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438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复杂偏振系统,是指……”

  “这个稍后详谈。”常浩南抬手示意随即指向屏幕上的另一个方向。

  那里有一组全新的、结构更为精妙的数学表达式:

  “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分解途径。”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滞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组陌生的公式上。

  “根据极分解理论”常浩南的声音清晰而沉稳,“任何一个 n阶的复矩阵,都可以被唯一地分解为一个厄尔米特矩阵和一个酉矩阵的乘积——前提是这个复矩阵是非奇异的。”

  在偏振系统中非奇异矩阵意味着不能包含理想偏振器。

  实际上也根本不存在这种东西。

  所以条件并不难达成。

  他停顿了一下,确保众人跟上思路:“幸运的是,对于描述光学系统偏振特性的琼斯矩阵,只要系统本身没有导致信息完全丢失的奇异点,它就满足这个非奇异条件。因此,这种分解是可行的,并且是唯一的……”

  “……”

  激光笔的光点在公式的关键部分不断跳跃。

  最终指向了位于屏幕左下角的结论:

  “分解的结果,可以清晰地指向五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独立参数!”

  常浩南的语气中带着十分的笃定。

  “第一项,透射系数:描述光通过系统后的整体强度衰减或增益。”

  “第二项,波前相位:即传统的波前像差,影响成像位置和清晰度。”

  “第三项,振幅极化:描述光波电场矢量在特定方向上的强度分布变化……”

  “……”

  尽管他已经刻意放慢了速度,但大部分人还是只在一开始能够跟上进度。

  当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多数人的眼神已经开始变得澄澈。

  到最后,就只有张汝宁一人还在低头跟着演算。

  他并没有理论级别的数学功底,要想从头开始完成推导肯定不行,但足够验证这个流程是否正确。

  “好像……”

  “确实!”张汝宁猛地抬起头,“八个复数系数被归类成五个,不光简化了结构,还分别赋予了对应的物理意义……”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中间具体是怎么个过程,但既然两位大佬都达成了一致意见,那说明屏幕上面的结论应该是没错。

  “那这样一来……”何修军的眼神逐渐亮起,“物镜组的设计,是不是就可以摆脱过去那种靠经验估算,再带入不断试错迭代的办法了?”

  “嗯……至少偏振像差的控制这块可以直接计算出来,能省不少功夫……”张汝宁略微抬头,在脑海里盘算了一下,“设计周期大概能缩短到原来的一半……或许三分之一左右!”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设计效率的飞跃。

  突如其来的喜讯,让他甚至忘掉了刚才自己关注的部分。

  但常浩南可没忘。

  “不只是效率的问题。”常浩南脸上露出一丝更深远的笑意,“在物理上,精确描述,一般可以等同于精确控制,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操控光的偏振形态。”

  下面的一众人这会儿还在回味刚才接受的信息量,反应比平时慢了半拍。

  直到大概两个呼吸过后,才有人接上常浩南的思路:“所以常院士您刚才说的复杂偏振是指……”

  “传统的偏振控制,为了简化问题和兼容性,往往只利用光偏振态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信息。”

  常浩南解释道:

  “而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设计全新的多极光源,并且,不再局限于简单的X向或Y向偏振,而是采用环形切向偏振!”

  说着,他拿起触控笔,在屏幕上画了个示意图。

  “在这种模式下,光波的电场矢量方向,会围绕光轴呈环形分布,因此它携带的信息模式,与传统线性偏振有着本质的不同。”

  他看向张汝宁和何修军:“想象一下,在光刻曝光过程中,每一束光,其偏振态都承载着独特的、经过精密设计的信息,利用切向偏振的特性,结合多极光源的灵活性和新理论的精确操控能力……”

  常浩南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

  “我们有可能,将光信号在曝光过程中能够携带和传递的有效信息量,提升整整一个数量级!”

第1616章 遥遥领先.jpg

  夏去秋来。

  对于火炬实验室,以及长光集团的一众技术人员而言,在确定了方案路线、又攻克了核心技术障碍之后,剩下的,就是相对平常的工程研发任务了。

  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

  但又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

  就像是1914年的巴尔干半岛一般。

  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引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战。

  为此,常浩南甚至改变了最开始的研究计划,选择暂缓对表面等离子光刻技术的探索,集中力量解决眼前即将到来的危机。

  然而,没有人想到。

  真正点燃导火索的,并不是“驺虞”原型机的首飞,也不是太空移民基地核心反应堆的点火。

  而是……

  一部手机。

  ……

  “俞总,这就是你刚才说的‘王牌产品’?”

  办公室里,常浩南一边把玩着手上一部略显朴素的手机,一边用有些难以置信的语气向坐在对面的男人发问。

  一星期前,火炬实验室收到了一封来自菊厂官方的邮件,表示有关于通信和半导体产业的事宜希望见面详谈。

  但并未提及更具体的细节。

  而今天刚一见面,这位菊厂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就掏出了一部手机。

  并表示这是“遥遥领先于同行”的王炸级产品。

  最初听到这几个字的时候,常浩南差点没憋住。

  虽然他自己也经常在内部会议上使用“遥遥领先”的说法。

  但说出口的味道还是远不如眼前的真·原创者。

  而几乎是在上手之后的瞬间,一些特点就让常浩南想到了上一世菊厂被制裁前的“绝唱”——

  全触控、微曲面瀑布屏、前置双挖孔,后置星环设计……

  实际一直到重生之前,他用的都还是那个型号。

  几乎是肌肉记忆般地,手指划过冰凉光滑的屏幕,手机瞬间亮起。

  是一个APP应用界面。

  大概是上次体验过后忘了关。

  常浩南熟练地滑动屏幕边缘,退回到桌面,接着随意点开了几个其它应用,又测试了相机启动速度和变焦流畅度。

  嗯,使用体验也全方位接近。

  虽然按照对方的说法,这部手机的设计比较激进,因此为了保险起见,会被命名为“Mate SX”,作为Mate S,而非数字系列的后续型号。

  但当年Mate 40系列的绝大部分特征,都已经能在上面看到。

  感慨的同时,常浩南也不由得在心里苦笑——

  如今快二十年过去,原本已经模糊的记忆竟然又追上了自己。

  当然,别人自然不可能猜出如此离谱的真实想法。

  刚才语气有些急促的疑问句,结合现在脸上露出的微妙表情,让对方顺理成章地觉得,他可能是对手上产品的做工有些不满。

  “常院士不必太在意外观和细节,出于保密起见,这类早期的工程样机,都是由我们技术部门自己拼出来的。”

  对面的俞丞东解释道:

  “主要用于测试基本功能和底层设计是否合理,未来的量产版本会使用精度更高的模具,还有更好的表面处理工艺。”

  或许是因为他这会儿还没获得“大嘴”的雅号,也或许是因为这种场合下不能加入C语言,总之给人的感觉是有点放不开。

  “不,我不是指这个。”

  常浩南赶紧摆了摆手,然后滑动屏幕解锁,进入设置界面,打开“关于手机”一项,展示给对方:

  “我的意思是,我刚刚看到它的处理器命名,叫Kirin9X 5G?”

  俞丞东对这台手机恨不得比对自己老婆都熟悉,自然用不着专门确认直接点头:

  “没错,全世界第一款完全适配5G NR标准的移动终端。”

  常浩南把手机放到茶几上:

  “如果我没记错,3GPP R15标准的最终协议,不是要下个月才在里约热内卢的全体会议上正式签署么?”

  “怎么你们……连产品都做出来了?”

  对方微微一笑,似乎预料到这个问题。

  “协议文本确实还没最终落笔签字。”他伸手把桌上的Mate SX转了半圈,让屏幕正对自己,然后解释道,“但整个R15的主体框架和核心技术规范,经过前面一年多的工作组会议和讨论,其实已经尘埃落定。”

  “通信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标准的核心部分比如空口基础参数、帧结构、编码调制方案、核心网架构接口……这些根本性的东西,在最后一轮协调之前,就已经不可能再发生颠覆性的变更了。”

  “否则,所有参与者的前期投入都将化为乌有,没人承受得起这个代价。”

  他指了指手中的手机:

  “所以,我们基于已经稳定的框架,在协议最终签署前,就开始了产品的开发……不仅是这款Mate SX,包括5G基站(AAU/BBU)、核心网设备、甚至未来的物联网模组,都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或者小批量试产阶段。”

  “只不过,”俞丞东摊了摊手,“基站体积庞大,核心网设备更是机房级的,实在不方便随身带来给您过目……只有这手机,能最直观地展示我们的进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4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38/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