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巅峰学霸_分节阅读_第315节
小说作者:一桶布丁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68 MB   上传时间:2025-10-27 11:43:40

  现在唯一还没完成的是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在九月中旬举办的报告会上,他的学术演讲稿。

  这次报告会的题目很大,“黎曼-乔喻定理时代的数学发展”,实际上就是选择的报告命题就是围绕乔喻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推广跟应用。

  田言真的想法,是让他直接把去年跟今年所有相关性研究总结一下就行,将重点放在对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理解上。

  大概意思就是吃吃老本就行了。事实上这次报告会也不止是他一个人讲,还有薛松、陈卓阳,甚至一些国外研究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教授都会在这次会议上做报告。

  当然也包括了临时摊上任务的余伟跟陈哲论教授。虽然他们的论文还没发表,但他们所提出的模态谱流形与稀疏映射技术还是很富有见地的。

  但也正因连余伟都根据他的研究拿出了新东西,乔喻就对只是做一些总结不太满意了。

  虽然他很热心的帮余伟跟那位陈教授稍微修改了论文,还很热情的帮两人给洛特·杜根写了一封推荐信,但这并不代表乔喻能接受被余伟给比下去。

  开什么玩笑?

  这可是他拿到了菲尔兹奖之后第一次报告会,讲些没营养的东西?

  对此乔喻原本打算顺手把孪生素数猜想证明了,但又放弃了。

  原因无他在证明了素数上界间隔为2之后,再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乔喻觉得太简单了。

  不管是进一步确认稀疏性映射中的全局性质鲁棒性,又或者对模态谱流形中的奇异点进行排除,构造全局流形同胚映射……等等,都不需要太多的技术。

  换了以前对刷论文还有兴趣的乔喻,还愿意做一做这些工作。但现在他只觉得意兴阑珊。

  阈值太高了,文章里原创性的东西不够多,很难激起他的兴趣。

  思来想去之后,乔喻还是想能在报告会之前把他的乔喻量子模态空间给完善,并在大会上给大家一些小小的新学期惊喜……

第214章 彼得,你要听我的!

  哪怕是报告会上也不愿意被人比下去,可以说是少年意气,有争强好胜之心,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智商高绝之人总有着撇开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比如怎么让其他人心甘情愿的都团结在他这个小家伙身边?无非是需要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

  一千个人能有一千种心思。尤其是搞数学的,心思更多。

  能者上,庸者下。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真要落到实处,难得很。

  他现在可以无视规则,一是因为他年纪小,谁也不好意思跟他斤斤计较。而且真生气了就算是掀桌子,各种舆论环境也是偏向他的。

  二是他上面还有袁老跟田言真帮忙顶着,自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人是会长大的。

  十几岁的时候他能干的事情,等到二十多岁,三十岁的时候再干肯定就不合适了。

  前者是机灵可爱,不通世事,后者就是恃才傲物了。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就先把规矩立起来。确立足够的优势。

  乔喻甚至觉得一个菲尔兹奖还不够。因为他还太年轻。

  人家三十多岁的时候拿个菲尔兹奖,以后就算没什么突出的成果,光吃老本都能享一世荣光,但他不行。

  十七岁拿了菲尔兹奖,哪怕只是寂静一段时间,说不得都会有人觉得这是伤仲永了。

  所以要让一众数学家归心,等到袁老跟自家导师退休之后,他还能把人使唤得如臂指使,就等趁着现在他可以心无旁骛做事的时候,多拿出点东西来。

  展现他的能力并不是昙花一现,总之不能让余伟那厮抢了风头。

  就这样转眼间又是一周就过去了。

  距离定于九月十五日召开的报告会也只剩下三天。

  已经有受邀前来的国外数学家抵达京城。比如安德烈教授,丹尼斯教授,山姆教授……

  没错,第一批抵达华夏的,大都是之前跟华夏这边教授跟研究员有过合作的学者们。

  跋山涉水来一趟不容易。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跟皮埃尔·德里尼想的一样,顺便来华夏度个假但只参加一场报告会多少是有些划不来。

  提早来两天正好跟以前一起合作的教授们聚一聚,聊一聊。

  尤其是那些跟华清或者燕北数学院有过合作的学者们,这次来的都很积极。

  整个数学理论学界又没什么秘密,只要是那些知名数学家,谁在研究些什么,近期又发表了什么论文,都不是秘密。

  不知名的,但近期出了重要成果的同样如此。

  比如将素数间隔上界缩小到2就属于这种。

  自从张远堂将证明了素数间隔上界有界之后,在极短时间内被缩小到了246。

  然后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数字一动不动,最后西方数学界用了种种办法,缩小到了

  直到乔喻搞出了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终于将这个数字缩小到了个位数,但始终没能达到2这个极限值。

  但现在又有人攻克了这个难题。

  很显然,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已经将现代数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来看,数论、代数几何、表示论……等等数学分支都能用上。

  许多国际学者的判断其实也跟洛特·杜根一样,燕北大学这段时间成果能像井喷一样涌出,而且做出成果的还是不同的人,大家都觉得是燕北大学这边有更先进的教辅资料又或者学习方法。

  这种情况早些过来就很有必要了。

  数学像这样大发展的时代不多,如果不抓住机遇,等这波发展的红利吃完了,再想名流千古可就难了。

  是的,对于这些搞学术研究的来说,最崇高的理想大概还是在后世的教科书里能像先辈那样留下自己的名字。

  远的有牛顿、黎曼、高斯……,近的诸如有希尔伯特……只要是个专门研究数学的,终归是绕不开这些名字。

  人的生命有限,但能被一代代的人记住,就如同生命延续,总得为自己争取个机会。

  所以提前来的人其实很多。哪怕燕北大学这边安排入住的酒店是只提前一天。

  好在乔喻需要亲自见上一面的人不多,只有寥寥几人,比如彼得·舒尔茨。

  是的,彼得·舒尔茨也是提前来华夏的数学家之一。至于原因……

  大概是对乔喻不太满意。

  毕竟在费城的时候,两人可是说好了,一起合作推进人工智能梳理数学定理的工作。

  眼见国际数学家大会都已经闭幕一个来月了,也距离乔喻回华夏一个半月了,但乔喻还只限于跟他进行有限的邮件讨论。

  基本上可以说乔喻这边的相关工作压根没往前推进。众所周知,数学家大都认为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彼得·舒尔茨自然也不能免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的凝聚态数学计划如果真能成功,意义绝对不亚于乔喻提出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而且还能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方便数学界调用各种更自然的工具去处理许多问题。

  模形式、模空间、诸多代数几何问题,皆在此列。

  显然在数学上具备无限创新思维,且才十七岁的乔喻在凝聚体数学计划的研究层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这段时间乔喻的态度着实很让彼得·舒尔茨失望。不夸张的说,很多时候彼得·舒尔茨是认真计算着时差,想要跟乔喻进行交流,但每次聊不了两句,这家伙就忙别的去了。

  所以他也提前了三天来到华夏,就想看看乔喻到底在忙些什么。

  对于乔喻来说,他见彼得·舒尔茨倒不是因为这位大佬在数学界的地位。

  大家都是菲尔兹奖获得者,至于其他那些数学奖项,并不是乔喻拿不到,不过是考虑到他的年纪还不适合拿而已。

  跟彼得·舒尔茨见上一面主要还是因为乔喻极高的道德水准——费城的时候什么都答应人家好好的。

  结果回了华夏之后先是回了星城一趟,结结实实谈了一周的恋爱,回了京城之后又开始忙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的确把这位曾经对他有过很多帮助的大佬给冷落了。

  彼得·舒尔茨是十二号到的,十三号上午乔喻便将彼得·舒尔茨约到了华清的秋斋。

  也不是乔喻这段时间都在华清,主要还是乔喻也是很好面子的。

  平时接待自家人就在他那个小房间里也无伤大雅,但接待国际友人,还是自家师爷爷这里显得比较大气。

  也不是说自家田导的办公室不好,主要是前不久他才刚把自家导师的藏书都给搬空了。现在还没补足,背后书柜看着空荡荡的,不太雅观。

  连他导师最近都懒得在办公室待客了,就更别提他了。

  秋斋这边就不一样了,袁老不但专门给他腾出了一间宽敞大气的办公室,而且他从田导那里打秋风搬来的藏书跟袁老一些藏书搭在一起存放在这里,显得书香气十足,倍儿有面子。

  所以乔喻一大早就背着电脑赶到了秋斋,没办法时间也不能浪费了。严格来说距离报告会只剩下三天,因为十五号主要就是报到等级,他的专场报告安排在十六号早上。

  但很遗憾,他的论文还没写完。或者说他的乔喻模态空间构建的还不完美,还有些问题他没想通透。

  正好等彼得·舒尔茨来了,可以讨论一下。

  从本质上来说,他的乔喻模态空间的关键思想是通过高维几何空间来描述复杂系统中的状态,并对特定问题提供一个几何化的框架。

  舒尔茨提出的似完备空间也是一种高维抽象几何空间,旨在连接代数几何中的不同领域,解决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

  所以两人的思维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通的。而且大家还都用了许多范畴论的工具。

  总之人家来都来了,还飞了上万公里,不把资源充分利用一下,乔喻都觉得不好意思。

  而且现在他遇到的问题的确挺麻烦的。主要是模态路径的高维映射非唯一性问题。

  在乔喻的设想中,进行量子态的演化模拟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模态路径ΓMmodal。其作用就是在模态空间中刻画量子态演化。

  问题是局部区域中,模态路径的映射是唯一的,可一旦放大到整个高维模态空间,高维拓扑结构的复杂性,会导致路径经常无法保持全局连续性跟一致性。

  而如果路径映射的唯一性无法保证,就肯定会出现多个模态路径对应同一演化结果。那么模拟过程中就无法确定量子态的真实演化轨迹。出现路径分叉又或者路径回环的情况。

  这意味着整个系统对量子态的演化描述将不再可靠。或者说鲁棒性不够系统很不稳定,没办法直接拿来用。

  解决方法乔喻这两天也思考了很多,比如引入模态路径的拓扑约束来减少路径的可能性,又或者引入路径一致性校正。

  前者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后者则会让系统变得华而不实,因为会增加大量的校验性计算。

  这些都是量子计算的关键所在。不解决他的乔喻模态空间就是个笑话。

  跟彼得·舒尔茨约的是上午九点半,不过乔喻提前一个小时就赶到了秋斋。

  用了半小时先把计算所那边的问题安顿好,然后就打开了论文开始冥思苦想。

  直到有人敲响办公室的门。

  “乔博士,舒尔茨教授来了。”带着彼得·舒尔茨来的是华清的潘敬元潘教授。

  没办法这两天需要接待的人很多,两边的数学研究中心跟数学院只要没有上课任务的,基本上都被调用来负责接待了。

  一般学者就由学校的那些研究生志愿者负责接待。但彼得·舒尔茨这样的菲尔兹奖获得者,学生的分量自然不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7页  当前第3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5/4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巅峰学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