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正与俄罗斯代表低声交谈,韩国团队的金基珉博士则远远朝彭觉先点了点头……
“方老师,等会儿涉及到技术和理论的部分,那些符号如果来不及敲,能不能先写在纸上?”
黄知涛抱着笔记本电脑缩在华夏代表团的第二排,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键盘,视线从主会议厅穹顶上正在发光的iter徽标转移到前面一排的两名领队身上——
尽管这两天他一直都在想,自己之前的表现是否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青睐。
但还是完全没想到,竟然能从代表团小透明兼学术蝗虫一跃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一时间甚至有些无所适从。
方鉴明有些无奈地转过头,解释道:
“技术和理论的部分我们会记,你要做的是把各国代表团的反应和发言主旨记录下来,等到回国之后留档以防日后有用,至于台上的报告内容有个标题就差不多了……不过你的话,再加个摘要也行,锻炼一下自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对以后独立搞研究也有用。”
其实从这一番话就足以看出黄知涛如今受到的重视。
不过,他本人倒是还处在惊喜之余懵懵懂懂的状态里……
内部会议不需要那么多客套,只经过简单的开场和报幕环节之后,罗伯特·赫尔作为东道主代表便率先踏上了讲台。
“首先,由我来向各位汇报一下,iter计划截至目前的研究进度……”
这位法国院士的领带比昨日歪斜几分,投影仪的光束则恰好照亮了他眼下的一圈青黑,显然这几天也是没怎么休息好。当ppt翻到“等离子体维持时间瓶颈”的红色柱状图时,彭觉先注意到,斜对面的森田康弘微微坐直了身体。
“.经过三个月连续实验,我们确认当维持时间突破500-550秒这一关键阈值之后,芯部扰动幅度会呈现指数级增长。“
赫尔点击鼠标,一段由监测数据模拟出来的3d动画开始播放。
幽蓝的等离子体如同暴风雨中的海面,前一秒看起来还算风平浪静,只是有着规律性的起伏,但下一秒就突然从芯部爆发出蛛网状的裂纹,并在随后很短的时间里导致整个等离子体向外破裂。
与此同时,外围传感器的读数出现爆炸式增长,说明是能量和粒子正在发生由内到外的喷发。
“我们已经通过一些手段改变了大面积锯齿崩塌出现的时间节点,但以目前的硬件设施条件而言,基本可以认为无法突破580秒这一瓶颈……”
赫尔指着图上的震荡曲线说道:
“这也是tore supra升级west项目的核心动因之一。”
观众席顿时响起压抑的骚动。
尽管锯齿震荡现象早在1974年就被首次观测到,从那时起,震荡加剧可能引发的等离子体崩塌就成为各国聚变研究中都会关注的问题。
但因为稳定运行时长或是等离子体规模的问题,大部分设施还尚未真正有过类似经历。
而法国人通过试验给出的结论,显然比此前大家的估计都严重很多。
美国代表团的怀特博士突然举手:“所以iter第一阶段目标中要求的等离子体单次维持500秒,是基于贵方数据的保守估计?”
“这倒不是。”
赫尔摇摇头,并切换到了下一张幻灯片:
“98年设定500秒指标的时候,tore supra的运行时长也才突破350秒大关,所以完全是凑巧……”
下面的讨论声明显变得更加嘈杂了。
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相比遥遥无期的iter反应堆本体,各国更加看重的是欧洲现有研究设施能够提供的帮助。
而tore supra的问题,似乎未必是一次简单升级就能解决的……
赫尔故意让现场的紧张局势发酵了一会儿,才话锋一转重新开口道:
“不过,各位无需对west的升级进度过分担忧,我们已经将tore supra的运行数据与目前最权威的部分磁重联模型相结合,并结合日本同行的理论支持,确定了对锯齿行为的影响最大的两个部分,分别是辅助加热和中性粒子束注入。”
“众所周知,据齿崩塌是由m=1模的触发所导致的,因此首先需要一个与有效势能函数有关的宏观驱动……”
“……”
接下来,他用了大约40分钟,具体解释了不完全磁重联模型下的准交换模不稳定性,并在最后提到了控制锯齿震荡的原理:
“上面的稳定性阔值可用于分析通过快离子、中性束注入或者热核反应及各种电流驱动等的据齿控制,在拥有足够运行数据的情况下,只要准确地测量出q=1面的位置,就能对中子束注入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并找到最合适的等离子体预加热温度……”
“……”
主体内容全部说完之后,赫尔稍微停顿了一段时间,以便于下面的听众们理解和消化。
当然,即便与会者绝大部分都是老资格研究人员,也不可能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判断出他讲述内容的正确与否,最多只来得及梳理出一个相对通顺的逻辑。
而至少在工程上,这个逻辑是无懈可击的。
“我知道,准确测量q=1面的位置并不轻松,并且中性束注入也需要很大的外部功率输入,但至少提供了一种彻底解决等离子体崩塌风险的理论途径。”
赫尔按下激光笔,红色箭头刺入幕布上刚刚显示出来的设备结构图:
“因此,west将重点升级中性束注入与低混杂波加热系统,预计两年内将维持时间提升至大约800秒级别……”
在他的报告结束之后,以日本代表团为首,整个会议室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不说别的,单就两年内把维持时间提升60%的计划,也值得受到这样的对待。
就连方鉴明和彭觉先都跟着拍了几下巴掌——
他们知道,法国人这个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但因为理论出发点的错误,却不具备更大的潜力……
有了赫尔的珠玉在前,彭觉先上台时,会场内的反应已经冷淡了不少。
倒不是对彭觉先本人或者华夏代表团有什么意见。
实在是刚才已经消耗了比较多的激情,现在需要缓冲一下。
毕竟,虽说华夏的东方超环进展迅速,但相比老牌的tore supra和jt60u而言,总归还是显得没有那么耀眼。
更何况是升级之后的west了。
然而,彭觉先登台之的前两句话,就直接改变了整个会议的气氛。
“尊敬的各位参会代表,以及罗伯特·赫尔院士,我今天报告的主题也恰好与锯齿崩塌现象有关。”
“我们已经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证明过去10年中用于描述锯齿震荡的部分磁重联模型……在机制上是不够完整的!”
第1393章 别人都是做个样子,你真想解决问题?
一片寂静。
先不提支持还是反对。
除了早有准备的方鉴明和黄知涛以外,就算是华夏代表团这边,一时间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原本,他们准备的内容相对常规,单纯是关于“东方超环”的一部分测试报告,算是对itea委派任务的回应。
所以刚才彭觉先登台的时候他们还在担心,相比于前面罗伯特·赫尔的石破天惊,这样平平无奇的内容是否会过于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己方在后续谈判过程中受挫。
现在好了,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这一点了。
取而代之的是,几乎没人知道后面的内容究竟会是什么。
而前天才跟彭觉先见过面的金基珉更是一脸震惊,眼神里满是“阿西吧你们整这么大活怎么不提前通知一下?”的茫然和震撼。
实际上,这也实在不是前者有意隐瞒,否则至少不会对本国代表团成员保密。
实在是直到今天凌晨之前,这件事情都尚未尘埃落定。
而在收到常浩南给出的理论解释之后,彭觉先尽管之前就已经对其内容有所了解,但还是了几个小时才自己看懂,再加上临时修改讲稿的功夫,已经非常紧张了。
与其在进入会场之后再临时通知大家,还不如带来一个真正的惊喜。
反正今天也不需要其它成员做什么。
总之,好几名华夏代表都忍不住张了张嘴。
但在这样的正式场合,又不可能自己质疑自己,所以只好憋住。
最先反应过来的应该是现场的会务,赶紧把投影仪切换到了华夏代表团的信号通道。
幕布上面法语的“感谢倾听”顿时变成了一行加粗的英文标题。
“锯齿震荡和等离子体崩塌现象的模型解释及理论控制方案。”
直到这时,下面才有第一名代表反应过来:
“难道华夏方面觉得,赫尔院士设定的目标无法实现?”
按理来说,目前还没进入qa环节,不应该有人提问。
但此情此景之下,显然也没人会在乎这些细节。
包括彭觉先本人。
“这倒不是……我认为赫尔院士的目标可以实现,但并不具备工程角度的价值。”
他说着把ppt切换到了真正有内容的第一页。
“各位请看,这份等离子体波形示意图来自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text-u中型托卡马克装置。”
之所以选择一座中型托卡马克装置,是因为华夏已经在2007年购买了text-u并在随后重建为j-text,从而掌握到了全部一手信息。
但因为还没来得及正式投入应用,所以这些实验数据仍然是早年间由美国公开的,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质疑。
略微停顿几秒后,彭觉先又继续道:
“尽管规模相对较小,但各位可以和刚才赫尔院士给出的数据进行一下对比。”
现场的上百道目光顿时齐刷刷地投向法国代表团的方向。
突然成为焦点的罗伯特·赫尔虽然有点不妙的预感,但如今已经被架起来也不可能回绝,只好点点头,示意旁边的秘书把他ppt上的波形图也调出来。
很快,二者的波形便重叠在了一起。
宛如两把交叉刺入旧理论的利刃。
“请注意环向磁场与极向磁场的频率比。”
彭觉先放大坐标轴,原本被法国人压缩的纵坐标瞬间撑满屏幕:
“当二者之间的比值接近1.618时……”“黄金分割?”
意大利代表的嘟哝声几乎脱口而出,结果顺着麦克风传到了现场几乎所有人的耳朵里,顿时引发一片错愕的低语。
彭觉先也知道对方不是有意打断,强压住笑容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