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306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柯林杰作为在波音工作了几十年的高级工程师和项目主管,虽然属于技术人员行列,平常也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但绝对不是什么好相与的对象。

  NSA的名头放到一般中小公司属于尚方宝剑,但对于波音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也就是个权限稍微大一点的普通机构。

  以布林克对自家领导的了解,如果搁在平常,对方第一反应肯定是跑到董事会去申诉,让人撤掉对办公区域的封锁和检查。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至少要表现出足够强硬的特点,免得被随便拿捏。

  而今天则显然不太正常。

  “主管,这次的安全核查……”

  他试探着开口:

  “我们内部不会真有什么问题吧?”

  柯林杰先是一愣,然后眼神闪烁地否认道:

  “怎么可能……我估计是前些天华夏那边突然展示出来的高超音速武器把上面给吓着了,一方面是觉得咱们进度太慢,另一方面也是给国会和问责局一点交代,所以才把阵仗搞得这么大……”

  说完之后,他又马上转移话题:

  “也正好,趁着他们查项目的这段时间,我可以好好休息几天,顺便整理一下第三次试射的思路,你要是也闲不住的话,可以优化一下激波系统的检测和控制逻辑,我觉得目前用调度隔离段压力与参考压力比值来确定激波位置的算法有些潦草。”

  果然,这一招可谓立竿见影。

  布林克的注意力几乎理科就被吸引到了工作上:

  “您认为目前对激波系统的定位精度还不够?”

  柯林杰点点头:

  “虽然理论上能够达标,但是需要留出来的余量太大了,也可能影响到后续测试的成功率……主要是压力参考值涉及到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最终仍是一个完全由人工划定的设计常量,受到飞行试验过程中具体外部条件的影响很大。”

  说到这里时,就连他自己都重新认真起来:

  “每一组参考值都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而且还要对这些选择的参考值作高保真度隔离段模拟,而目前我们只能在相对简单的环境下确定大约6-8组数据,然后被动等待靶场上空的飞行条件达到其中某一个范围……至于更复杂的环境,那就需要更高还原度的超高速风洞,而这恰好是我们最大的短板……”

  “……”

  一番交流之后,总算才把布林克给送走。

  然而,柯林杰的表情却并未有任何放松。

  刚才提到“超高速风洞”时,他本能地想起了亚琛工业大学的那一座TH-D高焓激波风洞。

  本来是考虑能不能再靠个人关系借用一下对方的资源。

  但很快就意识到了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也想明白了刚才那阵不安感是从何而来——

  之前为了尽快查出第一次测试失败的根本原因,他曾经把X51A和SJX61-1发动机的工作参数交给过自己的老友卡尔·海因茨·布林克曼。

  虽然最后确实发挥了作用,发现普惠提供的整个动力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存在诸多偷工减料,但仅从操作角度考虑,那可是妥妥的违规泄密。

  再考虑到亚琛工业大学曾经和华夏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有着紧密合作,如果这档子事被发现,那自己绝对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想到这里,柯林杰赶紧开始回忆当年的操作细节。

  最后基本确定,至少在自己这里,应该是没有留下什么漏洞。

  唯一的隐患应该在布林克曼那边。

  如果在TH-D风洞的后台发现了与X51A相关的数据文件,那顺着这条线怎么都能查到自己。

  虽然对方当年曾经保证过,已经删除了全部运行日志,但总归还是再确定一下为好……

  他右手伸进口袋,准备给对方打个电话。

  但又很快把手机放了回去。

  “欧洲这会儿已经入夜,还是等等再联系他吧……”

  柯林杰这样想道。

  ……

  实际上,对于这次安全检查感到恐慌的并不只有柯林杰一个人。

  负责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制的普惠公司代表、负责助推火箭研制的麻省理工大学课题组,甚至包括波音公司的某些中高层管理人员……

  可以说除了柯林杰的核心项目团队以外,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从里面捞了不少好处。

  而这种事情就属于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就算已经上下打点过了,也不可能完全无视NSA的突然袭击。

  总得做点什么。

  于是,按照过去的一贯经验,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策略——

  祸水东引,把水给搅混。

  所有人都干了,就相当于所有人都没干。

  你检查组再怎么胆子大,难道还敢把从上到下所有人都给搞下去?

  真要是这样,那最后被搞的绝对是检查组自己。

  因此,NSA上午入驻波音集团,连午饭都还没吃,中午就已经收到了不同来源的十几份匿名举报材料,看得行动负责人蒂莫森·乔伊斯头皮发麻,顺理成章地发出了和几年前柯林杰一样的感慨:

  “跟这样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

  但感慨归感慨,该做的工作还是得做,只好把材料整理出来,交给旁边的副手肯·贝里。

  后者看着眼前这烫手山芋,连接都没敢接:

  “调查这些?我?”

  这些材料里涉及到的人员范围之广,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此行出发之前的任何预期,可以说谁敢查谁就敢死。

  乔伊斯也知道这个情况,并不准备强人所难:

  “我们这次的任务是查通华嫌疑,这些都是经费滥用还有不尽职行为,你记录一下交给局长就行,不用往下面深查。”

  其实看着眼前这些材料,他已经大概知道了为什么X51A的研发进度迟迟赶不上计划。

  但任务在身,必须得查出个上级想要看到的结果出来。

  贝里这才松了口气,颤抖着把那一沓纸接到手中,同时问道:

  “既然不准备查,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乔伊斯叹了口气:

  “看这个架势,我们在这儿再怎么忙活都是无用功……不如省点事,拿这些东西当证据,向上面申请,对全部敏感人员启动监听计划,没准还能找到点什么有用的东西。”

第1458章 良性循环

  相比于已经近乎乱套的X51A项目,在东风17顺利完成试射和受阅任务之后,华夏方面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则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针对滑翔式高超的研制工作告一段落,而后续改进完全可以交由航天科工方面的技术团队单独完成。

  摆在常浩南研发团队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位于整条科技树上最顶端的那一项——

  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

  而且,不同于火箭助推、只能在特定狭窄速域内飞行的X51A。

  华夏方面的野心,更大……

  怀柔科学城,JF14风洞的控制室内,刑牧春正对着电脑屏幕,向常浩南汇报近期的工作进展。

  “常总,你不在的这段时间,我们跟航天科工集团的几个项目团队合作,从他们那边弄来了不少亚燃冲压动力导弹的工作参数。”

  刑牧春控制鼠标指针游移许久,终于从布满电脑桌面的几十个PDF文件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那份:

  “结合我们之前测试的风洞数据,还有对X51A飞行测试参数的回溯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整个系统的设计薄弱点位于进气道和燃烧室之间的匹配情况,尤其是在亚燃模态和超燃模态的切换过程中。”

  常浩南盯着屏幕上的工作循环曲线看了一会儿,然后不等对方说完便抢先判断道:

  “激波系统的参数……尤其是位置不好界定?”

  刑牧春刚准备出口的话就这么被噎了回去。

  尽管已经跟常浩南合作了几年时间,但似乎每一次,对方都能给他带来全新的惊奇体验。

  过了几秒钟后,才有些生涩地点头:

  “有很多表象,不过归根结底确实如此……”

  他把屏幕最右侧的滚动条使劲往下拖动,来到文件的中间部分:

  “在双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入口处的马赫数越低、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越高,所需的燃烧诱导激波串增压比就越低,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性能,或者换一种说法,可以降低进气道的设计难度,但另一方面,过低的进气速度不利于超燃冲压模态的正常启动,很可能像当年的X51A那样,长时间停留在过渡模态而无法进入真正的超燃冲压工作循环……”

  尽管X51A的两次测试均以失败告终,但它却给华夏方面的超燃冲压技术带来了不少启发。

  尤其是长征9号核潜艇全程监视的第一次测试,几乎算得上是工程界失败教训的百科全书。

  停顿片刻之后,刑牧春坐回到身后的椅子上,并指了指另一边的姜宗霖:

  “老姜之前提出过一种新的思路,以降低一部分比冲为代价,同时扩展亚燃冲压段的工作区间上限和超燃冲压段的工作区间下限。”

  说着又用笔指向屏幕上代表过渡模态的那一段曲线:

  “在低飞行马赫数时,可以采用更大的燃烧室配合较小压缩比的进气道,而在向高马赫数飞行的过程中,可以让燃烧室扩张比需持续减小,配合进气道的压缩比提升,在减少燃料当量比的同时,调节燃烧室尺寸来保持最佳模态工况,从而降低模态转换过程的持续时间。”

  姜宗霖虽然也算是工程出身,只不过因为大半辈子都在研究超高速风洞,所以对于高超音速飞行动力学的认识却主要以理论层面为主。

  单就图上列出的数据而言,他的提议倒是非常合理,但执行起来难度非常大。

  “运行范围越宽,需调节的尺寸范围越大,调节机构的可实现性也越差。”

  常浩南摇了摇头。

  “再考虑到燃料供应系统、燃烧室主动冷却系统和超高速飞行条件下来自外部气流的冲击……以目前的材料性能,几何可调燃烧室的实现难度极大,就算勉强做到,也会因为工作条件趋于极限,加上过度复杂的结构导致可靠性受到影响。”

  自打开始研究计算材料学之后,他对于材料,尤其金属材料的极限性能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不过,刑牧春显然还是对这个思路不死心:

  “能不能退而求其次,考虑在热载荷较低的低马赫数范围使低温部件结构可调节,而让高温部件的结构固定,单纯通过增大物理尺寸的方式完成释热分配和热力喉道调节?反正我们的推力本身是过剩的,就算重量增加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最大速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30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06/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