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405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时间在高度专注中流逝。

  从上午持续到傍晚,又从太阳初升到第二天午后。

  直到最后一根信号线缆接入,孙飞亲自按下中央控制台的启动钮。

  低沉的嗡鸣声在测试中心响起,设备指示灯次第点亮。

  巨大的主控屏幕上,蓝底白边的“微观表征技术联盟公司”字样清晰浮现。

  “成了!”

  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声,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

  虽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但总归是完成了最重要的节点之一。

  “这是我们二号测试中心落成以来,第一台国产大型设备。”张韬凝视着屏幕上的汉字,感慨万千,“而且直接就是最贵的那台。”

  “我们给合作试用单位报的可都是成本价,”孙飞一边快速操作着初始化程序,一边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回应,“价格应该比你们之前进口的单功能透射电镜还低些。”

  “设备本身是便宜了,”张韬就像一个刚拿到新玩具的孩子,在旁边不断转悠着细细查看,“但我们所里把地下测试中心的供电、冷却、隔震、防磁几乎全升级了一遍,还专门铺了一条能让转运车开进来的坡道,这配套投入可一点不便宜。”

  孙飞没有接话。

  按照流程,设备通电正常只是第一步。

  还需完成一轮实际样品测试,验证其功能达到合同约定,方能最终签收。

  “令骁,”张韬转头吩咐,“去把准备好的那批验证样品拿来,尽快安排上机测试。”

  “明白!”王令骁应声转身。

  “等等。”张韬又低声补充了一句,声音仅容两人听见,“从几个组里随机抽,制备试样前打乱顺序,编成新号……对应关系,你、我,还有中心陈主任三个人知道就行。”

  王令骁眼神一凝,心领神会:“好的,老师。”

  他快步离去,不多时便带回一个密封的样品盒。

  里面是十几份不同形态的粉末样品。

  孙飞作为设备提供方,只对设备性能负责。

  他并需要不关心样品内容,示意助手将样品盒放在制样台旁,接着准备亲自上手操作。

  这也算是对化物所技术人员的现场培训。

  “MTA-01的核心突破之一,是用统一的纳米针尖试样,取代了传统TEM复杂且重复性差的薄片制样。”

  孙飞的声音在安静的测试中心清晰响起。

  几十道目光聚焦在他那双套着丁腈手套的手上。

  所有人都知道,这很可能是一个材料井喷时代的序幕。

第1579章 冒一次险!

  孙飞打开一个精致的样品盒,里面整齐排列着数十枚微小的金属针尖基座。

  “配合我们升级的全自动电解抛光工作站,可以实现高通量、高一致性的针尖制备。”

  只见他将少量粉末样品置于特制模具中,启动设备。

  机械臂精准操作,电解液雾化喷射,电流参数精密调控。

  不到十分钟,一枚顶端被抛光至原子级锐利、承载着样品的针尖试样便制备完成。

  其速度与便捷性,让围观的研究员们发出低低的惊叹。

  孙飞动作行云流水,很快便完成了十几个针尖试样的制备,并逐一安装在一个小巧的、顶端呈球状的多功能样品杆上。

  “样品杆支持360度无死角倾转,这是实现高精度电子断层扫描的基础。”

  他将样品杆送入设备真空腔。

  主控屏幕上,复杂的三维操作界面亮起。

  孙飞演示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

  样品杆在真空腔内流畅旋转、倾斜;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TEM)图像实时呈现,清晰度惊人;

  串行采集的二维图像被高速反演算法瞬间构建成三维立体结构;

  最关键的环节到来——原子探针断层分析(APT)模式启动。

  “看这里。”孙飞指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数据流和同步构建的三维点云模型,“MTA-01的另一个核心,是利用APT获取的原子种类和位置信息,对TEM的三维重构进行全自动校准和优化。”

  他的语气中带上了些许自豪:

  “传统方法需要大量人工干预和试错,耗时极长而我们是实时的。”

  就在三维重构进程高速运行之际,一位化物所的操作员看着屏幕上代表样品杆旋转角度的参数,忍不住提问:

  “孙研究员,如果样品杆在APT数据采集时旋转角度过大,比如接近180度甚至270度,会不会造成某些大角度‘楔形’区域的原子信息缺失?毕竟传统思路认为……”

  他的问题还没完全问完,主控屏幕上高速滚动的进度条已然到底!

  “叮”一声轻响,演算完成。

  紧接着,一副细节丰富的三维原子结构图,瞬间充满整个屏幕。

  引得众人一阵瞳孔剧震——

  电镜成像可不是跟照相机一样,按个快门就完事了。

  更何况眼前这台设备还有更加复杂的功能。

  这个效率,简直惊世骇俗。

  “你刚才问旋转角度?”孙飞微微一笑,手指轻松地敲击了几下键盘,调出操作日志,“看,我刚才设置的就是270度旋转采集。”

  他的手指随即点向屏幕中心一片结构异常清晰、对称性完美的区域——

  数十个明亮的点,精确地排列成一个三维的楔形阵列。

  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特定的金属原子。

  阵列边缘处虽略有变形(那是试样边缘电场畸变的固有影响),但其核心区域的原子排布、键合距离、甚至不同原子种类的空间分布,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知道,原子阵列本质上是相同基础结构的无限重复。

  因此,只要能够精确并清晰地观察到其中一个完整单元,就足够指导新材料的研究以及合成了。

  整个测试中心陷入一片短暂的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屏幕上的原子世界牢牢吸住,呼吸都仿佛停滞。

  对于材料研究者而言能如此清晰、直接地“看见”目标原子及其排列其震撼无以复加。

  “好!太好了!”张韬只觉得热血上涌,甚至视线都有些模糊,“再看看另外几个样品!”

  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平淡一些。

  但其实根本没能压住,连声音都有些发抖。

  好在这个节骨眼上,也没人关注这些细节。

  都等着孙飞的下一步操作。

  屏幕画面切换,不同的金属原子阵列、不同的化合物界面结构,如同高精度的3D水晶雕塑般轮番呈现。

  只有一组样品因为观测视场问题,缺少了一部分细节。

  成功率高达95.8%以上。

  而原子分辨能力,更是无一例外地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

  短暂的寂静被爆发的欢呼和掌声取代。

  “成了!真的成了!”

  “这效率……太可怕了!”

  “原子!真的能看到单个原子怎么排的了!”

  “……”

  张韬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

  这场持续了近三十小时的设备交付马拉松,终于抵达了光辉的终点。

  短暂的庆祝后,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浮上众人心头——

  这台MTA-01的测试效率之高,远超预期。

  “张院士,这宝贝的吞吐量,恐怕很快就能把我们积压的测试需求清空,甚至还有富余。”

  一位研究室主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富余是好事。”张韬看着屏幕上那精妙的原子世界,思路清晰,“长远看,我们确实要考虑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公共分析平台,辐射周边高校和院所。”

  测试中心主任陈磊顿时面露喜色。

  他在同行中的地位,可就指着这些宝贝疙瘩呢!

  但张韬又话锋一转:“不过,现在不行。”

  “当务之急,是把过去大半年里被设备卡脖子的项目,全部重新加速!”他语气转沉,目光扫过在场核心人员:“尤其是新型锂电池催化剂筛选、耐蚀金属涂层材料那几个重点课题,优先级提到最高!”

  “……”

  ……

  当天傍晚。

  付琴霞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屏幕亮起,是所内办公系统发来的通知短信:

  【连海化物所保密办】紧急通知:定于明日(12月15日)下午15:00,在综合楼报告厅召开全所人员保密安全专题教育培训。

  主题:筑牢科研安全防线,守护国家科技秘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4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05/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