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两边的学者,研究的动力不一样,日本那边,政府和民间组织,也会给这些学者拨款资助。”
“类似咱们的研究经费?”
“对,只不过,咱们国家宝贵的研究经费,有其它更重要的用处,能洒到研究日本这个领域的,非常少。关注度少,经费少,所以,学者更少。在这种环境下,要产生高质量的研究著作,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日本人研究中国的书,翻开每一本看,大多都有些真东西,用俗话来说,都能写到点儿上。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日本发达的经济,确实支持了一大批学者和准学者的书面研究。
而反观我们研究日本的书,质量我就不评价了,但攒了这么久,也就你看到的那几本而已。”
“哦,冯老,您这么说,我就有点明白了,就是咱们不重视这一块呗?要是重视起来了,也能整挺好,对不?”
“说得对,可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仍然不太愿意,正视这个邻居。”
“正视?这个,还好吧?我们也没歧视他们呀。”
“哦?那当你听到与日本有关的消息时,会有什么感想。我举个例子吧,选举。”
“日本的选举?就是派系选拔代理人吧?以前我记得有一段时间,他们的首相换得特别勤,所以这个我也就记得很清楚。”
“那经济指数低迷呢?”
“日本老年人那么多,都不怎么消费,还有日本就那几家大企业活得好,其它人想创业,门儿都没有,这经济肯定好不起来呀。”
“那忽然人家又说,经济开始腾飞了呢?”
“那……那肯定是美国在背后撑腰呀。”
冯老笑了笑,“你的这些看法,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在这种思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冯老,我说的……不对?”
“要是二十年前,我会给你一个对错的判定,但现在不会了。
对与错,没那么容易区分开来的。”
“那我这……说得到底对不对呀?”
“我们的邻居,把咱们家有几根栅栏,家里拴了几条狗,狗身上有几根杂毛都记得一清二楚了。
可我们,却还不知道这们邻居姓什么。
大家还在麻痹自己,认为这个邻居不重要,反正过几天,他就搬走了。”
老周一听,这还是暗示自己说得不对呗。
“不过,今天,小周,你让我好像看到了一位从独特角度研究日本的学者。”
“啊?冯老,您是说我吗?”
“对,就是你。”
“别别,您可别这么说,我怎么能是学者呢,我连本书都不愿意看,拿着就手抽筋。”
冯老笑笑,“不,你今天的思路,就是一个学者应该有的思考角度,屁股坐在中国,就要从中国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别管这方法上不上得了台面,发不发得了论文,能不能去到处讲学。你的思路很清晰,道理也很简单,就是这堆垃圾就是你家的,你不能扔到我家门口来,你没地方扔垃圾,别人也没有地方扔,那最后,怎么办?不能就这么算了,扔出来的垃圾,给我拿回去。为了这个目标,咱们想办法,出主意,遇到困难就解决掉,但目标不能变,就是让他们自己消化掉垃圾。”
老周看到冯老好像年轻了几岁。
“所以,小周,当你刚才说出“内排”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就立即有种莫名的冲动,而且心里有种预感,这两个字,不简单。
很简单的两个字,甚至都不用解释,可就是很奇怪,它带来的那股爽快感,一下子就冲上了我的脑门儿。
小周,这就是一场战斗,和航母潜艇的作用是一样的,最妙的是,即使真的派出了航母潜艇,可能还是拿不到这个结果。
但你这个办法,直接在他们的老家里放了颗炸弹,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没救了。
我好像也体会到了父辈们,当年的激情澎湃。如果有可能,我倒是愿意和北桥他们一起去日本。
应该说,是冲到日本去。”
第142章 格局
听着冯老的激情演讲,老周都想拎着把铁锹,去福岛了。
不不,我只是被冯老的情绪给感染了,真的让我去,我还是不愿意。
“冯老,那他们都研究咱们些啥呀?”
“小周,你可能没仔细看,这一边。”冯老指了另一个柜子,这里的书都没有摆放得太整齐,好像是刚刚摆上来不久,经常会被翻看。
“这里,好像都是写中国的书,但都是日本字?”老周说道。
“是的,这些书里,有的写政治,文化,有的写历史,经济,还有的写中医,写文物,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这些,都是日本人写的?”这些书籍涉猎,把老周给震惊到了。
“是的。”
“他们这写得也太……比咱们写得都……”
“比咱们中国人,都了解咱们中国,对吧?”
“嗯。”老周随手翻看了几页,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尽管看不懂,但配上一些图片,还是给了老周非常大的震撼。
“冯老,这是因为咱们现在强大了,日本人眼红,所以开始研究咱们的吗?”
冯老摇头,“几百年前,日本人就已经在这么仔细地研究中国了,他们研究秦朝,西汉,他们研究三国,他们研究中国的每一位皇帝,越是重要的皇帝,他们研究得越是全面,有一本写雍正皇帝的,特别厚,好像是在下面。还有一本,是写云岗石窟的,那里的图片和资料,咱们国内是找不到的。”
“他们学咱们的文化是挺……挺认真的。”老周说道。
“他们可不仅仅是学习,这和咱们的年轻人看美国大片还不太一样。我们可能会把美国大片看成是文化侵蚀,但为什么日本人,却愿意如此深入地学习咱们中国的点点滴滴呢?”
老周当然不清楚。
“他们有一些人,是承认自己的祖先,就是徐福东渡而来的。他们对于关羽的崇拜,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这样,对他们有什么用呢?”
冯老没有回应老周的疑问,而是闭上双眼,缓缓说道,“小周,你看过那些神话电影里的夺舍吗?”
“夺舍?就是一个魂魄,占据了另一个人的身体?”
冯老点头。
“冯老,您的意思是说,他们想要夺舍我们?”
冯老踱了几步,说道,“我们要时刻警惕,有一天,他们跑过来说,他们的天皇万世一系,他们才是最应该统治这一片大陆的人。”
“啊?这么说,谁会信呀?”
“如果那场战争,咱们失败了,广播报纸里每天都说这一套,到时,你也就不得不信了。”
“可咱们有这么多人呢,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他们。”
“小周呀,看来你的口水还是真多呀,可能日本人也怕你的口水吧,所以,才会有731。”
“这是……”
“你们人多,他们才会想办法,让你的人口锐减。”
“啊?”老周听得,打了个冷战。
“冯老,听您这么一说,我看,咱们这是不能再把日本当成邻居了。他们这就是一群小偷呀,时刻盯着咱们家里的抽屉,琢磨着,地契在哪里放着,瞅准机会,就把这大屋良田,改成他们的了。”
冯老看了看老周,“不错,我今天说得有点多,但能让你有这些认识,就算有些成就了。”
“冯老,您只跟我讲,好像也没什么用,怎么不跟更多的人讲讲,以您的影响力……”
冯老摆手打断了老周的话,“事情没有你说的那么简单,我也不可能那么做。但能跟你聊聊这些,我感觉,总会有些用处的。”
“冯老,我倒是听说,日本人在巴西买了好多的土地,他们是不是觉得想拿走咱们的土地,难度有点大,所以就换了目标了?”
“日本在巴西买的土地,大概有二点九个日本那么大,这是日本的海外资产之一,但这些都不算什么,巴西这个方向上的投资,可以理解为是日本对于国内低速经济的对冲。
日本在东南亚的投资,咱们才要多一个心眼儿,日本对东南亚的研究,也不少,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渗透,更是无孔不入。投资方面,日本投资了多个家的交通领域,甚至还搞了路网联通。除此之外,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日本都以各种方式在参与,甚至渗透到了金融和通信领域,这些都是国之命脉,要知道,大东亚共荣圈里,就是包括东南亚的。日本与东南亚,文化相近,又长期经营,要是日本稍微用上一些手腕,这里可就没有现在这么太平了。”
“那现在看起来,好像日本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儿,是不是在看咱们的脸色?”
冯老笑了笑,没有回答。
老周在书柜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本册子,“冯老,怎么这个字,写得这么丑。”
老周把册子抽出来,封面是个巨大的“金”字。
“这个字,哪里丑?”
“矮墩墩的,像只蛤蟆,所有的笔画都是一样粗细,就是不好看。”
“嗯,这是日本一位大师写的,应该说,别有一番韵味吧。这本,是前些年,一位朋友送的,收集了历年的日本年度汉字,这个金字,应该就是当年的年度汉字。”
“哦,原来是年度汉字,这个我听说过,他们好像很喜欢在一些时候写汉字?”
冯老点头道,“不错,他们很喜欢中国的书法,咱们的一些文物字画,也都流落在日本。”
“他们既然都有日文了,干啥还总写咱们的汉字呢?”
“这个问题可有点儿深奥了,简单分析一下吧,如果只考虑实用性,日本可能就不会创造日文了。”
“啊?”
“咱们的文字,表形表意,信息量丰富,历经几千年的使用经验,是个极为伟大的系统。而日本人也很聪明,立国之后,就直接拿来用了。当然,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有我们如今日常使用的很多词语。”
“啊?我们的词语,是日本人造出来的?”
“明治维新时期,他们要翻译西方的大量书籍,如果用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字来翻译,可能要比原文还要厚,而用汉字来翻译,就能精确地表达丰富的意思。但日本人为一些西方书籍里的词,创造了一些汉字组成的词语,就是和制汉语,这些和制汉语,在甲午战争之后,逐渐流入中国,现代汉语里,有七成的科技名词,就是这么来的。”
“啊?有这么多?那这些词都是些啥呀?我们常用吗?”
“这就太多了,比如细胞、元素、社会、经济。”
“啊?这些词都是日本人创造的?这可真是……”
“连我们常用的电话这个词,也是哟。”
老周脸色有些涨红。
“怎么了,这些都是事实而已,不开心了?”
“冯老,我只是……只是觉得……确实,不太开心。”
“哈哈,这有什么,当时的日本,就是比咱们要先进,开眼看世界,接收到了新的事物,自然就要领先于我们,这很正常。但是有的词,也是咱们自古就有的,比如科学,这个词,在咱们唐代就已经有了,只不过被日本人拿去翻译了英文的Science。这样看来,还是咱们的汉语更为精妙,在不同的时代,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却不用再造一个词了。而且,现在,咱们自己每天也都在创造新的词语。咱们的文化就是兼容并包,能够将不同来源的词汇,渐渐融入咱们的生活之中,这叫什么来着,对,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