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845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他在被召回来主持十号工程的时候,年纪其实就已经不小了。

  到2001年这会,更是已经71岁高龄。

  实际上,在歼10A研发的后半段,宋闻聪就已经开始逐步向身为副总师的杨韦转移项目的指挥权。

  至于目前仍然在试飞的双座型歼10AS,则直接就是由后者挂名了总设计师。

  三人分别上前,和常浩南或是握手,或是拥抱地打了一番招呼。

  “走吧,我们去那边看看。”

  简短的寒暄过后,宋闻聪抬手示意了一下不远处总装车间的方向——

  在车间门口,正停着即将交付的那四架预生产型歼10A。

  走在路上的功夫,宋闻聪就已经开始向常浩南介绍这次交付的大概情况了。

  实际上,就算他不介绍,常浩南也是知道的。

  眼前这批飞机的情况,跟歼11B的“小批量生产”略有些不同。

  后者是在设计定型结束之后,为了加快生产定型进度,让厂方适应新型号的生产流程而进行的“少量多次”生产。

  主要是为了迅速改进工艺流程,为后面正式的批量生产做准备。

  算是一种甲方行为。

  对于用户来说,技术状态和后面的批次一般没有区别。

  但歼10A的这个“预生产型”,所处的阶段还要更提前一些。

  它已经完成了设计定型所需的一切测试,但却还没有正式签发定型文件。

  相当于让用户再用一用,看看是否有试飞过程当中还没被发现的问题。

  如果有,那么在设计定型之前还有最后一次查缺补漏的机会。

  例如在原来的时间线上,首次交付的预生产型歼10就没有主动中距弹的使用能力,起落架舱门也是两片式。

  跟后来真正的量产型有所不同。

  所以后来又进行了一次回炉,升级成了正儿八经定型之后的技术状态。

  当然,眼前这四架歼10A,倒是没有这些问题。

  霹雳12已经在上个月由歼8C和歼11B分别进行了靶试,以12发12中的成绩完成定型,首批量产弹甚至已经运抵了空1师1团。

  歼10A尽管还没来得及进行实弹打靶,但在火控系统中,毫无疑问已经提前进行了兼容。

  至于在这种情况下,为何仍然要搞“预生产”这一出,显然只是出于谨慎。

  毕竟是第一种100%自研+国产的三代机。

  走的稳当点总不会有错。

  说话间,几人已经来到了厂房门口。

  说实话,虽然歼10的升级方案几乎是由常浩南一手促成,但前世苗条版歼10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过于深刻。

  以至于当站在这个丰满版歼10面前时,常浩南一度有点不真实感。

  这四架飞机都没有刷五位数的机号,只是在飞机侧面用低可视度灰喷涂上了01-04的战术编号。

  至于挂载,则是转场飞行标准的两具副油箱——

  由于内油量的极大增加,以及在机腹设置了一前二后总共三个接近于并列的武器挂架,因此蓉飞直接取消了这个位置容纳第三具副油箱的能力。

  反正原本在机腹的也只是个800L的小号副油箱,对航程产生不了太大影响。

  “这几架飞机是准备交付给……”

  常浩南转过头来问道。

  没有机号,就无法直接判断装备的单位。

  杨韦指了指最靠外侧的04号机。

  四名穿着飞行夹克的飞行员此时正围在一名挂着大校军衔的空军军官周围,应该是在听取任务部署。

  “空44师131团,就是习惯在飞机上面画大红鹰的那支部队。”

第961章 最受刺激的一集

  看来,跟歼11B那边的情况不同,首支装备歼10的部队并没有因为时间线的变动而受到影响。

  仍然是这个“大红鹰团”。

  一方面,其驻地滇省HH州蒙自县距离蓉城相对较近,且气候比较温和。

  另一方面,44师131团也是早年间全军仅有的7个夜航团之一。

  妥妥的精锐——

  别说是当年,哪怕在眼下的2001年,也并非全军所有的航空兵单位都能在夜间起飞并执行任务。

  一方面是为数不少的白天型歼6和歼7飞机没有装备雷达,无法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进行作战。

  另一方面,部队训练水平也很容易跟不上装备水平的提高。

  尤其是在目前这样的快速换装阶段。

  并不是说以前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单位,换了更先进的飞机之后突然之间就什么都会了。

  还是要时间来学和练的。

  而且,相较于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三个方向而言,我国南部面临的空防压力主要来自于混乱的空情信息,而非某一特定强敌。

  这意味着不需要飞机拥有太大的航程和载弹量,反而对出动频率和反应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很适合作为歼10首次部署的地点。

  常浩南四人绕着编号为01的首架交付机转了两圈。

  “说起来,神鹰1吊舱和飞机的适配工作,完成的怎么样了?”

  常浩南看着有点光秃秃的进气道下方,突然开口问道。

  “吊舱的控制系统是符合数据总线规范的,跟飞机之间的配合倒是没什么问题。”

  杨韦回答道:

  “目前歼10AS的原型机还在做吊舱和不同类型弹药之间的适配测试,还有就是613所那边表示非制冷红外元器件暂时需要进口,昼夜瞄准吊舱的价格下不来,所以部队可能会先采购少量没有红外能力的昼间吊舱试用……”

  这一点,常浩南自然是知道的。

  实际上,优先开发昼间型吊舱,甚至还是他本人亲自给神鹰1总师卢光舜下的指示。

  不过,对于蓉飞集团的这些设计师们来说,多少还是有点难受的。

  尤其是为了提高歼10的多用途能力,他们中间几乎把设计方案推倒重来了一次。

  结果用户对此却似乎并不太上心。

  颇有一种“我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功能等着你们去发掘但你们偏偏不用”的憋屈感。

  “我们的空军过去一直以防御性制空为主,最近几年的硬件水平提升太快,思路一时间转不过弯来也很正常。”

  常浩南倒是看得很开:

  “这种事情就得等个机会,事教人一次入心,才能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意识到飞机多用途能力的重要性。”

  “说起重要性,我不知道常总你听没听说过。”

  原本严肃脸的杨韦突然露出一個没绷住的笑容:

  “之前我们第一次做歼10AS挂飞神鹰1吊舱试验的时候,有几个在阎良机场周边偷拍的小子,本来在一面山坡上藏得挺好,结果飞机起飞的时候,后座飞行员闲着无聊用吊舱的热像通道四处乱看,一下就把他们给揪出来了……”

  “听说过,听说过。”

  常浩南也顿时就乐了:

  “好像里面还真有个收了外国情报机构钱的间谍,结果剩下几个倒霉蛋也跟着一起吃瓜落了……”

  一时间,停机坪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或许是由于预生产型的缘故,也或许单纯是由于到了年末,不少人都忙着搞年终总结之类的事情。

  总之,今天蓉城这边的场面倒是不太大。

  科工委方面照例派了张洪飚来撑场子。

  但其它宾客就要少上很多了。

  甚至连乔晨青都没有露面。

  常浩南倒是看到了敬彦龙。

  考虑到他主管宣传,出现在这里倒也非常合理。

  “敬主任,这是来采集素材?”

  仪式开始之前,常浩南来到敬彦龙面前,跟对方打了个招呼。

  “是啊。”

  敬彦龙合上手里的本子,把笔重新揣回衣兜:

  “一是军内宣传要用到,另外地方媒体也不太容易进到这里来采访,只能是我们来提供宣传素材。”

  “这次预生产型刚刚交付,就要进行相关报道么?”

  对于这一点,常浩南倒是有些惊讶。

  华夏过去在武器装备的宣传方面一直都是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

  其实这种做法跟保密没太大关系,只能称为低调。

  尤其是涉及到公开报道时更是如此。

  包括歼10和歼11两个型号的飞机当年参与国庆50周年阅兵,也是用了个“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的说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8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5/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