哪怕你没有产业建设,总也方便居民出去打工返乡不是?

  而罗学云把青云重心放在陈清,不只是公路,还有铁路,那条著名的京九铁路将会在玉阑拐个大弯,惠及多县,依赖此线能往南发展显然更好,毕竟谁都知道沿海大户多。

  这就叫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窃喜一番后,罗学云更觉得秦远山的睿智,毕竟这年头关心国家大事的虽多,但都是听个热闹,能有自己见解都少,更别说鞭辟入里,深刻分析。

  “秦技术、前辈、大师。”

  一堆肉麻的称呼,骇得秦远山头皮发麻。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啊,您现在还不到五十呢,到退休得十多年,难道就要在这小院办公室,荒废一身才华么!不行,这是极大的浪费,这是对人才的不尊重。

  青云农业需要您,家乡建设需要您,我需……”

  “滚滚滚!”

  秦远山气得站起来,连踢带踹。

  “臭不要脸的,在我这撒疯。”

  罗学云灵活地躲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7页  当前第2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2/6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三修道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