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讲你的模态空间理论。我跟袁老都觉得这将是未来数论几何研究最重要的方向。这次机会也是我们帮你争取来的。
上次给你申请项目你撤回就算了,这么长时间,把你的构想先写一篇概述性的论文出来,提交给组委会审核。你可别小看数学年会,这已经是国内最顶级的学术会议了。”
田言真直接帮乔喻选好了命题。
乔喻感觉有些抓瞎……
第一次投顶刊没跟导师汇报,结果撞上了数学学会的会议?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他已经投稿给了,而且根据后台反馈,编辑部那边才进入同行评审环节没两天,这个时候他在会议上拿还没发表的论文做报告似乎有点不太合适……
似乎看出了乔喻的情况不太对,田言真皱了皱眉头问道:“怎么了?不会这一个多月你什么都没做吧?就算你什么都没做,还有二十多天完成一篇概述性的论文提交给委员会审核对你来说很难吗?”
乔喻摇了摇头,答道:“那个……田导,本来打算给你跟袁老一个惊喜的……您说的这个论文我已经写出来了,已经投给两篇,现在都在评审阶段。”
这番话把田言真给整不会了。
他知道乔喻写论文很快,就好像各种灵感始终缠绕着他,但没想到这么快。
这才多久,这小子就已经整理出了论文,还投给了?
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
田言真皱着眉头确认道:“你刚才说两篇?”
乔喻连忙点了点头道:“对啊,两篇。我一篇,陈师兄一篇。论文还没正式发表就在会议上讲有点不合适,总不能一稿两投吧?
我倒是能再赶出一篇论文来,但是吧如果不讲前置性的定理,报告会上大家怕是听不懂我要表达什么。”
办公室里大眼瞪小眼的沉默了几秒,直接把田言真给气乐了……
“陈师兄?陈卓阳?他也有一篇?好,好,好,把论文发给我看看。”
好吧,其实这么索要还没发表的论文其实不太礼貌,但鉴于这是自家导师的提的要求,乔喻也没废话,乖乖的小跑到导师的电脑旁边操作上了。
很快就把两篇论文从自己的邮箱附件库里下载了下来。
“这篇《The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lized Modal Number Theory Axiom System》我是一作,另外一篇陈师兄是一作。”
“我看看你的投稿后台……”
“哦……”
很快,后台便证明了论文的确是已经到了找好审稿人的阶段,毕竟那个Under Review不会骗人。
田言真看了眼投稿时间,只能说数学年刊编辑部的速度很快,竟然只用了两天就找好了审稿人,这对于一家数学顶刊编辑社来说,简直就是神速了。
主要是田言真并不知道审稿人都是洛特·杜根亲自请的,而且还直接假借了皮埃尔·德里尼的评价……大家自然都会给个面子。
没有再跟乔喻废话,田言真花了十多分钟把两篇论文泛泛的翻看了一遍,便立刻明白大概是个什么情况了。
放下论文瞥了乔喻一眼,说道:“你对陈卓阳是真的很不错啊。”
乔喻咧开嘴憨憨的笑了笑,说道:“哎,这还不是看在您的面子上。师兄是您的学生,他最近在津州大学过的挺难的,他又不好意思跟您说,只能我出手了。”
“哦?很难?怎么了?”田言真皱了皱眉头问了句。
“哎,您是不知道啊……”
乔喻立刻把陈卓阳跟他说的那些,又重新阐述了一遍,顺便往里掺了些油跟醋。
最后忿忿不平的总结道:“……大概情况就是这样,还是欺负陈师兄太老实了,换了我去,那肯定要把他们摆成十八个样子!”
田言真看不出喜怒的点了点头,然后瞪了乔喻一眼:“行吧,不过四号上午那场报告不能换人了,你自己想想,还能写篇什么论文出来吧。二十五号之前交给我!”
“二十五号?您确定?”乔喻目瞪口呆。
田言真冷笑,说道:“不然呢?提交之后还要委员会审核,你以为能让你上去胡说一通?赶紧去做准备吧!都能自己投了,还能被这种小问题难住?”
感觉到自家导师似乎真不太愉快,乔喻只能委屈的点了点头,嘟囔了句:“那,我尽量。不过,真就想给您一个惊喜来着……”
这是惊喜么……
这特么是惊吓吧!
感谢书友20241104192300136的打赏鼓励!
第152章 间隔为6的素数对的无限性证明
田言真让乔喻赶紧滚蛋,等乔喻老老实实走出了办公室之后,脑袋就开始盘算起来了。
在数学年会上做报告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乔喻觉得大概是导师跟袁老觉得之前项目没能申请到,很没面子,所以争取到这个机会。
让他在大家面前把这个构想讲出来,多少有点让整个数学界评评理的意思。
可以理解为对华夏数学界喊一句:“大家都来看看,我们给乔喻争取到一个重大项目的机会,到底有没有私心!”
但这些当然得是在他没给投稿的前提下。从导师的态度乔喻能分析出,会议上做报告,还是没在顶刊上发论文有用的。
毕竟前者只是在华夏数学界喊话,后者则是朝着世界数学界喊话。
但现在二十五号只剩十七、八天的时间了,准备一篇能在数学年会上做一小时报告的论文,还不能丢了导师的面子……
好像的确有点难。
这就是表现太优秀的坏处了,导师都把他想成无所不能了!
以至于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乔喻感觉到了他这个年龄段本该体会的感觉——惆怅!
完全没准备啊!
这段时间他一条心扑在针对多模态空间体系的证明补齐上,正在做二维推广到三维的证明工作,就这项工作起码还得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好吧,乔喻必须得承认,没有任何方向的话,让他用半个月的时间凭空弄出一篇论文来应该是跟他开玩笑?
这事儿有点麻烦……
很快乔喻便坐到了自己的电脑前,开始冥思苦想。
主要还是会议的时间太过分了。正好是11月初每年出版的月份又恰好是每年的单月。
这也是乔喻觉得今年他跟陈师兄的论文可能无法见刊的原因。
十月投稿,审核再快大概也要到十一月去了,再加上排版时间,最快的上刊时间也得等到明年1月,甚至3月也有可能。
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如果审稿人对论文有什么疑问,来回探讨一下,可能还要往后推。
这也是许多跟高校签了3+3聘用协议的大学老师压力山大的原因。
一般这种协议对于考核期内要发几篇论文都有明确要求,比如三年要在某个级别的期刊发布三篇论文。
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对于刚踏入高校门槛的年轻教师来说既要完成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做研究以及跟审稿人来回拉扯。
项目从来都是僧多肉少,文章没有大佬推荐想要按时发表也是很难的。大学能提供的学术职位也就那么多。
多数人又不愿意向下迁就,毕竟真去了某个三本甚至大专教书基本就代表着自绝于主流学术界,以后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想到这些,乔喻突然觉得他其实也没那么为难了。毕竟以上这种情况对于他来说都根本不可能遇上。
无非就是写一篇能让田导跟袁老感觉不会丢面子的论文而已。虽然时间短了一些,但只要有一个大概的方向,问题应该不大。
关键还是方向。
然后乔喻把目光放到了素数上……
就如同他跟张远堂、陶轩之、洛特·杜根等大佬说的那样,他打算构架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的本意就是为了解决素数问题。
所以除了这个公理体系之外,他平日里对素数的思考是最多的。
甚至着手尝试过用这套公理体系去解决一些素数问题。而且有很多进展。
比如针对孪生素数猜想,乔喻觉得可以用自己构建的这套方法,将素数之间的有界距离降低到两位数,甚至是大于2的个位数。
而自从张远堂证明其间隔小于6000万之后,通过数学界集体努力目前也只将这个数值推到246。
自2014年开始这个数字就没变过,因为以张远堂给出的办法,能证明到这里就已经是个极限了。数学界基本公认,再往下就需要新的数学思想跟工具才有可能完成。
对于乔喻来说之前没有想过针对这个问题写一篇论文,主要还是他暂时没法让这个数值等于2。
因为想要等于2,完全解决孪生素数猜想目前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解决。
毕竟模态密度跟模态路径这些工具都还没有完整证明,而且真到了那么一步,就要考虑精度了。
比如模态密度函数的局部震荡性是否能满足孪生素数轨迹?这些都是要证明了之后,才有可能开始正式探讨这个问题。
不过只要不是等于2,精度的要求其实没那么高,完全可以用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现有的工具来证明。
而且一篇这样的论文应付一下会议绝对是够了。更别提这还是会议第三天上午做的报告,并不是开场报告。
最重要的是,如果是这样一篇论文的话,他都不需要十八天,最多十天就能搞定。毕竟证明思路都已经在他脑子里。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样一篇论文还是要用到他的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第一阶段的许多概念。但这篇论文现在还没能发表……
在大会上引用自己还没发表的论文成果,来论证出一个结果,乔喻用屁股都能想到台下那些数学家能有多懵,又会引发多大的争议。
但只有这么点时间,让他重新选择一个命题,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乔喻决定了,把这个问题交给田导去决策。
虽然说他给发论文没跟田导跟袁老交流过,这事的确是他的错。
但田导跟袁老让他去华夏数学年会上做报告也没提前跟他交代过,所以可以说这件事情双方都是有责任的。
反正必须让他去做报告的话,那就这篇论文了。如果这篇论文不行,那就赶紧换个人。
毕竟半个月从选题开始写一篇有资格上国内顶级会议的数学论文,在乔喻看来这就是给一堆沙子,让他捏出芯片来一样离谱。
就是来个神仙都不行!
当然电话打通之后话肯定是不能这么说的。
“喂,田导,关于刚刚您说的那篇会议论文,我有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
听了这句话,对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正在看论文,沉默了足足十多秒,声音才传过来。
“你都觉得很大胆?行吧,说说看。”
“您觉得我的论文主要讲把素数上界间隔缩小到大于2的个位数怎么样?不过具体能缩小到多少我还不敢肯定,但我觉得个位数应该没问题。”乔喻立刻说道。
这次沉默的更久了,足足二十多秒田导的声音再次传来,不过这次认真了许多,而且有一丝探究的味道。
“个位数?你确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