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指不定就是被忽悠的啊。”钱晋章哈哈笑道。
“不管七八成,还是九成把握,蓄电池厂的推进速度,真的比我想象的快多了,”罗智林感慨道,“这么看来,你也不可能老老实实等拿出产品,再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吧?”
萧良点点头,说道:“接下来钱先生将与志远先生共同承担起香港公司那边的担子,不遗余力的推动融资工作,但说服投资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就筹到足够的产能扩张资金。我对宿云山能源接下来的发展建议是小步快跑……”
罗智林专注的问道:
“蓄电池厂后续的发展要怎么走出一个小步快跑法来?”
第313章 小步快跑
萧良之前就在电话里简单说过钱晋章将与熊志远共同承接香港公司的股份,将合资这件事做实。
他们现在对外统一的说辞,就是钱晋章从熊志远手里收购香港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共同推动下一步融资工作,促进宿云山能源的快速发展。
至于如何小步快跑发展宿云山能源,还没有来得及在电话里细说。
萧良将下午跟熊志远、钱晋章提及宿云山能源发展方案说出来:
“小步快跑,就是不等筹到足够资金再着手进行大规模的产能建设,也不等产品技术完全成型,不等生产线方案彻底成熟,而是现在、立时推动新的厂区、新的产能建设……”
“……第一阶段,宿云山能源就直接找银行贷取两千万建设资金,先在市经济开发区拿地启动新厂房建设,依照最新的方案,先建设第一条新的生产线。后续每融到一条生产线的资金,就着手一条新生产线的建设,滚动着往前建,不停顿。在这个过程中,产品技术、生产线方案上也会持续发展改善,也是发展改善到哪一步,就用到相应的生产线上,争取最快的速度出产品。等产能扩张到一定阶段,再回过头来对之前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提升。”
“真的可以这么搞吗?”罗智林听了这个方案,也有些惊讶,忍不住看向钱少斌问道,“我是不懂工厂运营,但萧良这话,我怎么听都觉得这事有点不靠谱啊?”
见罗智林问他的意见,钱少斌苦笑道:“正常说来,不可以这么搞。我个人的意见,也是没有必要这么冒险。”
萧良下午离开蓄电池厂后,就跟熊志远、钱晋章、许建强三人在一起去了还没有正式启动改造建设的中试基地。
钱少斌以及孙楚辞、蔡春,还是在罗智林他们从市里赶过来之前,才在大酒店听萧良说及这一方案。
钱少斌肯定不支持这么搞,孙楚辞、蔡春也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哪里是小步快跑?
这简直是放马狂飚啊!
不过,萧良执意这么搞,而且已经说服了熊志远、钱晋章参与进来。
钱少斌的反对,萧良也只是一笑。
钱少斌就是这样的性格,水平够高、性格谨慎又耿直,做事执着专注,但这决定了可以将生产运营、产能扩张建设等方面的事务放心交给他。
他会比谁都怕出篓子!
罗智林神色凝重起来,对萧良说道:“你这么决定,肯定有你的理由,说来听听。”
萧良说道:
“目前国内蓄电池市场需求很大,又处于新老产品交替过渡的关键时期,进口阀控蓄电池成本过高,国内替换产能规模又非常小。这是宿云山能源快速发展、弯道超车极难得的窗口,不容错过……”
“……宿云山能源前期推出的阀控蓄电池产品,技术含量可能没有多高,各方面的性能可能刚刚达到合格线,跟同期进口的产品不好比,但这没有什么关系,只要相对传统的第二代富液式蓄电池有足够的优势就行。这时候决定能否快速占领市场的关键因素,就是价格了……”
罗智林说道:“我有点明白过来了。你所说的小步快跑,就是前期不追求盈利,纯粹是通过不断的融资去支撑产能建设,快速将产能规模做大起来,抢在新老产品交替过渡的关键阶段,以足够廉价的产品,去占夺足够大的市场份额?”
萧良点点头,说道:“宿云山能源完成初步的产能建设,同时又抢占到足够份额的市场,这是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及生产线技术也会相对发展成熟起来。等到那个时候,蓄电池厂再从市场收割利润不迟。”
“你这个小步快跑方案,跟嘉乐此时实施的模式有点异曲同工的味道啊。”唐继华这时候感慨道。
“是的,只不过嘉乐灵芝液是通过不断融资,将大量的成本疯狂的消耗在市场营销与推广上,去抢夺市场份额。蓄电池厂则是不断融资扩建产能,以足够低廉的价格以及产能规模去抢市场份额,”萧良说道,“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前期很多工作都难免显得粗糙跟准备不足,但都希望在占得足够市场份额之后,再作进一步的精细化管理,从后续的精细化管理中获取利润。”
当然,宿云山能源与嘉乐模式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保健品市场注定会遭受一场大劫,嘉乐能不能扛过去,真的要看嘉乐众人的祖坟能不能冒青烟了。
而蓄电池市场除了当时正处于市场新老产品交替的起始点外,更为关键的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像移动通讯基站大规模建设等新应用场景在接下来几年会不断涌现出来,使得普通型阀控蓄电池市场也将以爆发式的势态高速发展起来。
市场没有问题,萧良亲自参与主导的技术发展更不会有问题,既然产能建设有加速的可能,他为何要放慢脚步?
说到底还是他现在手里能抽出来用于产能扩建的资金太有限,才不得不暂时放弃对宿云山能源的持股。
只是这些理由,萧良暂时还没有办法更理直气壮说出来,
罗智林神色凝重的看向熊志远、钱晋章问道:
“熊先生、钱先生你们的意见呢?”
“客观的说,风险很大,”钱晋章说道,“这么做,且不说技术开发能不能有预期进展了,对产能建设、生产运营管理、质量控制甚至出库售后管理,要求都会要提到一个苛刻的高度。当然,小萧总既然能用一年时间创造南亭实业的奇迹,我们也期待宿云山能源能重现这个奇迹。”
“船机厂那边会赞同这个方案吗?”
李博是与唐继华临时从狮山赶过来参加酒宴的,之前对宿云山能源的关注也比较少,这时候疑惑的问道。
熊志远、钱晋章支持萧良没有问题,但船机厂还持有合资公司另外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不谈郭晋阳、于春光这些人内心阴暗的算计与警惕心了,就算正常的国营厂,也很难赞同如此激进的发展方案。
这不是罗智林以市委书记的身份施压就行的。
如此激进的发展方案,本身就严重脱离了国营企业既有的发展节奏,甚至对很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来说,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极大风险。
只要郭晋阳、于春光等船机厂领导强烈反对,到时候整件事拿到市委市政府层面公开讨论,罗智林又怎么可能压制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发表反对意见?
萧良笑了笑,郭晋阳、于春光这些人现在护食的核心利益,不在蓄电池厂这一块,甚至内心深处更期待他们在蓄电池厂搞得的动作、声势越大越好,才会觉得他们护食的核心利益越安全。
当然,这么激进的方案,郭晋阳、于春光表面上也会提反对意见就是了。
萧良笑着解释道:
“目前这个情况,不仅让船机厂那边放心接受这个方案有难度,香港公司要游说更多的产业资本注入进来,都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蜗巢科技不仅会在产品技术开发上不懈努力下去,同时南亭实业还会为这一发展方案签约一份总额为五亿元的托底协议。也就是说,出资人在产能上的直接投资达到五亿元规模时,宿云山能源还未能在约定期间实现相应规模的盈利,南亭实业承诺将以蜗巢科技的名义,以百分之十的年化收益率,收购所有投资人的出资,包括船机厂以往以及接下来追加的投资在内!”
“蜗巢科技的利益点在哪里?”李博问道,“这点是需要拿出来说服投资人的吧?”
宿云山能源在产品技术还没有成熟之际,就以如此冒险的方案,启动大规模产能建设,香港的投资人即便愿意参与,也不可能给出什么溢价。
这也意味着香港公司的股份,无论是钱晋章、熊志远,还是继续替萧良代持,持股比例都会快速被摊薄到一个极低的水平。
投资人怎么可能随便相信一家注资仅一千万港元的公司,在撬动数亿股权融资后,仅获得百分之十左右,甚至还要远低于此比例的收益就满足了?
如果在利益逻辑上不能讲通,难免就会叫人怀疑这一切是一个投资诈骗陷阱。
因此萧良的决心越大,也要让投资人明确看到南亭实业的利益点在哪里。
“这份协议有对赌性质,对投资人进行一定程度的风险托底,当然也要体现南亭实业的利益,”
萧良解释说道,
“南亭实业的利益体现,一个是蜗巢科技与宿云山能源签署的五年技术支持捆绑协议,我们会按照销售额百分之八的比例收取费用,产能规模越大、销售规模越大,蜗巢科技的收入才会越高。当然,蜗巢科技后续五年时间里,在阀控蓄电池等相关产品技术的直接研发投入,也承诺不会低于相应收入的百分之八十……”
“……同时,我们在额外承诺托底的同时,还要求投资人接受一些对赌条款,比如在接下来五年内,蜗巢科技有权以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的年化收益率,从投资人手里收购不高于百分之五十的宿云山能源股份!也就是,正常来说会确保投资人不会亏本,乐观一点就是投资人三年后收回全部的投资成本,还能保留一半的股份。”
第314章 建到狮山来
不要说孙楚辞、蔡春了,钱少斌在这件事都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他们现在只能看看罗智林是什么态度。
罗智林拿起桌上的烟盒,拿出一支烟点上吸了两口,看向唐继华,说道:“你今天的问题特别多,你还有什么问题?”
唐继华想了想,继续问萧良:
“萧良你这是打算以尽可能少的前期投入,去撬动更多的产能投资,不过,你计划多久实现这么大规模的产能投资?”
“周期太长就没有意义了,南亭实业也就这两年在茶饮料业务发展上不敢松懈,不敢随便乱投资。”萧良说道。
“香港公司现在是钱董事长、熊志远先生接手负责了,但蜗巢科技跟联合实验室的投资,你两三个月时间就已经扔进去三千万了吧?”唐继华笑着说道,“你这个不胡乱投资,跟我们理解的,有点不一样啊!”
“还好还好。”萧良笑道。
“引资、融资一比一配比,两年内就是要争取砸十个亿进去啊,”唐继华这时候“图穷匕见”,问道,“新的生产基地,怎么不考虑放云社?”
罗智林宴请熊志远、钱晋章,是私人性质的,主要还是感谢熊志远这段时间配合演戏,没有想搞得多隆重,就让萧长华邀请相关人等参加一下。
唐继华拉着李博、萧潇是临时插进来的,也是唐继华猜想熊志远拖这么久才在东洲出现,萧良、许建强有可能拉着他搞别的什么大动作,他得保证随时出现在第一现场。
“南亭工业园招商引资还在继续,工业配套能力可能会跟不上电池基地的滚动建设进度,”萧良说道,“再一个,新的生产基地放到开发区,还是想厚着脸皮请市里帮忙解决配套贷款的事。”
“那放狮山来吧,”唐继华说道,“配套贷款的事,我不能承诺太多,但前期一两亿,我还是能到省里求爷爷告奶奶帮着解决的。”
“幸亏栗明不在这里,不然能在酒桌上跟你急眼。”罗智林哈哈笑道。
“这个方案我不知道萧良心里到底有多大谱,但听着风险还是挺大的,”唐继华笑道,“栗明在这里,未必会接这个盘子啊!”
罗智林点点头,跟萧良说道:“目前阶段,唐继华既然这么热心,我建议这个项目落到狮山。”
“行!唐书记这么支持我们,我们肯定不做其他选择了!”萧良说道。
他之前考虑新的生产基础落到市开发区,主要还是想通过市里帮忙解决配套建设贷款的问题,也确实考虑过栗明未必敢接这个盘子。
市政府自钟云峰以下,不愿意配合,到时候单靠罗智林硬推,也难起到特别好的效果。
毕竟这个年代,贷款资源还是太紧张了。
各条线建设都缺资金,都想着抢省市各级贷款资源,而总的贷款资源又跟地方存款直接挂钩。
省里会进行一些适当倾斜,但力度也有限。
唐继华敢接,还决心主动帮忙找省里联系配套贷款,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是南亭实业发展保健品及饮料业务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萧良又说道:“既然是小步快跑,在具体的产能建设实施时,基本上会保持建设一条生产线、申报一条生产线、规划一条生产线的节奏去推动。我们不会一开始就将全盘计划公布出来,毕竟现在也没有必要做太吸引眼球的事情。”
“你这意思,今天讨论的这些事,大家回去就得忘个干净?这个要求有点高啊!”罗智林笑道。
“也是怕做砸了下不了台啊!”萧良说道。
“阳旭辉那边却是可以先沟通一下的,”
李博这时候插话说道,
“这段时间狮山招商引资很出色了,很多项目也都落在开发区,但阳旭辉还是一直想着给狮山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只是目前没有什么好的进展。阳旭辉要是更积极些,资金方面,狮山地方还是可以多挖一挖潜力的!”
李博目前当上了县常委,在狮山也有一定话语权,特别是唐继华与罗智林的支持,他在县政府分管招商、工业等工作,甚至不用考虑周康元的掣肘。
他当然也清楚这里面的风险,却明白唐继华为什么还要不遗余力将生产基地拉到狮山。
这个项目做成,对狮山产业结构调整太重要了。
唐继华对萧良的能力也寄以厚望,希望工学院-蜗巢科技-宿云山能源能形成真正的产学研体系,给狮山的产业结构里添加诸多“高科技”的色彩。
他建议这件事找阳旭辉深谈,除了知道阳旭辉还是有志做些实事,想着往县开发区引进一些高科技企业外,同时还知道阳旭辉在担任县政府办主任、开发区工委书记、县常委之前,在县工业局系统工作了近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