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时的我们其实依然受限于一些技术上的困境,比如在计算材料电子结构时,依然要面临指数级计算复杂度,在设计新材料实验的时候,那些强关联体系,依然让人头疼。
又比如在材料领域经常需要用到的催化剂设计,非常依赖试错法,经常耗时数月甚至数年,且所有软件都难以模拟真实微观效应。
但现在当我们拥有了一台太极系列高端计算机,比如现在正在为大家展示的至尊系列,情况就不一样了。
接下来我将现场为大家比对一下太极计算机相关功能实现跟使用传统类软件,VASP、Gaussian做同样工作的区别。当然接下来的演示专业性比较强……
所以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看得懂两者的区别,只能尽量让大家能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当然我也知道可能许多朋友会对接下来的展示没什么兴趣,但如果想要离场,请尽量保持安静。”
说实话,当乔喻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电子爱好者来说,其实是颇为失望的。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种专用性极强的工业软件距离他们的生活稍微有些远了。
正如乔喻说的那样,越是专业性强的东西,对于绝大数普通人来说,越没有兴趣。
就好像绝大多数人用了一辈子电脑,也没听说过诸如Synopsys VCS、Cadence Genus、Cadence Innovus、ModelSim等等设计芯片产品必备软件。
这也是乔喻将这些最重要的功能放在后面展示的原因。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他怕大家看得打瞌睡。
现在已经把大家的兴趣都吊起来了,接下来是时候给对面科技界一些小小的华夏震撼了。
“小太,第一个任务,阅读近两年国内外相关领域国际顶级Q1所有期刊上所有关于制氢新技术的论文。
并对这些论文相关内容进行验证跟计算,挑选出其中最优制氢技术,并对论文中的内容给出进一步优化的方法。然后把整个过程以论文格式呈现出来。”
话音落下,这次现场又有许多人开始激动了。
不一定是做相关研究的,大部分是其实是学生跟教授群体。
刚刚乔喻说的好像是直接让电脑阅读论文,然后自行进行验证?
这是否意味着一些不太有价值的论文会直接被太极电脑排序?换言之一些作假的论文可能直接被电脑挑出来?
虽然乔喻在发布会上让太极电脑读取的都是一区期刊上的论文,跟大部分普通教授跟研究员都没什么关系。
但等到这种计算机开卖之后,拥有者可是有大把的时间去做各种验证的。到时候如果从一区扩展到二区,甚至三区怎么办?
乔喻既然演示了这种功能,肯定是有些无聊的人会做这种事情的。移动互联时代早已经让大家见识到了人种的多样性。
当然,这些是教授或者研究员们关心的情况,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更关心的大概是乔喻最后那句话——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如果一句话就能做到这些的话,那有一台太极高端产品,未来写毕业论文岂不是能方便很多?
理论上让计算机直接把近几年相关论文读一遍,然后都不需要最优的论文,基本上随便一篇论文做一些优化,只要可行毕业肯定没问题的。
毕竟能在一区发文章的可大都是领域内的大佬,又或者那些业内比较知名的实验室。
这岂不是意味着未来起码硕士毕业难度能大大降低?
要知道硕士论文答辩可不像博士毕业那么困难,起码一般院校不会还要邀请外面的教授来做审核委员会成员。
而且就算是博士其实也能很好的利用这项技术,比如在做选题跟方向的时候,能够做一个有效的参考。
只要方向是正确的,起码不会陷入研究了几年做不出结果而无法毕业的窘境。
然而这还没完,显然不管是自行寻找、阅读论文,还是给论文排序,以及对其中内容做优化,都需要时间。
此时台上用于展示的显示屏上已经开始了运作。
主显示器跟扩展出的三个副显示器,同步开始了工作,其中三个副显示器已经开始快速的搜索,也不知道用的什么检索系统,一篇篇论文在快速的出现,然后消失。
主显示器上则出现了一个文档页面,一篇篇论文的标题以发表时间为序,自动开始在文档内填充。
后面还跟了作者跟发表的期刊名称。
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文档上的序号就显示已经列出了总计378篇论文。
不过这还没完,当数字定格之后,主显示器上的文档突然一分为二,另一边原本的时间排序,变成了综合排序。
甚至表格里直接开始通过各个维度给论文打起了分。
创新度、可信度、方法学质量、复现度、数据质量。
五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一个分数,378论文开始自动根据这个五个维度的综合评分排序。
此时台下彻底安静了,但直播的弹幕上却热闹起来……
很反常识的是,此时的热闹程度甚至比刚才乔喻演示那些大众化功能的时候更高。
理论上来说,现在应该有很多人已经不再关心,走了才对,但实际情况却是直播间的人数竟然再次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而且从弹幕上的截图能看出,此时无数网友已经进入看热闹的状态。
“哦豁,知道我想到了什么吗?这玩意儿开卖了,学术界是不是要开始大清洗了?”
“笑死!乔神果然是会整活的,你们以为他这是在演示新技术?错!他这是在告诉学术界,以后谁水论文,过了编辑那关都没用,还得过太极那关!想水,得先给太极计算机交保护费!”
“我相信已经有很多教授后悔最近发表论文了!我预言,未来太极高端计算机正式开卖之时,会迎来一波大的论文下架潮!而且还是作者主动要求下架的!”
“抽象,太特么抽象了!我本以为这场报告会当乔喻提到金融测试的时候,乔院士是打算把刀挥向金融界的,像四年前那样,给对面一点小小的安全震撼,但谁能想到第一刀先斩同行了!哇哈哈哈……”
“同行是冤家的完美诠释!这玩意儿要是真准的话,未来学术大佬们发论文要小心了!小心被同行拿来用太极做测评啊!”
“我靠,意思是哪怕我啥都不懂,只要狠狠心,买一台高端太极电脑,就能点评顶级科学大佬的论文了?我艹?这玩意儿卖多少钱?前面我没心动,现在我砸锅卖铁都想买一台啊……”
第295章 也许可以合作?
如果乔喻此时能看到网络直播上的弹幕内容,一定会觉得很冤枉。
说实话,乔喻都没想到有这种效果。虽然他从来没小看过网友对于吃瓜的热情,但一般来说学术圈的事情大都是很无趣的。
甚至乔喻都没想到弹幕上华夏的网友们心这么脏。
他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展示太极系列计算机高端型号,借助量子模拟云计算对包括材料学、分子动力学、药物研发、甚至芯片设计方面的优势。
这也是今天这场产品发布会最重磅的一部分内容。至于阅读论文,则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术界的人意识到,太极系列计算机在做量子运算时的模拟验证跟推导能力。
而且众所周知,一般能在一区发表的这类技术创新论文,都是需要较为详实的实验室数据。特别适合其计算时的拟合特性。
所以他是真没想过网友竟然能想到用这种方式去验证论文是否造假甚至延伸出大面积去筛查学术不端。
这就不是这一功能设计时的初衷。学术造假那是期刊编辑跟各个单位学术伦理委员会需要关心的事。他吃饱了撑的,去跟广大教授们过不去?
但没办法,很多时候网友的想象力就是这么惊人。甚至跟台下以及许多正在观看直播的教授们那些想法不谋而合。
当然,其实也的确可以这样用。虽然在乔喻看来,这有浪费算力的嫌疑。但作为一种工具,如何使用,本就是购买者的权利。
不过反正乔喻不太在乎这些。
别说他从不水论文,就算水也是数学类论文,哪怕是太极电脑目前也无法分析出数学论文的正确性。
所以不管网友有多少奇思妙想,都影响不到他的基本盘。
至于其他领域的事情,跟他一个搞数学的有什么关系?
……
时间就在教授们的沉默跟网友们的狂欢中飞快过去。
这个时候也不需要乔喻去多讲什么,主屏跟三个虚拟屏幕上的内容,已经自动投影到了他身后的大屏幕上。
无需演示,懂的人只要注意去看屏幕上的内容自然能了解得七七八八。
这是发布会,不是电影,屏幕上也没有各种代码的堆砌,都是分析过程。
闲下来的乔喻已经能看到前排很多人已经拿出手机正在录制屏幕上的内容。包括许多特意邀请来的大佬们。
不过这才是正常的。
这次发布会可是广发邀请函,本就包含了西边几乎所有高科技公司。
做硬件的、软件的、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全都有。
虽然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是掌舵人亲自来到华夏参加这次盛会,但能被委以重任的必然是高级管理层,手上有公司股票的那种。
即便这些年大伤元气,美股总市值已经大不如前了,跟曾经的巅峰期比起来已经直接腰斩,甚至美元都已经不那么值钱了。
但有句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是现在这种情况,对面依然是世界纸面上的第一大经济体,虽然跟第二差距不大,但跟第三比起来依然是断崖式的领先。
帝国的底蕴就是如此恐怖。
更别提哪怕公司市值在腰斩,这笔钱落在个人手里依然是笔巨款。是未来生活的保障。这个时候自然要尽心。
总不能为了面子跟钱开玩笑吧?高管不一定懂专业知识,所以必须把这些录下来高薪聘请的那些科学家去评估。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从硬件到软件全盘皆输。
再加上华夏工业国的实力跟以往的战绩是可查的,几乎进入到哪个行业,都能让哪个行业的利润开始腰斩。
当然这些大型公司从来不会考虑是否之前的定价不合理,是否有考虑到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是否能支持使用他们的技术,能否让全世界都享受到廉价的优质产品。
他们认为这就是可耻的掠夺。而且还是背叛之后的掠夺!
本来给华夏安排的工作就是一个大型组装工厂。高端产品设计跟最大头的收入本该留给西大,但东大很不懂事的插手了这个领域。结果竟然还搞成了!
当然这还是小事情,关键是国防力量还悄无声息的强大了。这种情况下面子自然是暂时不能要了。
没办法,实力不允许了。
甚至台上的乔喻觉得这些家伙还应该感觉很荣幸。
也就是因为的确是时候想秀肌肉了。不然都不能给他们机会现场录像。
系统运行的很快。不得不说,这其中也是取了巧的。
为了让今天的发布会达到最佳效果,昨晚乔喻就已经在细雨科技的服务器缓存中做足了准备工作。
当然这肯定不能算作弊,考虑到发布会的时间有限,要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把太极系列计算机的优势完全展示出来,这些都是必须的工作。
而且这些功能都是实实在在的,无非就是花费的时间要稍微多一些而已。
比如今天发布会上可能要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现实中可能需要三、五个小时。
说实话,这已经很讲究了。起码在乔喻看来,他可比友商讲究的多。
终于,系统复杂的计算过程结束了,台上的显示器上如同乔喻要求的那样,以论文的形式给出了结论,开始滚动着在大屏幕上播放。
“嗯,好吧,让我们看看,总计花费了二十八分钟,太极给出了我们答案。哈,很有意思,我们的小太认为近一年来最完美的一篇论文应该归为一次实验室的意外……
在本该用去离子水制备镍铁基OER的时候用乙醇替代了去离子水,然后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催化剂结构。
这种被命名为CAPist-L1的绣球花形状层迭结构催化剂表现出极佳的催化稳定性,而且成本更为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