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005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但即便如此,常浩南端出来的这份“礼物”也还是对上了很多人的需求。

  尤其是,近几年国产机床的市场份额飞速提升,其中很大一部分产品本身就用了火炬集团开发的控制系统,有很大跟进升级的空间。

  “MS45T……应该是个三轴加工中心?”

  同为新晋院士的屈良生开口问道。

  他作为轴系动平衡领域的专家,主持开发了多代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和重点装备齿轮箱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

  对于常浩南口中的新技术,自然很有兴趣。

  “没错。”

  常浩南点点头:

  “在原理上,这项技术可以适配更复杂的五轴,甚至七轴五联动设备,但一方面,需要这些设备加工的复杂曲面本身需要更复杂的加工模型,另一方面,每增加一路传感器,自适应算法的复杂程度就越大,信号采集过程所受到的自干扰也越严重……”

  “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升级技术以克服这些问题,但考虑到时间和场合的关系,更具体的细节就不在这里多说了,以免有跑题之嫌……”

  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声。

  常浩南也趁着这个机会,迅速给自己的话题收了尾。

  兼任主持人的陆永祥也随之重新回到台上:

  “首先,还是感谢常浩南同志给我们带来的这份礼物,我个人主要研究的是流体传动与控制理论,在下面听得还有些意犹未尽……”

  一句话,算是给常浩南刚才的发言定了调。

  稍作停顿之后,他又继续说道:

  “其实迎新座谈会,本来也没有什么主题一说,只是过去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惯有的形式……我在刚开始的时候也说过,今年这一次增选,是院士制度建立以来,平均年龄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既然我们欢迎年轻的同僚,也会同样欢迎他们带来的变化……”

  “那么接下来,请各位稍作休息,颁证仪式将很快开始……”

第1113章 实践七号,自主定轨

  虽然说是稍作休息,但对于这一百多位新晋院士们来说,眼前这场面无异于古时候的金榜题名时,怎么可能真坐得住。

  因此,在陆院士等几位大佬离开去准备后面的颁证环节之后,现场本质上就是进入了自由讨论阶段。

  过去认识的,要趁着这个机会叙叙旧。

  不认识的,以后毕竟也算是同事,总要相互熟悉一下。

  毕竟,哪怕只看第二轮,每一届有机会入选的也有三四百号人。

  除非是一些特别有名的,或者恰好在同一个研究方向的以外,相互之间也不可能全都熟悉。

  很多名字甚至都比较陌生。

  尤其像是常浩南这样,明显差出辈分的。

  照理来说,应该发挥一下主动性。

  毕竟,哪怕从体力上讲,也应该是年轻人多溜达溜达。

  但多数时候都是别人认识他,而他不认识对面……

  于是,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常浩南的脑子里就多出了大几十号新名字。

  也就是重生之后记忆力比以前好了不少。

  否则这种认人方式基本就是熊瞎子掰苞米,记住新的忘了旧的。

  一直到几个老熟人出现,他才算是得着空闲,能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会。

  “宋院士,恭喜了!”

  常浩南说着站起身,把走过来的宋闻聪给扶到旁边刚好空出来的位置上坐好。

  后者坐定之后摆了摆手,压低声音说道:

  “我了解自己的情况……今年能这么顺利,还得多亏了你和小杨……”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歼7III定型那会,宋闻聪就已经开始参与科学院的院士评选了。

  但这个型号实在是称不上成功,部队评价也一般,后续更是没了下文。

  那几次评选自然也就没什么指望。

  再往后主持歼10研发的时候,他的年纪就已经比较老了。

  尤其到了中后期,身体条件也很难跟上,很多工作都是副总师杨韦在实际承担。

  至于常浩南……

  除了对歼10本身有所推动以外,他提供的另一份助力其实是成立了航空动力集团。

  由于这个分家之后的“外人”四面开花,甚至反过来开始涉足整机研发业务,威胁实在太大,航空工业系统在01和03年两次评选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

  也是让宋闻聪成功当选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些属于内部的家事,不可能公开拿出来讲。

  所以宋闻聪也只是隐晦地提了一句,大家心里清楚就行。

  至于常浩南……

  他从一开始就在通过各种方式淡化系统内部的争端,此时更不可能在这个话题上纠结:

  “不知道……宋院士之后准备往哪个方向继续发展?”

  上一世的宋闻聪,在歼10基本型服役之后就基本进入了退休状态,甚至连歼10S都是杨韦主持开发的。

  但现在既然已经戴了帽子,那就肯定是要继续发挥余热的。

  否则在你身上投入的那些资源岂不是全都打水漂了?

  “我都73岁的老头子了,还谈什么发展……”

  宋闻聪和常浩南的年纪都差了两辈,加上二人之前就算认识,因此前者在私下里倒也不太在乎场面:

  “应该是挂一个集团里的头衔……至于具体工作,肯定是由小杨这一代年轻人带头了……”

  二人随后又聊了一些过去的事情。

  但座谈会现场这个环境,显然不允许宋闻聪长时间“霸占”常浩南这样一位红人。

  很快,便又有人走到二人身边:

  “常院士,祝贺!”

  来人一头浓密的灰白短发,颧骨很高,左右眉毛很有特点地不是一边高。

  年纪看着和宋闻聪相仿,但精力似乎更充沛一些。

  常浩南总觉得自己应该在哪见过此人。

  但一时间确实想不起来了。

  好在对方紧接着就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孟志中,以前是航天八院的,我们之前在航天科技集团一起开过会,就是没说过话……”

  “不过您应该和我们单位的郭立强同志很熟悉……我好几年前就听他提起过您。”

  两三句话,便光速拉近了二人的关系。

  常浩南这个时候也有了点印象。

  孟志中,应该是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总师,也是从东方红一号开始就参与卫星设计的老同志了。

  不过,他只当对方也是来和自己攀谈几句,因此还是以寒暄的浅显方式回答:

  “是……我和郭总在十一号弹和十三号弹两个项目上都有过合作,算是老相识了。”

  郭立强就是当年霹雳11实际负责研发任务的那位副总师。

  后来常浩南开发被动定位技术的时候,又跟他一起在巨大R33弹体的基础上改出了一个对空/对地通用的大型弹。

  目前已经进入试装阶段,和霹雳11/12一起成为了歼10和歼11的主力机载武器之一。

  算是挽救了华夏空军那丰富程度堪称可怜的空对地武器库,也让战斗机飞行员在祖传火箭弹以外终于有了第二个对地科目可以练……

  照理来说,俩人这就算是认识了。

  不过,对方却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反而话锋一转:

  “我记得……常总在青鸾一号星座之后,下一步应该是准备在更大的卫星平台上做通信技术验证?”

  听到这个问题,常浩南直接就是一愣。

  随即意识到,这位孟院士恐怕不只是来搭两句话。

  而是真的有事要谈。

  边上的宋闻聪这时候也找了个理由,起身离开。

  虽然能在这个场合下谈的,肯定不会是什么高度涉密的东西,但他毕竟属于无关人等,还是避开为好。

  “确实。”

  告别宋院士后,常浩南点了点头:

  “大体情况已经报上去审批了,具体分配下来应该是实践七号卫星群。”

  这个事在航天科技集团内部不算秘密,对方问一句也只是作为铺垫而已。

  所以根本没必要藏着掖着。

  “是这样常院士……我们这边有个新技术,现在地面测试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所以想要找一个卫星平台搭载……”

  常浩南闻言有些奇怪:

  “也不是我不愿意……但实践七号系列预计用的是东方红三平台,体量本来也不算特别大,我们计划在上面搭载的信道数量又多,任务载荷已经非常紧张了……”

  “而且孟院士,照理来说,您牵头的项目,应该不用搭车搞验证吧?”

  进入21世纪之后,华夏的火箭发射频率虽然还是比不过那些传统航天强国,但也比过去丰富了不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0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5/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