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阿布扎比王室私下里向特拉维夫方面提出了措辞严厉的外交抗议,最后还是美国出面调停,才勉强把这事给压下去。”
相比于军人作风、日常不苟言笑的丁高恒,李忠毅则更像是那种标准的技术官僚。
平日里一副老好人形象,让外人很难猜透心思。
但要是有人真觉得他憨厚可欺,那免不了要吃大亏。
常浩南拿过报告,飞速翻了两页。
内容刚好是测试第一天,代表团在VIP接待室和国王宫里面的所见所闻。
甚至都不用面对面,单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撰写人的兴奋。
如果不是公文对体裁格式有要求,恐怕都能写个剧本出来。
“好啊,好!”
常浩南长出一口气,抬手在报告上面弹了两下,发出清脆的啪啪声:
“他们总归也有今天!”
这里都是自己人,用不着装模作样。
李忠毅的心情显然也很不错,只是长期以来的工作习惯让他几乎快要失去了情绪爆发的能力,所以只是露出了自己标志性人畜无害的笑容:
“除了四架预警机以外,这次竞标还促成了阿布扎比王储和我方驻外高级代表之间的一次额外会面。”
“对方表示,期待能够加深与我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尤其是希望能获得来自我国的投资,至于具体内容,都在那份文件里面了。”
他说着指了指常浩南手中的报告:
“我也是开会之前才刚刚看完……当然,估计他们也和法国人说了差不多的东西。”
这一次,常浩南并没有马上表露态度,只是快速翻阅了一下后面自己没看过的部分。
内容倒是不出他所料。
一开始基本就是阿方希望了解华夏经济的最新动态和未来目标,推动两国更加富有成效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繁荣云云。
后面则详细列出了阿联酋自身具备的十项核心竞争力,以及目前可以给到外国投资者的优惠政策。
能看出来,并不是单纯的场面话,而是真的准备要干点实事。
唯一的问题是……
有点太早了。
如果这些内容放到十几年后的一带一路时期,那绝对有无数华夏企业嗷嗷叫地往里冲。
但这才2004年。
华夏自己还在大规模对外招商引资呢,对外输出资本和技术的经验非常欠缺。
极个别的成功案例,还是常浩南主持下搞出来的样板工程,并不具备大规模的可复制性。
而李忠毅之所以专门把他找来,恐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果然,看着低头不语的常浩南,李忠毅很快正色道:
“常顾问,关于这项建议……您有什么想法?”
“很难,主要是没有抓手。”
前者非常坦诚地摇了摇头:
“如果这是个欧洲国家,或者非洲、东南亚的欠发达国家,我们还勉强能发挥优势,依托对方急需的技术或者产业进行投资或者合作。”
“但阿联酋像样的产业就只有金融和石油,金融咱们在国内都还玩不太明白,出了国门恐怕要被国际资本大鳄乱杀,至于石油……”
常浩南没有继续说话,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的李忠毅。
对方在调来工建委之前,就在石油系统里摸爬滚打多年,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直白点说,只要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还在北印度洋游弋,那任何跟石油相关的投资都只能徐徐图之,以免刺激到如今正在两河流域发疯的美国人。
“确实,存量竞争短期内想都不要想……”
李忠毅也露出一抹苦笑。
石化系统在这方面不是没有尝试,但只能说得到的教训多过经验:
“除非能针对阿联酋那边搞出什么增量市场,那倒还可以尝试一二……”
第1143章 不能让华夏人这么嚣张下去了(二合一)
对阿联酋的投资计划,最后还是没能讨论出个一二三来。
但好在也没有就此搁置——
在2004年的国际环境下,能有这样一个对华夏比较友好,环境又相对温和的市场主动发出邀请,实在是非常宝贵的机会。
基本相当于一个新手村,可以让那些有“走出去”意愿的华夏企业不用一上来就面对地狱难度。
因此,常浩南和李忠毅最后商定的结论是,对此事暂不做大规模声张,先以四个装备工业司的名义,要求有关联的各企业和研究机构对近年来所取得的、以及短时间内有可能突破的成果进行汇总,看是否能够筛选出有潜力用于对中东地区投资的项目。
同时利用李忠毅本人过去在石油系统内的人脉关系,尽量争取对增量石油天然气项目的海外投资。
如此双管齐下,优先以展现诚意,稳住阿联酋方面的心态为主,待到未来时机成熟,再鼓励国内企业大规模出海。
不过,李忠毅对此还是有些不甘心。
在常浩南准备离开之前,又意犹未尽地问了一句:
“常顾问,真不能像之前几次那样,通过这个预警机项目实现航空产业领域的对外投资或者合作么?”
常浩南轻叹了口气:
“要是可行的话,我也想用这种轻车熟路的办法。”
“但是我要没记错的话,阿联酋全国只有不到450万人口,而且除了两个寸土寸金的都市圈以外几乎都是沙漠……这种条件,人家根本不可能发展除了石油化工以外的工业,更别提航空制造这类对于土地和工人素质都有很高要求的类别了……”
其实李忠毅心里也很清楚,但有些事情,总归要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才肯死心。
对于工建委这个级别部门的领导来说,能像丁高恒那样执掌同一个系统超过二十年的情况几乎找不出第二例。
因此,他还是希望能在自己任上拿出一个至少阶段性的成果出来。
否则全是给别人做嫁衣,总归还是有些难受。
“好吧……”
李忠毅露出一个稍显惋惜的表情,不过还是起身亲自送客……
……
而相比于华夏这边喜气洋洋的架势,地球另一端的某个白房子里面,气氛就有些不太对头了。
金碧辉煌的椭圆形办公室内,小灌木丛先生此时正一只手撑住额头,半耷拉着脑袋斜倚在办公椅上,一副身体好像被掏空的架势。
照理来说,作为一名政治家,58岁应该属于当打之年。
但眼下的局面,无论对于他本人,还是对于整个象党来说都并不乐观。
首先是几个月前还貌似一片大好的战争局势,在进入2004年之后突然急转直下。
由于白宫直接任命的保罗·布雷默完全不干人事,导致两河流域遍地反旗,彻底打消了此前让美军在2003年回家过圣诞的全部幻想。
而两个月前的第一次费卢杰战役更是一团乱麻,差点把海军陆战队的信心给打崩,但仍然只歼灭了400名武装分子中的800人。
不仅没有对安巴尔省的治安起到改善效果,反而导致这一地区愈发混乱。
随着民众对于三年前那场袭击事件逐渐脱敏,关于对外用兵的反对声量也愈发提高。
驴党控制的媒体自然不可能放过这种机会。
他们把总统一年前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宣布战争胜利的演讲画面与费卢杰惨烈的战斗片段剪辑到一起,在各种媒体上滚动播放,突出一个啪啪打脸。
其次,象党内部的意见分歧也几乎要被摆在明面上,鲍威尔和切尼几乎要脱离控制,而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的身份虽然好用,但能力实在欠奉,整个领导班子处在一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状态……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经济形势正在从互联网泡沫和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当中缓慢走出来,进入了一个相对景气的阶段。
可这也只是和前几年比较而言。
如果横向对比其它各主要经济体,连续6个季度3%-4%的增长率也并不能令人满意。
尽管发挥统计学魔法,把纸面就业率拉到了冷战以来的新高,但这种东西骗骗外人可以,对于真正手握选票的自家民众来说显然没什么大用。
尤其是在隔壁欧盟和华夏的衬托之下,更显得小灌木丛先生像是个只会穷兵黩武的废物……
总之,目前的选情并不乐观。
几乎所有预测机构都认为,驴党将会重新入主白宫。
这对于出身权贵家庭,此前职业生涯一直顺风顺水的他来说,实在有些难以承受……
也就在小灌木丛独自emo的时候,桌上的一部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直到几秒钟后,才勉强动弹了一下身子,拿起听筒。
如同一台被按下了开机键、但反应迟钝的电脑。
“总统阁下,我这里有一份重要文件。”
电话那边响起副国务卿约翰·罗伯特的声音。
“进来吧。”
无论如何,他还是有着作为政治人物的基本自觉,因此深吸一口气,很快重新调整好了状态。
只是长期缺乏休息导致的疲惫却很难完全掩盖……
很快,博尔顿大步走进椭圆形办公室,并把一份文件放在了小灌木丛面前的办公桌上:
“阁下,阿布扎比和特拉维夫双方已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我们暂时不用担心他们之间的问题了……”
“好吧……我知道了。”
后者说着翻开文件,快速扫了两眼内容:
“总算是了却一个大麻烦……可喜可贺。”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着,但他的表情却没有半点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