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德打断他,目光转移到大屏幕右下角的沿海区域:
“问题在于他们想钉穿什么。”
冷光灯打在他银白的鬓角上,折射出刀刃般的寒芒。
玻璃幕墙外,数十块监控屏幕正无声吞吐着数据流,如同一只只窥视地球的眼睛。
这个问题实际已经明牌。
只不过,大家还都没有挑明而已。
第1377章 洛德专员的人工湖
沉默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
最后还是肯顿上校站出来,直接把大屏幕上的地图切换到了东南沿海区域。
洛德的手指指向南北走向、绵延三百余公里的山脉,旁边的二号屏幕上则随之勾勒出地底工事的模拟结构。
“钢筋混凝土层、抗震缓冲带、迂回隧道网络……”
他一项接着一项盘点:
“这些永备工事的深度虽然不如夏延山,但也是藏在花岗岩层下面,常规钻地弹头连表皮都蹭不破。”
要说对于钻地武器的研发和使用经验,那确实没人能超过美国空军。
而航天司令部本身虽然并不装备任何钻地武器,却需要考虑对同类型威胁进行防守。
早在冷战时期,他们就对各种典型的地下工事进行过模拟计算乃至实际测试,积累了大量工程数据。
“除非他们能精确找到出入口或者通风系统之类的弱点……”
肯顿补充道,同时在地图上标出了几个绿色的区域:
“这些位置的混凝土层厚度都在20米以内,即便钻地弹头无法直接贯穿防护层进入内部引爆,也能通过侵彻-爆炸原理对其造成结构性损伤。”
洛德却摇了摇头:
“先不说情报来源问题,单就技术层面来讲,这些部分大多都朝向东面,由西北方向发射的弹道导弹很难直接命中,而空投钻地弹则需要大型轰炸机甚至运输机,突防概率也并不高……华夏空军手头的战略装备有限,不太可能放出去承担这类超高风险的任务。”
实际上,他的目的和之前完全一致,仍然是渲染华夏方面可能在未来造成的威胁,但又不能超过两院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是个相对微妙的界限,同时上将本人也是玩弄人心的高手。
因此,他偶尔也会在表面上否定自己想要的结论,等待部下主动提供反驳的论据,最后再勉为其难地被“说服”,以展现出“客观中立”和“兼听则明”的品质。
就像现在这样。
果然,听到这里,已经有一会儿没开过口的雷蒙德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国家情报局之前给我们分享过一份报告……他们通过监听到的一部分关键信息推测,华夏方面可能正在开发末段机动变轨技术的弹道导弹。”
他飞速敲击键盘,很快便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再结合最近几次试射过程中,相同导弹型号却体现出差异很大的射程,或许对方就是准备通过末端机动变轨来命中反斜面上的目标,而假设有多枚钻地弹头能从同一角度先后贯穿防护层,那么第2-3次之后……”
实际上,雷蒙德阴差阳错之下的分析结论已经相当接近真相。
只不过,仍然大大低估了情况的严重程度——
尽管并非专门设计,但玄鸟确实具备一定的弹道规划能力,可以先越过目标上空,再从反方向倾斜下落,以命中特定的弱点。
洛德心里对此非常满意,但表面上却仍旧是一副眉头紧锁的样子,瞥了对方一眼,顺着话茬继续说了下去:
“就能在内部引爆,然后让工事内部变成高压锅?”
雷蒙德点头。
用多枚钻地弹重复命中同一或近似位置,通过破坏整个范围内的地质结构来摧毁更大深度或是无法精准确定位置的地下目标,算是他们的绝活。
“想法不错,但那份报告我也看过,内容说实话有些……牵强。”
又一次地,作战中心内的空气陷入焦灼。
情报分析这个行当本身就充满了主观因素,除非有特别可靠的内部渠道直接传递情报,否则95%以上的结论都可以被称之为牵强。
所以非要这么说的话,那就没得聊了。
洛德也意识到自己好像有点用力过猛,于是赶紧挽回局面:
“不过你说得对,长远来看,这确实是个显而易见的麻烦。”
说完赶紧点开电子沙盘侧栏的武器库列表,选定了其中的爱国者防空系统:
“PAC-2主要面向空气动力学目标,拦截导弹时的高度上限只有15公里,射程30公里,而且实际操作中面对3马赫以上目标的拦截率只有个位数百分比……”
17年前的沙漠风暴与其说是一次军事行动,还不如说是一场武器展销会。
其中很多宣传细节都掺了水分。
但爱国者不一样。
爱国者拦截飞毛腿导弹的命中率,是在汪洋大海里面掺进去了个别真实数据。
直到1995年开始列装的PAC3型,才算是真正获得了可用的导弹拦截能力。
雷蒙德皱眉:
“您是想让他们升级拦截弹?”
洛德被说中心事,赶紧摆摆手:
“注意你的用词,乔,我们只是军人,不负责做出决策,也不能指挥盟友做什么……只能从专业角度提供建议。”
“好吧,那您是‘建议’他们升级拦截弹?”
雷蒙德只好重新纠正自己的说法。
“不是升级,是增购。”
洛德调出一串参数:
“另外,爱国者系统的火力通道和备弹数量都严重不足,很容易被大量目标过载……所以,或许对我们的盟友……当然还有我们自己而言,更实用的选择是陆基宙斯盾,反正爱国者也不具备快速部署和展开的能力。”
“但这意味着导弹库存……”
“五角大楼一直都有让宙斯盾系统发射爱国者拦截弹的想法,只是过去一直缺少足够的动力,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推动双方承包商的合作。”
仅仅几分钟过去,上将就把刚才“不负责决策”的说法抛到了九霄云外。
雷蒙德感觉这种操作无异于在悬崖上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但一时间也不可能拒绝上级的要求,只好艰难地点了点头:
“我回去准备报告。”
洛德满意地长舒一口气,脸上的阴鸷瞬间消散,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日常寒暄:
“对了,让分析组把靶场的卫星照片处理一下,让重点部分更加清晰,以免那些读报告的人看不明白……”
实际上,他还有后半句话没说出口:
看不明白就会开始思考,开始思考就会意识到有问题。
雷蒙德张了张嘴,但所有质疑都被冻在了喉咙里。
他突然想起昨天的那次“火箭误判”,湘省山区的模糊影像被渲染成FOBS轨道轰炸系统。
而这一次,蜂窝纹路或许会变成某个新型拦截系统的诞生证明……
走廊尽头传来电子钟的报时声,洛德整了整衣领,朝电梯走去。
“或许我的高尔夫球场里可以再增加一片人工湖……”
他注视着缓缓合上的电梯门,在脑海里这样想到。
今天去医院复查,提前请一天假
如题。
还是上次的心率问题去复查,好在最近没再感觉到难受,应该问题不大。
大家一定要注意休息。
(╥_╥)
第1378章 前后十年
食堂顶棚的老式吊扇搅动着粘稠的空气,常浩南站在大门入口斜后方的阴影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的刺绣。
窗外依稀传来零星的蝉鸣,远处发射架上未散尽的硝烟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
台下十二张圆桌铺着洗得发白的军绿桌布,炊事班刚端上来的不锈钢盆里,几样大锅菜的热气升腾而上,在吊扇搅动下扭曲了墙上“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标语。
原本,像是滑翔式高超音速平台首飞成功这种大事,怎么也应该在回到京城之后再办庆功会。
但很多参试人员后续还有重大任务,不可能长期离开鼎新基地,因此常浩南临时决定,先在基地的食堂里面安排一次。
至于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则等到条件允许之后再说。
“常院士,实在不好意思,条件有限,暂时只能这样了。”
在一番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基地主任来庆福将常浩南带入主位。
作为全军重点保障单位,鼎新基地在物资供应方面绝对没的说。
只不过,毕竟远离大型都市圈,而且过去只是空军战术训练中心,规模才刚刚扩大上来没两年,各方面都缺乏为如此大规模活动提供保障的经验。
结果愣是把庆功宴搞出了点七八十年代大会餐的既视感。
以常浩南方才高情商的说法叫做“体现了西北地区特色的豪迈”。
“来主任,我觉着你们是应该准备出来一个地方……排场未必需要很大,但是面积一定得留足了。”
旁边刚刚带队回到基地不久的梁彦刚正拿着一把刀子分肉,见状也加入了话题,半开玩笑道:
“照这个架势下去,以后在你们这完成技术验证的项目恐怕不会少,总不能每次都躲在这么个地方庆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