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时候他也没完全脱身。知道他要开会,于延江倒是没死缠着他,而是去找他的导师田言真喝茶了。
说是等他开完会再来跟他聊。
乔喻甚至没法拒绝,因为于总工的理由可以说非常充分。
华夏科学发展委明天就要开会论证关于登月计划延期,以先行建立空天优势的会议了。
这个暂缓登月计划,率先建立空天优势的建议又是乔喻率先提出的。所以他必须得先跟乔喻把这个问题聊明白了,下周开始的会议上才有得东西说。
于总工话说得很明白。
他今天不是为自己而来的,而是受了登月工程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千千万万为了登月项目工程,忙碌了数千个日夜的工程师团队跟无数华夏登月项目人而来的。
虽然这次会议上乔喻所讲的东西都需要经过详细的专家论证。大家要充分的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才能得出结论。
但于延江作为促成乔喻跟登月计算项目的合作者,有权力也有必要在会议开始之前对这个所谓的空天绝对优势有基本的了解。
原话就是总不能让他们两眼一抹瞎的去参加这次会议。登月工程延期可以,但首先得要说服他。
最⊥新⊥小⊥说⊥在⊥⊥⊥首⊥发!
如果连他都说服不了,他上面还有总设计师,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所有的登月人都不能答应……
而且于延江可不像郑希文那么好忽悠。毕竟是老航天人了,一直都在航天工程领域摸爬滚打,可不是乔喻随便讲几个名词就能糊弄过去的。
所以问超级详细。
乔喻说我们发射几颗带着激光发射器的卫星就能够建立行星级主动防御体系,还能多卫星联动,秒级响应……
那就多讲讲工程细节。
激光武器功率多少?有效射程多少?兆瓦级激光器的空间电源如何解决?内部散热问题有没有考虑?如何抗干扰?
还有多星协同瞄准的可靠性?亚微弧度级波束同步问题能不能解决?综合成本多少?预警延时多久?如何保证不会判断失误?
另外你上来就要延期登月工程,那么全尺寸再轨实验有没有做过?万一工程失败了,防御体系没建成,那可是意味着华夏可能同时丧失深空探索跟战略防御的优先权。
这可是会对华夏国内国际声誉造成严重打击的事情。毕竟多久登月可是对外公布过时间线的。
是的,华夏跟西方那些发达国家毕竟不太一样。讲究一个言必行,行必果。
说出去的话,如果没能按时完成,大家都会觉得很丢脸。
总之在饭桌上,于延江就差没指着乔喻的鼻子说乔喻这主意这就是小年轻的技术浪漫主义在作祟了!
没有搞大工程的经验,一拍脑袋就想搞个大事情。却没有考虑到工程跟理论构建完全不一样……
总之,乔喻是结结实实的被于总工上了一课。也让他深入了解了老一代高级知识分子是怎么不带一个脏字还能换着花样损人的。
乔喻并没有生气,但当时他是真激起了胜负欲。
具体的工程细节他的确没有于延江这种几乎干了一辈子航空的老工程师那么清楚,但他阅读的相关文献多啊!
尤其是加入到登月工程项目之后,光是项目内的各种文献他都阅读了不少。除非登月工程很多对外公布的东西都是吹牛的!
否则乔喻觉得他的天基拦截系统实现并不是那么难。起码不会比完成登月项目要难!所以吃饭的时候两人争论的很激烈。
不过等到他来到会议室里乔喻突然感觉他真是闲的。
一时上头了就给自己套了个大枷锁。
这么一番论证之后,他成功说服了于延江,那这项工程那算是跟他完全绑定了。
乔喻甚至怀疑哪怕他这么小,也会被安排一个总指挥的职位。
虽然他没干过这个位置,但他是真见过猪跑的。
看于延江的日常就知道这个位置要承担多大的压力,每天会有多少事情。
也就是说一旦跟这个项目绑定,起码在阶段性目标实现之前,他大概就要跟其他工程人一样过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了。
而且他还不能光负责大方向。
毕竟他的天基防御理论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量子计算跟量子通信基础上的。这块肯定需要他亲自负责。
这又涉及到一整套量子通讯协议的设计,以及基于量子计算的AGI智能技术。
二十四小时即时太空态势感知能力,以及在关键时刻的应对能力,完全靠人去操作是很不靠谱的。
导弹升空之后,留给系统反应的窗口时间并不长。等人去做决策,黄花菜都凉了。
这些事一桩桩一件件都要他来处理的话,别尽情体验美好的大学生活跟甜滋滋的恋爱了。
他怕是得跟搞材料的刘浩师兄一样,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实验室跟工程项目。
再想到刘浩师兄那一脸坑坑洼洼的痘痘,乔喻突然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随后开口抱怨道:“特么的都怪微软!”
如果没有微软突然发布一个所谓的量子芯片,他就不会主动找到三家加密货币交易所搞什么量子安全测试。
不搞这次测试,那他们的量子模拟计算对全球金融体系就属于薛定谔的量子霸权。没人能确定他们能做到什么程度,自然也不会惹起对面那么大的反应。
对面没有这么剧烈的反应,他当然也不会想到这么一出……
所以微软真就是吃饱了撑的!大家好好的签署一份合同,让他小赚一笔,等到那些人被派遣来了之后,当牛马用一段时间,合适的留下来,不合适的踢回去。
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合作不好吗?偏偏要选择对抗……
正好楼下开门放人进入之后,已经赶到会议室外走廊里的教授们听到了乔喻这句带着粗口的抱怨,不由得面面相觑。
乔喻的直播大家早上都是全程关注的。谁都怕这场直播影响到了下午项目组人选录取会议。
结果只能说挺好的。
所以这是抱怨啥呢?
第260章 卷起来吧!
走进会议室,看着已经提前来到会议室坐在主席台上发脾气的乔喻,没人敢炕声询问。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郑泽峰。
本来他是想上去跟乔喻打声招呼的。但看到少年面色不虞,加上因为楼下之前一直关着门没放人,大家都聚在一起上来,还是忍住了没打招呼。
乔喻本来就心情不太好的样子。这个时候还去打招呼,说不得就触了霉头,
完全没那个必要。
没见其他人刚刚都压低了声音,连走路都小心翼翼的,避免脚步声太响被注意到,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出风头的好。
乔喻之前还真没注意到他现在发起脾气来已经有了几分威势。就连这些教授们都已经开始下意识忽略掉了他的年纪,开始注重他的威严。
好在看到教授们安静的走进会议室后,乔喻也飞快的收拾好了心情,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思放到了一边。
在外人看来乔喻最大的优点大概就是虽然他经常会利用自己名声跟成就压人,但从来不会用这些展现高人一等的姿态。
在乔喻看来这是一种很蠢的行为。毕竟以后要帮他办事的人都是好人。他也希望身边人也都把他当成老好人。
这样想对谁下黑手的时候,往往能一击必中。这是乔喻当年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行悟出的人生道理。
想要摆谱,找优越感,满足自己那一丢丢的虚荣心,那是在外人面前做的事。
这就跟那些富人想要安全过得去,最好不要对身边的保镖太过苛刻是一个道理。
「大家都到了吧?我就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了。本来研究中心的意思是,成绩出来之后,直接在官网公布就行了。
大家直接在官网查询项目组录取结果,就没必要专门召开这次会议了。但我觉得这样不好,所以专门跟中心申请了这次会议。
一来是为了跟大家见上一面,并向大家表达感谢。大家希望能进我申请的课题,这本身就是对我的信任,所以非常感谢大家!
第二就是将各位的名字跟考卷对上号。毕竟大家能经过初选,或者被推荐,
肯定已经是各自领域的依依者。而我的情况大家也清楚。
很多人就没把我当人看,所以以后项目还有很多。虽然这次的确大多数人没能入选这个项目,但是下次我会优先从这次考核中成绩优异的人选中挑选。
好了,专门召开这次会议主要就是跟他说这两句话。接下来我就直接宣布进入这次入选项目组的名单。
数学理论组专家:郑泽峰教授,本次考试成绩是62.5分。量子物理理论组专家:张孝礼教授,本次考试成绩66分。算法工程专家:罗奇勋教授跟陆中伟教授..」
本来前四个名字刚报出来,其他人心里都已经凉了。
毕竟这次项目按照之前公布的信息,加上主持人上头一共也就是五个正式名额。
谁知道乔喻压根没有停顿,继续开始往后报起了入选名单。
「量子通信专家:张佳泽教授跟卢燕尾教授;人工智能专家:曾敬文教授。
以及主要负责量子仿真跟数据分析的:胡星遥教授。
最后是项目组特聘的专家,在高能物理跟光学领域有着极深造谐的陈乾教授。请以上项目组成员留下,至于没入选本次项目组的教授们,可以先去隔壁会议室填写一份问卷。
重点是把过往的学习跟学术研究经历、成果、特长都尽可能详尽的写下来。
这样等我们下一个项目或者本项目需要扩招的时候会优先考虑你们。
填完问卷之后大家就可以自由活动了。如果今天不打算离开京城的,晚上可以一起参加我们在燕北大学教工食堂准备的晚宴。」
开场五分钟,大会议结束。
乔喻也算是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们见识了一下华夏00后的超高开会效率。
而且还没什么人有意见。
入选项自组的教授们自不待言。即便是那些没入选的也感觉到并不是没有希望。
毕竟之前自然科学基金那边都给的名额只有五个,但乔喻一口气招了八个人进去。加上主持人这就九个了,属于严重超标。
这时候也许入选者还会有些揣测不安,深怕超标进入项目组,上头根本不承认。
但对于没入选的教授们来说,这反而说明未来机会还真的很大,乔喻应该不是为了安他们心才专门来这一出。
就好像乔喻刚刚才说的,如果为了忽悠他们完全不需要这么麻烦。
只要接受研究中心的建议,按照惯例那样,直接在研究中心的官网上公布结果就行了,根本不需要把他们文叫过来听这几句。
很快,会议室内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自行离场,到隔壁会议室填表去了。会议室里只剩下被乔喻留下的八个人。
「大家有什么疑问吗?」乔喻还是跟刚才的风格,干脆利落的直接问了句。
很快就有人举起了手。
「曾教授,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