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官路商途_分节阅读_第295节
小说作者:更俗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68 MB   上传时间:2025-09-25 16:51:51

  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将这个问题抛出来,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就够了,但冲锋陷阵的事,就不需要他再去做了。

  唐逸凡说道:“嘉鸿对瓶装水公司的持股至少需要提高到75%,甚至对瓶装水公司的股份进行全部回购,集团再进行如此幅度的资源倾斜,才谈得合理。”

  “可能在大家看来,瓶装水业务就是依托嘉鸿的资源做起来的,接下来想要进一步壮大发展,也需要依托嘉鸿的资源倾斜,”朱祎琳稍作沉吟,也表现出身为朱家子弟的大度,说道,“嘉鸿扩大对瓶装水公司的持股,乃至全面回购,我都不应该反对——我接受沈总、唐总的提议。”

  “如果其他人没有意见,我们就先讨论一下,如何扩大持股或全面回购吧?”朱鸿召说道。

  “这还需要讨论吗?”肖瑞说道,“当初组建瓶装水公司,除了嘉鸿的注资外,祎琳总与冯总一共投了三百万,加上张总这次注入的六十万资金,总计三百六十万。我觉得嘉鸿应该要给一点溢价,拿五百万将这些股份都买下来得了。”

  “肖总,你这是不是开玩笑?”冯薇玲冷声问道,“有肖总你这么谈事情的?如果肖总你与沈总、朱总、唐总是早就打定好这样的主意,我们还有谈下去的必要吗?”

  早就预料到沈君鹏、朱金奇会拿利益结构不匹配这事发难,肖瑞今天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搅局,他“针锋相对”的问道:

  “我怎么开玩笑了,刚才祎琳总不是亲口承认瓶装水业务就是依托嘉鸿资源做起来的吗?你们该不会漫天要价吧?”

  “祎琳总刚才说的客气话,肖总你这么容易就当真了?”冯薇玲嘲讽了肖瑞还不够,又看向沈君鹏,问道,“沈总,这不会是你们商量好的吧?”

  沈君鹏头痛的摇头道:“肖总也仅仅是提出他的建议;我当然是希望祎琳总、冯总能提出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供大家讨论。”

  “抛开祎琳总与朱董,与嘉鸿控股母公司鸿臣集团的关系,瓶装水公司与嘉鸿首先是品牌代理及委托加工、代理销售的关系,两者间的利益相辅相成的,不是瓶装水公司就占嘉鸿的便宜,而嘉鸿就完全没有得到好处。沈总、唐总提回购的事情,我也没有理由反对,但价码,我相信需要按照规则来谈,大家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

  “我就不知道以冯总所谓的规则,要怎么谈才算合适?”朱金奇问道。

  “瓶装水公司作为已经做出一定成绩的初创公司,不论是融资也好,亦或转让股份,嘉鸿理所当然都有优先权,但这个仅仅是同等报价下的优先,”冯薇玲说道,“我觉得公平起见,嘉鸿还以参与融资的方式,扩大对瓶装水公司的持股,大家都比较没话可说。”

  朱鸿召看向沈君鹏,问道:“沈总,你觉得呢?”

  沈君鹏狐疑的打量了朱鸿召、朱祎琳两眼,问道:“瓶装水公司打算以怎样的估值找投资机构或投资人谈融资,目前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

  “瓶装水业务发展到这一步,接下来确实需要比较大的资源投入,方案我们也是有过考虑,”朱祎琳说道,“瓶装水公司虽然还没有盈利,但目前日销已经做到一万五千箱,折算年销售额在一亿左右;我们目前计划暂时以一亿估值为基础,先试着找投资机构接触。”

  “这也未免太离谱了吧?”肖瑞叫道,“总计注入资金不到五百万,短短两个多月,就要翻二十倍,要不是我相信朱董的人品,我很难想象这里面不存在利益输送?”

  “第一,这个报价只是我们目前的估算,正式报价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可能调低,也有可能更高。第二,这个报价不是单报给嘉鸿的,只不过是嘉鸿有优先权;第三,如果这个报价,外部有投资机构认可,也就意味着嘉鸿对瓶装水公司的持股,估值也将增涨到两千五百万,是最初投入的二十五倍——这个总不能说嘉鸿吃亏了吧?祎琳总短短两个多月,给嘉鸿的投资创造了二十五倍的收益,这个怎么都谈不上利益输送吧!”

  冯薇玲说道。

  “这个估值,也需要有投资机构认才算,”朱鸿召慢条斯理的说道,“不过确实可以找外部投资机构接触,先谈一谈。要是没有对照标准,瓶装水公司的估值,我们内部不管怎么定价,都很难说是公正公平的。定价高了,嘉鸿跟在座的出资人吃亏,定价低了,祎琳与冯总吃亏,最后谁都说服不了谁,好事搞成坏事,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第467章 告诉你的真相

  看到朱鸿召与冯薇玲一唱一和,将事情走向引到先跟外部投资者、投资机构接触谈融资上来,沈君鹏暗感头痛。

  虽然星海与鸿臣是嘉鸿的主要出资人,两边持股加起来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但由于星海与鸿臣两家都没有对嘉鸿绝对控股,其他中小投资人,也就是在场的肖瑞与另一名港资董事,他们的意见在有些情况下更显得重要。

  至于鸿臣那边,除了朱鸿召明目张胆的支持外,其他高层,包括朱玮益在内,明面上都没有办法太过压低对瓶装水公司的报价。

  这么一来,先找外部投资机构接触,谈一个相对合理的报价,最后再由嘉鸿以及鸿臣集团决定要不要行使优先权,反而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合理方案了。

  见沈君鹏、唐逸凡、朱金奇面面相觑好一会儿,没有吭声,冯薇玲继续说道:

  “这个报价,除了对嘉鸿有效,对在座各位董事也都是有效的。沈总、金奇总以及朱董、乐总、肖总,你们要是有意愿,都可以参与的……”

  “冯总是高看我了,我现在可没有胆子吃这贵货,真怕被你们给坑了。这个我是有血淋淋教训的。等你们忽悠到别的投资人,我再看看吧!”肖瑞很是滑头的说道。

  另一名港资董事也点头表示瓶装水公司先跟外部投资机构接触,最为妥当。

  单纯以现金收购,嘉鸿要将持股提高到75%,就要支付五千万现金;倘若以追加投资的方式,将持股提高到75%,需要动用的资金更多。

  这两者显然不是嘉鸿此时有能力承担的。

  重新组建嘉鸿时,核定的资本金才两亿而已,目前掌握三四千万的现金储备,还是要用来维持集团日常生产运营的。

  从另一方面,真要能从外部融到资,除了嘉鸿的持股能大幅增值外,实际上也能解决掉一部分因瓶装水业务发展所形成的资金缺口,对嘉鸿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

  朱鸿召这一刻也是稍作沉吟,说道:

  “如果说瓶装水公司能融到资金,那就可以自行组织广告投放,以及以纯粹的委托加工方式,与集团进行合作,不再需要嘉鸿继续垫资生产,也就省掉无谓的争执。这实际上也是增加整个嘉鸿的资金储备,要不然我接下来也得考虑嘉鸿进一步融资的问题了。这样吧,我跟鸿臣那边讨论一下,看鸿臣董事会那边有什么意见,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讨论。说起来,鸿臣、星海都有参与融资的优先权,沈总回去跟星海的董事也认真讨论一下,看要不要参与融资!”

  “融资这事没有两三个月谈不下来,但瓶装水业务发展不能停,这一期间的发展资金问题怎么解决?”朱祎琳问道。

  朱鸿召稍加考虑,说道:“沈总、金奇总刚才的话很有道理。在股权结构问题没有调整好之前,即便瓶装水业务发展起来,对嘉鸿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弊,但嘉鸿也不能毫无条件的往瓶装水业务倾斜那么多的资源。这样吧,嘉鸿暂时再划出一千万给瓶装水公司专用,但这笔资金只是算拆借,装瓶水接下来的业务发展,从这一千万里列支,但要照银行利息结算应付的费用!”

  说是拆借,但不会直接划入瓶装水公司账户里,而是从这笔资金列支瓶装水生产、销售、广告投入等环节所需要的全部费用。

  同时,瓶装水公司要为这些预支的费用支付相应利息,而不是像以前那般无偿垫用。

  一方面先暂时解决掉瓶装水扩大生产、销售目前所需要的资源倾斜,一方面堵住沈君鹏、朱金奇他们的质疑,显得更为公平。

  朱鸿召又看向肖瑞:“暂时先这么安排,肖总没有问题吧?”

  “……”肖瑞虎里虎气的说道,“谁都知道我在有些事情上吃过大亏的,所以喜欢把丑话说在前面。朱董能将所有事情尽可能安排得公平、公正,我没有什么话可说。”

  …………

  …………

  “肖瑞这狗杂碎,铁定跟朱鸿召穿同一条裤子!他今天先报一个畸低的价码,看似跟朱鸿召唱对台戏,实际还是搅我们的局!”

  嘉鸿董事会后,沈君鹏他们回到城北宿云山庄的别墅,将会议经过通知给孙仰军、郭晋阳、俞小荣、温骏、袁桐等人知晓,乐宥则是义愤填膺的指出肖瑞今天在董事会上的异常表现,可以说是跟朱鸿召打配合的表演。

  其他人都没有吭声。

  肖瑞跟他们仇怨这么深,被朱鸿召拉过去,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袁桐、朱金奇再怎么觉得世界应该围着他们转,也从来都没有指望肖瑞会跟他们站到一起。

  “香港那边怎么说?”袁桐有些迟疑的问沈君鹏。

  “只要朱鸿召提的方案,貌似公正的,朱玮益那边也没有办法说什么……”沈君鹏说道。

  鸿臣创办有四五十年了,在香港上市也快有二十年了,创始人不断的减持套取现金,目前朱家对鸿臣集团的持股仅为32%,其他要么是大大小小的投资机构,要么是持有少量股票的公众投资人。

  鸿臣董事会的构成,要比嘉鸿更为复杂。

  朱鸿臣还躺在重症病房里有一口气,甚至在朱氏家族基金会里,朱玮益还得对亲叔叔、鸿臣创始元老的朱鸿召保持应有的“尊敬”。

  也就是说,朱鸿召在这件事情上,处理没有特别不公正,没有引起鸿臣其他董事强烈的不满之前,朱玮益就没有办法站出来指责自己的亲叔叔。

  孙仰军皱着眉头说道:“当初将朱鸿召引进来,希望对我们的事业有所帮助,没想到竟会这么辣手。”

  如果作为普通的出资人,他们确实不应该过多干涉朱鸿召的行为,只需要看嘉鸿的整体利益是否受损就行了。

  朱鸿召这次突然间将张健请回嘉鸿,摆明了是要将朱金奇从嘉鸿集团彻底排挤出去,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叫他们把估价抬这么高,嘉鸿肯定是拿不出多少资金了,”袁桐略加迟疑的说道,“如果说鸿臣出资呢?朱玮益显然也不可能坐看朱鸿召如此明目张胆的扶持朱祎琳,最后再借朱祎琳反制他的……”

  “也难,”沈君鹏摇了摇头说道,“瓶装水只是初创公司,此时还没有产生盈利,特别是控制人跟鸿臣的实控人又有牵涉不清的关系,鸿臣作为上市公司,要参与融资,比例受到严格的限制,可能都没有办法超过百分之十。具体多少,还要看香港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果动用朱氏家族基金的自有资金呢?这个应该不受限制,朱鸿召应该也没有办法拒绝吧?”袁桐问道。

  “理论上是如此,但朱玮益会不会认为这是朱鸿召故意给他下的套,就难说了,”沈君鹏说道,“我要说多了,指不定将我也怀疑上了。”

  “那就请他来自己看啊,我们不需要多说什么,”袁桐说道,“朱玮益作为鸿臣副董事长、总裁,亲自到东洲来一趟,看一看嘉鸿集团目前的经营情况,也是很正常的。”

  “目前只能是这样,但能不能有预期的效果,现在还不好说。”沈君鹏轻叹一口气,说道。

  …………

  …………

  “今天会上,我不是没吭声吗,你还有什么话好教训我的?那真对不住了,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你想让我表现得很开心,很无所谓,就有些太强人所难了。”

  朱玮兴推门走进他父亲朱鸿召的办公室,见朱祎琳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他很无所谓的一屁股坐沙发上,两脚跷到茶几上,从兜里掏出烟来点上,吊儿郎当的冲着朱鸿召说道。

  见儿子朱玮兴一副自暴自弃的模样,朱鸿召叹了一口气,走过去将办公室的门关上,坐回到办公桌后面,说道:

  “你在这个行业也摸索四五年了,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如果说南亭湖饮料两年内放弃瓶装纯净水业务,我们的瓶装纯净水有没有可能在华东地区做到日销五万箱,甚至更高?”

  “南亭湖饮料筹备做水都快有半年,他们怎么可能会放弃这一块业务?”朱玮兴嘻笑道,“这个前提压根就不存在,你还是拿其他事来教训我吧!”

  “这是我跟萧良谈妥的条件,”朱鸿召说道,“萧良承诺南亭湖饮料两年内只做瓶装天然水,不做瓶装纯净水!”

  “什么,怎么可能?”朱玮兴几乎要从沙发跳起来,难以置信的盯着他父亲,仿佛他父亲朱鸿召嘴里说出一个天大的笑话!

  为了避免玮兴与祎琳之间的裂隙更深,同时还要玮兴配合工作,朱鸿召只能将一切都揽到他身上去,说道:

  “祎琳年初组建团队,在媒体上对诸多瓶装水厂商进行开战,揭开瓶装水标准以及市场定价的大讨论,吸引媒体及公众对我们瓶装水的关注,实际是南亭湖饮料早就制定好的营销方案。”

  “这怎么可能,他想干什么?”

  朱玮兴摇头直叫道,

  “他肯定包藏祸心,你们怎么可以跟他串谋?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们知不知道,沈君鹏、孙仰军、朱金奇他们知道了肯定要炸锅的啊?这事要比张健回嘉鸿更恶劣!”

  “如果没有瓶装水业务填补进来,你有没有测算过嘉鸿今年可能会亏损多少?”朱鸿召平静的看着儿子,问道。

第468章 亏损的代价

  如果没有瓶装水业务的填补,嘉鸿今年可能会亏损多少?

  这个问题像一个重锤狠狠打在朱玮兴的胸口,叫他坐在沙发上一时间都快喘不过气来。

  鸿惠堂草本凉茶刚上市时,嘉鸿在江浙鲁三省及沪市的省道、县道两侧,还拥有大量的墙面广告资源;城市民众里愿意尝鲜的人群也多,他们的产品口感又确实比普通的茶饮料更丰富饱满,一经投放市场,销量还颇为可观,形势很是喜人。

  可惜的是,两个月过后,广告宣传带来的新鲜劲过了,草本凉茶的销量就增涨不动了。

  元旦过后,墙面广告资源被地方各大势力组建的广告公司收回,没办法再拿三五十块就在省道、县道两侧占住视角好、视野开阔的位置,需要额外拿出真金白银去投放广告,每月上百万的广告费,效果却未必更好,年后销量甚至在瓶装水大战导致媒体反噬之前就已经出现下滑。

  想来想去,朱玮兴内心深处也只能承认,江浙鲁三省及沪市虽然目前是内地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但对价格还是太敏感了一些。

  同时新鲜劲过掉之后,城镇民众对草本凉茶略带中草药味的口感,接受程度也还有限。

  只是草本凉茶采用多种中草药制粉萃取,原料复杂,制作复杂,单瓶成本高达两块四五,注定售价要跟普通的茶饮料拉开一大截差距。

  草本凉茶的销量会受到价格压制,他们也早就预料到了,所以去年就以最快的速度,仿效南亭湖饮料推出独立品牌的茉莉红茶。

  除了产品设计上做了一些区分外,几乎是所有的营销策略乃至新的渠道体系建设,都是仿效南亭湖冰红茶,但年后销量还是增涨不动了,并没有出现他们所以为销量会随着广告投入、营销工作深入节节攀升的局面。

  当然了,如果说没有他后续主导的产能扩张计划,又没有承接嘉乐科技那么大的摊子,仅仅是按照最初的计划,将灌装产能控制在年产五千万瓶,将市场销售团队控制在五六百人甚至更低一些,加上其他环节的配套,他们还是能够勉强实现盈利的。

  这也将证明他们最初投资内地的计划,是有眼光的。

  问题是抛开保健品业务以及最初给保健品业务匹配的产能建设不谈,他们最终为茶饮料匹配的是每年六亿瓶的灌装产能。

  生产线不是停在那里不开,就不算成本的。

  这么多的设备,折旧加维护折算成本一年下来就得两三千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2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5/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新官路商途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