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良注意到朱玮益却是一脸的平静,很显然事先已经知道了这事,说不定就是他跟沈君鹏、孙仰军这两孙子约好的。
“他们是不是朱玮益找过来搞事情的?”朱祎琳注意到萧良与柳轶君等人登上游艇,就第一时间观察朱玮益的神色,忍不住低声问道。
“你现在学聪明多了嘛!”萧良微微一笑,低声跟朱祎琳说道。
朱祎琳美眸挑眉横了萧良一眼:等这些人给你找事情的时候,看你还怎么笑得出来?
今天的游艇宴请,主要也是向鸿臣主要董事、高管推介宿云生物这次股权置换(出售)计划。
虽然鸿臣大部分高管、董事都还没有机会去过东洲,但鸿臣在朱鸿召、朱玮兴父子的力推下,投资嘉乐科技一年以来,对宿云生物的发展还是相当清楚的。
因此徐立桓口才再好,自助餐会之前负责介绍宿云生物的市场业绩以及财务等基本情况,也讲不出什么花儿来。
即便朱玮益、朱玮兴怀疑萧良这次在香港急于出售宿云生物股权的根本原因,是不看好内地保健品市场的中长期发展,但此时他们对宿云生物的运营管理以及接下来三五年内的发展前景,却挑不出刺来。
甚至因为太熟悉了,一些简单的质疑,他们自己都觉得没有意思,懒得提出来。
朱玮益即便内心早已将收购宿云生物的股权这项计划枪毙掉了,但这样的正式场合,有苏利文、熊玉琼、柳轶群、钱晋章等人在,也是自恃身份,不会咄咄逼人的质问萧良什么。
朱鸿召作为鸿臣的创始元老,此时在东洲已经跟南亭实业展开密切的合作;同为创始元老之一的朱璐回到香港,对南亭实业的崛起以及超乎想象的管理水平赞不绝口。
不过,他们两人虽然支持、赞同增发新股置换宿云生物的部分股份,但明知道朱玮益坚决反对这事,也不可能急于表态。
夏侯江之前是支持萧良投资入股鸿惠堂纯净水项目,但这跟支不支持萧良此时的计划,则是两回事。
他其实跟香港很多年轻一代的继承人一样,对大陆政局稳定都有所担忧,很可能会影响到产业经济持续长久的发展;他也揣测萧良迫切在香港为宿云生物寻找买家,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基于这样的担忧。
这件事他也是持中性态度,先观望着。
朱玮益、朱鸿召、朱璐、夏侯江四个最关键的人物都没有什么话说,其他董事及高管不管支持也好,反对也好,这时候都只提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沈君鹏、孙仰军看到这一幕,则是暗自发笑。
照朱鸿召私下跟鸿臣董事会成员沟通的方案,萧良是希望鸿臣能发行20%的新股,收购交割到南亭实业香港子公司旗下的宿云生物半数股份。
这一方案得以实施,朱氏家族基金对鸿臣的持股,就将被摊薄到百分之三十以下;而不管萧良日后会不会减持,但方案实施之时则将一跃成为鸿臣第二大股东。
到时候都不需要朱鸿召无视躺在病榻上的朱鸿臣与朱玮益叔侄翻脸拆散朱氏家族基金,只要萧良与朱璐再加几名小股东联合起来,持股比例就将超过朱氏家族基金,就能跟朱氏家族基金争取对鸿臣的实控权。
不提对大陆经济、市场发展以及政局稳定等偏悲观的预测了,单就这点,就决定了朱玮益绝不可能同意此事。
谁知道这一切背后是不是朱鸿召、朱璐联合萧良给他们设下的一个天大陷阱,目的就是将他从鸿臣驱逐出去?
沈君鹏很清楚朱玮益的担忧,因此今天特意拉上孙仰军,跟着柳轶群过来看热闹,还准备形势不对,帮朱玮益出一臂之力呢。
看到眼下的场面如此冷淡、沉闷,沈君鹏与孙仰军则是对视一笑,知道不需要他们烦什么神了。
一件事,内部有赞同,有反对,要是发生激烈的争执,哪怕反对者态度坚决,却也会因为支持者的异常坚持而获得通过。
萧良又是极善于哗众取宠、火中取栗的那一类人,鸿臣内部要是爆发激烈的矛盾,也会更容易为他所趁。
而反应如此平淡,说明了朱鸿召、朱璐即便支持,也心存太多的顾忌,就注定这件事拖啊拖,就拖黄了。
说实话,倘若萧良在香港找到其他买家,沈君鹏、孙仰军还没有那么担心,没想着今天硬要插一杠子进来,但倘若萧良最终将宿云生物部分股权出售给鸿臣,从而获得对鸿臣集团的持股,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萧良与朱鸿召的彻底合流,即便他们暂时不争取上市公司鸿臣的控制权,但只要随随便便,注资支持嘉鸿集团进一步的产能扩张,就能将他们在嘉鸿集团边缘化,意味着嘉鸿集团将率先落入萧良与朱鸿召的控制之中。
再往后,他们在东洲还能剩下多少话语权?
现在这场面,才是他们最乐见其成的。
将沈君鹏、孙仰军的冷眼暗讽看在眼里,萧良却是不急。
平淡沉闷的开场宣讲过后,柳轶群、苏利文以及萧良相继致辞后,开始自助餐会。
这时候游艇也已经驶离码头,漂荡在暮色下的海洋上。
两侧的高楼大厦也陆续点亮灯带,夜色还没有彻底暗下来,两岸灯河还没有那么璀璨,与天际一轮升起来的冷白圆月相衬,还多多少少显得有些冷寂。
虽然自助餐会,大家都可以在船舱、艉艏及二层甲板上自由活动,但萧良要全程陪同苏利文、柳轶群、朱玮益、朱鸿召等人,其他人也基本围绕着他们进行交流。
大部分人还是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大陆的高级官员。
柳轶群今天到场,很多人就逮住他询问,回归可能会给香港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
柳轶群作为省一级外事部门负责人,有关回归将会给香港带来持久稳定繁荣之类的长篇大论,与内地的媒体报道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滴水不漏,却也难叫他人满意,甚至大部分人都不以为然。
熊志韬作为熊家二代长房子弟,地位还是相当可以的,得以直接跟萧良他们围坐在椭圆形的餐台前,听柳轶群的长篇大论,也不管冒不冒昧,直接问道:“柳主任说回归能给香港带来稳定持久的繁荣,不知道回归会给大陆带来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企业家、投资家频频到内地开厂建厂,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步伐,这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两地将进一步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将进一步促进内地经济产业的发展……”
柳轶群正准备就这个问题再长篇大论一番,熊志韬却截断他的话,似笑非笑的看向萧良,问道:
“我昨天问萧总,为什么要这么迫切找买家,想着将宿云生物的股份在香港曲线上市套现,他回答我说是更看好香港未来的发展,想在香港进行多元化发展。不过,要是照柳主任所说,回归能更进一步促进内地的经济发展,那萧总的逻辑就说不通了。刚才听徐总的描述,宿云生物的资产质量这么好,实在没有必要这么迫切的拿到香港廉价套现啊?”
昨天叫萧良装逼,熊志韬看似风轻云淡的离开,但内心却被怼得半宿没有睡踏实。
今天这孙子竟然邀请他来参加晚宴活动,熊志韬昨天脑子里翻来覆去,想了好些怼这孙子的话,怎么可能轻易饶过他?
今天晚宴活动,有事先邀请华兴集团战略投资部的两名高级管理参加,毕竟还是希望华兴集团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类似基石投资者的角色,参与这次的交易。
熊志远还以为萧良是出于礼节,临时邀请了熊志韬。
他也一直担心熊志韬的急躁脾气,会在现场挑萧良的刺,此时看到这一幕,他也是暗暗头痛。
“志韬总,你知道什么是二极管吗?”萧良淡淡一笑,问道。
“啊?”熊志韬微微一怔,没想到萧良突然扯到二极管是什么意思。
萧良也没有等熊志韬回答的意思,直接说道:
“略知集成电路的人,都知道二极管是一种只能单方向导电,换个方向则不能导电,电流只能从正极入负极出的电子元器件。而在欧美正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大家则习惯拿‘二极管’形容那些比较简单,看问题片面,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不知其三,没有学会辩证的去观察、思考我们所处这个世界的思维。而我们做实业也好,做投资也好,这种‘二极管’思维,是最要不得的…………”
徐立桓的开场白宣讲,萧良是完全能预料到这种场面。
特别是柳轶群与沈君鹏、孙仰军三人的意外出席,进一步压制了鸿臣的董事、高管现场讨论、表态的意愿,但他准备了后手啊!
今天的晚宴活动,萧良今天专门邀请了熊志韬出席,很显然不是觉得他会给自己面子,也很显然不是觉得少了一个人,今天自助餐会准备的丰盛食材会有浪费。
实在是今天这个场合,他怼谁都不合适,只能拿满肚子气的熊志韬当目标,将锋芒欺凌他的头上,才有可能将气氛激活起来;同样他也没有觉得熊志韬答应出席今天的自助晚餐会,有想着心平气和或兴高采烈的帮他撑场面…………
怎么可能?
人家今天跑过来就是跑来挑刺找茬的。
第517章 二极管之宴
见萧良如此肆无忌惮的拿二极管形容他是一个思维狭隘、片面的人,熊志韬脸色顿时就垮了。
按照他的脾气,此时应该拂袖而去,在这孙子眼前多留一秒钟,都是给这孙子脸了。
玛德,在游艇上,他又不能跳海!
走都不能走,真他妈恼火!
熊志韬脸皮子抽搐几下,强忍住没有发火,没处可去,也不可能找个角落待着,皮笑肉不笑的盯着萧良说道: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呢,我就不知道,我就简单问了一个问题,怎么就成‘二极管’了?”
温和却昏昏欲睡的氛围骤然冷了下来。
华兴战投部的两名高层管理,之前是应熊志远出面所请,才跑过来撑场子。
熊志远已经明确近日就会正式离开华兴,熊志韬以后才是战投部的核心。
就算苏利文、熊玉琼在场,萧良对熊志韬说话如此不客气,他们也是眼神不善的挤到餐台前来。
“打个比方而已,志韬总莫要误会,”萧良哈哈一笑,说道,“柳主任代表我们官方,有些话不方便多说。我个人是没有太多顾忌的,也喜欢敞开来说亮话,但绝对不是针对志韬总你个人,请不要误会。”
“不是针对我个人,难道是针对我们所有人?”熊志韬不善的问道。
“不,准确的说,我是针对某种思维跟偏执的情绪,”
萧良说道,
“回归在即,香港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其实还普遍存在悲观、焦虑的情绪,担忧回归之后,香港并不能保持长久稳定的繁荣;也担忧大陆的政局稳定不会长久,担忧大陆稳步增涨的经济局面随时会因为意外因素中止。这种种担忧与焦虑,导致了香港很多企业以及投资者,在面临内地难得一遇的投资以及加码投资机遇面前,畏手畏脚,顾虑太多。就更不要说那些贱卖资产移居海外的,现在也是比比皆是了。我说话这么直接,调子没有跟一些媒体上宣传的保持一致,大家不会怪我太快人快语吧?”
近年到香港出差或到香港工作、定居的内地人,受到媒体宣传的影响,即便非官方人士,也极少注意到香港社会存在的负面情绪如此严重,总是以为香港人人思归。
突然间见到萧良说出不一样的论调,顿时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你说的这些,跟我刚才的问题有什么关系?”熊志韬质问道。
“柳主任说回归有利香港稳定繁荣,有利大陆经济产业进一步发展,这话肯定没有错,但柳主任这是从大的方面,高屋建瓴的阐述了两地未来发展向好大局,也是必然会形成的格局,”
萧良狠狠的讽刺熊志韬一下,却非肆意,而他接下来的这番话,却是要对在场邀请的宾客所言。
他拿刀叉轻轻敲了几下酒杯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然后站起来,说道,
“但是我们看问题不能片面,更不能狭隘,不能说未来数十年两地大的格局是好的,就一定说当中一点波折都没有。香港曾经发生、跟回归有关的历史,也都证明了柳主任所言,大局向好、间有波折这个论点……”
“……六七年,香港劳资纠纷引起大规模罢工游行,港英当局采取暴力镇压,大陆民兵小组出动增援,一时间局势风雨飘摇。担心局势不稳以及香港回归的不确定性,就此引发香港向外的第一次移民潮,不计其数市民变卖财产离开香港。这就是间有波折。但大局向好呢?动荡的局势以及大陆政府的明智决策,迫使港英政府打击腐败、整顿警队、重视民生建设、强化华人参政,直接促进了华资在香港奇迹般的崛起。这一点,我相信在场所有人都是受益者,华兴、鸿臣作为香港华资的代表,无一没有这一时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如果说熊老先生与朱鸿召董事、朱璐董事,六七年时看到时局紧张,也惶然离开香港,能有今天的华兴与鸿臣吗?而那个年代只看到波折,却无视向好大局、惶然离开香港的那些人,此时栖身何为?我不是说那一批迁出香港的人,一个个都境遇惨淡,但整体是什么情况,与留在香港的相比,又是什么一个状况,香港年轻一代没有记忆,但鸿召董事、朱璐董事,苏董、熊董,都应该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八二年中英首脑在北京会晤,会谈结束,撒切尔夫人走出会场,摔下台阶那一刻,香港也是风声鹤唳,社会再次陷入恐慌与迷茫,引发新一轮的移民浪潮。无数富豪及专业人士变卖房屋,携带大笔资金前往欧美。这一次移民潮,直接导致香港楼市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数年低迷。这也是间有波折,但是大局向好呢?香港自八十年代以来,直接受益于大陆的改革开放,迎来难得的产业升级机遇,成为国际资本进入大陆的桥头堡。而八十年代中前期只看到间有波折、无视向好大局,从香港移民出去的那一些人,无疑又错过了香港资本市场爆炸式增涨的黄金年代,错过了亚洲四小龙的腾飞荣光。我想在座的玮益总是有深刻记忆的!”
“……而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港英当局以及香港社会某些人的居心叵测,有意散布、制造悲观、焦虑氛围,再一次在八九、九二年引发新的移民浪潮,一时间移民在香港仿佛成了潮流,好像是理所当然之事,理智被恐慌、迷茫淹没。这是第三次间有波折,但大局向好呢?大局向好就在我们脚下,同样规格的一艘游艇,九零年日租金用不到两万港元,但我今天为了招待好大家,却要为今晚掏上十万港元。九零年至今,香港楼市增涨四五倍,促进了香港商业的繁荣,我想那些在八九年到九二年那些只看到波折而无视向好大局,变卖房屋离开香港的那些人是看不到这点的,也不知道有没有媒体机构去调查一下他们此时的心情…………”
“……即便到现在,亦或在未来,我依旧要说,香港与大陆大的发展格局,一定会向柳主任说的那样,大局向好,但也一定会出现我所判断跟观察的那种情况,会间有波折。最重要的,还是在座各位的选择,是不是要当一个二极管,只看到间有波折的那一部分,而看不到大局向好,更看不到曾经发生过的三次移民潮前后香港前后的巨大变化,看不到鸿臣、华兴在三次大潮中,坚定选择相信大局向好,是何等正确的选择?”
萧良的话是非常尖锐的,而且是直指在座众人心里的犹豫跟迷茫,也直指香港华资内部的分歧。
甚至就连苏利文、熊玉琼以及朱鸿召、朱璐这些人物,内心依旧存在极大的犹豫与不确定,甚至才在鸿臣、华兴在投资方向出现分歧,他们顾忌重重,不愿或不敢坚持自己的主张。
这怎么能行?
更不要说朱玮益、熊志韬之流了。
而柳轶群这样的高级官员,在这种场合也只能说一些不痛不痒的空话套话,又如何去震动人心?
柳轶群之流只不过是滚滚洪潮的坐享其利者,而非推动者,更非创造者。
熊志远之前多次到东洲,与萧良接触,多是谈行业、谈企业,苏利文、熊玉琼到东洲那次,主要是谈具体的能源电化学方向的技术发展与展望。
虽然国内政局稳定,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是萧良判断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的核心,但萧良很少直接谈到时局。
即便萧良明知道华兴集团内部对投资大陆,存在方向性、战略性的巨大失误,也仅仅是从内地经济发展的角度,鼓动熊志远多在华兴内部做些工作。
这次来香港,宿云生物的股权置换计划存在太大阻力,萧良发现他之前说的远远不够,发现苏利文、熊玉琼以及朱鸿召、朱璐这些人,对未来方向性判断上,也远没有他所想象的坚决跟清醒认知。
这导致他的计划,他们是认可的,却没有太积极的意愿站出来支持,更不要说与之捆绑了。
他逗留香港的时间不会太长,有些话就必须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