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986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只能参考幼儿食品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

  或者干脆全都做成块状,保证一口吃掉。

  所以,屏幕上显示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航天员同志正在用力挤捏一个看上去像是吸吸果冻一样的包装袋。

  只不过,里面装的应该是预制完成的鱼香肉丝或者宫保鸡丁。

  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经过无数次训练的内容了。

  但地面上的不少同志还是第一次见。

  于是,这个“猛男吸果冻”的动作引发了一阵轻笑,倒是出乎意料地让测控大厅内的气氛轻松下来不少……

  这个时候,沈俊荣转过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常浩南。

  后者此时正负手而立,饶有兴趣地看着屏幕。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由于这段时间仍然处在通信盲区,因此广泛流传的宇航员用餐画面只有一个吞食块状食物的短暂片段。

  显然没有眼前的硬核吃播效果好。

  “浩南同志,浩南同志!”

  连续叫了两声,才让常浩南转过头来。

  “沈总?”

  沈俊荣指了指旁边显示的时间:

  “怎么提前连上了?”

  要知道,此时距离飞船进入绕地的第三个周期,还有约20分钟。

  而神舟五号每一圈的持续时间大概在90分钟上下。

  实际上,地面测控站/测控船能够覆盖的范围相当有限。

  以喀什站,和类似经度的卡拉奇站为例,尽管已经是华夏国土最西边,但其实并不比东风测控站早太长时间。

  直到第一圈10点31分,也就是结束前9分钟才捕获到飞船目标。

  结果,第二圈就直接提前到了将近20分钟。

  相当于将有效通信时间拉长到了过去的两倍。

  这还没算等会离开岛城测控站范围以后还能继续有效的部分。

  显然和之前计划中说好的有些出入。

  “计划嘛,肯定得写得保守一些,给我们自己留一些回旋余地……”

  常浩南的回答突出一个直截了当:

  “可能是因为接入网络的服务对象太少,所以每个天线的有效接受角度比当初估计的更大,所以就相当于增加了预计覆盖面积。”

  “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计算,那到第8和第9个绕地周期的时候,有效接通时间大概能在50分钟上下……”

  面对这个回答,沈俊荣也只好报以无奈的笑容……

  接下来的连续几个周期,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数据传输流程也相当平稳。

  只有在下午3时54分,进入第五圈的神舟五号进行第一次机动变轨,以模拟躲避太空垃圾或是航天器对接操作时,信号出现了一瞬间的波动。

  不过,也并没有达到断流的程度,只是延迟瞬间增加到了500ms以上。

  就这样,时间很快来到了晚上七点半。

  也就是专题节目播出的时间。

  考虑到飞船毕竟还没有完成回收,节目内容不可能提前开香槟。

  仍然是报道加访谈的形式。

  只不过,相比中午的简讯,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内容。

  还配有两名嘉宾,回答主持人提出的一些问题。

  不过眼下这会,能够提供的影像资料其实也比较有限。

  无非是多出了一些指挥控制大厅内的场景,以及航天员在前面几圈飞行中的工作画面而已。

  为了填满整个问答环节,主持人身后的屏幕肯定是要把这些内容重复播放多次的。

  对于感兴趣的人来说,这会的关注点本来就在访谈内容上,并且那几个画面哪怕多看几遍也不会腻。

  ……

  而在连海市的一栋民宅内。

  一名身穿中校制服、年逾花甲的老人,此时已经如老僧坐定般,直直地盯着眼前的屏幕。

  直到旁边小孙子的声音传到耳中:

  “爷爷,为什么后面总是那几段内容来回放啊?”

  “因为……”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泪水模糊了视线……

  老人名叫孟林森,表面上只是一名从空军飞行员转业到连海物资局,之后又退休的普通老干部。

  但实际上,他却是30年前714工程被选拔出的19名航天员之一。

  可以说,他们才是华夏最早的一批“预备航天员”。

  只不过,那个时候要搞载人航天,各方面条件确实不足。

  因此1975年,项目彻底下马。

  孟林森和他的十几名同事,也奉命返回原部队,此生注定无缘宇宙。

  但是在梦想磨碎近三十年后的今天,却有机会能够亲眼看到华夏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

  孟林森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

  “因为飞船是在地球外面转动,只有在经过咱们上面的时候,才能和地面进行联络……”

  他一边用手示意,一边给满脸懵懂的孙子解释着宇宙飞船的基本原理。

  然而,还没等他话音落下,就听到电视中传出主持人的声音:

  “接下来,我们将会与您一同见证,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第1095章 华夏人的计划有古怪

  几乎与此同时

  大洋彼岸。

  华盛顿特区,独立广场2号。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肖恩·奥基夫正斜靠在办公椅上,手里拿着一份从对外关系办公室转达过来的分析文件。

  内容,自然是分析大约十个小时之前华夏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

  作为老牌航天主管和太空研究机构,nasa要完成这样一份报告,应该算是轻车熟路了。

  毕竟,根据相关条约,航天任务发射之前,所属国家或机构需要提前申请或报备发射时间、轨道情况等细节,以免出现“太空撞车”的情况。

  基本上,能够保密的就只有用途。

  而神舟五号作为华夏方面宣传已久的载人飞船,在这方面也没什么值得遮遮掩掩的。

  虽然华夏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比尤里·加加林或是约翰·格林所执行的任务更加成熟,时间也更长,但仍然不太可能执行什么复杂的科研任务,基本还是验证人类在太空中活动的注意事项,并积累大型航天计划的的管理经验。

  所以,奥基夫局长对于报告本身,或者说,对于神舟五号本身倒也没有特别关注。

  相比之下,反而是这次任务产生的影响让他更加在意——

  2003年,整个航天领域来说不能算是个好年景。

  年初哥伦比亚号的解体坠毁自然不必多说。

  尽管已经过去了九个多月,但对于事故原因的调查仍在进行。

  目前初步认定的结果,是航天飞机外壳上出现孔洞,导致再入大气层过程中产生超高温气体进入航天飞机,最终酿成惨剧。

  不过,孔洞本身的来源,却还处在众说纷纭的状态。

  尽管奥基夫已经让部分媒体暗示,早在1999年,哥伦比亚号就已经发现过一次类似隐患,但当时没有得到重视,以尽量把锅甩给自己的前任丹尼尔·戈尔丁。

  但对于他本人来说,在任上出现如此重大的灾难,显然是根本盖不过去的丑闻。

  这还没完。

  由于哥伦比亚号的事故,导致剩下的三架航天飞机也跟着停飞,原定三月份就要从国际空间站上返回地球的三名宇航员只好延长工作时间。

  直到五月份,他们才总算等来接自己回家的联盟tm-10号飞船。

  结果,在这次任务过程中又出了岔子。

  虽然没导致船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但飞船最终的落点偏离了预定区域400公里,直到降落两小时后才被发现。

  万幸宇宙飞船对于场地的要求没有航天飞机那样严苛,还是维持了正常的降落姿态。

  当搜救单位赶到时,三名宇航员甚至都自己爬出了返回舱……

  但无论如何,美俄两家连续出事,还是让人们多少对载人航天有了些顾虑。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华夏的神舟五号任务大获成功,无疑是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

  尤其是nasa方面,就会显得比较尴尬。

  要知道,1994年nasa拒绝华夏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时给出的理由,就是后者不具备相关技术实力,并且美俄双方的宇航员可以互相以对方的航天器作为备份,在安全问题上万无一失,不需要第三种天地往返的交通工具参与。

  这话在当时看来似乎没太多问题。

  可在9年过后的今天,就化作回旋镖,扎在了奥基夫局长的后背上……

  因此,对于神舟五号,他是不愿意多提的。

  最好是能当做无事发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9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86/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