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们就算知道了也没办法。
环球5000公务机本身都还没投入商业运营,而他们又不像航空动力集团一样深度参与了猎鹰8Z的研发,可以在试运营,乃至原型机阶段就获取到关键数据。
庞巴迪不可能冒着巨大的声誉风险,把不成熟的飞行平台交付给客户。
而实际上,当达索和IAI的竞标产品同时出现在阿尔巴庭宫机场的那一刻,全球眼方案中标的概率就已经无限接近于0了……
……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堪称暗流涌动。
在法国和华夏两个五常大佬的催促下,石油佬们还是发挥出了非比寻常的工作效率。
反正不就是钱嘛。
花!
于是,仅仅七天,除去抗干扰测试所需的转发式干扰吊舱以外,其它所有相关硬件就都被集中在了阿尔巴庭宫机场。
之所以干扰吊舱没有出现,一来是因为马林的保密需求,二来则是受到美国方面的协议限制——
阿联酋本身并没有电子战系统的研发能力,所以只能由F16携带AN/ALQ-131和AN/ALQ-184电子干扰吊舱来执行。
而这个型号,是禁止第三国接触的。
实际上,就连参与这次测试,都算是在打擦边球。
好在明面上参与竞标的是法国人,倒也不至于出太大问题。
当然,卡索雷和马林此行本来也不是为了查探情报,所以并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
只是在完成了所有地面准备之后,要求飞行测试尽快开始。
2004年6月15日。
晴,微风2-3级。
编号为8-001的预警机已经启动发动机,正以怠速模式停在跑道末端,只等来自塔台的起飞命令。
测试阶段的飞机仍然属于乙方,因此驾驶舱里坐着的还是来自达索公司的两名试飞员。
但后面的指挥舱里,却坐着包括法国、华夏和阿联酋三方的测试和技术人员。
好在猎鹰8Z的客舱截面积比G550稍大,所以倒也没有特别拥挤。
其实本来,阿联酋方面还想要多派几个人登机。
但常浩南吸取上辈子空难的教训,再三强调不能超载不能乱来。
所以最后登机的甲方代表只有阿布·萨巴赫,以及另外一名来自空军,曾经在沙乌地的E3预警机上接受过培训的预警工程师。
与此同时,机场远处的停机坪上,两架大型无人靶机也在发射塔架上面准备完毕,只等着预警机起飞之后,便向着测试空域发射。
它们将照例作为目标,用于测试“高明”系统中的雷达性能。
一切的一切,看似和半个月之前的那次没什么区别。
然而。
就在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跑道尽头那架开始缓缓加速的飞机时。
一个穿着地勤制服、看上去不太起眼的工作人员拎着工具箱,来到了一个不太容易被人注意的视觉死角。
他作势对发射系统进行检查,从工具箱中拿出一柄螺丝刀,弯腰钻入其中一架无人机发射塔架的下方,再次确定四下无人之后,把刀头对准任务载荷模块上某处不起眼的螺丝,转动了1/4圈。
接着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体积不大的设备贴了上去,在确认设备上的三组绿灯全部亮起之后,方才满意离开。
随后光速来到候机大厅,找到了一部公用电话。
插卡、拨号。
等回铃音箱过三声之后,挂断电话。
接着便如同被抽去了全部力气一般,颓然地靠在墙边,缓缓坐到地上……
而距离不到100米以外的VIP接待室内,马维塔手里拿着响了三声之后就戛然而止的手机,脸上露出了多日不见的放松表情。
作为乙方高级代表,想要找个理由留下,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虽然被禁止进入内场区域,但站在这里远远看着还是没问题的。
马维塔重新抬起头,正好看到那架猎鹰Z预警机呼啸着划过面前的跑道。
几秒钟后,飞机如同天鹅般轻盈地抬起机头,朝着测试空域飞去。
“等着看吧……”
他自言自语地嘟囔了一句。
第1137章 扒下大卫国的底裤
作为一个弹丸小国,阿联酋国土的东西跨度只有大概400公里,还要考虑到阿布扎比和迪拜两大都市圈的安全问题,根本不够预警机雷达充分发挥性能。
所以,测试地点实际选在了横跨沙乌地和阿联酋两国的鲁卜哈利沙漠上空。
这里荒无人烟,也不用担心来自地杂波对测试结果的公平性产生影响。
起飞大约40分钟之后,指挥舱内便收到了来自飞行员的报告。
飞机已经抵达预定区域上空,随时可以启动测试。
随机起飞的甲方代表萨巴赫看了看时间,然后拿起无线电,开始照着表单向地面下达指令:
“一号无人机准备发射,定高19000米,起始点21,30,KM17区,航向355,东北方向脱离……”
阿联酋军队的战斗力当然是菜到抠脚,但作为美军盟友,受到的培训规格确是顶中顶。
就这一段内容,实际上参照了近空支援所用的九线简报,并略过了其中涉及目标属性的部分。
说明阿联酋空军实际上掌握了相当先进的空地协同战术。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远远走在了如今还在磕磕绊绊适应精确制导弹药的华夏空军前面。
坐在旁边位置上的电科集团代表范济民暗中记下了这个细节。
九线简报本身作为公开信息,当然谁都可以去用。
而过去始终缺位的高通量数据链,也已经逐渐开始在部分试点单位铺开。
但如何把技术转化为战术,却是需要长期学习和适应的。
美国人不可能好心直接教给华夏军队。
和欧洲国家直接搞军事交流也有些过于敏感。
但未必就不能从其它地方迂回学到。
当然,眼下的第一要务,还是保证本次测试的顺利完成。
无人靶机的飞行速度和巡航状态下的预警机差不多,但因为可以少飞一些路程,所以只过了大约半小时,预警机便收到了高空目标测试项目正式开始的报告。
不过,在显控台的雷达显示器上,却还没有显示出靶机的回波信号。
“接下来……只需要等目标进入搜索范围就可以了么?”
萨巴赫转头向范济民问道。
“19000米的高度有些超出了正常模式下的搜索范围,所以需要切换成宽角扫描状态……”
说话间,范济民亲自坐到雷达操作台后面,拨动了面前的两个拨杆开关。
屏幕上显示的搜索范围瞬间从两侧120°,扩大到了两侧150°。
相应地,雷达标记范围则稍有缩短。
但影响很小。
看到这一幕的萨巴赫双眼微微瞪大,显然是从没见过还有这种玩法。
不过,除了惊诧以外,最主要的还是疑惑:
“可是这个范围和高度有什么关系……”
甲方大爹发话,范济民马上解释道:
“宽角扫描状态不仅会影响到平面搜索范围,也能同时把纵向的扫描角扩大约20%……”
为了着重体现“高明”雷达的性能,预警机此时正飞行在大约3500米的中空,以至于座舱内的颠簸都有些明显。
这并非预警机的典型巡航高度,但无人靶机最高只能飞到20000米,为了保有足够的高度差,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仿佛是为了印证范济民的说法一般。
在调节了搜索模式之后,仅仅过了几秒钟时间,雷达屏幕的边缘上就出现了一个相当显眼的回波信号。
信息框中标定的高度为19300米,速度730km/h。
显然,作为靶机,目标的定高系统并不特别精确。
好在没有超出预警机的探测范围。
这个时候,刚才一直沉默不语的卡索雷开口道:
“机载的集成化显控系统由泰雷兹公司负责研发,如你们所见,界面风格和操作习惯都与贵国刚刚服役的幻影2000-9飞机,以及我们新研发的阵风战斗机非常相似。”
“当然,考虑到贵国的预警机操作员都是在沙乌地的E3A上面进行培训,我们也提供了另外一种更加……传统的预设方案。”
所谓传统,用不那么委婉的方式说就是落后。
也算是暗中拉踩了一番美国同行。
当然,法国人在座舱人机功效学领域属于独一档的水平,也确实有这个底气就是。
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跑题,范济民还是及时接过了话茬:
“现在,我们的预警机和目标之间的投影距离只有25km,而高度差则达到了16km,相当于在正常飞行高度下,同时对地面和三万米以上高度的目标进行探测……”
这个时候,萨巴赫还有些没懂,为什么这个华夏人突然说起这些。
但范济民的下一句话,却直接命中了他的内心。
“这意味着可以在中短程弹道导弹的上升段,争取到大约两到三分钟的预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