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卢育英和李先哲的眼光也没有问题,纳米比亚后来成为了华夏武器的忠实用户,其陆海空三军的绝大多数主力装备都来自华夏。
不过这些话肯定没办法直接讲出来,所以常浩南也只能旁敲侧击地提示一下:
“其实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潜在市场都不小,就比如纳米比亚,我之前在书上看过,他们那边的饰品级钻石储量相当丰富,还有玛瑙、铜和锡之类的资源,又是新生国家,有建设独立自主国防能力的需要。”
李先哲也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的代表确实很有针对性,还询问我们有没有直9基础上发展的武装直升机,既有作战能力又能运人的那种。”
……
又聊了一会武器外销的事情之后,卢育英突然话锋一转:
“说起这个,我白天的时候就一直想问,你们展板上面涡喷14的性能数据是真的么,有没有虚标?”
“虚标么……肯定是有的。”常浩南沉吟片刻:
“发动机的推力数据是准确的,但是总增压比和首翻周期我们都标的少了一些,重量也多写了几十公斤的样子。”
“哦,那也相当不错……”
“等等?”
卢育英话说到一半才反应过来:
“哦,反向虚标是吧?”
“惭愧惭愧。”常浩南露出了一个有些腼腆的笑容:
“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是公开展示,有些数据还是写的稍微保守一点好。”
总算从惊愕中反应过来的卢育英有些语塞。
这年头别人都巴不得把数据标高一点,常浩南倒好,直接来了个反向操作。
然而哪怕在反向虚标之后,按照那个展板上的性能数据,涡喷14也绝对是个相当强悍的中等推力涡喷了。
可恶,让他装到了。
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的卢育英只好重新开始说正事:
“你觉得,如果把涡喷14,装到歼7F上面,性能还能再提高多少?”
第140章 抢人,不能讲武德
随着歼7F的设计工作进入尾声,这架飞机的具体性能指标也逐渐被确定下来。
总的来说相当令人惊喜。
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那么唯一的不足就是动力。
涡喷13FII确实是个堪用的型号,但装在歼7F上面还是多少有点不够看。
一方面,涡喷13FII的油耗比较高,加上原来下颌部分的一个油箱被进气道占了位置,导致本就不宽裕的航程愈发雪上加霜。
原来的歼7只是一种高度依赖地面引导的昼间战斗机而已,航程短点倒也勉强可以接受,反正也离不开地面雷达的搜索范围。
但经过改进的歼7F独立作战能力很强,小短腿就比较限制发挥了。
另一方面,突然多了火控雷达这么个耗电大户,发动机的供电能力也变得比较吃紧。
所以在今天白天看到涡喷14那堪称梦幻的性能数据之后,卢育英的第一个想法就是——
得想办法把它装到我的飞机上去!
“涡喷14的尺寸和重量相比涡喷13都更小,装上去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常浩南略微思索了一下之后回答道:
“但新发动机的流量更大,增压比更是提高了将近一倍,所以原来的进气道设计可能要做出一些调整,而且因为机尾部重量变轻了差不多一百公斤,还得重新调整一下全机重心。”
“嗯……”卢育英低下头,轻轻弹了弹手中的高脚杯,同时在心中计算了一下目前的项目进度和后面要抓的时间节点:
“调整重心这个不难,毕竟是变轻不是变重了,在机尾增加一些燃油就好。”
“但是根据你提出的那个进气道和圆锥前体一体化的设计方法,要动进气道设计的话,怕是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作量很大啊。”
“之前我们接待巴方代表团的时候,已经向对方承诺了明年六月份之前完成首飞,我担心……”
听到这里,常浩南也微微皱了皱眉头。
只剩下八个月的时间,就算考虑到原型机的制造,似乎也并不算特别紧张。
“现在歼7F项目已经进行到哪一步了?”
“原方案的设计已经基本结束了,也找来了一架歼7B飞机准备进行改装,原本预计本月月末开始动工。”
“那……”
常浩南刚想开口,但却被卢育英打断了:
“如果只是一般的发动机型号变动,时间应该还来得及,但涡喷14和涡喷13的核心机毕竟完全不同,我们611所之前也从来没接触过这个型号,对它的进气特性一无所知啊。”
发动机和进气道的匹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一个新发动机给怼进去,那轻则使性能受到影响,重则会大大提高发动机的故障率。
当然,这也和进气道设计水平,以及发动机的稳定工作区间有关。
比较正面的典型是米格23和F16,前者可以匹配AL21和R29-300两种发动机,后者则可以匹配F100和F110两种发动机。
而反面典型就是F14上面的TF30了。
这款发动机在F111战斗轰炸机上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但安装到F14上面之后堪称人厌狗嫌,再搭配本就可靠性爆炸的变后掠翼设计,导致总共才632架的F14在服役生涯中坠毁数量高达144架,堪称F104之后的第二代寡妇制造机。
所以卢育英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是能有一个既熟悉涡喷14,也熟悉歼7F各方面性能的人来帮忙就好了。”
最后一句话说完,常浩南终于懂了。
好家伙,原来搁着等着我呢?
什么叫“既熟悉涡喷14,也熟悉歼7F各方面性能的人”?
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号就完事了。
“卢总,您这讲话的艺术,属实高明啊。”
常浩南的语气让人很难听出他是不是真的在表示赞赏。
“诶,我这也不是乱说的。”
对面的卢育英面色不改,自从上次抢人失败,他就意识到在做这种事的时候,脸皮厚才是王道:
“六月份的时候,我就去找过老杜,结果他说你已经开始参与八三工程了,那毕竟得讲究个先来后到,我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但是现在,我看八三工程应该也快结束了……”
显然,他已经什么都算到了。
实际上,这也正好是常浩南自己正在考虑的事情。
十一号工程的第一个阶段是112厂用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大件进行飞机总装,以及601所对苏霍伊设计局提供的设计资料进行翻译和转化。
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常浩南的帮忙,因此他确实准备在放下八三工程的相关工作之后,争取参与到十号工程之中。
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飞控底层架构的问题,歼8C并不能,或者说并没有来得及实现飞推一体化控制,它的飞机操纵和发动机操纵仍然是分开进行的。
而歼10从一开始就是实打实的电传飞控,还是数字电传,虽然眼下也还没有实现飞推一体化,但却有着这方面的潜力,以及对于常浩南来说非常充足的时间。
而歼7F项目显然是个很好的过渡踏板。
“我来帮忙应该没有问题。”
常浩南同意的果断程度让卢育英都有些意外:
“至于具体的合作形式要由611所和杜院士之间确定,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是以课题申请的形式进行。”
“那就这么说定了。”
二人轻轻碰了一下杯。
被晾在旁边的李先哲几乎是目瞪口呆地看完了全程。
他在得知了常浩南并不是601所的员工,而是京航大学的人之后,也不是没想过找对方帮忙。
但是一来他们冰城这边眼下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项目来吸引人家。
运12只是一种毫不起眼的五吨级小型运输机,直9则并没有明确的后续改型计划。
就算有,也不大可能是什么大项目。
二来他也没想到竟然会有人在晚宴上就直接出手抢人。
一点都不体面。
在常浩南放下手中的酒杯之后,李先哲开始考虑自己是不是要先探探对方的口风。
他知道冰城方面有一个雄心勃勃的10吨级三军通用直升机计划,尽管目前可以说八字还没一撇,但仍然可以拿来画饼。
如果对方有兴趣的话,回去之后可以考虑争取一下。
这两年哈飞汽车卖的很不错,闲置经费多少还是有一点的……
李先哲越想越觉得值得一试。
然而当他再次把目光投向常浩南那边时,却发现竟然又有一个人挡在了自己前面。
“啊?”
今天下午更
昨晚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熬夜太晚,今天的更新放到下午
第141章 新型护卫舰(上)
涡喷14作为一个单独的展品在航展过程中亮相本就十分出人意料。
更不用说还一并给出了相当详细且夸张的性能数据。
并且歼8C在飞行表演中的耀眼表现也能从侧面证明,展板上的数字至少不完全是凭空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