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是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通过整整三代人的持续奉献,才发展到能跟对面分庭抗礼。甚至超过对面。
到了现在,再谈奉献精神,都已经跟主流思潮背道而驰了,甚至被冠以了一个让人闻之便厌烦的名称——PUA。
更别提已经阔气了一百多年的美国了!
当然那些打三份工才能养家糊口的底层人还是能吃苦的,毕竟手停就得口停。
问题是这些人绝大部分是享受真正的快乐教育长大的,让他们去理解地球是圆的都有困难,更别提抽象的量子世界了。
有能力的不愿意奉献,愿意奉献的,没那个能力,只能说这个世界被规律掌控着,总是难以两全。
……
这段时间,乔喻心情恰好挺不错。
那晚,终究是遂了他的心愿。本来那天晚上他也就想着叫上可可去家里坐坐,随便聊聊天就好了。
但过来人都应该明白那种无奈。当大半夜的两人呆在一起不得不在禽兽跟禽兽不如两者间选择一个的时候,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总不能真的做出连禽兽都不如的事吧?
虽然是迟早的事,但那个过程乔喻还是很享受的。
怎么说呢,理性归理性,但青春期的懵懂这种事情是由大脑控制激素分泌决定的。
乔喻的脑子很聪明,这段时间疯狂的分泌多巴胺奖励自己,心情愉悦之下,做事也有了满满的动力。
没办法,爱情这东西在荷尔蒙的加持下,从来都是善于自我催眠的。
……
“乔院士,不瞒你说,这次更新之后,反馈结果的确非常好,上午我打电话到实验室还得到反馈。
更新后高负荷下运行不但压缩率跟纠缠保真度都没有明显的下沉,而且系统运行一直很稳定!已经连续两天没有报错了。”
刚下车走进中心,王星遥就汇报了这个好消息。
王教授强忍了一路,还是没能把这个消息留到实验室里。
本来他是想等到到了实验室,看到最新数据,郑泽峰吃惊的表情的。
不过考虑到那个时候听学生的汇报不能显出他时刻关注实验室动静,还是决定先汇报一句。
主要是郑泽峰这家伙半点眼力见都没有,一直就跟在两人身边,这一路上他连单独跟乔喻说上一句话的机会都没给。
这时也一样,乔喻都还没开口呢,旁边的郑泽峰便一脸诧异的问道:“效果真有这么好吗?王教授,来的路上怎么没听你说?”
王星遥嫌弃的瞥了郑泽峰一眼,好整以暇的答道:“哈哈,本来是想给你跟乔院士一个惊喜的,突然想到等会去了实验室里,你们都没有准备就不好了。
显得咱们的项目主持人都没有自信,那对下面实操的科研人员信心也是一种打击嘛。考虑到这一点,还是提前跟乔院士打个招呼。”
到了王星遥这个层次的科学家,说话之前大都已经想好了托词。其实很难出现那种接不住话的尴尬情况。
当然王星遥的想法,郑泽峰也大概猜得到,而且早已经习惯了。
只要有竞争就有明争暗斗,哪怕是项目组内部。更别提乔喻本就喜欢这种竞争。
毕竟有竞争,说明大家都想进步,这就能调动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项目快速向前发展。
如果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选择躺平,那才让乔喻头疼。
虽然他嘴巴里动不动就是不努力就赶紧滚蛋,换人。但这都四年了,真随便换人,要说对项目进度完全没影响,那才是自欺欺人。
所以乔喻也开口了:“的确是个很好的消息。在验证一段时间,如果达到之前设计的保准了,基本上就能按照预定计划发布第一代产品了。王教授辛苦了。”
听到这句话,王星遥已经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连忙低调的说道:“我们辛苦什么?这次更新是您主导的,更新程序都是您那边直接提供的。要辛苦也是您这段时间辛苦了。”
郑泽峰也在立刻在旁边感慨道:“老王这次终于舍得说了句人话啊。要我说你们这边就多余弄个开发部。
搞了这么久,一点点问题一直拖着,最后还是得咱们乔总出手才搞定。你说你们是不是开发了个寂寞。”
王星遥扭头瞪了郑泽峰一样。
虽然这家伙语气中有几分打趣的意思,而且说实话,在这个项目团队里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但王星遥还是觉得这厮着实是忒不要脸了!
他都没说之前的开发工作理论向问题都是跟你老郑对接,他都没说你郑泽峰建议了个寂寞,这货竟然好意思鄙视他们做综合开发的?
你特么脸呢?
于是王星遥毫不客气的笑着回了句:“郑教授说的是。不过我到觉得不止是咱们开发部不需要,数理部的作用其实也不是那么大,乔院士完全可以一肩挑了。
要不下次联盟会议上,咱们一起把建议提上去,联盟那些高层肯定喜欢。毕竟能节省不少费用嘛,咱们也不能把企业的钱不当钱不是?就是乔院士以后得辛苦些了。”
郑泽峰瞪了王星遥一眼。明明是这家伙先耍小心眼的,他随口说两句,他竟然还好意思先上纲上线了?
郑泽峰正要反唇相讥,乔喻直接接过了话头:“王教授别开玩笑了。我哪有时间天天盯着这些?也是你们基础打的好,我就是查漏补缺而已。对了,更新的是几号机?”
说到正事,王星遥立刻肃容答道:“三号机,就在三号实验室。”
“行,那咱们就直接去三号实验室吧。”乔喻马上做出了决定。
“嗯?其他实验室都不去了?”
“没必要,之前的数据都大同小异。做更新之前都已经研究过很多遍了,只去看看更新后的情况就行了。”乔喻随口解释了句。
这是实话,并不完全是乔喻想要偷懒。虽然做实验对照组的数据肯定是有用的,但乔喻觉得他不用去看了。
不然研发部真没存在的必要了。
“也对,那就直接去三号实验室吧!”
……
自从接到自家导师的电话之后,杜凯就处于一种极为亢奋的兴奋状态。
只能说粉丝经济的存在是有道理的。
虽然对于搞科研的这些人来说,因为思维太过理性,很难去崇拜一个人。
在这些人看来人都是差不多的,都特么要吃饭上厕所,而且拉出的东西都是臭的,谁也不比谁更高贵。
所谓明星无非就是长得更好看些,或者在某些专业能力上要比普通人更强一些。甚至有些纯粹就是靠钱堆出的曝光度……
但对于正儿八经追星的人来说,压根就不会去考虑这些。很多甚至是真认为那些偶像可以不食人间烟火。
说白了,人在非理性思考时,大脑会自动屏蔽那些不美好的东西,剩下的自然都是最美好的一面了。
这其实就跟人在陷入爱河时往往会变得愚不可及是一个道理。
不过一旦搞科研的开始崇拜一个人,往往比普通追星族病的还要重。
这就是传说中的智商崇拜。如果是异性之间甚至还可以发展成智性恋……
毫无疑问,杜凯对于乔喻就是纯纯的智商崇拜。
他还在苦逼的读高中的时候,人家不但已经进入了华夏顶级大学,还顺便解决了好几个世界难题,拿到了菲尔兹奖。
这才是妥妥的顶级人类。
所以他午饭都顾不上去食堂吃,找旁边的师兄帮忙带了一份,早早的就照着导师的要求把数据都准备好,还仔细的检查了一遍。
人嘛,总是有表现欲的,更别提是在偶像面前。而且万一被乔喻看中了,后半辈子的科研之路也就是顺遂了。
等把近期的各项报告都过了一遍,杜凯便急不可耐的不时到门前瞄上几眼,故意把实验室门开了一条小缝,这样外面有什么动静他都能第一时间听到。
终于从走廊尽头传来一阵脚步声。杜凯连忙凑过去看了眼,果然是乔院士来了。
虽然杜凯还真没在现实中见过乔喻,但没办法,乔喻的辨识度太高了。
倒不是说乔喻有多高,多帅气。主要是有对比啊。毕竟这种地方,跟几个小老头走在一起,还能走在中间位置,绝对够打眼了。
瞟了这一眼后,杜凯立刻关好门,回到位置上,正襟危坐的坐在那里,眼睛紧紧的锁定在面前着显示器……
正经的科研工作者都是这样的,不管任何时候都是全神贯注的工作。
……
第283章 一切就绪
“……目前主任务是交替执行Shor-t算法跟化学模拟,同时并行处理8K视频流渲染跟机器学习训练。
更新后单量子门保真度保持在99.85%-99.93%区间,双量子门保真度在99.61%-99.75%区间。
误差累计速率0.012%每小时,目前不论是量子计算模式还是混合计算模式,均未出现量子-经典内存冲突导致任务中断的情况,也未出现多显示器信号失步情况。
散热系统应力测试延续之前的效果,未发生晶化相变,长时间压力测试下,导热路径动态优化系统正常,温度波动仍控制在±1℃范围内……”
……
实验室内,杜凯如数家珍的汇报着更新后的数据情况。
换了以前,乔喻会直接坐到电脑上去自己去查看这些细节。
不过项目负责人当久了,现在乔喻也懂了得给具体工作人员表现的机会。
虽然等会他还要再看上一遍数据,说起来听汇报是耽误了他的时间。
但耽误他几分钟,能鼓励一线操作人员之后更用心工作,还是划得来的。
对待他直属的教授们,乔喻虽然动不动就拿不想干就走人威胁,但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显然不能这样。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误区。总认为最基层的执行者,最好拿捏,其实不然。
基层执行者最大的特征就是事多钱少流动性大。所以遇到一个愿意勤恳干活的基层执行者,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一种幸运。
而且这种人不开心了选择走人,是真能潇洒地说走就走。对于单位来说,想第一时间找到替代者,付出的成本其实也不小。
更别提科研领域的基层执行者,本身还对学术能力有一定要求。起码要掌握所有基础知识,能看得懂报表。
所以在听取报告的时候,乔喻表现得很有耐心。更并不吝啬赞美之言。
甚至在杜凯汇报完之后,乔喻抬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鼓励道:“做的不错!对了,我听王教授说你叫杜凯对吧?博士阶段好好干,争取毕业之后留在研究中心。”
如果只看年纪,乔喻的动作多少显然轻佻了些。毕竟杜凯年纪要比乔喻大了五、六岁。好在年纪并不能代表一切。
“谢谢乔院士。”
“我上机看看吧。”
“好的,您请。”杜凯压抑着激动的情绪说道。
果然,传言大都是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