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官路商途_分节阅读_第291节
小说作者:更俗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68 MB   上传时间:2025-09-25 16:51:51

  朱祎琳组建的团队,主要负责产品的开发、营销策划以及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前期也没有太高的营销成本支付,同时也依照各个环节跟嘉鸿集团确定的费用,定期进行核算,多余部分打入新注册的公司账户里,由新注册的公司单独进行纳税。

  也是因此,朱祎琳前期组建十五六人的团队,包括直接注资在内,总计筹措不到四百万元,就将工作顺利且快速的开展起来了。

  鸿惠堂瓶装纯净水目前累计销售逾十万箱,销售额突破一百二十万,这个数字没有参考价值。

  受到嘉鸿集团铺货效率的限制,哪怕鸿惠堂瓶装纯净水一上市就受到前所未有的热销,以及前期生产准备以及渠道铺货的不足,此时还远远没能将其销售潜力挖掘起来,哪怕是仅仅在华东一区(江浙鲁及沪市,华东的精华地区)。

  朱祎琳跟嘉鸿集团确定的各个环节的费用相对固定,单瓶水约为0.8元。

  这也就意味着朱祎琳这边每瓶水仅预留了两毛钱的毛利润空间,还要覆盖掉团队运营管理以及额外的营销成本,接下来也要进行少量的广告投放,短时间内想要盈利比较困难。

  现在唯一的好处,就是嘉鸿集团采取的是事业部与职能部门相分离的组织架构。

  朱祎琳的瓶装水项目崛起,朱金奇以及朱玮兴这些人心里再不乐意,但销售及经销渠道主要靠产品销售提成维系,当然是哪款产品好卖,他们就主推哪款产品。

  嘉鸿集团年后就进一步往华东二区(闽赣徽)拓展销售及经销网络,鸿惠堂瓶装纯净水下一阶段将产量提上来,也就自然而然在华东二区,将取代鸿惠堂草本凉茶与嘉鸿茉莉红茶,成为主推产品。

  同时嘉鸿集团第一期总计年产七亿瓶PET包装饮料的产能建设,此时也彻底完成;短时间内朱祎琳的瓶装水项目也不会遭遇产能瓶颈。

  只要朱鸿召鼎力支持,有种种便利条件,鸿惠堂瓶装纯净水,六月中下旬之前,在整个华东地区突破五万箱日销,并非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与嘉鸿集团确定的各环节费用太高了,即便日销突破五万箱依旧很难有什么利润,但这将是一个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数字。

  而只要朱祎琳能将鸿惠堂瓶装纯净水做出这样的日销,往后不管有没有朱鸿召的支持,在嘉鸿的地位都将彻底碾压朱金奇、朱玮兴这些水货。

  销售旺季之前的日销突破五万箱,也就意味着年销量有望突破三亿瓶。

  对嘉鸿集团目前已经建成的七亿瓶年产能来说,能将近一半的产能潜力直接发挥出来,从而彻底避免掉嘉鸿集团在产能建设投资上的浪费。

  也就是说,朱祎琳的瓶装水项目哪怕不赚一分钱,嘉鸿集团也将无法摆脱对瓶装水项目的依赖。

  这段时间诸多瓶装水厂商为了反击嘉鸿,将嘉乐科技的旧账翻出来,在媒体上大肆报道,对鸿惠堂瓶装纯净水的销售影响很有限。

  一是掀起舆论战之初,朱祎琳团队就强调到瓶装纯净水的生产过程简单可控,成本低廉。

  二是瓶装纯净水使用的是鸿惠堂品牌商标,也是保健品风暴中没有直接受到冲击的品牌,与“嘉乐灵芝液”存在护城河,但朱金奇以及朱玮兴所负责的项目却难免会受舆论反噬。

  也就意味着,哪怕朱金奇与朱玮兴所负责保健品、茶饮料业务,得益于出厂单价远远高过瓶装纯净水,总的销售额短时间内也将压过瓶装纯净水,但在那么多营销渠道资源的投入情况下,对建成产能的利用,甚至仅有瓶装纯净水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在两边都不能产生利润的情况下,瓶装纯净水对产能的利用是其他两大业务板块的四倍以上,实际是有效避免了嘉鸿集团的巨额亏损,也将是朱鸿召主持嘉鸿集团八九个月以来,就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

  这时候在嘉鸿集团内部,朱金奇、朱玮兴还凭什么跟朱祎琳争抢地位?

  哪怕嘉鸿集团在瓶装水项目持股才25%!

  又恰恰是嘉鸿集团在瓶装水项目持股仅25%,朱玮琳在嘉鸿集团的地位将更为独特。

  萧良将朱祎琳她们的方案草草看了一遍,很敷衍的说道:“还行吧,可以了,我水平不行,看不出有什么毛病来。”

  “你能不能敷衍得认真一点?”朱祎琳睁着灿然星河的明眸,盯住萧良问道。

  “没有敷衍啊,照这份方案实施,六月份在华东地区实现五万箱的日销,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就这样,没别的了?”朱祎琳问道。

  “有没有想过日销突破十万箱的可能?”

  萧良歪过头,看着朱祎琳,问道。

  “怎么可能,南亭湖饮料在销售旺季之前,日销也就勉强突破十万箱吧?关键你们销售区域已经覆盖十三个省市了啊。”朱祎琳再做白日梦,也没有想到她的瓶装水项目,非销售旺季能突破十万箱日销。

  “我们是做茶饮,相对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售价还是略高了一些,再一个利润空间也不一样。你不要单纯拿瓶数跟我们比,没有意义,”萧良说道,“算了,等你们先做到五万箱日销,在嘉鸿内部有足够的话语权之后,再来找我谈吧。”

  冰红茶以及新推出三款茶饮,市场售价都到每瓶三元甚至更高,销售还是受到明显的压制,广告宣传的效果也快接近边际了。

  何雪晴、徐立桓他们目前主要是在市场覆盖率做进一步的努力,一点点的将售量往上啃,但短期内也不指望会有什么突飞猛进。

  因此这才想着六月份往后,饮用天然水的上市,能将产业潜力进一步的发挥出来,实现年销十亿瓶、年销售额突破二十亿的总体目标。

  而萧良之所以将瓶装水的上市日期往后拖,一方面是避开与其他瓶装水厂商的正面交锋。

  一方面是他们目前建成的产能规模也就年产十二亿瓶;他们照这样的市场销售部署,特别是销量会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已经可以说是将产能发挥到极致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萧良没有明说。

  那就是目前的市场对饮用纯净水与饮用天然水还没有太明晰的概念,市场上也不进行刻意的区分。

  不过,随着经济进一步改善,民众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瓶装饮用天然水在市场上接受程度更高,是中端饮用水分类里最为核心、最为主流的产品。

  萧良更看重的还是中端饮用水更大的市场空间以及更大的利润空间。

  萧良又没有想过南亭实业,在茶饮料、瓶装水的各个分类赛道,都抢占龙头地位。

  那样会太累,产能建设也会出现脱节,从而导致南亭实业的发展,环节配合上出现很难掩盖的瑕疵。

  既然南亭实业从更高的层面决定要放弃掉低端瓶装纯净水这一细分市场,萧良为何不放手让朱祎琳去占领?

第461章 提前准备筹码

  “为什么要等到我们日销突破五万箱,才能谈?现在不能谈吗?”

  朱祎琳好奇心被萧良钓起来,哪里肯轻易放过他,拽住他的胳膊问道。

  朱祎琳的手心柔滑而冰凉,触之有如一块冰玉。

  胡婕打个哈欠,嗔怪的问朱祎琳:“你要勾引他,能不能等我走了再说啊?好了,我要回去睡觉了!”

  “还早呢,大不了我们一起勾引,把他的话掏出来!”朱祎琳拽住胡婕的衣袖,说道。

  “去去去,别挨着我!”胡婕“嫌弃”的将朱祎琳推开,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走回来。

  见朱祎琳的勾引这么没诚意,萧良就想翻白眼。

  不过,到了这一步,也应该将下一步的计划告诉她了,从胡婕手里将水杯抢过来,喝了两口,说道:

  “瓶装水项目能有这样的股权结构,纯粹是这个项目一开始不被看好,只是被当作可有可无的一枚闲棋投下;朱金奇、朱玮兴也完全没有想过他们负责的业务,会被衬托得黯然失色。不要说真等瓶装水项目做到日销五万箱的那一天,等朱鸿召支持你们进一步扩大瓶装水的生产规模,加强终端铺货,日销做到两万箱左右的时候,不要说朱金奇、朱玮兴了,嘉鸿其他的董事、高层管理,乃至鸿臣高层,都不可能看着嘉鸿集团对瓶装水项目的持股仅仅被限制在25%。等到所有人都想着向你施压,朱鸿召为了跟鸿臣集团的利益保持一致,也不可能再站出来帮你说话,最多只会帮你争取一个更为合适、公道的收购价格——你到时候怎么办?”

  瓶装水项目做到日销五万箱,并不单单是销售规模的问题,而是占据嘉鸿集团一半的产能空间,直接掐住了嘉鸿集团的命脉。

  同时嘉鸿集团对瓶装水项目的持股仅为25%。

  这就将出现严重的利益结构的倒置。

  瓶装水项目利润是单独核算的,无论是瓶装水公司的出资股东还是管理运营团队,都理所当然会要求嘉鸿集团降低各个环节的费用,确保足够多的利润落在他们这边。

  不能他们做出这么大的成绩,最后一核算,利润为零。

  而嘉鸿集团目前广告宣传,也没有往瓶装水项目进行明显的倾斜,实际结算的成本也确实略高了一些。

  而嘉鸿集团对瓶装水项目持股又太低,为了确保集团的利益,不要说降低各个环节的结算费用了,甚至还想着提高,以便尽早实现集团的整体盈利。

  一旦出现这样的利益结构倒置,通常的做法就是嘉鸿集团出资,或者以股换股,全部或部分收购瓶装水项目,也就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股份,实现利益统一。

  朱祎琳作为朱家子弟,又是受集团扶持才将项目做起来,有责任跟义务接受收购;同时朱鸿召为了表示以示公正,不偏袒朱家子弟,需要为了照顾其他股东或出资人的利益,也会主张对瓶装水项目实施收购。

  朱祎琳倘若拒绝,那就是忘恩负义。

  朱奇金、朱玮兴以及沈君鹏、孙仰军、乐宥这些人,都不需要跟朱祎琳争执,只需找朱鸿召施压,朱鸿召也将被迫对朱祎琳采取措施。

  朱鸿召做不到公平、公正,他就没有办法坐稳嘉鸿集团董事长及总裁的位置,随时有可能会被嘉鸿集团董事会罢免或直接被控股母公司鸿臣撤换掉,换其他人对朱祎琳采取手段、进行施压。

  瓶装水项目生产、销售、物流乃至经销渠道都在嘉鸿集团控制之下,甚至经销商结算瓶装水的账款,也是通过集团的财务系统,同时瓶装水的生产也由嘉鸿集团全额垫付巨资。

  嘉鸿集团真要采取手段,有的是办法。

  朱祎琳面对这个局面,要怎么办?

  “要怎么办?”朱祎琳傻在那里,漂亮的眼珠子定定看着萧良。

  她这段时间哪有精力、闲暇,想到这么深的问题。

  她都没有预料到瓶装水项目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起来,还正全身心的带领团队,投入下一阶段对市场的攻城夺寨中去,想着趁其他瓶装水厂商还没有反应过来,尽可能在整个华东地区多抢占一些市场。

  “到时候谈呗,难不成你还能放弃继承权,从鸿臣独立出来啊?”萧良说道。

  朱鸿臣随时有可能一命呜乎,如果朱祎琳这时候玩叛逆,跟包括朱鸿召在内的一系鸿臣元老切割,那她名下继承的财产,可能会长期锁在朱氏家族基金里。

  她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朱玮益玩尽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手段,将家族基金的资产一点点掏空,转移成他个人名下的资产,而毫无办法。

  因此一旦鸿臣以及嘉鸿两个层面,都普遍要求瓶装水项目与嘉鸿集团从股权结构层面进行新的利益调整,朱祎琳不能,也没有必要拒绝。

  但是,条件还是要谈的,同时要在谈前争取更多的筹码,进行更充分的准备。

  “你们下一阶段重点建设自己的销售队伍,加强与经销商的直接联系,也要独立进行广告投放,同时还要完善自身的财务体系,”萧良说道,“总而言之,哪怕将来作为一个事业部合并进嘉鸿或者鸿臣,你们也要尽可能建立完善的体系,而不是当成一个小的项目部门,只知道埋头冲锋陷阵。只有这样,你才有谈条件的资格,要不然朱鸿召想要帮你说话,都没有办法……”

  朱祎琳组建团队,形成相对完善独立的体系,下游又能抓住经销商,就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朱玮兴、朱金奇、沈君鹏、孙仰军这些人乃至隐藏在幕后的朱玮益,就不敢拿朱祎琳怎么样。

  至不济就从嘉鸿独立出来,生产以及资金部分,南亭实业随时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证瓶装水的命脉不会被这些人掐断掉。

  “就这些?”朱祎琳问道。

  “还有你就可以找张健聊聊,看他种植场有没有玩腻,是不是还有一颗躁动的心。”萧良说道。

  …………

  …………

  嘉乐科技时期,朱祎琳与朱金奇、张健都没有什么密切的联系,但灵芝种植场这边来过两次。

  一次是去年五月初注资嘉鸿科谈判初期,灵芝种植场当时作为嘉乐科技旗下不多的实体之一,他们过来参观过。

  一次是张健的弟弟张江勇在种植场辟地建造张家大院时,受邀过来做客。

  只是谁能想到鸿臣注资嘉乐科技仅四个月,竟然在那样的危机之中,嘉乐科技轰然倒塌。

  相距七个多月,朱祎琳再次将车停在种植场的大门前,看到钢架门框上,挂着一块门牌:“桃源种植场”。

  种植场面积往东扩大很多,应该是从村子里又多租了一两百亩地,种植果树,圈养梅花鹿。

  “张健也是个会享受的人啊!”冯薇玲坐在副驾驶位上,打量着种植场里的情形,远远看到张健穿着连体的防水服,站在种植场内部齐腰深的湖水里,好像是在清理水草。

  嘉乐科技发展前期就从西港城信社总计借贷两千万用于发展;之后朱玮兴想搞茶饮产能建设,更是拉着张健、朱金奇等人与冯薇玲、霍启德频频接触,也算是老熟人了。

  前世张健在东洲并没有多大的发展,至少跟肖裕军、何云剑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甚至他早年创办的嘉乐科技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嘉乐科技的崩盘,也体现了张健在团队组织、掌控能力都有所不足。

  当然,嘉乐科技的崩盘,也不能归咎到张健的头上,毕竟不能随随便便就跟萧良他比。

  单纯就东洲范围内,无论是企业运营管理,还是市场营销,乃至团队的组织、领导,张健即便不算最顶尖的,也是绝对是水准之上的。

  而经历嘉乐科技一时的喧嚣与轰然倾倒,萧良相信张健心性多多少少能经受一些磨炼——这就可能帮助张健走上前世未曾到达新的高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2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1/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新官路商途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