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玮兴有些难以置信的瞪大眼睛,大家现在算盟友了吧,这么重大的事,都没有知会他们一声?
朱玮兴忍不住朝朱祎琳看过去,不知道她知不知情?
“你报了什么价?”朱祎琳也睁大眼睛,好奇的问道。
“南亭湖饮料目前新增资金能够维持发展了,不需要注资,但奈田想要收购南亭湖饮料的股份,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萧良说道,“除了我答应留给管理层的股份外,我个人名下70%的股份,我都可以卖的。我又没有民族品牌的情节,就给他们开了一百四十亿的报价。报价都快有一个月了吧?人家一直都没有再搭理我。怎么,玮兴总感兴趣啊,要不这部分股份我再给你打个八折?”
“咳咳,”朱玮兴禁不住咳嗽起来,拿起缺了口子的玻璃杯说道,“喝酒喝酒。”
“你们谁感兴趣?”萧良看向许建强、熊志远、夏侯江他们,问道,“我现在缺钱啊,你们要是感兴趣,我可以把南亭湖饮料拆散了卖。目前南亭湖饮料总股本是两亿股,每股算你们一百,不心黑吧?”
“去去,别来骗我们的钱!”熊志远挥手说道。
宿云生物是直接给管理层授股,不收钱,但到南亭实业实行的是股权激励,管理层也得要拿钱从公司买股。
今年南亭湖饮料新增一千万股的股本,何雪晴、顾培军他们的配股价是每股四元,基本上是按照南亭湖饮料的净资产折算。
何雪晴、顾培军他们原本通过对宿云生物的持股,今年还能拿到三四千万分红,结果现在为了拿到南亭湖饮料的配股,又都吐了出来,还有些不够。
“宿云生物70%的股份,你前后从鸿臣拿到手的股票加现金,差不多有二十亿,”许建强笑道,“奈田能找上门,大概给你估了三十亿的报价,你一下子狮子大开口,把人家给吓着了。”
“奈田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之列了,不要说其背后的芙蓉财阀更是强悍,我要是只报三十亿,这不是侮辱他们吗?”
萧良摇头笑道,
“南亭湖好歹现在也控制了国内茶饮料百分之三十的市场份额了,虽然现在营收还相对有限,但谁都知道这个市场后续的增涨空间巨大。奈田要不是看到这点,他们今年在国内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动作?我的报价,应该跟他们的预判差距不大,但他们能在国内找到更便宜的卖家罢了!”
“奈田在国内的高层,是直接找到公司来谈合作。萧良那段时间在秣陵,都没有露面跟奈田的人接触,”顾培军说道,“报价也只是说说而已,奈田也知道我们没有什么诚意,所谓的谈判并没有持续下去,就不了了之了。”
朱玮兴想想也是,萧良对日韩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研究这么深,怎么可能对奈田及其背后的芙蓉财团没有了解?
说白了萧良并无意跟奈田合作,随便报个价拒绝了而已。
“沈君鹏、孙仰军最初找小萧总,还是有意投资宿云生物的。当初小萧总开出二十亿的报价,把沈君鹏、孙仰军他们吓跑了。结果小萧总都没用两年时间,就将宿云生物做到三十亿,”
夏侯江现在也很了解这番典故了,问道,
“小萧总这次把奈田吓跑了,也打算花两三年的时间,让奈田大吃一惊啊?”
“说这个意义不大,”萧良摇了摇头,说道,“软包装饮料市场,不比那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我们是有能力去抵挡外资品牌大举侵入的,像奈田这些厂商也知道要用迂回战术,寄望打开中国的市场。不过,这也注定是群雄并争的市场。不论是我们,还是鸿臣,生产、渠道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我们只要持续不断的去改善、补弥,一步一个脚印踏扎实了,南亭湖饮料的估值,亦或鸿臣的市值,一百亿、两百亿,我觉得都不会是什么问题。夏侯总,也不要觉得做水,格局就小了……”
鸿臣在成功实施新股增发后,复牌交易已经满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来,香港股市依旧动荡不休,恒生指数相比较高点已经跌去一半。
不过,鸿臣战略调整到这一步,算是比较彻底的成功了,业务布局也彻底明朗化了,市场还是予以充分的认可。
目前鸿臣的股价稳定在每股六元以上,一度还上升到每股七元,在这样的局面下,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以致夏侯江他们想增持都没有好的机会。
第633章 我自己来做
鸿臣这次定增新股复牌后,股价一度回升到每股七元,而在此之前,每股还摸高八元——以鸿臣复牌前后十二亿股、十四亿股的总股本计算,市值前后两次都无限接近一百亿了。
见萧良此时还拿市值一百亿说事,朱祎琳都忍不住美眸对他横了又横,这算什么激励人心的话?
许建强比较直接,笑着问萧良:“你就不能说点更鼓舞人心的话?”
“更鼓舞人心啊?”
萧良挠了挠脑袋,带着几许醉意说道,
“好吧,到一零年,国内的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应该能达到一千亿,茶饮料市场规模应该会略高一些,而整个软包装饮料市场规模应该能达到五千亿。理论上,也应该出现千亿市值的头部企业。会不会是鸿臣,还是南亭湖饮料呢,就要看诸君努力了!”
整个软包装饮料市场,远没有到决一胜负的时刻,甚至离初决胜负还早。
此时甚至只要在华东地区巴住在第一、第二梯队,未来都有问鼎全国的可能。
感觉有了醉意,萧良便不再喝酒,就坐在桌旁闲聊。
九点钟钱采薇要赶回去给两个小家伙睡前喂奶,拽着萧潇回市里,野炊宴就在众人意犹未尽之中结束,留了一桌子残羹冷炙,还要麻烦管理站的人员收拾。
这几天主要是液锂电池第一条半自动试验线开始运转,萧良赶回东洲观察试验线的运行情况。
采购日本恩益集团的全自动液锂生产线,无论是产品质量、运行稳定程度、空间占用以及生产效率上,在这个年代简直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但设备的采购以及维护成本太高了。
新的试验线,就是在恩益全自动液锂生产线的基础之上,仅保留精准度要求极高、难以手工作业取代的一小部分自动化设备,其他应简则简、能简则简,都改成手工作业。
新的试验线,难度不在设备的更替。
得益于前期在中试线上不计成本的摸索与尝试,在新采购的卷绕叠片等基础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新的试验线仅用一个半月,就在新建厂房里完成安装与调试,但真正的难度,在于手工作业程序的摸索与制定。
试验线最终要求产品的优良合格率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各个环节添置足够多的操作工人之后,将廉价劳动力与低廉工业用地等因素都折算进去,综合生产效率,只能比恩益的全自动液锂生产线更高,而不能更低。
要不然就失去取代的意义。
新的试验线刚启动,但投入的熟练员工人数还有限,效率与良品率都在缓慢提升中,还不能说成功,但也符合预期。
这涉及更复杂的工厂流程管理,萧良也不见得能比梁棠华等高薪聘请的管理人员更为出色。
这也很正常。
全自动液锂生产线,是日本接手欧美先进制造业转移,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二三十年来的精华所在。
蜗巢科技将其拆解成大部分用手工作业替代,一条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规模初步就增加了十倍,梁棠华等人管理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一两个月内就调整到位;更关键是流水线还要继续增加人手,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效率最大化。
不过,这条路是萧良一定要走通、走下去的。
鸿臣集团完成第二次增发新股之后,萧良拿到一亿两千万股新股,并由张斐丽代表香港子公司进入董事会。
这部分股票就不能再随意减持了,但是可以抵押啊。
萧良又找香港的日资银行,赶在日元汇率暴跌之前,抵押贷取相当六亿港元的日元贷款,找恩益集团订购了包括卷绕叠片设备在内的六组关键新设备,争取明年就将液锂电池生产线增加到十条。
良品率暂时低点没有关系,生产效率暂时不如人意也没有关系,一时半会无法产生盈利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前期将有限的市场占住,尽可能限制韩系电池企业的崛起,意义更为重大。
野炊结束,下山后见时间还早,与许建强、熊志远、袁文海他们告辞,萧良又拉上顾培军他们到饮料公司的厂区,去看铝塑纸盒灌装试验线的运转情况。
采用原纸基板复合铝镀PET膜专利技术,生产铝塑纸盒包装,用以灌装茶饮料推向市场,是一年半之前就联合卫雄包装、裕固技术在做的事情。
这件事进展很缓慢,但十一月之前,精密机械设备公司也推出第一代灌装试验生产线,安装到厂区进行生产,准备从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提高。
与液锂生产线自动改手动不同,饮料灌装生产线,萧良则是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动程度。
这主要在于饮料超高速灌装的精准、柔性化要求,跟液锂电池的生产要求远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对各个环节的设备精密程度要求都要大幅下降。
目前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超纯铜箔厚度低于0.1微米,要在生产线上流畅均匀的涂覆同数量级厚度的一层活性物质,再与隔膜等材料进行卷绕叠片操作,还要保持极高的一致性,确保生产出来的锂离子电池足够安全,难度比饮料的高速灌装生产大太多了。
这也直接反映在相关自动化设备的采购成本上。
因此,灌装线上的很多生产设备国内都有取替,哪怕全采购进口设备,成本也不会高得离谱。
而饮料的单瓶利润空间有限,人工成本就变得突出,因此才要尽可能的提高自动化程度。
不过,铝塑纸盒专用灌装机或生产线,相对锂电池生产设备,虽然精度跟柔性要求要低很多,但因为涉及利乐公司的一些专利技术,目前却没有一家欧美或日韩厂商愿意参与进来开发。
不要说参与整机开发了,就算是开发相应的一些核心零部件,国外也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吃力不讨好,不觉得南亭实业凭借一两项专利技术,就能彻底绕开利乐的专利壁垒。
南亭实业下属的精密机械设备公司,之前主要是从日本采购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然后结合一部分国产设备,进行集成。
到了铝塑纸盒专用灌装线的开发,所有的设备都需要找国内的相关企业进行替代开发,难度直线上升。
目前开发出来的第一代试验线,算是回归到萧良接替南亭湖果汁厂那个阶段。
一条试验流水线,采用了七十多名员工共同作业,但折算下来年产能还不足一千万瓶。
而精密机械设备公司,在进口关键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在国内进行生产线集成,一条大型通用高速灌装流水线,年产能已经达到一亿瓶了。
不算人工成本,仅仅是设备折旧以及生产空间占用这两块,试验线每生产一瓶冰红茶,就要高出两毛。
更关键卫雄包装新材料,每生产一只铝塑纸盒的成本,要比PET瓶高达六毛。
单这条试验线满负荷运转一年,就要亏损七八百万,可以说生产越多亏得越多。
短时间试验线也看不到有大幅提升的可能。
试验线所涉及的零部件生产,目前找的已经是国内最好的企业进行合作了。
现在已经不是南亭实业下属精密机械设备公司一家水平有限,而几乎所有的关键环节,不限于传感器、驱动电机、位置感应器等,国内替代产品都存在严重不足,完成不了半自动生产线集成,更不要说跟利乐集团的全自动超高速专用灌装机相比了。
此外,卫雄包装生产铝塑纸盒的流水线,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也严重不足,目前主要也是手工作业替代,生产效率以及良品率更是极其不理想,要不然生产成本也不可能这么高了。
一瓶饮料出厂价才多少钱,包装纸盒就要占到八毛,还谈什么盈利?
然而想要提高自动化程度,将铝塑纸盒的生产成本控制到利乐集团每只一毛的程度,似乎十年、二十年内都看不到希望。
萧良站在试验线厂区的大门口,看着深夜还在持续作业的流水线。
张卫、顾雄、何雪晴、徐立桓以及分管生产的副总裁陈祝,南亭实业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扬、自动化机械研究中心主任应江波都闻讯赶到。
“精密机械设备公司、自动化机械研究中心从今天开始都划入蜗巢科技,卫雄包装新材料在铝塑纸盒上的投资,也都由蜗巢科技收购,”萧良跟顾培军说道,“你明天跟裕固技术的人联系,他们的投资如果愿意转让,蜗巢科技也都可以全资收购——这件事还是我亲自来做吧……”
萧良原本想着拉嘉鸿一起进来开发生产线以及相关的产品技术,一点点去迭代,花五六年时间,哪怕做到铝塑纸盒灌装线出来的产品基本不亏损,就算天大的成功。
不过,今天的谈话,令萧良改变了主意。
前世台企鼎新集团接受奈田食品的注资,并非什么天大的秘密,甚至国内还曾针对鼎新集团掀起一阵反日资侵袭饮料市场的风潮(虽然并没有什么鸟用),但萧良记得那应该是鼎新集团有一次发生流动性危机之后,才不得不接受奈田食品的大规模注资,最终使得鼎新集团变成日资合营企业。
这一世,至少到这时鼎新集团并没有发生财务危机,同时也不是接受注资,而是鼎新集团的创始人直接向奈田食品出售了一半的股份。
这一领域的历史轨迹发生偏转,并不令人意外,不偏转才叫见鬼呢。
南亭湖饮料都占据全国新生茶饮料市场30%的份额了。
鸿惠堂在华东饮用水市场也做到30%的市场份额。
这也意味着他们在软包装饮料领域的发展节奏,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至少等到大家不得不打价格战的时候,他手里得有更多的筹码可以打…………
第634章 财阀与财团
萧良坐车回到秀山家园,看到朱祎琳还没有睡下,正坐在书房里看材料,趴到墙头问道:“今天怎么这么用功了?我还以为你们先回来,已经睡下了呢。”
朱祎琳跟胡婕回到家,洗漱过一时没有睡意。
她这时候穿着宽松的家居服,赤脚穿着拖鞋走到院子里来,抬起光洁的下巴,瞅着萧良,问道:“奈田这么大的动作,你还是很在意的吧?”
虽然跟大家在一起时,萧良表现出一脸的无所谓,但朱祎琳还是感觉到萧良对奈田食品的入局,是有警惕的。
她回到家里,也是用电脑搜索到一些简单资料,打印出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