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空中加油能力了。
周开立立刻挺直腰板敬礼:“报告首长,轰6S机组圆满完成无侦8发射任务,顺利返航!”
张晰回礼后直接握住了周开立的手:“好样的!你们这次行动打出了国威军威!”
他的手掌粗糙有力,掌心传来的温度让周开立感到一阵踏实。
“主要是无侦8的性能出色。”周开立谦虚地说,目光还是不自觉地飘向无人机方向,“我们只是按要求完成了发射程序而已。”
话虽如此,他还是稍稍上前半步,低声询问道:
“首长,对方有什么反应?”
对方刚刚特地强调了“国威军威”,这可不是随便什么情况都能用的说法。
张晰的嘴角已经恨不得咧到天上:
“华盛顿号和里根号主力舰队的动向仍然有待观察,但我们刚刚收到了江城号驱逐舰发回来的报告,说前出执行对空掩护任务的日向号战术编队在大约二十分钟前掉头向苏禄海方向全速撤退!”
三艘海上自卫队舰艇显然是承担前出掩护任务,他们掉头撤退,基本说明主力舰队下一步也会选择相对保守的行动态势。
“那……另外两艘运输船呢?”
张晰稍微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周开立口中“运输船”指的是什么。
“襄樊号护卫舰的消息,他们已经顺利拦截了阿特里奥·理查德号巡逻舰编队,迫使对方返航!”
这个时候,一直跟在后面半步的王志瑾参谋长也补充道:“襄樊号搭载的直升机经过目视确认,拉古纳号坦克登陆舰的甲板上堆放了不少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
周开立面露不解。
“嗯。”王志瑾点点头,“坞舱内的情况虽然无法直接看清楚,但结合在港口装运过程的卫星图片判断,应该是一些专用的工程车辆。”
“他们准备建造新的固定设施?”
“其实不好说。”王志瑾面露犹豫之色,“我们此前并未在中业岛上发现任何准备施工的痕迹,所以推测有可能是过去不符合海洋建设标准的建筑物出现了问题需要维修……总之,上级正计划趁此机会对周边海域进行彻底实控和封锁。”
这次意外行动的收获远远超过预期,如果操作得当,很可能把实控范围向南推进数百海里,并间接夺回几个关键的控制要点。
就在张晰准备再说点什么的时候,一道年轻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脚步从旁边响起。
“报告!”
是一名机关干事:
“我们在检查国际航道信息的过程中发现,所有参加演习的美军舰艇都重新打开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根据信号判断,对方舰队正在以28节的航速向巴西兰海峡航行,应该是准备撤向苏拉威西海。”
停机坪上陷入了一瞬间的安静。
随后,是张晰豪气冲天的声音:
“好!”
再然后,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美国人这是被我们的警告给吓到了,简直跑得比耗子都快……”
周开立自打下飞机之后第一次表露出明显的兴奋,甚至在半空中用力挥了下拳头。
作为轰炸机飞行员,他在近几年也执行过几次前出远海的巡航飞行任务,不仅低空拍摄过多个国家的海军舰艇,还跟中央山脉进行过不止一次合影。
但那些终究只能算是“贴近实战的训练任务”,双方礼尚往来,并没有太多战斗机飞行员经常面对的火药味。
而今天,他们就像是站在长坂坡前面的张翼德,单机吓退强敌的十几艘大小军舰。
绝对是头一遭。
“其实也不太意外。”张晰笑着拍了下周开立的肩膀,“五十三年之前,美国人面对我们的岸炮,也是这样掉头跑路的。”
相比之下,王志瑾则显得稍微平静一些,分析道:
“整个‘对抗-北方’演习都是在苏禄海和马尼拉湾附近进行,撤回苏拉威西海说明计划已经不可能如期开展,无论后面再怎么找补,对于他们的军事信用来说都是个沉重的打击,也可以鼓舞周边国家内部与我们亲近的势力……”
“……”
十几分钟过后,轰6S附近的气氛才算是冷却下来。
而与此同时,技术人员也已经成功拆卸了侦察模块的数据储存器,两名身穿航空工业蓝色工装的研究员小心翼翼地将其装入一个特制的金属箱中,随后搬上一辆平板推车。
“走吧,一起去战情中心。”张晰招呼道,“袁工说,大概半小时内就能看到初步分析结果。”
前往战情中心的路上,周开立注意到基地的警戒级别明显提高了。
荷枪实弹的卫兵在关键路口增设了检查点,几辆伪装成普通运输车的电子战车辆停放在隐蔽处,部分天线正以极高的频率转动着。
倒不是说真有什么敌对势力能潜入到基地核心区里,而是让地勤和警卫部门也参与到本次实战计划当中。
第1527章 神秘条纹
“说起来。”等待过第二道安保的时候,自卫系统操作员陈明突然打破沉默,“我们在路上还被疑似海上自卫队FCS3的雷达信号扫描过两次,可惜持续时间都太短,记录下来的数据应该没什么太大的分析价值。”
“我也有点没看明白。”王志瑾摇摇头,“你说美军舰队里足足有五艘宙斯盾防空舰,怎么偏偏派日向号、高波号和五月雨号这三艘没有区域防空能力的船前出执行掩护任务?”
某种程度上,他已经进入了“战后总结”的状态。
张晰此时也回忆道:“关于日向号……大概在今天傍晚的时候,星城号驱逐舰曾经汇报,他们的雷达侦测到一大批舰载直升机从日向号上起飞,随后展开呈扇面向北飞行。”
一行人这会儿已经通过了全部检查,来到战情中心门前。
刷开通行卡之后,大门向两侧缓缓开启,一个足有整面墙大小的电子屏幕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屏幕上正显示着南海地区的实时态势图,数十个不同颜色的图标标记着各国舰艇和飞机的位置。
技术人员正在导入和处理数据,于是众人找了个稍微偏僻的地方分别落座,继续分析刚才的情况:
“单从阵型来看,像是在进行他们最擅长的搜攻潜作业,但既然能在上百公里的距离上被水面雷达发现,说明全程维持着至少1500米的飞行高度,肯定不是在执行反潜作战。”
相比这两位参谋出身的海军领导,周开立倒是没怎么纠结:
“嗐,要我说啊,没准就是小日子受到去年辽省号服役的刺激,在利用直升机模拟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加班运作方式,为后续装备F35B战斗机进行准备。”
在他一个空军看来,那日向号除了吨位小一点以外,长得已经和航空母舰没什么两样了,只要等到F35B到位就能直接变身轻型航母。
张晰和王志瑾当然知道没这么简单,垂直起降飞机对于起降条件的要求远高于直升机,16DDH的甲板没经过专门强化,实际并不能直接搭载AV8B或者F35B,非得回坞大改一番才行。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年轻军官突然起身转向几人:“报告,技术组已经准备好了。”
负责无侦8侦察设备研制的袁孝康走到控制台前,输入了一串命令。
大屏幕上的画面切换成了一组复杂的参数表。
“首先是无侦8的飞行数据回放。”袁孝康的声音平静而专业,“全程飞行时间53分钟,最高速度达到4.8马赫,最高飞行高度41200米。动力系统表现超出预期,燃料余量还有12%。”
屏幕上开始播放无侦8的航迹动画。
一条红色的线条从琼省南部海域延伸出去,在苏禄海附近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完美划过对方舰队附近,然后转了个半径巨大的180°弯返航。
精准利用了几乎全部可用的国际空域。
“这里是关键点。”袁孝康暂停了动画,放大了一个区域,“无侦8在距离目标舰队120公里处首次被AN/SPY-1雷达探测到,随后陆续被另外两种不同类型的雷达锁定,但正如我们预计的,没有任何一种防空系统能够在这个距离上对4万米高空、4马赫速度的目标构成实质威胁。”
总设计师程俊红打断了他:
“先看看合成孔径雷达的成果吧。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在座的绝大多数都是海军指挥员,对于无侦8本身的工作情况可能不是特别感兴趣。
张晰本来想说他其实不太着急,多听听关于无侦8的部分也没什么。
但大屏幕已经切换成了一幅巨大的长条形的雷达图像。
这是整个任务区域的SAR成像图。
众人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很快,在画面右端靠近末尾的地方,张晰看到了十几道密密麻麻的白色线条。
放大之后,图像清晰显示出美军舰队的实时状态。
十几艘舰艇正在紧急转向,在海面上留下了壮观的尾迹。
画面随后切换到热成像通道,只可惜和SAR成像一样缺乏层次信息,就算分辨率很高,也看不太清楚甲板上的具体情况。
但不管如何,狼狈之色都显露无疑。
“他们可能误判了无侦8的性质?”周开立率先分析道,“这像是规避反舰导弹的动作。”
王志瑾突然问道:“日向号编队的情况呢?”
袁孝康把画面重新切换到SAR通道,然后将大约在中间的一块区域放大。
周开立注意到图像中间偏上的三艘舰艇:“这就是?”
“没错。”袁孝康调整了显示范围,“相比之下,这三个目标显得异常平静,一路保持着整齐的编队航向,没有任何规避动作。”
王志瑾若有所思:“要么是他们训练有素根本没有惊慌,要么……就是根本没发现无侦8。”
“这正是有趣的地方。”袁孝康挠了挠头皮,“根据被动雷达系统的记录,日向号编队的三艘舰艇中,只有高波号在无侦8接近到50公里范围内时进行了短暂扫描,持续时间不足0.5秒,随后就失去了跟踪。”
“这不合常理。”自卫系统操作员陈明皱眉道,“即使是老式雷达,也不该对这么大的目标毫无反应。”
“等等……”王志瑾眼睛略微睁大,“这个体量的飞机上面,除去光学、红外和SAR以外,你们还集成了被动雷达探测能力?”
“原本的方案中并没有这部分,但后来更换新的冲压发动机以及配套的发电系统之后,就额外腾出了一些空间和电力。”袁孝康平淡地解释道,“我们考虑无侦8的任务想定是依靠速度和高度进行硬突防,飞行过程中可能会遭到很多潜在防空系统的探测,所以额外加装了这套系统。”
程俊红这时起身开口,把略有些离题的讨论拉回正轨:
“无侦8的气动外形比较特殊,其雷达反射面积(RCS)实际上比同尺寸传统飞行器小两个数量级……再考虑到FCS3也不是什么正经的搜索雷达,当面对极高速、高高度且RCS较小的目标时,确实可能将真实信号误判为杂波给过滤掉。”
海上自卫队无论如何算不得“训练有素”,因此这个解释显然比较合理。
张晰等人本以为结果分析已经接近尾声,但袁孝康却突然转向控制台:
“切换到SAR二通道上。”
本来已经准备起身的几个人再次把屁股给放了回去。
“SAR二通道?”
袁孝康露出笑容,回答道:“一项不太起眼的技术突破——水下地形探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