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次展示的歼8C飞机,从好几年前就开始首飞了,实际上在这个型号的前面几架验证机上,也并不存在类似的设计,这个缝翼就好像……好像是突然被设计出来的一样。”
“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
由于歼8IIACT的全部设计工作已经结束,因此暂时没有了工作可做的特鲁索夫和莫辛一起受邀来到了香洲:
“华夏过去的所有飞机几乎全都是从我们的型号经过授权生产,或者仿制而来,其中并没有过前缘缝翼的设计,所以这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必定需要大量的试飞数据才能优化出如此好的效果。”
“我和莫辛只是凑巧看到那次试飞而已,他们肯定已经对这个新的机翼构型测试很长时间了。要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9月份,如果真是一种全新的设计,不可能装机之后仅仅两个月就放到航展上来,风险太大了,完全不符合华夏人的做事风格。”
“可是……”
莫辛还想反驳些什么,但是被旁边一直没开口的阿列克谢·布拉托夫打断了:
“不管他们用了多长时间,总之从飞行表演的情况来看,这个前缘缝翼的效果相当不错。”
“不过,无论飞机的气动设计多么优秀,充沛的动力都是机动性的根本保障。所以相比于机翼设计,还是这架飞机的动力更让我震惊。”
说着从包里面拿出了一沓照片,然后挑出其中一张递了出去。
这是他在华夏展区拍的,闭展之后找到一家照相馆加急冲洗了出来。
“我在上面用俄语做了一些标注,你们可以看一下这台发动机的性能。”
“按照展板上面的数据,这台发动机的推重比达到了6.82的水平,而且总压比甚至大于18,说明它有一个效率非常高的压气机。”
“另外,我还需要强调一点,华夏采用的推重比计算方式类似法军标,相比于我们和美国人的标准,计算结果会更低一些,如果按照我们的计算方式,这种发动机的推重比应该要超过7。”
“那岂不是……和米格29上面的RD33发动机差不多了?”
一起来参展的图波列夫设计局代表满脸不可思议地接过照片,盯着看了许久:
“一台涡喷发动机?”
布拉托夫点了点头:
“如果只看推重比的话,是这样的,尽管涡喷发动机的通病肯定还在,但是也已经非常夸张了。”
“有没有可能是他们故意把数据标高了一些?”
在出口和展示过程中往数据里面灌点水基本上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通行做法,况且图片中那块展板上写着的数据确实有点过于惊人了。
布拉托夫敲了敲旁边的桌子:
“你们刚刚也看过那架飞机的表现了,尤其是垂直机动的部分,在中低速状态下直接拉杆做大仰角爬升,然后完成一个360°的回转飞行,如果没有足够充沛的动力,不可能进行这样冒险的尝试。”
“所以就算是有一定虚标,水分也不会很大,甚至我觉得,这个展板上的数据很可能就是真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在引进侧卫生产线的时候,一定要我们批准在生产过程中对飞机进行改进了。”
波戈相关掉电视机,重新坐回旁边的沙发上:
“而且,今天在表演的时候,他们玩了个小把戏,让这架飞机的机动性看上去不输我们的苏27,抢了很大的风头。”
“根据时间表安排,我们明天还要进行一次飞行表演,之前的计划只是重复一遍今天下午的表演内容,但是现在必须得拿出一些新东西了。”
苏27/30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必定是苏霍伊外销创收的主力战机,波戈相的设计部门还指望着飞机出口换来经费继续支撑新型号的设计,因此他不可能接受被一架二代机抢走了关注。
“伱们有什么想法么?”
听到这个问题之后,来自伊留申设计局的谢尔盖·洛兹科顿时双眼亮起了精光:
“如果只是为了展示飞机机动性的话,那把苏30留在地上,只让性能更好的单座型带着轻油去表演就可以了。”
“但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
第147章 伊留申的野望
本来,洛兹科和他带领的伊留申公司团队并不是来“参加”这次航展的,而是来保障这次航展的。
他们并没有带来任何计划用于参展的型号,只有一架装着航材和人员的伊尔76运输机和一架用来给参展飞机提供油料的伊尔78M加油机。
但这并不意味着伊留申公司不想在航展上做点什么。
华夏曾经在90年代初分两次从俄罗斯购买了14架伊尔76运输机,组建了空军的战略运输机队。
但这笔交易跟伊留申公司并没有任何关系,14架飞机全都是从俄军现役装备中直接交付的。
飞机卖出去了,但钱没赚着。
实际上这个时候,俄联邦方面对于出口这种起飞重量200吨级的大型运输机还是存在一些顾虑的。
但伊留申公司可没有顾虑,或者说根本来不及顾虑。
眼瞅着苏霍伊和米里(设计和生产米8/17/171直升机)两家凭借跟华夏的签署的大单原地复活,不仅重新启动了新型号的研制,甚至还在新西伯利亚的飞机制造厂开辟了新的生产线,伊留申方面也是突出一个羡慕嫉妒恨。
主要是他们面临的问题要比其它所有同行都更麻烦——
作为其绝对的主打产品,伊尔76的总装车间并不在俄罗斯国内,而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
过去大家都是同一个国家,设计局在莫斯科,制造厂在塔什干自然没有问题,权当是给偏远落后地区进行产业升级了。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首先,联盟解体之后,几个斯坦国的情况比俄罗斯惨得多,如果放任总装厂继续荒废下去,那么再过两年,塔什干厂很可能就生产不出来新的伊尔76了。
其次,就在今年早些时候,乌兹别克斯坦和北约订立了《单独伙伴关系计划》,表现出的倾向很让莫斯科方面担心。
为了保险起见,伊留申公司计划在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星SP工厂建立一条新的伊尔76总装线,把塔什干那边的工人吸收过来。
而这需要时间,和钱。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客户,大客户,卖出去十几二十架全新的伊尔76。
这样既可以留住塔什干那边的工人争取时间,又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建立新产线。
但是这个办法存在一个巨大的阻碍。
伊尔76过于成功了。
作为一种战略运输机,伊尔76的起降需求几乎和战术运输机一样低、甚至可以使用非铺装跑道。
简单地说,就是同时有着C141的载重,以及C130的使用条件和成本。
因此它一共制造了超过850架。
全世界所有其它战略运输机型号加在一起,都没达到这个数字。
可是现在,解体之后的俄罗斯空军,不需要这么多战略运输机了。
所以如今伊留申设计局的最大对手,就是1991年之前的自己。
唯一的办法就是推销新型号。
现在,伊留申公司总算看到了机会。
伊尔78M是一种以伊尔76平台为基础设计的大型空中加油机。
相比于老型号伊尔78,它的最大特点是重新设计了几乎整个翼盒结构,并取消了尾部的货舱门,极大地提高了载油量的同时,也失去了拆掉储油罐之后客串运输机进行载货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它不能由伊尔76改造而来,并且在苏联解体前的产量很少。
在刚才放的飞行表演录像里面,洛兹科特地观察过,那架歼8C的机头部分装着一个不可伸缩的受油管。
显然,这说明华夏空军有着扩展战斗机作战半径的需求。
苏联时期也曾经装备过图16改的空中加油机图16N,因此洛兹科很清楚这种型号的极限也就是输油不到20吨,如果加油区域稍微远一点,输油量很容易掉到10吨以下,基本只有象征性的空中加油能力。
而伊尔78M的极限输油量是106吨……
哪怕在1000公里外也有85吨。
有谁能拒绝这种容量的空中奶妈呢?
实际上,洛兹科更想要向华夏推销的是一种伊尔76的深度改进型号,伊尔76MF。
它换装了四台和图214同款的PS90A发动机,将机身加长6.6米,最大有效载荷从48吨增加到60吨,并且最大载重时仍然有高达5200km的惊人航程。
更重要的是,其原型机去年就已经完成了首飞,绝非一个画饼型号。
只可惜这次没一起带来。
“说说你的想法?”
波戈相转身看向了身后的洛兹科。
“我们可以把飞行表演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洛兹科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便开口说道:
“首先,还是由苏27单机携带最少的燃油量,进行第一部 分的飞行表演。”
“然后让我们的伊尔78M加油机起飞,在航展现场给苏27进行空中加油,加油结束之后,再进行第二部 分表演。”
本来,无论是单座型的苏27S,还是双座型的苏27UB,都是没有设计受油管的。
包括前面几架名为苏30但本质只是苏27UB换了个涂装的飞机也一样。
但这一次香洲航展,苏霍伊公司带来了属于格罗莫夫试飞院,而非俄罗斯空军的两架飞机——
它们恰好都有空中受油能力。
“空中加油?”
旁边图波列夫设计局的代表挠了挠头:“这有什么可表演的,虽然难度很高,但我觉得大多数人可能感觉不出来。”
洛兹科当然不能明说他是为了展示自家飞机的性能:
“据我所知,华夏空军从去年开始才服役了第一种改装自图16的空中加油机,数量很少,性能也不够。”
“所以,无论对于华夏的普通民众,还是对于华夏军队,乃至航空技术人员来说,空中加油都是一项非常新鲜的东西,很多人过去应该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飞行表演嘛,讲究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所以我这个办法效果肯定很好。”
这个解释天衣无缝,而且大家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方法,于是纷纷表示同意。
“很好,那么我明天一早就去联系航展组织方,把下午的表演安排改动一下。”
波戈相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把洛兹科提议的内容记了上去,然后重新抬起头:
“另外,在散会之前,我还有一件非正式的事情,想听听诸位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