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春雷1979_分节阅读_第47节
小说作者:牛凳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716 KB   上传时间:2025-07-28 15:43:10

  至于洗茶。

  他大概能听明白,老广们喝茶,第一泡茶水都要倒掉,作用就是洗去茶叶表面杂质,所以叫洗茶。但是他只只听说过普洱、大红袍这种茶要洗,没听说过绿茶也要洗啊。

  要知道绿茶茶味清淡,讲究的是品茶汤的清香,直接一道热水下去,洗没了,还喝个什么劲?

  “两位同志,伙计偷懒,没有给你们洗茶,所以这个茶,你们喝起来就一股霉味儿。我回头会狠狠批评他,责罚他!”李经理致歉道。

  韩春雷问道:“李经理,你们每次给客人上龙井,都要洗一遍茶再上?”

  李经理点头回道:“对啊,我们广东人喝绿茶少,主要还是喝的水仙、普洱,但我们买的的确是正宗的龙井茶,都是从供销社正规渠道采购回来的。绝对不会坑蒙顾客的。”

  听完他的话,韩春雷豁然懂了。

  看来是这个年代物资流通困难,也许他们真不知道正宗龙井茶是啥味儿。

  李经理以为韩春雷不信自己刚才说的话,于是伸手招呼了刚刚那位服务员,“小何,你去后面找一下陈姐,跟她要一下咱们茶楼采购龙井茶的进货单和发票。就说我说的。拿过来给这位同志看看。”

  “好嘞。”

  ……

  不消一会儿,服务员小何果真拿来了厚厚的一叠发票。

  果不其然,从今年1月到今年6月茶楼采购龙井茶叶的清单和发票都在。韩春雷好奇地粗粗一扫,发现龙井茶的进价还不便宜,一斤十五块八。按这价格,一壶龙井收他们七毛二,倒也真的不算贵了。

  “看,我没骗你们吧,我们真的是从供销社采购的龙井茶。”李经理说道。

  张喜禄凑过头来一看,低呼道:“乖乖,还真是从供销社买的龙井茶啊?但龙井茶真不是这个味儿啊。别说新茶了,就是隔年的龙井,陈了两年的陈茶,也比他这个臭袜子水要好啊。”

  李经理一听,微微皱眉,怎么自己好说歹说,还拿了采购清单和发票,这两个客人还胡搅蛮缠呢?

  不过他这个小动作还是被张喜禄发现了。

  张喜禄说道:“李经理,你还别不耐烦,我们家离着产龙井的龙井村、梅家坞也就几十里地!我家二姨妈的小姑子可就是嫁到了梅家坞。婆家就有一大片茶山。你说我懂不懂龙井?”

  李经理:“这……”

  “不信?要不要给你看看介绍信?”张喜禄最近频频外出,所以介绍信是随身携带,有备无患。

  “那倒是不用,我不是这个意思。”

  李经理摆了摆双手,疑惑道:“可茶叶,我们是从国营供销社的正规渠道采购进货的,这清单,这发票上写的也是正宗龙井茶,应该不至于出岔子啊。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

  他不解地看向韩春雷。

  韩春雷顿觉好笑,又觉得这李经理有点小可怜,忍住没笑,耸耸肩,说道:“经理,我们是来消费的,你问我茶叶问题出在哪里,这算怎么档子事?”

  李经理:“呃……”

  “问题出在哪里,我倒是知道。小李啊,你问他们两个杭州人,可就问错人啰。”

  相邻不远的一张桌子,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阿伯忽然插了句话。。

第68章 龙井门道多

  “钱伯!”

  李经理认识这位老阿伯。

  他们茶楼隐在唐楼里,做的也都是街坊四邻的生意。这钱伯就是茶楼的老主顾,十几年如一日,基本上每天准时准点都会来喝早茶,要一份萝卜糕,点一壶水仙或是普洱,抖开一张报纸,一坐就是一上午。

  这是茶楼里最普通不过的一位老客。

  韩春雷和张喜禄也被钱伯的话给吸引了注意力。

  李经理见状,介绍道:“这位阿伯姓钱,我们广源茶楼的老主顾,也是咱们深圳第一供销社的老采购了,去年刚退休。”

  “钱伯好。”

  韩春雷点了点头,出于对老人家的尊重,他也简答介绍了一下自己和张喜禄。

  李经理让伙计小何给钱伯的茶壶里续个水,然后问道:“钱伯,您倒是说说,这龙井茶的问题到底是出在边度啊?咱们家茶楼自打开业以来,龙井茶确实就一直是这个味啊。”

  “呵呵,那是你小子没喝过好茶!”钱伯慢悠悠地收起了报纸,放到一边。

  “嘿嘿,那钱伯您这位老行尊,给我们涨涨见识呗。”李经理笑道。

  这话音落罢,何止韩春雷和张喜禄,就连旁边几桌零星的客人,也都往钱伯的这边看来。

  毕竟是茶楼嘛,喜欢饮茶的人是多数。

  “激我是不?”

  钱伯笑了笑,也来了几分兴致,清了清嗓子,伸出两根手指,道:“这龙井茶好不好啊,有两个关键,一是货源。二是储藏。”

  说罢,他扫了眼众人,见大家都竖着耳朵在听,他兴致就更大了,继续说道:“这货源就不细说了,毕竟茶农种茶的本事,炒茶的手艺,各不相同,所以供销社从农户手中收上来的茶叶,品质也存在着良莠不齐。我就跟你们细说细说这第二个关键点,储藏!”

  说到这儿,钱伯将目光落在了韩春雷他俩身上,有意考问道:“两位小同志既然都是杭州人,那你们知道这绿茶应该怎么储藏吗?。

  “当然是装瓶里啊!”张喜禄脱口而出。

  韩春雷细想了一下,说道:“还有冷藏吧。”

  他对茶叶虽然没什么研究,但毕竟作为江浙人,对绿茶的基本常识还是有的。至于冷藏法,这个倒是跟他重生前有关系,因为他老爸也爱喝茶。他们家里有个冰柜,平时放一些需要冷藏的食物,但他老爸也会把绿茶密封好,存放在冰柜里。解释说,这样储藏的话,就算放个两三年,绿茶的颜色还是碧绿的。

  钱伯明显对韩春雷的答案更感兴趣,诧异地看着韩春雷,称道:“没想到小韩同志还知道冷藏法啊?不简单呐!”

  如今这年头,家用冰柜何其罕见,更何况用家用冰柜储藏绿茶?

  所以钱伯对韩春雷的答案感到惊奇。

  随后,钱伯说道,“冷藏法在普通人家还是少见的,因为那得是特级茶才要这么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一般的绿茶呢,江浙民间是用瓷瓶装存的。那小张同志,你知道怎么个装瓶法吗?”

  “这难不倒我!”

  张喜禄眉毛一扬,笑道,“我见过我们亲戚装过瓶,就是找个大瓷瓶,先用编好的竹子垫底。接着把烘好的茶叶放进瓶中,然后再覆上一张白纸,最后再拧上瓶盖,拧瓷实了。这种装瓶法,随便找个茶农都懂。”

  钱伯道:“的确是。茶农储藏茶叶,多数都是这个手段。这样保存下来的绿茶,一年内不会变色和变味。”

  这一会儿冷藏法,一会儿装瓶法,倒是把围观的茶客们听得津津有味,长见识了。

  这时候,钱伯话锋一转:“但是,诸位想想,瓷瓶本身造价不低,而且瓷瓶容量有限,能装得了多少茶叶啊?供销社每次一收上来都是几千斤的茶叶,都能统统装进瓷瓶里吗?所以,供销社对绿茶的储藏,根本达不到瓷瓶储藏的标准。再说了,用瓷瓶作为储藏方式,成本高了不说,也不方便运输啊。可偏偏,这绿茶最讲究这些。反倒是咱们老广们爱喝的普洱、乌龙,不在意这个,堆在角落里十年八年都不打紧。”

  “我听明白了。”

  韩春雷点了点头,试问道:“所以,钱伯的意思是,供销社里的确是龙井茶,但他们的储藏标准不行,容易让绿茶受潮变色变味,而且他们收绿茶的货源参差不齐,龙井茶里也有上品龙井和劣等龙井,对吗?”

  “小伙儿剔透,一点拨就明白!”

  钱伯夸了韩春雷一句,才对李经理说道:“所以啊,你们从供销社进的茶,的确是龙井茶,但存储条件不行,加上我们南边潮湿,这茶叶在供销社的仓库里,早就变色变味了,恐怕连他们供销社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仓库里的龙井茶,早已是变色变味的劣等茶!”

  “不会吧?竟然连国营供销社都进不到好龙井吗?”旁边一桌,有个年轻人发出了一声感慨。

  钱伯朝出声的那人看了看,有些卖弄地问道:“后生仔,这龙井茶里学问深了,你们知道龙井茶分多少个等级吗?”

  “多少?”

  “四十三等!”

  钱伯伸出右手不断翻动,道:“足足四十三等!按国家定的标准来说,龙井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十级,总共十一个级别。其中,特级分三等,一到十级每级分五等,总共就是四十三等了。四十三等,等级不同,供销社的收购价也不同。”

  “我的妈诶!这我都没听过。”

  钱伯的这番卖弄,连张喜禄这个土生土长的江浙人听着都觉得新鲜,道:“没想到这看着不起眼的一片茶叶,居然分成了四十三个等级!”

  “所以茶叶一道,博大精深啊。”

  钱伯感慨万分,随后道:“不过对我们小老百姓来说,喝茶就喝个生津解渴啊,也没那么多穷讲究。所以小老百姓图个便宜实惠,供销社也就不愿意进上品茶叶了。懂了吧?门道在这里咯!”

  “原来有这么多讲究!”李经理恍然大悟。

  “你还年轻啊。你们茶楼以前的老师傅懂这些。可惜都走得差不多了。”钱伯说道。

  李经理连连点头:“是是是,谁让我年纪轻,没见识呢?得亏今天钱伯您老人家在,我也跟着长了见识。回头我就跟库房交代,以后买来的绿茶,我们也用瓷瓶装起来,密封,储存好。省得被外地来的客人笑话,笑话咱们老广把臭袜子水当成茶水喝了。”

  韩春雷他们听了,不由莞尔一笑,这个经理倒是个妙人。一番话说得,连张喜禄都不愿再追究绿茶这个事了。

  李经理看向着韩春雷和张喜禄,一脸诚挚地说道:“韩同志,张同志,也不是我们茶楼有意坑蒙外地客,我们是实在不懂这些,所以今天才让两位客人喝了这劣茶。今天这壶茶,我们茶楼就不收钱了。我让服务员给你们上一壶冻顶乌龙,这壶冻顶乌龙算我们茶楼送的,你看可以吗?”

  “李经理,既然这事解释开了,我们也没必要追着缠着。送乌龙就免了,我俩已经喝了一肚子的茶,再好的乌龙茶也喝不进去了。”

  韩春雷笑着摆了摆手,婉拒了李家俊的盛情,然后对着钱伯致以谢意道:“说实话,今天听了钱伯一番话,受益匪浅,就像李经理说的一样,跟着长见识了!”

  这不是他的客套话,的确是肺腑之言。

  后世的高级龙井茶,能卖到天价。

  而在这个时代,却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委实太过可惜了。

  这一顿早茶,他觉得真没白来,长了见识,还有所收获。

第69章 一石千层浪

  吃完早茶,韩春雷跟张喜禄就下了唐楼。

  韩春雷左右无事,就又陪张喜禄跑了一趟蛇口公社,把今早捞尸的钱给结了。

  等他俩坐着小巴回到湖贝村,已经是中午时间了。

  ……

  而远在杭州长河公社的曹天焦,从供销社里买好了一堆礼品后,骑上三轮车赶到了柴家坞。

  红旗村到柴家坞的道路,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好,所以等他到柴家坞时,也快饭点了。

  这大夏天的,曹天焦骑着二十来里路,出了一身的臭汗。

  进了村,柴家坞村口的晒谷场正有七八个小孩再嘻嘻哈哈地追逐玩耍,曹天焦随即下了三轮车,拿着草帽扇着风,在晒谷场边上,跟几个小孩招手喊道:

  “诶,小丫儿,来,阿伯跟你们打听个事,韩春雷家怎么走,你们知道伐?谁领我去,谁就有糖吃。”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把水果糖来。

  包着花花绿绿的糖纸、散发着水果味清香的水果糖。

  在这个一块冰糖就能让小孩们乐得屁颠屁颠的时代,一把水果糖对孩子们的吸引力,简直是核弹级别!

  一瞬间,七八个小孩儿通通都围了过来。

  “春雷哥家,我知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5页  当前第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2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春雷1979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