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坐在最后一排的乔晨青稍稍歪过身子,向旁边新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平建问道:
“这拦截……应该是成功了?”
直接上升式反卫星的任务性质过于特殊,既不像导弹防空又不像航天发射,现场谁也不好说自己就是专业对口的。
包括周平建。
他现阶段正在攻关空间站和飞船的航天器对接技术,虽然看上去都是让两个东西在外层空间碰上,但具体操作还是跟标准3这个路子有本质区别。
只好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给出一个尽可能准确的回答:
“至少碰撞发生应该是真的……美国人没必要,也没办法在这个事情上扯谎。”
周平建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从新闻转播画面移向旁边的测控画面:
“至于拦截效果……航天器的运行是有周期的,我国本土的测控站在最晚一个小时后就能观测到目标卫星的情况,而像是欧洲航天局还有俄联邦航天局还要更早一些,应该很快就能做出评估。”
听到这个回答,乔晨青面面露些许无奈地摇摇头。
或许对于航天领域来说,动能碰撞的后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然而就军事角度而言,毫无疑问,导弹防御系统的威胁已经实打实地笼罩在了众人头顶——
这东西虽然名字里带着“防御”两个字,实际也确实是以防空系统的面貌示人。
但却有可能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战略平衡。
在乔晨青另一边,第二炮兵的负责人景志远则是摆出一副低头沉思的模样,似乎在心中盘算着什么。
“老景,有什么想法?”
延迟了大概半秒钟,后者才抬起头,但视线仍然瞄着前面的屏幕:
“我在计算,按照2:1的拦截率,如果从料敌从宽的角度考虑,我们需要新增多少支导弹部队才能维持对第一岛链范围内目标的有效威胁?”
还没等对方再次开口,他就继续自问自答:
“粗略估计一下的话,常规导弹部队的规模至少需要扩充到现在的三倍,而且都要处于满编状态!”
要是常浩南在这听见这句话,怕是会憋不住笑出来。
前世导弹部队从独立兵种(第二炮兵)改制为军种(火箭军)之后,规模何止是2006年的三倍?
但只能说,21世纪初的军队思路还是保守。
乔晨青当场就露出一脸绷不住的表情。
尽管每年的军费都在以两位数百分比的速度猛增,但总归都是有限的。
二炮扩充三倍规模,别人可就要过苦日子了:
“我认为相比于单纯扩充数量,还是提升质量更重要些……上个月的时候常浩南同志还提到过,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吸气式高超和大部分阶段在大气层边缘飞行的滑翔式高超都能有效突破导弹防御系统。”
景志远刚才也只是出于职业习惯随便算算而已,不是真的准备要求给自己扩军三倍,当即笑道:
“呵……你个老乔,跟我在这玩上心眼了……”
乔晨青则一转开始哭穷:
“没办法……其实我个人倒是无所谓,但架不住下面的部队着急啊,就前两天,空军最后一批担负战斗值班任务的歼6才退出现役……”
一番你来我往下来,刚才略显压抑的气氛倒是变得轻松了不少。
但打趣归打趣,眼前的事情还是得正面应对的。
乔晨青轻叹了口气,脸色回归严肃:
“不得不说……在技术层面上,美国人手里还是藏着不少好东西啊……”
这话在公开场合当然不方便讲,但现在旁边都是自己人,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就在两年前,华夏才验证了使用防空导弹拦截短程弹道导弹的可行性。
而去年夏天进行的那次双锥体弹头测试则已经证明,依靠现有防空武器,基本完全无法对末端速度超过5马赫的弹道类目标进行有效拦截。
这其中除了新概念高超音速武器以外,自然也包括传统中导。
“这倒确实。”
隔着一个位置始终没说过话的李忠毅突然插进话来:
“就这个直接上升的命中精度,我们至少在现阶段还很难实现,所以动能1为了保证命中率,还是采用了杀伤范围更大的破片式战斗部,容易产生更多没必要的空间破片不说,也没办法直接用于反导。”
相比于脆弱的卫星而言,弹道导弹的弹头是一个更为皮糙肉厚的目标。
而为了保证射高,反卫星的破片战斗部体量很小,往往很难造成致命杀伤。
除去核弹头反导这种邪路子以外,就只有一次足够猛烈的动能撞击,才能保证彻底摧毁。
另外两人的注意力同时被他吸引过来。
“忠毅同志,这装备开发领域的事情,还是要靠你们才行。”
景志远试图继续保持相对轻松的气氛:
“任重而道远呐……”
“……”
就在这个时候,乔晨青抬手看了看时间,接着又瞄了一眼大屏幕上仍然没有停止的转播画面:
“都快二十分钟过去了……”
这句话有点没头没尾,让周围几个人都有点没反应过来。
“我是说,虽然咱们看不到拦截情况,但美国那边应该可以下最终结论了才对……可是怎么还没有相关报道出来?”
乔晨青微微皱着眉头:
“感觉像是在有意拖延时间一样……”
一瞬间,李忠毅脑海中灵光闪过:
“等一下……”
他迅速坐直身子,稍稍压低声音说道;
“前段时间,高超音速武器项目组提交过一份报告,说美国的这次拦截很有可能产生足以严重威胁到在轨航天器安全的大型太空垃圾,只不过报告里面也没有十分确定,所以之前就没有作为正式内容进行通报……”
这个说法是在发布会上公开提过的,大家当然都知道。
不过,舆论上面打嘴炮是一回事,实际认识是另一回事。
当时重点渲染太空垃圾的问题,主要是为了给日后自己的相关测试留有余地。
周平建摸了摸下巴:
“这样规模的动能碰撞,产生一些空间碎片是免不了的,但你说大型太空垃圾……”
他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确认了一下测控情况。
但现在距离碰撞才过去十几分钟,当然还不会有任何新的结果:
“那就得看具体有多大,还有运行在什么样的轨道上了……只能说从概率角度而言,太空垃圾的密度和威胁性并没有外界渲染的那么离谱……”
李忠毅心里也有点没底,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不管怎么样,美国人的这次测试对咱们来说也不都是坏事……至少动能1的测试方案可以做得更有针对性,另外引发的舆论风波也会小上不少。”
“说起动能1,你们具体准备……”
乔清晨本来想问,航天科工方面准备具体什么时候进行测试。
但还没等他说完,一名穿着浅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就从后门一路小跑着来到了几人身后。
凌乱的脚步声引得大家纷纷回头。
周平建露出有些不快的表情。
在这种场合下,他的部下表现得如此沉不住气,着实有些丢人:
然而下一秒,他就把这点情绪忘到了九霄云外。
“莫斯科方面发布的消息,就在刚刚,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目视发现了一块尺寸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距离空间站大约2-3公里外的地方飞了过去。”
“目前已经判定,电池板的来源正是刚刚被击落的那颗UARS卫星!”
第1252章 我们来拯救国际空间站!
来人说这句话时的声音很低,只有最后排才能听到。
而几名大佬则当场就变了脸色。
相互对视几眼,一时间谁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包括李忠毅在内。
他虽然提前做了些心理建设,但也万万没想到,这个“大型太空垃圾”竟然能这么大。
而“威胁在轨航天器”,又竟然是指国际空间站……
至于其他人……
都颇有一种“我之前只是吓唬一下你,没想到你竟然来真的?”的想法。
一语成谶了属于是。
“能确定真实性么?”
李忠毅脑子里现在有一万个问题想问,但最先出口的却是这个。
从常理上推断,俄联邦航天局既然公开通报这一情况,说明肯定是经过了核实和确认的。
但此事的关系实在太大,任谁来了都得消化消化。
“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我们也尝试向NASA方面核实了真实性,但对方并没有对我们的关切做出任何回应……”
这虽然不算是正面回答,但其实也很能说明问题了。
如果消息是错误的,那NASA肯定会光速跳出来辟谣,根本都不用等到主动去问。
现在连回应都不做,九成九以上的概率是在研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