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百里逍遥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83 MB   上传时间:2025-10-28 12:33:45

  大姐脸色微红:“我再想想吧。”

  罗学云点头道:“大姐不用怕,远的不说,在黄岗你就是三十不嫁,也绝没人敢当面笑话你,包括黄秀。”

  大姐白了他一眼:“好像咱家成土匪恶霸一样。”

  罗学云道:“当然不是,只不过我觉得大姐做姑娘二十多年,太过辛苦,能闲适几年不算什么。”

  冬雪下下停停,没有消融残雪的意思,显然大年要在雪中度过。

  腊月三十,公历八四年二月一日,除夕。

  两天后的正月初三是立春节气。

  传统风俗上,把立春作为属相转换的节点,称作岁首,立春到立春便是一岁。

  而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一,便是一年。

  这就产生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便是年龄计算,若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出生,按属相他是前年的猪,等于平白大了一岁。

  所以有很多老人,在介绍自家儿孙年龄的时候,常常会说他的岁足或者岁虚,就是因为出生日期踩在属相交换的节点。

  等今年开始试行身份证条例后,慢慢形成习惯以公历计算年龄,甚至生日都过公历,那些陈风旧俗都只停留在老人饭后悠闲的聊天中。

  好坏不必强行定性,很多事情都得以辩证的方式看待,譬如大明星们,跟粉丝跟朋友过公历生日,得空回家还能跟家人过阴历生日,公私两便难道不美?

  大年这一天,无论小孩大人,都要尽早起床,且不能惹事。

  孩子尽量不要犯错,爹娘看到问题也得忍住不骂,按口口相传的风俗,和和美美过完最后一天,颇有善始善终的意头。

  当然,越是紧张越容易出问题,这不幺弟兴奋过度,一个奔跑,把罗学云厨房案台上的碗带倒,掉在地上夸嚓一下,裂成几瓣。

  “岁岁平安。”

  罗学云面无表情地念出法咒,反手一推,就降幺弟赶出厨房。

  幺妹在门外哈哈大笑。

  幺弟略微尴尬,不敢再嚣张。

  罗学云点燃中堂之下的两支红烛,烧纸放炮,算是拜完老家神,然后关门带着幺弟幺妹往老屋去。

  罗老爹可比罗学云严苛,自个带头,非要每个人都磕头。

  可见罗学云岿然不动,却也不敢拉扯,还主动说道:“老二在自家磕过,就算了,你们都来。”

  拜完,全家陆续上桌。

  罗学云每次吃饭,看到桌上满满的盆碗碟,都有些同情老娘和大姐,日复一日搞这种重复的,还要满足大伙胃口的饭菜,可谓是身心双重的疲累。

  只不过她们却很高兴,吃者若是能夸赞两句,这桌菜烧得真排场,能让她们念叨好几天。

  重活以来,罗学云一年见到的新鲜事,超过过去二十年,从前的旧忆渐渐模糊。

  不过,他有把握今年这顿团年饭,绝对是罗家二十年之最。

  有象征年年有余的一整条鱼,有象征团圆的各种丸子,有猪肉、鱼肉、鸡肉、鸭肉、羊肉……,有炒有炖有炸有煎,连金铜色的热锅都摆了一堆。

  幺弟再不用担心,鸡腿吃不过瘾,根本是桌上各种腿子,都紧着他和幺妹。

  罗老爹举起酒盅,还未喝,已有三分醉意。

  “咱家今年能过好年、肥年,说白了,都是老二的功劳,老子我没用上什么劲,看起来将来也用不上什么劲,旁的话就不说了,祝愿咱家日子越来越好,年年大鱼大肉。

  干杯!”

第185章 守皮袄

  大人们有酒,小孩有汽水,吃的喝的一应俱全。

  又是一年一度的大好节日,再有问题,都一副笑脸。

  今天也是少有的小孩吃饭能留碗底子,而不挨骂的,反而家长还要笑着说,年年有余。

  团年饭,算是和和美美度过。

  饭席结束之前,罗老娘取出红纸折叠的红包,给幺弟幺妹还有孙子恒恒,发了压岁钱,顺便说些吉祥话。

  罗学云早有准备,伸手入兜,实则是探进储物空间,取出一沓红包,罗老爹罗老娘还有大姐二姐幺弟幺妹侄子,一个人一个红包,都是十块钱面额,非常舍得。

  老爹老娘当然不愿意收,但架不住幺弟幺妹一起鼓噪。

  “图个吉利,都收都收。”

  罗学风不免尴尬,并非是因为没钱,而是他根本就没想到这茬,弟妹超过十二周岁,按理不用发红包,爹娘是长辈,怎会要后人的压岁钱。

  谁知道老二搞出这么一招?

  还好他慢慢练出惯性,也不觉得什么。

  饭后,罗学风一家离去,罗老爹稍微休息后,便闲不住地在火盆上熬起浆糊,就是面和水的煮沸物,很有粘性,配合芦苇扎成的短刷,用来粘贴门画。

  罗学云让幺弟帮手,很快将屋里屋外全部贴好,主流还是秦琼尉迟恭,关羽张飞,日和月。

  还有些短对,像“出門見喜”贴在大门口,“小心燈火”贴在灶台上,“槽頭興旺”贴在牛棚里,“五谷豐登”贴在粮食旁边。

  所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吃过年饭的家庭,全部都在辞旧迎新,撕掉褪色破旧的老门画,贴成新的,氛围一下子就上来。

  上罗坡今年有钱,普遍整得非常排场。

  约莫四五点的时候,零星的鞭炮响起。

  在罗老爹口中,晚上过年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都喜欢讨彩,要抢先过年。

  这种说话来源不可考,倒是很分明的,有中午过年和晚上过年的,当然说是晚上过年,正儿八经的团圆饭也是越早吃越好。

  回家贴完门画的罗学云,便在村里闲逛,给那些风景和场面拍照,他真的从此中得到强烈的趣味。

  逛着逛着,来到罗师信家。

  作为最早提出要罗学云带着他种菜换钱的五佬罗师信,今年过年确实有底气整治好酒好菜,可这掩饰不了他家的冷清。

  独子罗学福早逝,儿媳妇跑了,留下三个豆丁,女儿又都出嫁,老两口带着三个孩子,未免冷清。

  “五佬五婶,晌午在谁家过的年呀。”罗学云抱起最小的羊儿,笑着问道。

  “谁家都没去。”罗师信皱纹满面的脸上,浮出笑容,“今年有家底,不给他们添麻烦,俺自个一小家过年,舒坦得很。”

  罗学云道:“以后会越来越好的,瘪哥儿他们仨都做新衣服没?”

  “做了做了。”五婶笑着搭腔,“他爷扯的布,学乐不是买了缝纫机,他媳妇帮了大忙,做得又好看又漂亮。”

  罗师信亲兄弟五个,分别是仁义礼智信,罗学乐是罗师仁家的老二,住在坡上,按规矩长兄如父,只要是有责任心,很多事情做大哥的,都得担起责任。

  罗学云点头:“别人家娃有的,俺家娃也要有,五佬五婶不用担心,日后上罗坡只会越赚越多,不会再过以前的苦日子。”

  “是滴是滴。”五佬发自内心的欣喜,“都是亏了学云啊。”

  “说这话见外了不是。”罗学云笑道,“瘪哥,悦,羊儿,明个拜年跟二佬一起拜年不,走不动还有人抱你。”

  过年便算是八岁的瘪哥儿慌忙道:“我走得动,就是俺妹俺弟走不动,二佬你抱得过来吗?”

  “一手一个,有什么抱不过来的,先给二佬,拜个年看看。”

  瘪哥顿时不好意思,畏畏缩缩的,倒是悦很大胆,拱手弯腰:“悦给二佬拜年,祝二佬新年好。”

  罗学云哈哈大笑,将红包取出,一人一张。

  “给,佬给你们的压岁钱。”

  五佬见状,慌忙阻止。

  “学云,不当给的。”

  罗学云笑容不减:“说苕话,叔叔给侄子侄女压岁钱不是应该的,五佬反而要扯远了。”

  不管明白不明白钱的意义,小孩子对收礼物都很喜欢,尤其是红色喜庆的东西。

  三小只收下红包后,喜笑颜开,五岁羊儿可比他哥活泼,狠狠亲了罗学云一口,让后者乐不可支。

  正聊着学平学安兄弟来了,进门先喊了声五叔五婶,然后跟罗学云打招呼,他们还端着热乎的浆糊。

  “叔,今年该贴红联了。”

  罗学平一句话,直接把笑容满面的罗师信打得沉默不语,起身取出供桌边悬挂的年画,重重叹道:“都四个年头了。”

  田集周遭的习俗,丧事当年不贴对联,次年贴黄,三年贴紫,第四年可重贴红联,对联的内容亦能体现出逝去者是长辈还是晚辈,旁人一看门户,便知底细该不该进门拜年,进门后如何整理措辞。

  而守丧的人家,一般是不去拜年的。

  红联一贴,可谓是将儿子的痕迹抹平,要真正辞旧迎新,过上新生活。

  人总是要向前看。

  罗学云抱着羊儿,看着学平兄弟贴对联,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快到晚上各自离去。

  幺弟跑腿,来喊他去老屋吃晚饭,他懒得开火,自然过去吃了剩菜,大哥一家没再来。

  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火盆闲聊包饺子。

  今年是春晚的第二年,也是被誉为最经典的一届春晚,可惜黄岗没通电,不能亲眼目睹。

  饺子包完,罗老娘搬出一大袋散装红糖,称量一斤装入硬纸袋中,然后封好。

  烟酒糖、肉挂面罐头等,都是这些年头农村流行的过年礼物,普遍都不容易的年代,食物就是最重的心意。

  杂七杂八的事都干完,离十二点都还远,光是闲聊守皮袄,实在坐不住,干脆就摸麻将。

  传统文化属于是。

  老爹根本不会,老娘有点家学,只是久疏战阵,技艺不精,不过又不是真为赢钱发财,说到底图个乐呵,自家人打牌有个经典说法,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罗学云甘作散财童子,能胡牌而不胡,以专做大牌的理由,给老娘两个姐姐,放了很多铳,逗得她们喜笑颜开,收钱的时候精神倍增。

第186章 拜年

  除夕夜前,每个人都得从头到尾洗个大澡,以保证明天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大人小孩都很重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7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6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三修道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