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785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在常浩南话音落下的一刻,欢呼声,响彻了整个车间。

  尤其侯院士的团队那边,甚至有不少人热泪盈眶。

  如果不是安全规定这根弦绷着,恐怕都有人要一蹦三尺高——

  第一次试生产,得不到完全符合要求的产品,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方面,加工速度,包括加工的效果,肯定还是有优化区间,否则也就不用折腾什么试生产,直接商业化就完事了。

  另一方面,只要定位精度和孔径这类不容易修改的参数没问题,剩下的部分,就算有些超出容许范围,也还有后续的精加工过程可以挽回。

  能实现这个结果,已经算是超出在场众人的心理预期了。

  接下来,只要测试按部就班地推进,那么得到一套相对较优的工艺参数,也只是时间问题。

  换句话说。

  涡扇10的量产,就快要来了!

第905章 产能太高,也有烦恼

  原本,常浩南给整个试生产过程预留了两个半月的时间。

  也就是到9月初之前能完成,或者至少基本确定下来工艺参数即可。

  至于原因……

  非常明显。

  如果时间线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动,那么从9月开始,今年余下的几个月,都将会大新闻不断。

  前世的2001年,他还在苦逼地读着博士,对于那次事后看来完全可以称之为历史转折点的剧变,了解渠道仅限于报纸和电视上的只言片语。

  而由于上半年才刚刚经历过撞机事件,所以那时候的反应也就是非常朴素的——

  “真TM活该”。

  当然,那个时候常浩南也确实做不了别的什么,所以只能这样在心里发泄一下。

  但无论如何,这确实在客观上导致他对于整個2001年第四季度发生的事情缺少认识,难以像盟军行动时那样提前做好谋划。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所以,尽管常浩南这一次大概率没办法直接参与到决策当中,但到那个时候,肯定还是要额外分出些精力来关注事态的发展。

  然而,事实证明,他多虑了。

  试生产流程的推进速度,远远比他的预期更快——

  这倒也不完全是因为两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有多高,而是常浩南一开始的思路有点钻了牛角尖。

  他那两个半月,是给寻找“最优加工条件”所留出来的时间。

  但实际上,涡扇10的气膜孔是靠传统的电火花工艺加上老师傅手活就能搓出来的东西,并不需要那么极限。

  至少对于黎明厂这边来说不需要。

  所以只过了一个月,从8月初开始,试生产就已经开始得到符合工艺要求的产品了。

  虽然一开始,良品率还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

  但再怎么样,也比电火花加工那个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情况要强不少。

  因此,到8月中旬的时候,钟世宏直接带队回了一趟黎明厂,带来了一个月份额的半成品涡轮叶片,以及涡轮盘。

  没错,他打算直接用这台工程样机,加工量产型涡扇10的气膜孔——

  反正都是要试,那不如好好利用一下这边的产能。

  而不出所料地,原型机的生产数量很快就超过了量产型……

  按照常浩南的推算,在理想情况下,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和良品率的提高,超短激光工艺相比过去的电火花工艺,在打孔这件事上的效率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涡扇10的产能就可以直接变成原来的10倍。

  毕竟,打孔效率提高了,还会有别的决速步骤。

  比如高压压气机叶片的精加工,还有耐热涂层的涂敷速度等等。

  这些环节,黎明厂其实都已经用上了国际主流,或者相当于国际主流的技术。

  制约产能提升的,还是工人的熟练度。

  以及更主要的,订单量——

  尽管华夏的GDP相比上一期提前了4年,在2001年的第二季度就超过意大利和法国来到了世界第五,距离第四的英国也只剩一步之遥,但总体上,仍然属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到处都需要钱。

  而且也要考虑到,不能过于刺激周边国家和主要竞争对手。

  因此,在今年,也就是2001年,给国防建设划出的预算是2200亿人民币。

  相当于大约260亿美元。

  是美国的大约1/12。

  就这,还是从1997年开始,每年至少增长15%,最高一年增长20%的结果。

  所以,别看之前每年造20台涡扇10的时候,空军和航空工业都嗷嗷叫着不够用。

  以后真要是能每年搓200台出来,那他们还吃不下去呢……

  ……

  “常总。”

  看着手头数据越来越好看的测试报告,钟世宏表情却略微有些惆怅:

  “真不能让112厂和132厂再提高点产能了吗?”

  在产能潜力逐渐提升上来以后,他连说话都变得比以前硬气多了。

  在面对隔壁航空工业集团同行的时候,态度直接从“求你轻点”变成了“没吃饭吗?”

  咳咳……

  总之,现在涡扇10的产能潜力已经非常明显,所以钟世宏关注的问题也从单纯的技术逐渐转向商业。

  明明有能力一年爆出一百大几十台的产量,却只有五六十台的订单,实在是让人不好受。

  “难呐……三个军种加上二炮,换装压力都很大,能具体分到歼击航空兵的资源本来就有限。”

  常浩南把手里的钢笔放下,摇了摇头:

  “歼11B和歼10A都算上,每年能产个30架左右,都已经算是部分超过我的预期了,歼10E一方面暂时没有客户,另一方面适配的还是AL31F的动力。”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有那么多订单,112厂和132厂本身的还都没完成扩建,尤其132厂,还规划了一个全新的厂区,眼下就算连轴转也爆不出来太多产能……”

  一年小200台发动机,哪怕排除掉换发和备件,也能折合出100架左右的新战斗机产量。

  这个数字,哪怕在常浩南重生之前那会都不是年年能达到,更别提现在了。

  “主要还是咱们现在的生产潜力太大了。”

  钟世宏摸了摸下巴:

  “幸福的烦恼啊……”

  常浩南本来是准备换个话题的,但听到对方这么说,突然灵光一闪。

  涡喷14的产能,其实也不低。

  而之所以一直没遇到这种问题,是因为波斯人的F4升级项目,一次就占用了几百台的产能。

  当然,国际市场里,暂时并没有哪种型号需要涡扇10这种大推力发动机。

  毕竟美俄都有自己的动力型号,不需要从华夏进口。

  但如果思路打开的话……

  不出口发动机整机呢?

  现在黎明厂的产能潜力,其实主要积累在了涡轮盘和涡轮叶片这块。

  这属于全世界独一份的问题。

  要知道,涡轮结构属于整个航发里面最精贵的部分之一。

  绝大多数航发生产企业的情况都跟之前的黎明差不多,属于总产量被涡轮部件拖累。

  只是没有那么夸张而已。

  所以,单独出口涡轮叶片,绝对是有市场的……

  只不过,现在需要一件事情,让全世界认识到华夏在这方面的能力。

  想到这里,他重新放下了刚刚拿起来的钢笔,然后拿起电话听筒。

  但想了想之后,又重新放下了。

  哪怕是内线电话,也并非绝对的万无一失。

  所以按照规定,一些真正核心的事情,是需要当面传达的。

  “老钟啊。”

  常浩南看向不远处已经开始低头整理报告的钟世宏:

  “你下次回盛京的时候,记得去606所找一下刘永全同志。”

  钟世宏大概每半个月要回黎明厂那边去汇报一下工作情况,所以比常驻京城的常浩南更适合去办这件事。

  “刘总么?”

  钟世宏停下手上的动作,回头看向常浩南:

  “可是我记得……他应该已经调走,去指导斯奈克玛集团改进M88发动机了?”

  “对,所以我才让你找他。”

  常浩南点了点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7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85/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