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把笔记本打开的唐林天眉头微微皱起了一瞬间,然后露出了一个哑然失笑的表情。
杜义山肯定不会随便开玩笑,因此他判断是消息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应该只是一次学习进度汇报,被以讹传讹成了一次讲座……”
想到这里,唐林天又把面前的笔记本合了起来。
当然,院士的面子还是得给,所以他倒也没有中途退场,还是准备认真听一下。
“在讲实际应用之前,我得先讲一些基础理论……”
出乎多数人预料地,常浩南并没有直接开始在电脑上开始演示建模和计算过程,而是拿起一支粉笔走到了黑板前面。
第40章 好好听讲!
常浩南这次组会上的展示,原本主要面对的是自己课题组的研究生们。
而哪怕是杜义山的课题组,也并非都是姚梦娜或者方振这样的人物,大多数人在这方面的基础还是比较差的。
如果直接开始讲模拟计算过程,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就基本相当于走马观花。
人对于完全听不懂的东西往往是完全听不懂的。
最多就是事后感慨一声好厉害这样子,并不会真的学到什么。
因此他一开始才准备从理论部分开始讲起。
但刚刚在看到台下竟然坐着不少老师的时候,常浩南确实有过那么一瞬间的动摇。
这些来头颇为不小的教授会不会对冗长的基础理论讲解感到厌烦?
要不要先展示一下自己在模拟方面的技能?
但杜义山刚才说的那句话中提到了很关键的两个字:
旁听。
无论下面坐着多少人,除了同组成员之外都是在旁听。
这让他最终决定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
“我们知道,流体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可以记为7个自变量的函数,F=f(l,θ,ρ, U,μ,ω, c),其中l表示物体的某一代表性长度,作为研究的特征长度,θ表示……”
“经过量纲分析后,可以将具有几何相似的同类型物体所受到的力F记为……”
“下面我们依次讨论上面这个公式中出现的无量纲参数……”
刚开始的时候,常浩南确实还是有点紧张的。
但随着讲解的不断进行,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下一个又一个算式。
即便理论功底相对比较弱的人,只要跟着他的思路走下来,也能对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这就是系统赋予知识的厉害之处了。
上一世,常浩南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当然非常熟悉。
但真要说到这些理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了解。
在重生并得到系统buff之后,这些理论知识才如同刻印在他的脑子中一般。
以前的常浩南其实也一度觉得这种基础理论作用不大,反正又不耽误应用。
但到后面要做的项目越来越复杂之后,他才意识到这种看法错的离谱!
不掌握基本原理,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
实际上这不能说是常浩南一个人的问题。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本来就是航空工业受到新知识冲击最大的一段时间。
大量以前并未接触过的理论和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涌入国内,而且还是从苏/俄和西方两边一起来。
很多时候,台上讲课的教授和台下听课的学生,都还处在学习过程之中。
因此他这一代大学生,除了某些确实天纵奇才之人以外,学到的东西都有些……广博不精。
所以常浩南才选择了这样一种更加通透的讲法。
另外一边,正在下面听着的唐林天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判断有问题。
虽然还没讲到具体的应用部分,但如此扎实的理论能力,绝对不是个需要在组会上报告学习进度的新手所能拥有的。
此时常浩南所讲的内容也终于进入了数值模拟的部分。
“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即对N-S方程直接进行数值求解计算,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湍流流动做出近似处理,因此其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求解方式计算量过于巨大,以目前的计算机性能而言完全不现实。”
“对于非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来说,主要有两个大的分支,分别为雷诺平均法和大涡模拟法……”
“雷诺平均法的RNG k-ω模型其湍动能与耗散率方程与标准k-ω模型非常相似,通过对于前面方程47的积分,可以精确到有效雷诺数(旋涡尺度)对湍流输运的影响,这有助于处理低雷诺数和近壁流动问题的模拟……”
不知不觉之中,常浩南已经把面前四块巨大的黑板写得满满当当。
唐林天在模拟方面本就浸润颇深,常浩南讲的这些东西他也都知道,因此可以分出一些精力去关注周围其他人的状态。
相比于刚才的基础物理学内容,这一部分有关模拟的理论部分,即便是一些老师也了解的并不透彻,因此很多人都已经打开笔记本开始记笔记了。
至于被带过来的研究生们就更不用说了。
都是本科毕业之后还继续深造的人了,怎么可能还意识不到计算机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能完全靠自学成才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只是在这个领域的大门前逡巡而不得入,或者勉强入门但又不得要领。
在这种情况下,一次几乎从零开始的、系统性的理论讲解,对于这些人而言无异于指路明灯。
此时距离常浩南开讲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但教室里面的大多数人仍然维持着全神贯注的姿态。
对于唐林天来说,这甚至比讲述的内容本身更让他感到意外。
作为一个经常给学生上课的教授,他太清楚课堂的极限在哪里了。
一节课45分钟,绝大多数人也就能集中30-35分钟的注意力,再往后,哪怕是好学生也多多少少会溜号走神。
但是在现在这个教室里面,90分钟过去,竟然完全没有发生这种情况。
唐林天也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
不过他记录的东西不是常浩南讲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回忆复盘后者从一开始到现在的讲课方式。
大概十几分钟以后,看着笔记本上面的内容,他有些自嘲地摇了摇头。
刚才光是听讲没有感觉,现在把人家的思路列出来之后才意识到,能把复杂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完全靠的是对方精深的理论功底。
这些东西他哪怕想做成教案,都要颇费一些功夫。
然而常浩南可是一直站在讲台前面脱稿讲解的!
想到这里,唐林天突然有些好奇。
一个初学者听过刚才的整个讲解过程之后,到底能获得怎样的进步?
恰好,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个学生模样,穿着衬衫的男生,此时后者笔记已经记到了大概第五页的样子。
于是趁着常浩南擦黑板的功夫,唐林天伸出钢笔,轻轻碰了碰对方的胳膊,准备问一下他听到这里之后的感受。
没想到男生连头都没抬,直接甩了甩胳膊,同时用极不耐烦的语气说了一句:
“别动,好好听讲!”
第41章 要不试试美人计?
差点被邻座男生一肘砸在脸上的唐林天露出了一个有些尴尬的微笑。
他是个老好人性子,倒也不生什么气,只是感觉有点丢人。
好在环顾四周之后,发现大家要么在记笔记,要么在看黑板,并没有其他人注意到刚刚发生的一幕。
松了口气的唐林天重新陷入了思考当中——
虽然搭话的企图没有成功,但他一开始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从对方刚才的反应上来看,收获显然是不小。
这让唐林天突然有了些想法。
他准备等到组会结束之后,去找杜义山问问这个学生的情况。
或许……
等到毕业之后可以考虑直接聘任留校?
能进杜义山的课题组,科研能力肯定是没的说,讲课水平还这么高,简直是个宝贝。
到时候如果能大量培养出国家最紧缺的航空人才……
唐林天的思想已经逐渐开始了放飞自我。
“但如果是个博士的话,只给个讲师头衔怕是没什么吸引力啊……”
想到这里,他的兴奋又很快转为了担忧。
这个年头,博士毕业直聘副教授还没有形成一个制度性的政策。
别说他一个院长,京航校长也没办法单独做这个主。
至少得在讲师岗位上熬两年才能开始申报评审。
并且因为经费有限,高校教职员工的待遇也比较低。
所以总的来说,吸引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因此唐林天已经开始思考学院方面还能给出什么有吸引力的条件了。
“优先分配住房?”
“解决京城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