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星逸RTX 970的成功,显卡研发团队功不可没。但也不能因此骄傲,星逸RTX 970只是对标GTX 970的次旗舰显卡,英伟达还有更加强大的GTX 980,明年他们还会出GTX 980 Ti。”
“同样,我们的RTX 980的研发,也得全面加速推进!”
王逸可是清楚,明年1月份,英伟达发布GTX 960。
明年五月份,英伟达会发布GTX 980 Ti,性能更进一步。
明年八月份发布GTX 950!
GTX 980比GTX 970强大20%-25%,而GTX 980 ti则比GTX 970强大50%!
当然,也比星逸RTX 970强大50%!
到时候星逸RTX 970都会被暴击。
星逸显卡自然也得继续努力。
“放心,董事长,我们的星逸RTX 980研发比较顺利,预计年底流片,性能可以对标GTX 980。”
“但是星逸RTX 980 ti进展不顺利,目前性能比起RTX 980的提升也就20%左右。而英伟达的GTX 980ti会提升30%-40%。”俞龙兴说道:
“到明年六月份,星逸显卡的巅峰性能比起英伟达,还是落后20%。”
这20%的巅峰差距,并不容易追赶。
王逸却是笑了:“放心吧,只要你们把星逸RTX 980 ti搞定,离着GTX 980 ti 20%的差距也不算什么,甚至能追上英伟达。”
无他,年底流片的星逸RTX 980,对标GTX 980,到时候星逸显卡就追上了英伟达。
明年6月份,英伟达发布GTX 980 Ti,更进一步,性能比起GTX 980提升40%!
而星逸科技也可以跟着发布RTX 980 ti,对标GTX 980Ti。
至于说RTX 980 ti弱20%,不是GTX 980Ti的对手?
根本不是问题。
只要RTX 980 ti研发出来就行了,到时候把RTX 980 ti升级到14纳米工艺,性能就可以对标GTX 980 ti了!
没错,优势就是14纳米工艺!
明年年中的GTX 980 Ti依旧是台积电28纳米工艺,而星逸的RTX 980 ti可以上14纳米。
28纳米的星逸RTX 980 Ti,肯定不如GTX 980 Ti。
但把星逸RTX 980 Ti升级到14纳米工艺,性能提升个20%-25%没压力,到时候就能对标明年六月份,英伟达最新最强的GTX 980 Ti!
一句话,性能够不够,制程来凑!
得知这一部署,众人都兴奋无比。
明年年初发布RTX 980,追上GTX 980,届时星逸科技就已经打平英伟达了。
明年年中英伟达发布GTX 980 TI更进一步,星逸科技也有升级14纳米的RTX 980 Ti,还能继续打平,甚至反超英伟达!
那英伟达的面子、里子可就一起丢了,老黄都得暴怒。
但是没用!
论架构,星逸显卡的确不如英伟达980ti,但是14纳米制程领先,照样不落下风,甚至弯道超车。
14纳米工艺制程对于28纳米工艺制程的提升,可是降维打击!
只是到时候,老黄怕是都得被气的吐血!
而星逸显卡则可以压着英伟达,全方位封神!
“还有RTX 960的研发,进展的怎么样了?”王逸再度问道。
既然要对标英伟达,那就得全方位压制英伟达。
不仅高端显卡980、980ti要压制英伟达,中端显卡960也要压制。
明年一月份,英伟达发布GTX 960,2G版本1499起,4G版本1499-1899。
只要不翻车,即便不会销量大爆,但也差不了,GTX 960年销700万张没压力!
AMD的中端显卡也能卖个300万张。
英伟达、AMD的上一代中端显卡,加起来也能热销三百多万张。
全部加起来,中端显卡的市场年销量1400万-1500万张!
可以说,是销量最高的显卡市场。
这几年,1000左右的低端显卡,年销量800-1000万张。
1000-2000之间的中端显卡,年销量1400万-1500万张。
2000-3500的高端显卡,年销量600-800万张。
3500以上的旗舰显卡,年销量就少了,只有100-200万张。
中端显卡市场,年销量1400-1500万!
这泼天富贵,可不能让英伟达和AMD独占,星逸显卡怎么都得分一杯羹!
那星逸半导体只能推出同档次的RTX 960,贴脸输出,抢夺市场,进一步挤压英伟达的生存空间!
没办法,显卡事关重要。
不管是当下的PC市场,还是未来的AI算力的全球竞争,显卡都至关重要。
不趁机削弱英伟达,甚至取而代之,将来英伟达必定会成为老米的利剑,屠戮中原!
可一旦星逸显卡取而代之,那一切都不同了。
届时,星逸半导体将成为东方的极道帝兵,横扫欧美!
这也是王逸对于显卡业务,如此上心的原因之一。
“董事长,RTX 960研发的差不多了,月底就可以流片。”俞龙兴将一份数据投到大屏幕上:
“RTX 960架构和RTX 970相同,只是核心阉割了三分之一,显存位宽减少了一半,供电之类的也降低了一些。可以说是在RTX 970上做减法,成本和配置都降低了一些,没多少研发难度,月底就可以流片。”
“此外,为了对标英伟达GTX 960,我们的RTX 960也分为两个显存版本,2G版本和4G版本。”
“配置方面,4G版本的RTX 960相当于RTX 970阉割了35%,实际体验阉割了25%左右,不过依旧比英伟达GTX 960还要强大!”
对此,王逸并不怀疑。
老黄的刀法,可是一向精准,往往都是配置砍40%,实际性能砍30%-35%!
星逸科技只阉割25%,足够领先了。
没办法,GTX 960和GTX 970性能相差只有20%的话,那谁买GTX 970?
同样,星逸科技的RTX 960和RTX 970只差20%,也会严重冲击RTX 970。
25%-30%的差距,才是合理的。
一旦差距低于25%,960就会封神,成为一代神U,但970就会销量拉跨!
同样,970和980之间,也是这样。
王逸都怀疑这也是GTX 970显存门翻车的根本原因。
但凡GTX 970没有显存缺陷,不翻车,能达到GTX 980 77%的性能,那谁买GTX 980?
相反,GTX 970显存翻车了,那GTX 980就卖得动了,若是消费者没有其他选择,AMD不给力,翻车的GTX 970也能热销千万张。
如此一来,两款显卡都全球热销,老黄赢麻,英伟达赢麻。
前世就是这样的剧本。
哪怕显存门翻车,GTX 970都年销大几百万张!
可这一次,随着星逸科技的出现,随着RTX 970的出现,一切都不同了。
RTX 970稳定强大不翻车,直接让GTX 970滞销。
媲美GTX 980 77%的性能,一半的售价,让GTX 980也跟着滞销。
形势完全逆转!
英伟达就从双双大卖,变成双双滞销。
而星逸RTX 970却大卖特卖,全球热销。
星逸半导体赢麻,王逸赢麻!
“董事长,我们在RTX 960 2G版本的基础上,又割了一刀,同步研发了RTX 950!可以跟着RTX 960一起流片,但发布时间我没拿准。若是和RTX 960一起发布,会不会影响RTX 960 2G版的销量?毕竟两者性能差距20%-25%,很容易形成踩踏。”
王逸却是摆了摆手:“不用担心,一起流片,一起发布就是。不过把性能差距控制在25%-27%!就算我们不发布GTX 950,低端市场空白,消费者也都会去买友商的低端显卡。”
如果星逸科技有上一代的低端显卡,那可以不着急发布。
可问题是星逸科技没有低端显卡,市场空白,GTX 950不发布,用户都跑到英伟达、AMD,得不偿失。
英文达、AMD的上一代低端显卡、中端显卡降价后,也会冲击入门级的中端显卡RTX 960 2G版本。
还不如直接发布RTX 950,去抢低端市场,同时冲击英伟达的GTX 960 2G版本,以及AMD的入门级中端显卡。
与其被友商冲击,王逸选择主动冲击友商!
“是。”
星逸科技这边运筹帷幄,友商那边却是风起云涌!
眼看英伟达耍无赖,拒绝了华硕的GPU退货,华硕只能硬着头皮卖显卡。
可顶着显存门翻车,玩《刺客信条》只有一二十帧的帽子,谁买华硕的显卡?
无奈之下,华硕只能硬着头皮,按照计划推出了搭载华硕GTX 970显卡的新一代高端台式机华硕 ROG G20AJ!
i7-4790K + GTX 970的配置,算是高端配置,售价10499。
再加上不俗的外形设计,又恰逢双十一大促和礼包加持,应该可以热销!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因为GTX 970翻车,华硕 ROG G20AJ首发销量惨不忍睹。
反而进一步推动了星逸Z9的热销。
Z9采用星逸CPU X7 +星逸RTX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