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刚才本来也就是找个话题聊天而已,从始至终都没想过新闻里的常浩南竟然真的就是周莉的儿子。
毕竟在上班的路上听广播,自然不会听得多么认真。
更别提原本也只是凑热闹的其他人了。
单位订的报纸,每个办公室都只有一份,平时也根本没什么人会去看,也就第一个来上班的人取下来的时候会顺便瞄上一眼。
因此有那么一瞬间,大家甚至觉得周莉是不是在配合他们开玩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身材精瘦、穿着西装、有些气喘吁吁的中年男人出现在门口。
是他们的校长,姜志超。
“姜校长?”
有人喊道。
姜志超稍稍喘匀了几口气,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了周莉面前:
“周老师,周莉同志,常浩南同学获得五四奖章这么大的喜事,您怎么一点都没跟单位上透露啊……”
得,这下不用怀疑了。
肯定是真的。
毕竟对周莉的称呼都已经改成您了……
姜志超作为校长来说,中规中矩,不好不坏。
在他接任校长的六七年时间里,学校虽然在稳定地走下坡路,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大环境导致的问题,跟任何个人的关系都不大。
唯一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这个人比较喜欢溜须拍马,不过一般来说,这和学校的普通老师们也没什么关系。
只是今天的情况,显然不一般。
因为他拍马的对象,变成了周莉……
众人的表情瞬间切换成了震惊。
当然,还有羡慕。
毕竟到了他们这个岁数还在普通教师岗位上的,甭管职称多高,基本也都已经到头了,因此大部分的心思和期望,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虽然平时不会明着拿子女较劲,但稍稍的攀比之心还是难免。
只是这一次,周莉的下一代,实在有点犯规了……
稍稍停顿一下之后,姜志超又继续说道:
“唉,您看我这校长当得不合格啊,一直到教育局沈局长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我这才知道咱们学校出了这么个名留青史的校友……”
“呃,……姜校长,我其实也是早上看了报纸才知道的这件事情,小南也没有通知我,估计他现在还在休息,没来得及跟我们联系吧……”
面对着满脸堆笑的姜志超,周莉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她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哪怕在刚刚看到了儿子获奖的报道之后,也从未有过什么母凭子贵的想法。
但是这显然难不倒姜志超,他马上换了一个角度:
“面对荣誉不骄不躁,不愧是周老师培养出来的儿子……”
总之,一顿连贯的彩虹屁过后,姜校长总算是表明了来意:
“周老师,我记得……小常同学应该是今年本科毕业?”
不知不觉间,连对常浩南的称呼都发生了变化。
“没错,不过他已经通过了免试研究生推选,下半年还要继续读研。”
周莉不经意间的回答又在办公室众位同僚的心头狠狠扎了一刀。
子女年龄比较大的,只好无奈地摇摇头,感慨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这么逆天。
而子女年龄稍小,还没有高考的,已经在考虑怎么跟周莉去取取经了。
不过姜志超的重点倒是不在这里:
“我的意思是,毕业班的暑假应该比平时要长很多吧,要是您家小南暑假有空的话,不知道能不能让他回学校,给学弟学妹们讲个话?”
听到这个请求,说实话,周莉心动了。
作为一个母亲,孩子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就,自然是希望他能衣锦还乡,给全家长长脸的。
不过理智还是让她没有直接点头,而是缓了一手:
“这个……我可以替您向他转达,不过小南毕竟已经成年了,而且他在外面也很忙,就连今年过年,都只在家呆了不到一星期,所以我没办法替他做这个决定。”
这个无懈可击的回答让姜志超没办法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下去,只好话锋一转:
“这样也好,学校方面的意思,也是尊重小常同学自己的意见。”
“不过周老师,还有一件事,等会教育局沈局长要亲自来送喜报,所以您看……能不能把上午的课和其它老师串一下?”
这个要求倒是合情合理,旁边的一名数学老师自告奋勇地接下了上午空出来的两节课程。
……
看着周莉和姜志超离开的身影,一名跟前者年纪相仿的老师不无感慨地叹了口气:
“要是我儿子也能像周老师儿子那样出息就好咯……周老师,教子有方啊……”
“我最佩服周老师的倒不是这个。”
另外一名坐在角落里、稍显年轻的老师跟着说道:
“假如把你们放在今天周老师那个位置上,姜校长说让把孩子叫回来讲话的时候,你们能像她那样忍住不直接点头么?”
一个问题,让整个办公室再度陷入了沉默。
过了好一会,才又有人发出了一声感叹:
“周老师,教子有方啊……”
感谢书友【死跑龙套的】大佬打赏的盟主,只是这个月底实在是百事缠身,加更放在下个月完成!
第302章 少年气(二合一)
当常浩南一觉睡醒的时候,已经是当天午后时分了。
没办法,参加一次这种大规模典礼,比在机房里面熬上一星期的夜都累。
而且在重生之后,他在获得系统的同时,似乎还被激活了一个睡眠时间储存功能。
可以一次睡上好长时间,然后在接下来几天里只用很少的睡眠时间维持精力。
或者反过来,先贷款再还债也行。
打工人神技了属于是。
总之在看了看表之后,常浩南对于自己一次睡了十几个小时的事情并没有感到特别意外。
昨天因为回家的时候已经后半夜所以没有给家里去电话,因此在简单洗漱之后,常浩南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准备拨号。
解锁之后才发现,上面已经有了好多个未接来电。
倒也不奇怪,毕竟大半个白天都已经过去了。
常浩南简单翻看了一下通话记录。
除了意料之中,杜义山还有唐林天的来电之外,还有几个陌生号码。
都打过不止一次。
1997年这会,国内还没有推出短信业务,因此手机真的就只是个移动的电话,如果打不通……
那就打不通了。
只能等着对方看到之后回复。
考虑到现在还差一点才到下班时间,他就算给家里打电话也大概率不会有人接,所以还是先回拨了杜义山的电话。
后者的来电主题很是简单,一是向他表达正式的祝贺,二是狠狠夸赞了一番他昨天晚上的表现。
“小常啊,你昨天晚上那段发言,就是回答主持人问题,最后还超时了的那段,简直说到大家的心坎里面去了!”
杜义山的语气中带着罕有的激动:
“今天有不少媒体找到学校这边来,想把你昨天的发言稿要过去全文刊载,我和他们说你回答问题那个环节是临时加的,所以没有发言稿,那些记者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
“这也正常,毕竟伱今年才22岁,取得的成就已经比很多人一生都高,结果获奖感言的时候,发表的话却又成熟得很,要不是我们知道内情,恐怕也会以为你受到了什么高人指点……”
常浩南对此的第一反应是意外。
主要是这帮媒体选择的切入点确实很独特。
不过仔细想想又很合乎情理。
正如杜义山所说,这个时间线上的常浩南才活了22年,发表那样一番高论确实有些不符合他看似高开高走一路逆天的履历。
如此少年老成的反差感,自然会吸引不少人的注意。
常浩南显然不可能如实解释说那段话其实是讲给前生的自己,只好语焉不详地一笔带过去:
“也没什么,一些个人感悟而已。如果学校方面需要的话,我倒是也可以整理出来……”
毕竟在京航上了两辈子学,他对于学校还是有感情的,这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不介意帮个忙。
“那倒不用你再麻烦一趟,这种事情,央视的主办方那边自然会有记录放出来,只不过会稍微慢一点而已,这次关于五四奖章的报道恐怕要持续至少一个星期时间,不着急的。”
“连续报道……一周?”
刚刚打开冰箱门,正准备取几个鸡蛋做番茄炒蛋的常浩南直接停住了手上的动作。
“是啊,从今天开始,在新闻联播里面会有一个时长三分钟,持续七天的专题部分,今天晚上会是一个总体性的报道,后面六天的内容分别对应你们六位获奖者的个人事迹。”
杜义山乐呵呵地说道:
“当然,具体到提交上去的、和你过去一年工作有关的所有材料,都已经经过学校,还有科工委方面筛选过了,范围严格控制在公开之后没有泄密风险的部分。另外,我已经让宣传口那边在完稿之后送过来一份,到时候由你本人再审核一遍,都确定没问题之后才会正式播发。”
阵仗很大,不过以五四奖章的分量而言,也值得这么搞一回。
眼下这个时代,太缺少正确的方向引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