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482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有了第一个人开头,后面的发言也就顺畅了很多

  “液氧涡轮泵方面,空化问题是目前最主要的麻烦,为了达到指标要求的功率密度,泵转速需要达到极端的10万转/分以上,在这种极端转速下,叶轮入口区域极易发生严重空化,导致效率骤降30%以上,引发振动超标,威胁转子安全,以现有的流体设计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

  “大推力矢量作动系统的响应延迟还不满足要求,为了实现重型火箭的精准姿态控制,YF-177需要配备能产生数百吨推力的矢量喷管作动系统,但该系统和燃气通道存在耦合效应,目前的控制方案难以调和响应速度和计算准确性之间的矛盾,而无论是动作延迟还是动作不准,都会影响火箭飞行稳定性。”

  “……”

  显然,要想把火箭的总起飞重量从目前长征五号C的950吨一步到位提升至长征9号接近4000吨的水平,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众人汇报完毕后,科技委主任罗云涛出面进行总结。

  “作为我国未来重型运载火箭的核心动力,YF-177和YF-90虽然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正式立项的时间毕竟太短,目前仍面临燃烧、流体、热防护、控制等基础性工程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大量的地面试车、反复的设计迭代和材料工艺突破,是一个典型的、需要时间积累和经验沉淀的工程过程。”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眉头紧锁的专家,最终落在李仁平身上:

  “李总,恕我直言。根据我们当前的研发节奏、试车资源和技术突破速度进行最乐观的预估,YF-177和YF-90要达到满足长征九号首飞要求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其时间节点……也会严重滞后于XS-1空间堆按计划发射入轨的时间窗口……”

  李仁平也知道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实情。

  但还是心有不甘:

  “如果长九赶不上时间窗口,那么‘信标’中继基地一期工程的建设,很可能要被迫采用折中方案——也就是继续利用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基地分解为更小的模块分批发射,然后进行更多次在轨组装……”

  实际上,国际空间站和华夏的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也是以质子号、联盟号、以及航天飞机作为主力完成的。

  但近地轨道跟地月转移轨道显然不是同一回事。

  并且“信标”的舱段功能更加复杂,很多部分并不能简单地劈成两半。

  “留给五院那边的担子确实会重很多,但客观条件……”罗云涛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总之……除非发生技术奇迹。”

  说到这里,或许是为了安慰对方,他又加了一句:“这些问题,决策层也都是知道的……就上个月,不是还特地找咱们要过一批资料和数据?”

  这句话倒是出乎意料地引发了一番讨论。

  “确实,当时跟每个研究室负责人都专门谈过话。”

  “说起来,以前好像没出现过这种事情?”

  “确实……但好像也没告诉咱们是要干什么……”

  “……”

  就在这时,会议室外却突然传来敲门声。

  “请进。”

  李仁平的声音带着一丝被打断的不悦。

  门被推开。

  是李仁平的科研秘书。

  进来之后,小步快跑地来到小讲台旁边:

  “李总,罗主任,打扰一下。有几位航天局的同志过来,就在外面会客室。”

  “航天局?”

  李仁平有点意外。

  虽然国家航天局原则上是航天管理机构,但双方实际上并没有行政上的领导关系。

  像这样不提前通知就过来的情况,并不多见。

  “嗯。”秘书点点头,“还带着一份有工建委栾文杰主任签字的容器,说是要求您二位亲自签收。”

  李仁平和罗云涛对视一眼。

  有栾主任的签字,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满心疑问,但二人还是立刻起身:“走,去看看。”

  会客室内,三名身穿统一黑色西装的男人已经等候在那里。

  为首一人四十岁上下,面容沉稳。

  见到李仁平和罗云涛进来,立刻起身,礼节性地握手:“李总工,罗主任,打扰了。我是航天局协调司的副司长,樊海鹏。”

  这是个平时跟六院打交道不太多的部门。

  就连樊海鹏这个名字,李仁平也只是感觉有点熟悉而已。

  不过,他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会客室的茶几上。

  那里放着一个方方正正的黑色箱子。

  箱子不大,约莫一个标准公文包大小,没有任何标识,只有几个精密的锁扣。

  旁边还放着一份文件夹。

  “樊司长,这是……”

  李仁平指着箱子,直接问道。

  樊海鹏拿起文件夹,打开,里面是一份正式的签收文件。

  李仁平接到手中,发现上面写着“技术资料移交单”,下面还有栾文杰的签名,以及工建委的鲜红印章。

  “根据栾文杰主任指示,现向贵院移交一批关于YF-177液氧液氢发动机及YF-90液氧煤油发动机部分关键技术问题的计算结果、优化方案及相关数据处理过程。”樊海鹏解释道,“所有资料均封存在此密码箱内。需您二位同时进行签字之后,才能接收并开启。”

  “啊?”

  极度惊讶之下,罗云涛本能地发出了一个不太正式的语气词。

  李仁平的表现比他稳重一些,但也有点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YF-177和YF-90的技术资料?计算结果?”

  他们刚刚还在为这两个型号面临的问题而困扰,现在却突然有人送来“计算结果”?

  这感觉极不真实。

  就好像回到了大学课堂上一样。

  而且……

  国家航天局是个行政机构,不负责技术工作的。

  什么时候有这种本事了?

  两人一时间竟有些支吾,不知该如何回应。

  樊海鹏似乎理解他们的震惊,但他没有解释,只是说道:“资料的具体来源,暂请不要多问,签收文件上也没有注明,这是纪律。”

  说着将一支笔递到李仁平面前:

  “如果后续在研究这些资料的过程中,遇到某些核心算法或理论基础实在无法理解的部分,可以整理成书面问题清单,按保密渠道上报。局里会在适当的时候,协调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一次集中解答。”

  李仁平和罗云涛再次对视,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更像是大学课堂了。

  怎么还有考前答疑的?

  但同时,二人心中也有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李仁平深吸一口气,接过笔,在签收文件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罗云涛则紧随其后。

  “谢谢配合,箱子的开启方式和注意事项在文件最末页。”

  樊海鹏收回签收文件,示意随员将那个黑色的密码箱小心地推到李仁平和罗云涛面前:

  “任务完成,我们就先告辞了。”

  说完,便干脆利落地带人离开了会客室,留下四目相对的两位院领导。

  以及那个神秘的箱子。

第1669章 从毫秒到小时

  类似的情景,却并不只出现在航天六院。

  在当天的稍早些时候,蓉城。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研究院副主任周新同的办公室门被轻轻带上,隔绝了走廊里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他目光扫过桌面上的一个黑色密码箱,又抬眼看了看被临时召集来的三位托卡马克试验组组长。

  三人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些被临时打断工作的困惑。

  “占用大家点时间,”周新同没有多余的客套,手指点了点密码箱,“刚收到上级转来的技术资料,栾主任亲自过问的,说是跟托卡马克的运行参数有关……时间紧张,咱们各自看一部分。”

  他特意强调了“栾文杰主任”和“亲自过问”。

  一组组长丁宣闻言眉头微挑,目光在密码箱和自己的电脑上转了个来回:“这种数据……未免有点没头没尾了吧?再者说咱们的硬件也……”

  HL2A是本世纪初在一座德国托卡马克基础上建设而来的。

  虽然经过多次改进和延寿,但底子实在太老,很多性能都已经跟不上最前沿的要求了。

  一旁的三组组长邝忠昕,也微微点了点头,没说话,但眼神里流露出的意思很明确:

  与其看这些没头没尾的数据,不如多跑几次实验积累点实在的经验数据。

  周新同理解他们的反应,只是一边打开密码箱一边说道:“具体内容我也不清楚,到底是仙丹还是安慰剂,等看过之后再说。”

  随着“咔哒”一声轻响,箱盖弹开,露出里面静静躺着的几片光盘。

  周新同将其中三张分别递给三人,并示意他们用自己的加密笔记本电脑读取,随后自己也取出来了一张。

  丁宣动作最快,熟练地将光盘插入电脑,然后快速点开文件夹。

  里面并非预想中的实验报告或PPT,而是一系列结构严谨、后缀为“.math”的数学文件。

  他有些惊讶地愣了一下,接着滚动鼠标滚轮。

  起初只是快速地浏览,眉头习惯性地微蹙着,像是在挑剔地审视一份普通的学术报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4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82/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