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把彭觉先他们硬塞给自己的西北特产放到门边,脸色有些意外地抬起头:
“去哪里?”
“去蓉城……”
姚梦娜回答道,语速比平时快上不少:
“132厂那边在生产隐身技术验证机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麻烦,最后经过评估确定,仅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已经无论如何不可能满足下一代飞机的生产要求,所以他们准备规划一个全新的生产和装配车间,需要提前做一下管理规划,以免对后续原型机和量产机的交付产生影响。”
战斗机是根据总体设计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划代的,和制造水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到华夏这边,很多型号都属于边生产边提升,直到前几个甚至十几个批次交付之后才陆续固定工艺参数。
直到本世纪初,两型第三代战机才算是比较迅速地完成了生产定型。
但第四代飞机因为涉及到隐身指标,在设计时就明确对零部件制造和装配水平做出了要求。
当然,技术验证机在这方面相对宽松,所以老设备还可以继续坚持一段时间。
“那……”
眼见着常浩南还想就这个方向继续展开,姚梦娜有点坐不住了。
既然是铺垫,那随便说上两句就行了。
真要是聊起工作,那还能有个完?
所以赶紧在对方开口之前打断:
“先不说这些了……你饿不饿,要不要先吃点饭?”
她起身整理了一下头发,然后款款来到常浩南面前。
嘴上虽然说着吃饭的事情,但手上的动作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也完全没有往厨房挪动的意思。
从后者手中接过外套,转身挂到旁边的衣架上。
再次转回身子的时候,已经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开了睡衣的一颗扣子。
甚至还装作无意地扯了扯前面的衣襟,以防面前的丈夫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好在常浩南也不是真的木头,都到这个份上了,当然知道自家妻子的真正意思。
这时候要是敢点头说去吃饭,那晚上恐怕就得睡沙发了。
“不用,路上已经吃过了。”
常浩南一边披上睡袍一边说道:
“但是我准备吃点饭后点心……”
说完也不待姚梦娜有所反应便双臂发力,一把搂住对方的腿弯和后背,在一阵小拳拳捶胸口的“抵抗”中飞奔进入卧室。
本想直接把怀中人丢到床上,来一出恶霸强抢民女的角色扮演。
结果姚梦娜在进门之前就改变姿势,如同八爪鱼一般缠住常浩南根本不松手,导致两个人一起颇为狼狈地打了几个滚。
好在主卧的这张床面积够大,这才没有摔到地上。
第1385章 氚增殖模块
一星期后。
火炬实验室的磁流体实验室还亮着灯,常浩南摘下防护面罩,静静凝视着正在升温的氦冷固态球床。
液态锂在环形管道中缓缓流动,在暗红色的警示灯下泛着诡异的光泽,像一条被困在石英管中的金属蛇。
在家里度过了充实而又无所事事的一周之后,他最后还是闲不住地回到实验室,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工作——
上级当然不可能允许他在京城市区建一座核反应堆,但一些与核技术相关的放射性研究还是完全有条件进行的。
“老师,三号循环泵的振动频谱分析出来了。
“一名穿着深蓝色连体制服的博士生突然从设备间探出头,手里的文件板上还沾着些许金属粉末:
“0.87Hz处的异常振动比昨天增强了37%,需要停机检查磁轴承吗?“
常浩南瞥了眼实时监控屏,磁流体通道的温度梯度正在绿色安全区内波动。
“不用……今天的测试条件不一样,振动大点是正常的,另外把采样频率提到200kHz,让栗老师带你去地下二层拿一台激光多普勒测振仪。“
他边说边在值班记录本上签下潦草的时间戳,然后补充道:
“还有,记得给真空法兰补涂二甲基硅油,上次氦质谱检漏仪就是被锂蒸汽堵了离子源。”
就在这个时候,栗亚波刚好从外面走进来,怀里还抱着一台设备:
“我已经给拿过来了……另外老师,外面有位彭觉先要见您,说是昨天和您约过时间了。”
常浩南一愣,停下手上的动作:
“把他请进来吧……”
当他推开会议室的玻璃门时,彭觉先正把外套往衣帽架上挂,呢子面料蹭过金属挂钩发出沙沙的声响。
跟在他身后的一名军官抱着加密公文箱,领口绣着的核工业标识在阴影中若隐若现。
“老常,我看了你前两天发给我的的周报。”
彭觉先接过密码箱,动作麻利地打开:
“锂循环系统的氚滞留率比理论值高了两个数量级,这可不是用锂-6同位素丰度能解释的。”
“彭总,你这是关心则乱啊……“
常浩南从恒温柜取出两罐盐汽水,易拉罐开启时的嗤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我们中子源强度只有10n/cms,按三锂同位素反应截面计算,这就是正常的数据范围。”
“你们在液锂里养出了氚池。”
彭觉先突然说道。
他从包里掏出一本笔记本,一下就打开到了自己想要的位置,显然这段时间没少翻阅。
上面贴着一张被打印出来的图谱,某个特征峰的位置被红笔重重圈了出来:
“这不是氘氚混合气的解吸峰?”
他手指在上面点了点,脸上露出些许疑惑:
“还有,同步辐射实验室的XPS谱显示,你们循环泵叶轮表面有氚化锂沉积层……”
实验室陷入诡异的寂静。
常浩南能听到隔壁材料分析室传来的真空泵嗡鸣,那台新装的上海光源分支线站正在做预热调试。
“之前更换屏蔽层时,循环泵的压力传感器确实检测到异常波动。”
他终于开口,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工牌:
“但你要知道,我们堆芯的燃耗还不到0.01%,完全是实验室级别的数据,你不能拿着中试乃至工业水平的标准来对比啊……算了,你先换上衣服,来我们实验室看看吧……”
……
“这就是你们优化过的闭环磁流体系统?”
彭觉先的指尖在控制台参数界面上划过,看着磁通量的计数值在屏幕边缘规律跳动。
“我记着之前和你说过,我们之所以开展对锂的研究,关键还是为了中子屏蔽……产生的氚当然会强化等离子体发电过程,但即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幅度也只有大概3-5%,所以并不会专门进行富集。”
常浩南调整着波导管角度,过了几秒钟之后才补充道:
“当然,我们也可以增加研究的课题内容……不过老彭,你得给我个足够的理由。”
对方昨天约行程的时候就有几分着急,今天更是把火烧眉毛写在了脸上。
显然是有事。
彭觉先也没犹豫,只是叹了口气便回答道:
“下个月初,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理事会要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氦冷球床氚增殖测试模块的测试排期……”
实验室的换气系统突然加大功率,将最后一丝臭氧味抽离。
常浩南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半拍,代码编译器的光标在屏幕上规律闪烁:
“所以,你们是准备开发新的氚增殖技术?”
彭觉先点了点头,随身携带的保温杯在金属台面磕出清脆的声响:
“现阶段,我们还在用氧化锂和三元锂陶瓷作为主要的固态氚增殖剂。”
他从笔记本上翻出了一份三年前的实验数据,缺陷密度分布图如同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当前的辐照产氚技术存在严重的损伤缺陷,比如锂空位、氧空位、未配对电子……之类,而空位迁移导致晶格畸变,氚原子被困在氧空位形成的电子陷阱里,就像用漏勺接雨水,最终的有效留存率惨不忍睹。”
“所以需要新的方案,但美国人把液态增殖剂的数据列为NOFORN(禁止对外籍人士公开),当然这也是正常的,谁都不可能把这种东西随便公开出来……”
雨声中忽然混入服务器阵列启动的嗡鸣,常浩南将加速器的功率调到待机状态,显示屏泛起幽蓝的冷光:
“我的中子源强度还不到托卡马克的百万分之一,要积累有效数据……”
他看了眼墙上的电子日历,红色数字显示着2008年8月27日:
“至少需要18个月左右,而且还要考虑到后续的研究过程。“
彭觉先摆摆手:
“重点不是速度,而是时间窗口”
说着从旁边扯来一张纸,在上面画出时间轴:
“ITER是国际项目,而由于军事原因,各国并不会共享氚增殖技术,只是可以各自利用ITER框架内的设施测试自行设计的氚增殖模块,所以排期是轮流的……通常来说,每个周期大概16-24个月不等,如果第一次测试的数据不理想,那就要等上一年半到两年才能进行下一次测试。”
常浩南顿时心下了然。
如果不能精确对准排期,那么很有可能因为进度晚上1-2个月而造成额外1-2年的拖延。
而且,如果一个周期不能解决问题,那很可能每个周期都要有1-2年的拖延。
这对于华夏来说是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