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6万!
首周末冠军!稳了!”
马姚伟忍不住笑出声: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必须来一杯庆祝一下!”
他转身走向酒柜,拿出一瓶香槟,动作熟练地倒满。
杜笙解下围裙,走过来看着三人杯中的金黄色液体,调侃道:
“好家伙,这是要清早开香槟啊?”
马姚伟举起杯子:
“笙哥,蒸蒸日上啊。”
泰勒凑过去亲了杜笙一口,然后才碰杯:
“亲爱的,恭喜你,太牛了!”
咔哒一声,三杯相碰,一口干完。
喝完还不过瘾,泰勒一把扑到杜笙身上,搂着他又是一阵热吻。
马姚伟一脸无语:
“喂喂,吃早饭时间能不能别喂狗粮?你们俩腻不腻?”
外面阳光正好,泳池波光粼粼,别墅里弥漫着香槟的果香。
而与此同时,媒体圈的数据也在不断刷屏:
【《通缉令》首周末票房总冠军:7869万美元!】
同期的《十二宫》:3218万美元!
客观来说,《十二宫》这个成绩其实算不错了。
在强敌林立的当下,能拿到三千多万,也算是中上游水平。
但问题是,它碰上了营销打得精准、特效与话题热度爆棚的《通缉令》!
观众一看就知道该选哪一部电影打发周末。
虽然《十二宫》不至于血亏,靠着全球发行、DVD面前还能回本,但注定成了《通缉令》的陪跑。
相比大卫·芬奇的郁闷,杜笙这边自然得开香槟了!
按照预算,北美票房起码能冲1.5亿以上,全球超过3亿美元基本没悬念。
毕竟好莱坞大片只要开画拿到好成绩,欧美地区完全不用担心,院线都会争着上映。
而亚洲地区又属于杜笙的票仓范围。
特别是华夏与霓虹两大票房,保守都能贡献6千万美元。
按照《无间行者》的票房轨迹推断,整个亚洲应该能贡献1亿美元。
如此一来,全球票房摸一摸3.5亿美元都有可能。
这天一早,杜笙来到索尼制片厂。
刚进门,就听到“嘭”的一声巨响。
十多个彩带拉花齐齐炸开,五颜六色的亮片、纸带像下雪一样往他头上飘落。
紧接着,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工作室。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为这部大卖的电影鼓掌,也为他们自己能拿到手的奖金欢呼。
毕竟在好莱坞,只要片子火了,剧组上下,哪怕是灯光师、场务、剪辑助理,都能分一杯羹。
最差也能拿个红包,运气好还能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杜笙一边笑着一边跟着鼓掌:
“还得感谢各位的默默付出与支持,你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这句话说得实在又暖心,大家听了更加起劲地鼓掌。
杜笙朝后面一挥手,马姚伟和张浩龙抱着两箱啤酒走了进来。
杜笙大声宣布:
“今天我请大家喝酒,今晚继续!”
台下一片欢呼。
剧组里不少幕后人员都是老熟人了,以后还可能继续合作,这种时候当然要一起喝一杯。
正热闹着,哈德斯拎着个沉甸甸的公文包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笑容。
杜笙挑眉问道:
“你这是准备搬家么?”
哈德斯笑了笑,把公文包轻轻放在桌上:
“是公司一些经纪人送来的导演资料,都想让你的新项目带上他们的名字。”
他特意强调:
“不光是有潜力的新导演,还有一些已经成名的大导也递了简历。”
杜笙呵呵一笑:
“我现在这么抢手了?”
哈德斯收起笑容,语气认真:
“北美首周末7869万美元,你知道这个成绩意味着什么吗?
我可以告诉你,五年来能做到这个票房水平的电影,不超过20部!
如果再剔除掉那些续集大片,真正靠漫改或原创故事打出来的爆款,不会超过10部!”
杜笙听完,心中若有所思。
确实,北美首周破亿的电影,基本都是超级IP或者系列大片。
比如《蜘蛛侠》、《复仇者联盟》这些。
冷门漫改能在首周拿下七千多万,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这也说明了观众对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商业号召力几乎攀上一线。
不过杜笙也没打算趁着热度搞什么独立制作。
他知道好莱坞这套体系水深得很,动不动就踩雷。
他更倾向于做执行制片人,或者合资拍片,保持自由度。
当然,哈德斯提到那些版权在别人手上的漫威电影,譬如《妇联》这些倒是可以考虑一二。
两人正说着,杜笙的手机响了。
电话是莱昂纳多打来的。
“嘿,伙计,恭喜你新片大卖!”
莱昂纳多那边背景嘈杂,像是在酒吧:
“你的票房冠军可把我给干趴下了,首周数据比我所有电影的开画成绩都高。”
杜笙哈哈一笑,毫不客气地回敬:
“世界第一超巨莱昂纳多居然自惭形愧,少见啊!”
他又补刀一句:
“不过你名气倒是挺持久的,起码比你个人耐操。”
莱昂纳多在电话那头骂骂咧咧:
“你等着吧混蛋,下次见面我非得给你点颜色看看!”
杜笙笑得更大声了,直接挂了电话。
首周末的票房成绩,让大多好莱坞圈内人与媒体心里有了数。
这三天的表现,基本就能看出一部片子的未来走势。
不管羡慕妒忌与否,都阻挡不了它的崛起!
杜笙和众人庆祝过后,趁着第二张英文专辑还在预热,继续跑一跑电影宣传。
毕竟接下来几天特别关键。
尽管《十二宫》已经被远远甩在身后,《通缉令》在这两周里几乎无敌手,可以尽情收割票房。
但两周后,《怪物史莱克3》和《加勒比海盗3》就要相继上映。
这两部大片肯定会分流不少观众。
所以头两周的票房至关重要,得占到北美总票房的六七成左右。
必须趁这个黄金窗口期,尽可能扩大优势。
随着时间推移,看过《通缉令》的人越来越多。
控制评论变得越来越难,影片口碑也开始出现下滑。
IMDB评分从最初的高点降到了8.1分。
网上开始冒出一些差评和攻击性的软文。
毕竟新片不断上映,竞争对手们也需要扩大银幕来赚钱。
每部片热炒过后,后续自然会有所疲软。
第二周末,《通缉令》的票房跌幅接近一半。
但即便如此,2983万美元的票房依然稳居北美票房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