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恰当个毛线?”萧良啐道。
“你确定丁文江会给孙仰军、温骏他们撑腰?”许建强关切的问道。
他知道丁文江在江省商界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声誉还相当不错的,但他相信萧良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理由。
他跟萧良都认识这么多年,彼此可以说是知根知底。
要没有一点缘故,萧良怎么可能会对素昧平生、在江省商界地位又这么高的丁文江如此不讲情面?
“虎有噬人之意,我还能让他的獠牙变得更锋利一些?”萧良手插裤兜笑着说道,“怎么,你们对我的演讲也没有信心啊?奶奶的,早知道卖你们门票了,一个人收你们一千万,就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让人免费蹭的……”
“照道理来说,丁文江应该是刘格或韩文松的座上宾,为什么刚才姚洋的反应要大得多?”萧潇没有资格跟大佬们挤一部电梯,他也留到最后,跟萧良他们坐最后一部电梯去会场楼层。
“是吗?丁文江跟姚洋有什么关系,我还真没有听谁说过……”
许建强他们刚才在座,听到萧良说毫不客气的将丁文江赶走,内心震惊还来不及,没顾不上打量四位大佬当时的神色反应。
却是萧潇作为秘书人员,在贵宾休息厅里没有落座的资格,站在一旁伺候,才看得更清楚一些。
许建强的家庭、工作以及下海经商这些年的经历,注定他的消息来源要比普通人深广得多,但他都没有听说过丁文江与统战部长姚洋之间有什么密切联系,也不怪前世互联网那么发达,都没能将环泰国际发家史的根给刨出来。
萧良细想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一方面是丁文江不论之前开发商业地产,涉足商场、酒店等产业经营,还是以后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手脚相对要干净些,做事也聪明,不像孙仰军、温骏这些人那么霸道、肆无忌惮。
另一方面则是前世省国投江信集团在互联网信息浪潮掀起之前,就进行彻底的破产重组了。
萧良之前要不是拿到省国投江信集团的底层数据,也不可能搞清楚环泰国际最初发家致富的资金来源在哪里。
说实话要不是丁文江跟姚洋、柳轶群暗中捆绑极深,而姚洋、柳轶群又是“倒罗风波”真正的主使,他也不会对丁文江如此苛刻,要搞得如此界限分明。
既然注定尿不到一只壶里去,萧良又怎么可能因为一时的面子,叫丁文江这样的人物,从他的演讲里获得更多的启发呢?
许建强也不再说什么。
他知道萧良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暗中调查全省国投系统的问题,沈君鹏、孙仰军他们从东信集团挪用资金操纵天海精工的股票,仅仅是其中一部分。
“倒罗风波”,钟云峰说白了是坐享其成,真正背后出大力的是姚洋、柳轶群这些人。
而姚洋在提拔省委常委、统战部长之前在哪些岗位上工作过,与柳轶群是有什么关系,许建强则是最清楚的。
这些年,有关环泰国际商业大厦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有着种种传言,较为主流的一个说法,是丁文江在首都遇到了贵人,没想到这些传言都是放出来掩人耳目的。
许建强不禁暗想起来,要是萧良没有在电梯口直截了当的将丁文江赶走,而是让沈君鹏领着丁文江、孙仰军、温骏走进贵宾休息厅坐下来,姚洋这种级别的人物再亲自出面撮合沈君鹏与孙仰军、温骏和平共处,共同将丁文江引进来当战略投资合作者,钟云峰的态度会不会又变得摇摆、模糊起来?
第614章 演讲(一)
大部分应邀嘉宾都已进入会场,不少人都是熟悉面孔,有些重要嘉宾,钟云峰陪同刘学俭、姚洋等人还要与之相互引荐、寒暄,短短十数二十分钟的空档时间在悄然流逝着。
唐继华先走到会场主讲台前,进行演讲前的最后准备并进行清场,打招呼要求不在邀请嘉宾之列的随行人员离开会场。
今天的演讲主题早就有在小范围内传开了,很多人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跟着领导过来看热闹。
这种演讲性质的活动,后排空座位乃至会场后部的空间,原本都不会严格限制旁听,甚至有时候还希望能多些人撑场面;毕竟不是闭门会议,哪里需要搞清场?
大部分被请出会场的,还都是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此时不会表露什么不满,但内心怎么可能会有乐意?
唐继华也是硬着头皮去这么干,同时强调会场不录像、不记录的注意事项。
除了萧良多次明确提出要求,更主要也是叫丁文江被拒绝入场这事,变得不那么突兀。
虽然暂时还没有直接的信息反馈过来,但丁文江也是经常在媒体露面的人物,跟秣陵市委市政府的接触也密切,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认识他的多了。
丁文江在孙仰军、温骏的陪同下走到希尔顿大酒店,直奔刘学俭、姚洋、刘格、韩文松等人临时落脚的贵宾休息厅而来,又突然间折返离开,鬼都知道这事已经悄然传开了。
唐继华现在也只能巴望萧良的演讲能足够震撼人心,要不然这事真就有些麻烦了,后患无穷。
唐继华主持过开场白后,将话筒交给穿着牛仔裤、T恤,也不像正经准备过的萧良,就走下台,用目光跟坐在第一排的各位大佬打过招呼,就到第二排最外侧的座位坐下来,恰好听到坐他前排的沈君鹏正附耳跟钟云峰低语:“姚部长的刚才反应好像有些大?”
唐继华瞥了侧前方的姚洋一脸,但很快就正襟危坐,还刻意离沈君鹏、钟云峰远一些,不去听他们的耳语,将目光投到站到主持台前的萧良身上。
“……在场有很多老朋友,都知道我这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坏毛病,大体还是能容忍我的;也有很多没有打过交道的新朋友,在听到今天的演讲主题后,心里肯定有非常多的话要跟我说。说不定现场就有很多新老朋友,现在就想着将话筒抢过去。对不起,现在话筒在我手里,我不是会轻易交出去的……”
“……今天我的演讲,有正副两个主题,一是金融风暴下的东亚经济未来走势,一是二零一年间中国大陆地区经济总量将超越日本。两个主题其实是一致的,简单的说,就是随着金融风暴进一步蔓延,消退,平息乃至东亚主要经济体重新复苏走向增涨,注定会导致中国大陆地区经济总量在二零一年前后,超越日本。”
“……日本的经济实力是那样的强大,不仅国民生产总值,是其他亚洲地区的经济规模的总和,还占据着亚洲产业食物链的最顶端、最上游,虎视群雄,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超越?就算站着不动,也不可能被中国超越过去啊?”
“所以我今天第一个阐述的分论题,就是日本经济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间,注定将站着不动!”
“这么说,就有些意思了,”刘学俭这时候低声跟身边的刘格、姚洋笑道,“我这段时间也参加过几次研究会,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预测这一次的金融风暴对日本的经济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量化的GDP增涨数值上,大约是减少0.2到0.4之间。现在看来,萧良对日本的经济状况,要比主流经济学家悲观得多啊!”
“……金融风暴从今年初展露端倪,到现在已经有十个月了,大家都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场风暴还将持续多久,不知道风暴会不会从东南亚地区往其他经济体扩散,对亚洲经济的核心日本,会造成多大的冲击。欧美日韩目前都有很多经济学家、学者,对东亚经济走势都做出分析、预测。主流观点是认为欧美受金融风暴影响,GDP增涨会减少0.1到0.2个点;日本受影响更大一些,会减少0.2到0.4个点。主流观点对日本的预测还是积极乐观的,预计日本承接去年的产业复苏,将继持保持足够的经济活力,今年的GDP增涨最低不会低于2.5%。不过,如果我在这里说,日本今年的GDP下降不会低于2.5%,明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大家是不是能初步理解我为什么这次演讲,提出不记录、不录像、谢绝非邀请嘉宾进场这些要求了吧?有些话,传出去争议太大,我这个人又不喜欢跟谁谁谁急赤白脸的争论。朋友坐下来愿意听我吹吹牛,我就多说一点,不是朋友,我说半句都嫌多——好,我接下来就给大家解释,会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日本经济自战后高速发展了三四十年,创造了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而在日本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其产业链往亚洲四小龙,并进一步往亚洲四小虎扩散、转移,并在这个过程中,与欧美发展频频发生贸易摩擦,由于日本在日美关系中缺乏主导性,实际处于被经济殖民的地位,由于导致内部的隐患,这一点是欧美以及日本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都不愿意去深入分析的。这很正常,享受到经济发展辉煌的日本学界,不会愿意承认日本被经济殖民,而欧美学界,更不可能主动承认对日本进行经济殖民。出乎类似的原因,这一次的金融风暴,破坏力已经如此惊人了,几乎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都在分析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自身在产业结构、金融外汇政策等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严重缺陷,但有谁看到有一篇文章,直指日本实际至少要为这一次金融风暴承担一半的责任?有哪篇文章指出日本从八十年代以来,伴随对东南亚产业转移,其产业、金融资本的扩张与渗透程度是多少?有谁严厉的指出,日本产业及金融资本对东南亚地区纵容式的扩张与渗透,就是这次金融风暴产生的一个核心诱因?在场有不少朋友都搞过日元贷款,在东南亚地区也都有些投资,应该非常清楚这几年在日本政府的纵容下,贷款日元的利率有多低,多容易,也应该很清楚日元在东南亚受欢迎的程度并不亚于美元。我说个具体的数据,让大家感受一下,就是单去年一年,从日本流入东南亚的产业、金融资本,约在四百亿美元左右。日本将东南亚地区当成自己的后花园,产业、金融资本近乎无序流入,现在后花园着火了,这些年流入的产业、金融资本,会遭受怎样的损失,影响幅度还会不会像外界想象的那么乐观,就不言而喻了。而这又将是压垮日本内部早就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稻草。”
“……因为日本这些年发展确实很迅速,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产业奇迹,无形中大家就将日本给神话了,以为日本的金融、产业体系极其的清廉、高效,不存在官僚主义。对日本经济进行分析时,都毫无保留的采纳了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认为日本官方不会说谎。我现在问问大家,可能吗?大家日常中也接触到不少日本朋友,你们真认为他们诚实可靠,跟我一样不会说半句谎话?现在日本官方公布的其银行体系呆账坏账总规模为两千亿美元,以日本此时的经济体量是完全能够承受的。因此东南亚金融风暴给日本的银行体系再多增加两三百亿美元的呆账坏账,怎么看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不过,根据我对几家主要日资金融机构的数据进行分析——这里不能说具体的机构,会引来不必要的讼诉,但相信大家很快就会看到结果。日本银行体系的呆账坏账总规模应该在五千亿美元以上,有可能高达七八千亿美元之多,绝对绝对不止两千亿美元。我可以很肯定说,日本官方说谎了,也可以说日本官方在进行统计的时候,一家家日本银行或多或少都说谎了。这一点大家是不是都很熟悉?论及原因,没有其他,这就是人性。这时候我们再回头来测算,当日本银行体系目前呆账坏账总规模已经高企到五到六千亿美元左右了,而东南亚金融风暴还将一次性带来六到八百亿美元的坏账增加,那对日本今明两年的经济影响,会扩大到多少,还是仅仅0.2到0.4%的下降吗?这最后一根稻草的分量有多重,我相信那些主流经济学家未必没人看到,但跟我一样,只敢躲起来悄悄的说……”
“至于日本银行体系这些年为什么会积累远比官方公布多得多的呆账、坏账,这就要从日美贸易摩擦,日本国内商品输出增涨停滞,日元升值导致其国内资本无序往地产、证券蔓延说起。这个过程大概也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大家休息十分钟,我也喝口水……”
在一片鸦雀无声中,萧良结束第一阶段演讲,走到台下跟刘学俭等人打招呼,顺带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水杯。
“你这些数据来源于哪里,能分享出来?”刘学俭神色凝重的问道。
萧良摇摇头,拒绝道:“我得罪丁文江不怕,因为我确实不想他跟孙仰军一些人听到今天演讲的内容;南亭实业跟环泰国际也不在一个发展轨道上。只是我们现在从日资银行贷有大量的贷款,还跟日资企业进行非常密切的合作,有些数据都是双方严格约定不能外泄的,现在也只能对刘省长您说声抱歉。不过,我之前说的这些,事实会很快证明到,日本银行体系很快就支撑不住,发出‘吱呀’的响声让大家清晰的听到……”
这些数据都是前世媒体公开的,萧良他现在哪有可能从现实中搜集到来源?他总不可能为了这次的演讲,还专门成立一家经济金融研究所吧?
他只能非常严肃的拒绝刘学俭“无理”的要求。
好吧,萧良刚才都毫不留情面将丁文江这样的人物拒绝于会场之外,此时小小拒绝刘学俭一下,大家也是见怪不怪了。
刘学俭也只能苦笑着摸摸脑壳,说道:“只能期待你接下来还有什么精彩言论了………”
第615章 演讲(二)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资金方面主要依靠政府产业政策指导下的银行融资,这远远超过私营资本积累所能达到的速度与规模。这也造成日本企业不同于欧美其他发达国家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目前欧美企业平均负债率在40%左右,而日本企业资产的70%依赖于外部的融资,而大部分又直接来自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与股票仅占次要地位……”
“……如果说日本以制造业为主的贸易部门行事高效令人印象深刻,更多是刺激日本银行业资本规模的急剧扩张,还不足以埋下太深的隐患,但我们还要能够观察到日本同样效率低下的非贸易部门,如金融、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在八十年代中期往后,日美贸易摩擦加剧,日元被迫大幅升值,导致其国内资本涌入证券及房地产市场,刺激经济泡沫快速膨胀,比香港楼市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足以能称得上日本银行业呆账坏账高企的根源了……”
“……而与此同时,日元升值也极大刺激其银行业资本涌往海外的热潮,迄止目前,日本银行业海外资产已经占到40%,受到的监管更为薄弱,而在经济危机带来之际,则注定会加剧银行业呆账坏账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我们同时还要注意到日本银行业50%的资本来自包括股票投资组合供给在内的二级市场,这也将注定金融风暴中必然要承受两种相反的压力,一是经济放缓,外国投资者由于日元走弱而撤资,另一方面走弱的日元,又将促使其国内投资者增加美元贷款,进一步加剧银行业核心资本的流失……”
“……这种种因素叠加,即便日本产业有着极为深厚的基础,但其经济以银行业为首,所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也将极大超乎之前诸多经济学家的预估。随着金融风暴的进一步蔓延、深化,这一预判将很快得到验证。在座的朋友应该很快就能识穿我今天的所言到底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几分道理……”
如今经济危机在东南亚地区已经蔓延开来,即便像熊玉琼、苏利文、朱鸿召、朱璐、钱晋章这些人成功躲过前期风暴的摧残,但也是人心惶惶。
这也注定他们更容易接受悲观的预测。
就像对一个饥寒交迫的人,说明天即将世界毁灭,他不仅更倾向相信,说不定内心还隐隐有着期待。
当然,萧良对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脉络梳理之深,也远远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很多人想到香港游艇之夜,萧良对香港社会经济深入肌理的梳理,即便有些人内心多少有些不屑一顾,但也无从反驳。
认知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他们所能质疑的,萧良都已经从更高层次进行了阐释,剩下来的,除了选择信或不信,还能反驳什么?
更关键的,是游艇之夜的判断,已经被残酷的事实所证明,曾经不屑一顾的那些人,今天赶到会场,他们还会继续不屑一顾吗?
萧良看了一眼腕表,不知不觉都两个小时过去了,示意大家再短暂的休息一下,他拿起主持台前的水杯,润润快冒烟的喉咙。
接下来的演讲重点,萧良则从日美贸易摩擦以及全球产业转移不可能逆转的趋势等方面,阐述日本新兴IT产业的发展,注定将遭受到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包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新兴地区的联合包抄夹击而步履蹒跚,难有大的起色。
而制造业成本快速抬升加上日本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促成日本制造业进一步往环太地区转移,与其国内的地产、证券泡沫破灭一起,将共同压制其国内经济活力进一步下降。
亚洲四小龙除了香港之外,韩国、台湾、新加坡都有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更为健康稳固的金融经济政策,同时体量较小,还保持着强有力的经济活力。
这决定了三地将受到严重的冲击,但也将有能力更快摆脱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进入新的增涨期。
三地在摆脱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后,除了将继续执行限制日本产业资本输入的政策外,还将从化工、汽车制造、信息电子等领域,对日本国内的优势产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过去二十年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产业、金融资本的直接输出,以四小虎为主,而四小虎更为脆弱的经济产业结构,更为复杂的政治环境,注定的长期衰退,也将令日本过去二十年对这些地区的资本输出,长期蒙受巨大损失或难以忍受的低效率回报。
这些都将构成日本经济在金融风暴过后,恢复艰难与缓慢的要素。
萧良也由此断言,日本经济在接下来十数年间停滞不前,将是极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
迄止八十年代之前,全球就已经进行了三次全球规模的产业大转移,而此时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全球产业大转移,中国与东南亚及拉美地区,是最为核心的承接地。
这也是目前学界所公认的事实。
“现在到了整个论题的后半段,也就是说到二零一零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无可能实现五倍以上的超高速发展?单纯以现有的经济数据建立模式,我们大概能测算出,中国需要在新一轮产业大转移里,承接70%以上的份额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不过,截止于目前,在这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学界似乎并不认为中国内地表现出比东南亚及拉美地区更强的优势。因此,主流经济学家较为乐观的预测,就是到二零一零年,中国经济体量再增涨一倍,而非更高。不过,主流经济学家他们无法摆脱前三次产业转移实践带来的顽固认知,也没能及时发现新时代、新兴产业以及新的价值观所具备的不同以往的特点。前三次产业转移,几乎都是以整体价值链转移为特征,而八十年代以来,在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下,产业转移已经演变成某一生产环节或工序的转移,变得碎片化,更注重产业链的布局。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在喊产业全球化布局,但在实际的经济发展预测中,学界却又不知不觉间低估了产业全球化的影响。这也就严重低估了中国内地自解放以来在工业化上所做的种种努力,严重低估了中国已经建成的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培养的产业工人,对承接带有新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有着更强大的吸收、融合及再生能力。除此之外,中国广阔市场的高容纳性、内部增涨空间,基础建设的高需求,都将给产业转移带来高过想象的复合增长。这些都是目前学界预估不足的部分……”
“……事实上从九二年以来,对东南亚及拉美地区,以纺织服装、轻工以及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中低端为主体的制造业转移,已经增长放缓,甚至陷入停滞。而近几年来,东南亚地区无视外贸出口大幅放缓之事实,看到大量资本涌入,不能为制造业吸收,而大肆涌入地产、金融市场,带来虚假的泡沫,不但不为之警惕,甚至还暗中窃喜,这无疑是这次金融风暴产生的根源。不过,东南亚及拉美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陷入停滞或缓慢增涨,那全球产业转移有没有放缓呢?那没有放缓的全球产业转移,更多的转移到哪里,说到这里,大家想必不用我再将最后的答案揭开来了吧?”
“……事实上,从九二年迄今五年时间里,中国实际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份额,已经从八十年代的百分三十,大幅提高到百分五十以上。比较可惜的是,我没有全国性的数据,只有江省的数据能佐证我这一判断。这些数据我做了一些梳理,此时没有条件直接展示出来,会后我乐意与大家进一步交流分享。而在座大部分朋友,都为这一事实的发生做出或多或少的贡献。”
“有关新一轮产业转移特征,以及中国展现出更强大的容纳、融合、再生能力,从锡江、东洲、秣陵这几年的招商引资实践,也是全然得到证明的。我两年前在东洲的一次宣讲上也有提到一些,我这边再做一些论述……”
“……金融风暴的发生,预计还将持续一年左右的时间,往日韩等经济体蔓延也是注定会发生的事情,不要侥幸。这些对身陷危机中的国家跟地区来说,是很不幸的。而风暴过后的经济恢复也将比想象中艰难、漫长,这些之前都已经分析过了。不过,包括日本停滞增涨在内,这些都将注定国家只要采取更为开放、积极的经济政策,比如多方面刺激内需增涨,参加世贸组织,更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化布局,制造产业往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加速,达到百分之七十甚至超越这一份额,绝非我今天在夸大其词、哗众取宠。中国各个方面也都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产业转移足够快,生产力提升以及资本增涨率足够高,我相信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到十五年,也将注定迎来令诸位瞠目结舌、更为辉煌的黄金时代。我今天能给大家提的唯一建议,就是不要错过拥抱即将到来的黄金时代!”
萧良演讲结束,会场一时间却出奇的陷入沉默之中。
演讲所涉及的大部分论据,在座大部分人都有切身的感受或接触,但都是碎片化的。即便很多人都更看好内地经济的增涨,却难以从理论上进行脉络清楚的阐述;毕竟大家都是玩实业的,没有几个人是玩理论的。
而那些玩理论的,也无法想象萧良有着如此之高的视野,早就将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尽收眼底。
还是刘学俭第一个站起来鼓掌,转瞬间带动有如洪潮一般的掌声;姚洋、刘格、韩文松或多或少有些不情愿,但这时候也都站起来,加入到雷霆中的鼓掌行列里……
第616章 演讲(三)
掌声有如雷霆般经久不绝,沈君鹏内心却是波澜起伏,感慨万千:
一年前的游艇之夜,恰好时任省外事办主任的柳轶群到香港,沈君鹏陪同一起参加了游艇夜宴。
那次萧良在游艇上主要公开讲了香港移民潮与产业兴衰等问题,时间也短,而对东南亚金融及产业危机的分析,则主要是更小范围与苏利文、熊玉琼以及朱鸿召、朱璐、夏侯江等人进行了交流,沈君鹏他们还没有资格亲耳听到。
沈君鹏对游艇夜宴的感受不是有多强烈。
他即便事后也有听到一些萧良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预测,也没有太在意;这主要也是事后听人转述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在这次演讲之前,沈君鹏还是认为萧良要讲一些真材实料、独特见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