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开夏世民的搀扶,夏尚彬摇摇晃晃伸著手虚找著板车,大青骡这时候又用自己的嘴拽起了夏尚彬的衣衫,似乎在牵引老头,就这么把老头拉到了板车旁边。
当手一碰到板车的时候,夏尚彬那摇摇晃晃的身体突然间像是有了劲儿一样,熟练的靠了过去,並且麻利的爬到了板车上,紧接著就这么躺了下去。
夏尚彬一躺上去,大青骡子便准备要拉车了。
还好夏世民还没有醉过头,立刻紧跑两步,跟著爬到板车上。
此刻大青骡子已经调转头向著回家的路晃悠悠走去。
夏世民躺在板车上,旁边就是族爷那轻微的鼾声,头顶上则是一轮弯月,月儿的旁边还有几丝灰云。
看了没有几眼,夏世民便觉得自己眼皮有点沉,很快睡著了。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夏世民觉得有人拍自己的脸,眼皮沉的厉害,夏世民被拍的有点不耐烦,伸手挡了几下,谁知道那人不光是没有停下来,反而是拍的越发重了起来。
终於,夏世民睁开了眼。
“你……四爷爷?”
夏世民第一眼就看到了四爷爷。
这时候夏尚彬的酒劲儿去了不少,不过脸上依旧能看出来那股微微的醉意。
“回家睡去,我要给大青骡子解套了,你小子死沉死沉的”夏尚彬嚷嚷道。
听到四爷爷这么说,夏世民连忙从板车上翻了下来。
“几……”。
“快两点半了”夏尚彬说道。
夏世民拍了一下脑袋后,又看了一下手机,这才发现现在已经是夜里两点一刻了,也就是说,自己一睡睡了差不多四个多小时,怪不得自己这边觉得酒意退了不少。
“一路走了四个多小时?”夏世民问道。
夏尚彬回道:“你以为,大青骡子路上不得吃点喝点?怎么,把你拉回来你还嫌时间耗的久?”
“没有,没有”夏世民连忙说道:“那您忙著,我回去继续睡去”。
说罢,夏世民不等四爷爷再出声懟自己,为刻撒开脚丫子往自己家跑去。
进屋,直接回到后院,往床上一躺,继续睡自己的大头觉去了。
等著夏世民再一次睁开眼的时候,外面的阳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
翻起来坐在床边上发了一会儿呆,夏世民拿起手机扫了一眼,发现此刻已经是早上九点十分了。
趿拉上鞋子,夏世民去了前院的锅屋,也就是厨房,打了水洗了一下脸刷了刷牙,整理好了个人卫生,这才想起来昨天自己和四爷爷喝酒,车子还在县城外面放著呢。
於是,带上门出了自家院子。
经过六奶奶家菜园子时候,看到园子里的黄瓜结的挺好,於是翻过了篱笆,进去摘了两根黄瓜。也不用洗,都是自家种自己吃的菜,没打什么农药,仅是在身上擦了擦,用手抹了一把黄瓜上的刺,直接送进嘴里。
又走了两步,刚吃完黄瓜,又发现二大爷家菜园子里的小香瓜长的挺不错的,有一个泛著黄,又跨进去,摘了小香瓜。
这玩意要洗一洗不能直接张口就啃了,因为这个瓜长落在了地上,摘下来的时候一面还沾了泥。
摘了二大爷家的瓜,夏世民还得去二大爷家要点水洗瓜。
大门没有关,证明家里有人,夏世民一边往里走,一边扯著嗓子喊道:“二大爷,二大娘!”
二大爷和二大娘的身纪都不轻,和夏世民的父亲虽然一辈,但是按著年龄和夏世民的爷爷一般儿大。
大家族嘛,总会出现这样人小辈大或者是人大辈小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现象。
听到外面的动静,正在屋里忙活的二大娘走了出来,老太太看到是夏世民来了,笑著招呼並且还要给夏世民去拿板凳。
“您別忙了,我过来洗个瓜,刚在您家的菜园子里发现一个香瓜熟了……”。
夏世民一边说,一边走进二大娘家的锅屋,拿起水缸上面摆的水瓢,揭开了缸盖了舀了一瓢水出来,回到院子当中,直接用水瓢往瓜身上浇水,一边浇一边用手搓,洗去瓜身上的泥土。
“喜欢吃就再摘去”。
望著夏世民,老太太十分开心,开始和夏世民絮叨起来了:“现在村子也没以前热闹了,想来个孩子摘瓜都没有了,你二大爷昨儿还望著园子里的瓜嘀咕半天呢”。
“等著夏天,孩子们回来就热闹了”。
夏世民只得劝起了二大娘。
现在哪个村子不是这样,怕是全国上下大多数村子都是这样,成了空心村,除了故土难离的老人就没有几个人年青人呆了。
“那个,二大娘,您家自行车在不在?”夏世民问道。
“在,在,你二大爷也不能骑了,都放大半年也不知道有没有气,我跟你去看看……”老太太说著,带著夏世民往西侧屋。
打开门,一辆自行车就出现在了眼前,自行车还是女式的,弯槓自行车带著车斗,仔细一看,还是名牌凤凰自行车。
来到车旁,夏世民试了一下,发现车胎瘪了。
“没气?墙边有打气筒,打一下试试,放久了也不知道胎坏了还是只缺气”二大娘说道。
夏世民拿来气筒给自行车打上气,按了一下车轮,便道:“好像是缺气,我借车子骑去县城,等回来的时候再还回来”。
二大娘说道:“没事,你骑吧,还不还回来都行,我和你二大爷现在哪里能骑的了它,与其放在家里放坏了,不如让你拿回去骑”。
夏世民也没客气,至於自行车那肯定要还的,他一米八儿个头的大男人,骑著一辆女士车,一次两次还罢了,整天骑自己想著都彆扭。
借到了车子,夏世民骑著车子出了村直接往县城骑。
虽然路好了,但夏世民好久没有骑过这么远的路了,十几里的路愣是骑了一个多钟头才骑到。
想想以前上学的时候,几乎一周就要往返县城一趟,而且那时候路可不像是现在这样好。
现在路好了,同样的路同样的人,同样的工具,却觉得距离比以前长了不知道多少倍。
总而言之,人一但安逸下来,体力蹭蹭的往下降。
骑到县城,夏世民找到自己的车子,把自行车放进车子里,便想著再去县城里转上一转,买点东西,顺带著今儿再去看看自己的舅舅。
上次去舅舅家还是一个月前,今儿想起来过去看看。
开著车子调了个头往县城中心去,开了没有一会儿,夏世民便在路边上发现了个卖瓜的小贩。
小贩的生意不错,卖瓜的三轮子旁边挤满了过来买瓜的大爷大娘们,看起来挺热闹的。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明白,大爷大妈们干別的或许有点会走眼,但看这些平常吃的东西,往往非常有经验,於是夏世民把车停在了一边,准备下车去买俩瓜,正好带去舅舅家。
来到了瓜贩的车旁,夏世民开始挑起了瓜来。
伸手先看瓜蒂,再看瓜纹,两样过了便拿起来放在手上拍一拍。
“大哥,放心,本地瓜!我家爷爷种的”
卖瓜的衝著夏世民来了一句。
听到声音,夏世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瓜贩子还是个姑娘。
不是夏世民的眼神有问题,而是这姑娘真的有点高,个头是有一米七五了,而且这么热的天捂的严严实实的,脸上还掛著那种骑电瓶车的面罩子,再加上剔了一个男人一样的短髮,夏世民这么轻飘飘的扫一眼,真没看出来。
“嗯,我知道,的確是本地瓜”夏世民点了点头把注意力又放到了挑瓜上。
本地瓜和外地瓜有什么不同?其实品种都是差不多的,不过因为土质和时间上稍有区別,瓜最后的味道有点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本地瓜都是自然熟了拉出来的,但是外地瓜那肯定不能这么搞,地里熟了拉到外地市场那不得熟透了。
挑了四个瓜,夏世民准备结帐。
不过,接下来让夏世民有点无语了,因为过来买瓜的人是越来越多,老爷子老太太们都抢著要先结帐,最后把夏世民这个壮实的男人给挤到了一边。
不过夏世民也没有著急,反正他也没什么急事,於是便把瓜放在人家三轮车的座位上,人站在一边,笑眯眯望著买瓜的老头老太太们,让他们先结帐。
“大爷,让这位大哥先结吧,人家等了老半天了”。
卖瓜的姑娘衝著把瓜放到自己秤上的大爷说道。
大爷可不管这些:“我先放上去的!”
“没事,姑娘,您给大爷先结”。
夏世民依旧是笑呵呵的模样,似乎不光是没有生气,连情绪都没有什么变化。
“对不住了大哥,让您等的久了”姑娘有点不好意思了,看著夏世民在旁边站了都快十分钟了,於是歉意的来了一句。
“没事,姑娘,你忙你的,我不赶时间”夏世民依旧是笑意盈盈的样子。
望著夏世民,姑娘心道:这人脾气真不错!
第18章 猎犬
又过了一会儿,夏世民发现自己依旧没有排上结帐的队伍,到不是姑娘的生意太好,而是这帮结帐的老头老太太能扯,瓜放在秤上,秤出了钱数后还得和卖瓜的姑娘一番拉扯,別说是三毛五毛的,就是一分两分,这些老人家也要爭上一爭。
这么一搞你说这瓜卖的能快么,你还不能在这时候插嘴进去说,让一让,我这边先来。
这不合规矩。
还是那句话,反正夏世民也不急,他这边依旧是笑盈盈的听著乡音,望著这些老头老太太们,觉得他们现在的样子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要说有钱了心態就是不一样,以前腆个脸挣別人钱的时候,恨不得一份时间拿来干两样事情。
现在白捡的金坨子兜里揣,心態那叫一个平和,不用赶著去挣钱,时间嘛,就让它偷偷的从手指缝里溜走好了。
想到了这里,夏世民居然在心里哼起了小曲儿:看那时光慢慢走,停在开的时候……。
夏世民这边乐呵著,把卖瓜的姑娘看的有点摸不著头脑了,心道:这人是不是有病,搁一般人现在早就火了,怎么这人好象更开心了?
“姑娘,算帐啊!”
老太太的声音打断了姑娘的思绪。
夏世民又呆了一会儿,看著依旧有两三个老人排著队准备结帐,於是他衝著姑娘大声来了一句。
“你要是不急著走,我瓜摆这边,四下转转去?”
“大哥,我不著急,估计得呆到中午,您先去转吧”姑娘一听立刻答道。
听了这话,夏世民抬脚离开了瓜摊子。
还没有走出五十米,又被一个事情给网住了目光。
在路牙子边上,一颗大树的阴凉地下,蹲著一个老头,老头约六七十岁的模样,具体多少不好多判断。
因为乡下上了五十岁,常年在日头下干活的,有些五十多看起来也跟七十多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