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田言真很明确了,附件中是乔喻的最新研究成果!
前段时间陶轩之直接转到博客上的那封公开信,可是让整个数学界到现在还在各种热议。
据他所知已经有好几个数学研究所的已经开始去攻克粘性项的问题。
毕竟偏微分方程一直都是比较流行的数学研究方向。
如果乔喻给出的方法真能成立,可不止能解决N-S方程问题,而是能够统一多个领域的方程处理方法,甚至提供新的数值模拟方法。
比如能够将类似于N-S偏微分方程做全新的解构,使得原本无法处理的非线性项转化为可计算的几何不变量。
还是那句话,数学上破解一道难题最大的意义并不是解决这道题本身,而是给后人开创了许多新颖的数学方法跟工具,让数学这门学科继续向前发展。
对于许多数学家来说,毕生最大的愿望大概是能让数学真正的切入到现实世界。
虽然这块的工作是物理需要做的事情。但如果真能依靠数学对现实世界进行系统性接管呢?
朱正则此时也顾不上处理其他邮件了,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直接下载了附件。
好家伙一堆的公式堆叠在一起。每个公式只有廖廖一、两句解释说明,
对于没研究过广义模态公理体系跟乔代数几何的人来说,光看这些公式大概跟无字天书没什么区别。
好在朱正则从六年前就开始研究这一领域。目前华夏更是乔代数几何研究最深入的几个人之一。
他的论文《Q-凝聚层与乔氏上同调的Serre对偶定理》直接入选了ICM-2030大会报告核心参考文献,并在那届数学大会上受邀做了六十分钟报告。
另一篇《p进乔代数的刚性定理与朗兰兹对应量子化》更是直接被包括燕北、华清、
普林斯顿在内的诸多数学院列为算数几何博土生必读文献。
当然这也是他加入数学标准委员会的原因。
这些年虽然乔喻并没有在数学上发力,但许多跟朱正则一样的数学家,却在帮着乔喻推进并丰满着整套理论。
尤其是标准化的认定,离不开无数像朱正则这样正值当打之年的数学家们的努力。
所以当附件下载好后,用心开始思考的朱正则可以说比田言真更快进入状态。
显然这是继乔喻给陶轩之写了那封信之后思考的延伸。
从乔喻给出的第一个公式朱正则就知道这是在着手解决黏性项的问题。
而且思考的路径还是跟曾经一样天马行空这段时间朱正则同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当然陶轩之把这封信公开,本以就是让更多的数学家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去解决这个难题。
但此时朱正则只感觉他的思路还是太偏传统了!
从雷诺数分析,到边界层近似,然后正则性估计,并尝试做奇异动展开但养喻完全挑出了这些传统思路,而是另辟蹊径,直接将黏性项的几何参数化。
更具体的解释就是乔喻直接将传统N-S方程中的粘性项重新做了诠释。
创造了一个流形上以为中心的纤维化邻域,让粘性系数不再是固定常数,而是与局部几何结构做动态耦合有了这一步就能将原方程直接转化成一个无限维李代数的递推方程组,用每个递推层级去对应不同尺度的涡旋结构·
这样如果要求取某个解,就直接阶段到第N项,这其中就自动包含了N阶非线性效应.
公式大概只看到了一半,朱正则就彻底被震撼到了!
真的,这一刻他实在无法想象到底是怎样的大脑能想出用这种方式来化繁为简,去解决这个他本以为又要困扰这个世界起码一个世纪的难题!
好吧,虽然他还没看完,但只看这个思考过程,他就已经坚信,乔喻必然是解决了他刚刚亲自提出的问题!
这是在玩自问自答的游戏么?
第329章 带我一个!
深度这些公式的时候,朱正则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曾经一位数学界的名宿一一皮埃尔·德·费马!
是得,从这位法国数学家在他的《算术》一书提出费马大猜想的边缘写下的那句话就知道顶级数学家性格能有多古怪!
「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真正奇妙的证明,但这个证明太长了,无法放在这里。」
就这一句话困扰了世界数学界整整358年!
国际数学联盟专门为怀尔斯颁发的世界上首枚菲尔兹银质奖章未尝没有向这句话致敬的嫌疑。
真就很气人!
如果最终证明费马大猜想是错的,那就能证明费马这家伙当年就是在吹牛逼。
但当怀尔斯将费马大猜想变成了费马大定理,这就成了一个历史公案,谁也无法证明当时费马是否真的想到了一个奇妙的证明方法。
总之,怀尔斯的发现既为他争取到了当代的荣誉,也帮曾经的那位数学大拿装了一波大的。
现在乔喻在走一条截然相反的路。
「哎呀,我发现了一个世界级难题,这道题是真心太难了,顶级数学家们都搞不定。
不信你们来试试看!」
等这句话丢出去没几天,他随便抛出一堆简洁的公式,大家突然发现,之前他提出的难题已经迎刃而解。
而且乔喻的思路是如此的奇妙,再次开辟了一个新的将多种类数学融入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方法。
这将又能开辟一套新的模态代数架构,相当于直接构建了一个覆盖多尺度问题的泛函空间。
用乔喻的表达就是:
朱正则已经能看出这一空间能同时容纳经典偏微分方程工具微分形式的霍奇分解,代数簇的层上同调,以及形变量子化参数。
这相当于直接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一个数学接口。
所以在这个框架下,N-S方程的非线性项已经被证明等价于某个特征类的陈数计算,
并能以此导出全局正则性判据。
在今天之前朱正则是真没想到数学还能这么玩的,
同时为了让整套理论的逻辑更加无解可击,乔喻还推出了一个广义协变导数。
这涉及到一个全新的微分算子:
这直接让几何曲率与流体粘性达成动态平衡近乎完美的思路!
能将数学操弄成这般模样,朱正则不敢说后无来者,但前无古人却是肯定的。
哪怕是牛顿、高斯、黎曼等等这些历史上的数学大拿重生,也只能自叹弗如。
只能说乔喻的神来一笔,将数学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然,就目前他所看到的这些而言,乔喻这些公式是否成立,朱正则还不敢下断言。
因为这思路设计到的数学结构相当复杂,而数学证明的严密性是一套理论体系的生命线。
简单来说,一套理论如果要成立,必须有严谨到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的证明过程,
田言真发给他的这十多个公式,只能说让他了解了乔喻解决问题的思路。
所以即便朱正则能理解乔喻补充后的乔氏理论框架展现出惊人的内在一致性,但没有看到完整的推导过程,大概谁也没那个能力肯定这套理论必然是正确的。
再加上养喻引入的模态协变导数明显建立在自创的无穷维辛流形上,这需要验证跟证明的东西就多了Frobenius定理的适应性;测地完备性,比如当粘性张量v(X,Y)具有奇性时,是否存在爆破解;物理量纲的协调性,比如将曲率张量直接作为粘性系数是否适用量纲分析...·
尤其是N-S方程的本构关系分析,要保证经过这套方法的几何化改写,不会影响到方程本身的物理性质这工作量可就大了!
尤其是纤维丛高维展开,朱正则光想想就知道当纤维丛的维度超过6的时候,想要处理M(X)空间的张量积分解,必然需要海量的算力”
就这样朱正则一边研究着乔喻的公式,一边自己的笔记本上不停的记录着自己的思路跟想法,就这样将这十多个公式粗看一遍,就花了接近两个小时。
主要是思考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这还是建立在朱正则很熟悉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情况下。
如果换了个对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不那么了解的数学家,光是去查阅各种符号的意义都需要很久。
最重要的是思考的连续性无法保证,就很难跟上乔喻在公式变化中的思路。
大概了解乔喻的思路之后,朱正则直接拿起了电话。按照信中的要求给田言真拨了过去。
这种时候根本不需要考虑时差,他相信就算现在华夏是深夜,田言真也会一直等他回一个电话。
但事实让他有些意外,提示音是对面正在通话中,不过朱正则并没有挂断。
田言真的私人号码开通了等待保持功能。
等对面聊完了,他的电话能第一时间接进去。而且即便电话也会有提示。
果然五十多秒之后,电话就接通了,下一刻田言真中气十足的声音就传入他的耳中。
「小朱,你终于给我回电话了。你要再不打来,我都打算给你打过去了。」
说实话这声音让朱正则有些感慨。
他发现由院士自从过了七十岁后,性格跟声音越来越朝看他曾经的导师袁老先生靠拢了。
即便当年两人闹得很不愉快,甚至成了华夏数学历史上根本无法抹去的公案。
毕竟很少有这种层级的数学家吵架吵到普通人都能知道的当然主要还是袁老在公开场合说了很多话。
如果没有乔喻的话,这两人大概到现在还是老死不相往来吧?
心里感慨着,但嘴上朱正则可没闲着,连忙解释了句:「早上刚上班就看到了您发的邮件,这不是一直在研究那些公式嘛,刚刚看完有了些心得才敢给你回电话。」
「有什么感想?」对面立刻追问道。
朱正则下意识的苦笑道:「感想太多了!唯独不敢想乔院士是怎么想到的。
如此精巧的设计,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不过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乔院士的相关论文了。
如果乔院土真能用这个方法解决N-S方程问题,那意味着数学不但将朝着大统一迈出一大步,更意味着数学的边界将无限扩展。」
说完,朱正则顿了顿,试探着问了句:「不过这个命题很大,应该有很多工作要做,
乔院土是不是打算建个专门的课题组?
不瞒您说,我上篇论文发表之后到现在一直没想好新的研究方向。要是乔院士不嫌弃的话,我正好有时间去给乔院士搭把手——」
如果说前面对乔喻那些肯定让田言真开心的话,最后这句话着实让老田心花怒放了。
只能说人到了一定高的地位想听到点真话其实很难的。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每天能接触的信息只有那么多,站得位置越高,的确可以看的更远更辽阔,但却看不清楚细节。
加上本身就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所以最终只能由信任的团队将他需要了解的信息提炼之后,大概看一看。
到了这种地位,身边的人很难会跟他说些扫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