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的经验,第二场报告的内容就可能会涉及到ITER本身,一般是未来几年里某个方向的具体规划之类,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能听到一些有趣的部分。”
黄知涛赶紧把嘴里的点心咽下去:
“运气好是指……”
方鉴明解释道:
“除了第一场以外,做报告的就都是ITER的内部工作人员了,他们除了要应付这个差事以外,还得准备过些天之后的会议发言稿,所以有些人就会偷懒,把后面那个随便删删改改就拿上来……”
黄知涛刚开始觉得挺对,但随即想起了自己熬夜帮小老板改PPT的日子:
“可这种不重要的报告,一般不都是让学生准备的么?”
方鉴明:“学生也会偷懒啊……”
“……”
实际上,他只是随便一说。
主要是担心黄知涛太早就没了兴趣,毕竟他们的位置还算靠前,溜号走神什么的影响不太好。
但当二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时,却注意到幕布上的PPT标题已经换成了——
Tore Supra托卡马克装置的未来。
这当然没什么值得意外的。
每一轮报告的主题早就已经印在了议程表上。
关键在于下面的一行副标题——
钨环境下的稳态超导托卡马克升级。
黄知涛眼前顿时一亮:
“不愧是方老师,猜得真准……我要没记错的话,咱们这次会议的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应该就是讨论Tore Supra装置的后续升级方案?”
即便按照当前的计划,ITER反应堆本体的动工也要等到2010年后,启动并生成等离子体更是要在2015年左右。
再考虑到势必要出现的拖延和扯皮,具体时间更是遥遥无期。
所以相较而言,大家反而对包括Tore Supra在内的一系列现有设施更加关注。
并且实际上,这些立等可取的资源也是欧洲有底气主持ITER项目的最大凭据。
“咳咳——确实。”
方鉴明知道自己只是歪打正着,被这么吹捧难免有些尴尬,于是赶紧清了清嗓子以作掩饰。
“看来法国人应该已经有相对比较完善的计划了……”
很快,主讲人从幕布后面走上讲台,观众席上的嘈杂噪音也随即平息了少许。
……
方鉴明稍稍侧过头:
“这位罗伯特·赫尔院士,是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旗下磁约束聚变研究所的实际负责人,咱们后面几天少不了和他打交道,你多注意下他的讲话习惯……”
黄知涛神情严肃地点点头,重新翻开笔记本。
“各位,Tore Supra托卡马克装置自1988年投入运行以来,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很多关键技术和理论的验证任务,包括超导磁体与冷却系统、主动冷却的等离子体壁部件、加压水循环设备、加热与电流驱动系统,以及泵限制器和实时保护控制系统等等……”
老先生岁数挺大,精力眼瞅着也不太够,所以也没有太多过渡,直接就是开门见山:
“近些年来,随着装置进入寿命中后期,我们也收到了很多来自同行或是舆论的关切,尤其是有关到寿之后可能产生的污染和风险问题……”
“但我想,这方面的顾虑是没有道理的,因为Tore Supra作为全世界聚变研究的宝贵财富,不会简单进行拆除,而是会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升级为全钨壁超导托卡马克装置(WEST),旨在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提供关键技术验证……”
“……”
很明显,赫尔院士也是带着宣传任务而来的。
整个报告的主旨就是一个,升级过程安全、环保、成本低廉,且升级后完全可以对标EAST、JT60SA等主流同类设备,请各位不要担心。
当然,毕竟是名义上的学术报告,所以好歹也涉及到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思路。
比如引入全钨制造的偏滤器,利用金属钨高熔点、高热导率、低溅射率、低燃料滞留和低中子活化率的优势,改善设备的高参数稳态运行能力。
还有升级新的离子回旋加热天线、改进超导磁体系统、新增在线实时诊断与监测技术等等。
都是业内早就有过的消息。
这让方鉴明和黄知涛难免又有些泄气。
不过想想也有道理,别人也是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不太可能在会议开始之前透露出太多关键信息。
黄知涛正准备重新合上本子,刚好看到前面的PPT被翻到后面一页。
上面是一张等离子体芯部辐射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台上的赫尔仍然在介绍未来WEST装置的能力,但台下的黄知涛却突然停住了动作。
“方老师,你看那张图。”
他轻轻捅了捅旁边的方鉴明。
后者也正在盯着幕布,但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磁流体运行不稳定产生的典型锯齿震荡嘛……怎么了?”
虽然说是不稳定运行,但小幅度高频的锯齿振荡反而有利于等离子体芯部杂质的排出,并不是一种完全负面的现象。
“不是。”
黄知涛摇摇头:
“您看纵轴上的坐标。”
方鉴明眯缝着眼睛看了看,却实在认不清那芝麻大小的数字都是些什么。
好在黄知涛飞速把那张图的大概样式画在了本子上:
“这张图上的数据被他们专门处理过,所以才显得幅度很小。”
他指着纵坐标轴上分布并不均匀的数字说道:
“所以实际上,我觉得他们可能已经在面临大锯齿崩塌的情况了……”
“您还记着前些天让我看过的那份报告么,常院士和彭老师联合署名的那份?”
方鉴明只是吃亏在眼神上面,学术水平还是没问题的。
马上明白了黄知涛的意思。
锯齿震荡和锯齿崩塌的具体机理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后者通常伴随着磁场拓扑结构的剧烈变化,导致芯部等离子体热量和粒子大量流失,并激发其它一系列其他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
而对方提到的那份报告里,恰好解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场报告结束之后马上去找彭院士,不听第三场了!”
感觉被航空工业的兄弟们给拿捏了(顺便请假)
首先,今天返校要转机,请一天假
or2
据说杭州前些天很冷,希望哥们的水浴锅别给冻住……
另外……
昨天去查了下资料,发现不光有前段时间已经试飞的MD-19,去年航展曝光的那个MD-22,和我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并联乘波体构型高超音速飞机如出一辙。
不会过段时间真宣布要搞核能供电的月球基地了吧……
第1390章 比核聚变规格还高的项目?
除了那张波形示意图以外,剩下的内容实在没有什么亮点,二人几乎是坐立难安地挨到了整个报告结束。
几乎在罗伯特·赫尔说出“谢谢大家”的同时,黄知涛便开始飞速收拾东西。
本来以为只是来见见世面打个酱油,结果竟然无意中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如果操作得当加上运气好,甚至有可能在整个华夏科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对于一名普通的博士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兴奋叠加紧张之下,他攥紧笔记本的手指微微发白,动作幅度也比平时大了不少,文件夹边角撞在金属座椅扶手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好在旁边的方鉴明还算冷静,虽然也恨不得马上飞到隔壁的会议厅,但还是赶紧伸手摁住了前者。
总算是又等到主持人说完了一番口腔体操。
但刚才还火急火燎的黄知涛这会儿却反而有些瞻前顾后,背起书包猫着腰,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
“别这么偷偷摸摸的。”
方鉴明压低声音,目光扫过前排几个正低头整理资料的欧洲研究员:
“就跟上次一样,记得出去之后从桌上拿几样水果和点心。”
黄知涛顿时停下脚步:
“啊?”
他虽然也觉得法国人提供的茶点很不错,但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开会,可不是为了当学术蝗虫的。
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
“赫尔院士的助理就在第二排,刚才我们讨论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两次。”
方鉴明整理好公文包,一边微笑着跟前面一排的熟人点头致意一边解释道:
“未必就是在看我们,不过总归得表现的正常点……要是像你刚才那样跑出去,谁都得怀疑你是不是从报告厅里偷了什么东西。”
这么说当然只是开玩笑,但对方之前的表现确实偷感太过。
他又拍了一下黄知涛,示意后者跟上自己,并小声安抚道:
“别管咱们知道了什么秘密,那都是正儿八经从公开讲座的内容里分析出来的,要说有问题也是怪法国人自己不小心,赖不到咱们身上。”
听到这里,黄知涛也跟着冷静了下来,并且为某个一时偷懒而不小心的倒霉研究生默哀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