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春雷1979_分节阅读_第29节
小说作者:牛凳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716 KB   上传时间:2025-07-28 15:43:10

  “喂,泉哥,凭啥啊?”

  这下张喜禄有些不乐意了,嚷嚷问道:“我说这是假衬衫,春雷也说这是假衬衫。怎么他就识货,我就不识货了?不带这么明显打击报复的啊,泉哥!”

  “报复个球,我看你是屁也不懂。”

  蔡井泉鄙视地看着张喜禄,数落道:“你还说这是残次品呢。”

  张喜禄点点头,道:“这假衬衫只有半截儿,可不就是残次品吗?”

  “所以说你小子没见识,不识货啊!”蔡井泉撇撇嘴,没好气地回道。

  张喜禄越听越是懵圈,估计已经被蔡井泉的话给绕糊涂了。

  “好了,泉哥你别绕他了,再绕下去估计一加一等于几都费劲了。还是我跟他说吧。”

  韩春雷对蔡井泉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拿着手里的半截儿衣领子,对张喜禄说道:“喜禄哥,这个不是残次品,也不是假的衬衫,而是它的名字就叫假衬衫。当然,有些地方也叫假领子。上海人叫节约领,西北那边也叫穷人美。”

  “嗯?”

  张喜禄听韩春雷这么一说,下意识地俯下身从纸皮箱里拿出一条假衬衫来,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下,将信将疑地说道:“照你这么说,这玩意还真有人把它当成衬衫来穿?”

  “不是真有人把它当成衬衫来穿,而是很多人都这么穿。”韩春雷纠正道。

  张喜禄奇道:“很多人都在穿?我在红旗村怎么没见人穿这个?”

  “哈哈哈,这个假领子在夏天你见不着有人穿。要得是秋冬季节,假领子穿在里头,毛衣或者夹克穿在外头。而且穿这个这假领子的,都是那些在城里单位上班要体面的人,或者城里赶时髦的年轻人。所以你在红旗村见不着也正常。”

  韩春雷耐心地解释道:“就说在咱们长河公社,估计也就是那些在公社上班、或者在国营单位当领导的人,才会穿这个假领子。不然普通老百姓,要么下地种粮的,要么车间干活的,谁会穿这个花哨的东西?”

  韩春雷一边说着,一边试穿起这个假领子。

  他解开前襟的三枚扣子,然后把半截衣领子套在自己身上,接着把衣领子下面缝制的两根布带,直接套住肩膀加以固定,防止领子向上缩起,最后再把三枚纽扣重新扣了起来,这就齐活儿了。

  穿戴好假领子之后,韩春雷伸展着胳膊,转了一下圈,看着张喜禄,说道:“瞧见没,就像我这么穿。回头啊,再在外面套上一件毛衣,把衣领子露在外头,谁能看出来这是一件假领子啊?”

  “乖乖,还真像那么回事。”

  张喜禄围着韩春雷绕了一圈,啧啧称奇道:“照你这么说,我以前见着的那些里面穿衬衫外面套毛衣的城里人,都这么穿?”

  韩春雷笑了一下,重新解开纽扣取下假领子,然后说道:“还有一些穿西装打领带的体面人,里面照样穿着假领子,反正旁人也看不出来,是不?”

  “哈哈,我以前还以为都是穿长袖衬衫的呢?没想到这衬衫还有半截儿衣领子的。城里人真是花样多,套路也多。”张喜禄乐道,这回他是真涨了见识。

  蔡井泉在一旁插话道:“不是谁都能一年换洗几件长袖衬衫的?你也不想想看,城里人一年一家子才能领多少尺多少寸的布票?一件长袖衬衫就要1.5米左右的布,这布票如果都拿来买衬衫,那还要不要买布匹做床单被罩,枕套窗帘,还有一家老小的衣裤?到过年的时候,孩子光腚不做新衣裳啊?所以,又要穿衬衫体面,又要一家老小的布票够用,可不就要买假领子了?”

  “是的,泉哥说得是实情,全国布票很紧张,所以这假领子在各地都非常受欢迎。”韩春雷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假领子应该是上海那边先出来的。”

  蔡井泉点点头,道:“当年的确是上海那边先流行起来的。那会儿布票紧张,但买零碎的布头不用票,所以爱美又会过日子的上海人,就从服装厂里买零碎布头做了这种假领子,短短几年,全国各地的城里人都开始穿起这假领子了。”

  “原来如此,没想到这小小的假领子还有这么多学问啊。”

  张喜禄说完,看向韩春雷,奇道:“春雷,你们柴家坞也没人穿这假领子吧?你是怎么认得这玩意,还知道这么些的?”

  这个问题,还真把韩春雷给问住了。

  他的确知道假领子的来龙去脉,因为他重生前的爸爸妈妈,正是当初穿着假领子赶时髦的那代年轻人,哪怕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他老爸还对这个假领子爱不释手,每年都会让上淘宝买上两件假领子,说出门旅游的时候,带上两件换洗简单,而且还轻便好收拾。他曾问过父亲,为什么这么喜欢穿假领子。老头说,年轻那会儿吧,爱赶时髦,但实在是穷,所以只能穿假领子。等后来国家搞改革开放了,工资待遇高了,生活条件好了,他也有家庭有老婆孩子了,又想着节俭点,所以还是穿假领子。再到后来退休了,虽说也不愁吃喝不用再节俭了,但他也穿习惯了,割舍不掉了。

  蔡井泉见张喜禄这么问,却是觉得很好笑,摇头打趣道:“喜禄啊,所以这就是你跟春雷兄弟的差距,懂不?他这个叫见识,你那个叫土鳖!晓得吧?不然你俩出来做买卖,怎么是他作主,而不是你做事呢?”

  “你……”

  张喜禄被蔡井泉挖苦的面红耳赤,憋得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泉哥,话不是这么说的。我也只是刚刚好有个亲戚穿过这个假领子,听他说过这玩意的由来,才知道这么些个事儿而已。”

  韩春雷当然不能让张喜禄被蔡井泉用言语挤兑,甭管怎么样,张喜禄跟他才是一条战线上的革命战友,他可不能让张喜禄让外人欺负。

  接着,他对张喜禄解释道:“喜禄哥,你还记得我有个在长河中学当教师的大姑父不吗?他就穿过这个假领子,我以前去他家见过。他那个假领子,还是上海的同学寄给他的。”

  “你大姑父?”

  张喜禄听他这么一说,的确听韩春雷讲过他有个大姑就嫁在他们红旗村,而且他那个大姑父在张喜禄他们红旗村还是个名人,因为在文革那会儿思想激进,酒后胡乱说话被关了起来,这个人他听说过。之前还听韩春雷说,他大姑父还没放出来呢。不过眼下都在搞平反冤假错案,估计离放出来也快了。

  对啊,他姑父是文化人,又有同学在上海,穿个假领子套个毛衣装大象,倒也正常。

  见张喜禄一副了然的样子,韩春雷知道这个解释,可以完美地消除张喜禄的疑惑。所以他也就不再继续围着这个话题了,而是岔开话,奔着正事儿来对蔡井泉问道:“泉哥,这假领子你有多少现货?”

  “有多少件现货?我算算,我家里有三纸皮箱的假领子,应该有小三百件吧?”

  蔡井泉粗粗估算了一下,笑了笑,对韩春雷摇头道,“但是春雷兄弟,别嫌哥哥说话不中听,就你带来的那两百块本钱,虽然也不老少了,但恐怕是吃不下这批现货啊。”

  “我们的确就只有两百块的本钱。”

  在商言商,韩春雷并不觉得蔡井泉的话不中听,问道:“泉哥,这假领子,你打算多少出厂价一条?”

  “据我所知,在我们这边的百货商场,一条假领子的售价是两块八。在上海的百货商场和供销社里,应该是三块五起步。至于你们杭州那边的商场和供销社里,怎么着也能卖到三块八一条吧?而且这还是官方加布票的价。”

  蔡井泉好像是做过功课似的,如数家珍了一番,然后稍稍放低了声音,继续道:“如果你们私底下偷偷贩售,不要布票只要人民币的话,应该还能再加个两到三成的价格。你们也晓得的,在你们那边也好,还是在我们这边也好,无论是假领子喇叭裤,还是香烟啤酒蛤蟆镜,都是紧俏货。”

  韩春雷承认蔡井泉说得都是实情,也知道他铺垫那么多的目的,于是直言不讳地说道:“是,没错,现在全国人民都想穿花哨的衣裳,好看的裤子。统购统销,凭票购买,肯定是无法满足当下各地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不然,我们也不会大老远跑深圳来捣腾紧俏的货物了。所以,泉哥你的出厂价到底是多少一条呢?”

  “好,兄弟,你敞亮,泉哥我也实在!”

  蔡井泉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说道:“我按两块钱一条的出厂价给你,就算你回到杭州,你跟供销社卖一样的价格,一条假领子你也能挣上一块八!这个出厂价,怎么样?”

  “不怎么样!”

  韩春雷顿时皱起了眉头,看着蔡井泉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我是敞亮了,但泉哥你可是一点都不实在啊!喜禄哥,我们走!”

  “等等,你先别走。”

  蔡井泉叫住了韩春雷,问道:“春雷,我怎么就不实在了?一块八的利润空间,还要怎么实在?你倒是说个一二三出来啊!”

  “你要一二三是吧?”

  韩春雷耸耸肩,嘴角不屑地笑了笑,说道:“好,我就说个一二三给你听!”

第41章 一毛一毛砍

  “一块八的利润,看似留足了利润空间。但是——”

  韩春雷眯着眼睛笑了笑,说道,“泉哥,我的成本又何止两块钱的进价?”

  “春雷,运输成本,人力成本这种行外话,你就别说了。”

  蔡井泉摇了摇头,说道:“这些成本,我都给你折算在了利润空间里,不然出厂价就不是两块钱的事了。”

  韩春雷说道:“泉哥,你始终在回避风险成本这个存在啊?”

  “什么叫风险成本?”蔡井泉忍不住好笑道:“你不会是想说,假领子倒腾回去之后卖不掉,也算风险?然后要把这风险转嫁到进货成本上?你是来搞笑的嘛?还是说,你把泉哥当成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仔?”

  说着,他看向一旁的张喜禄,说道:“做生意哪能没有风险?没有风险那能叫生意吗?这么浅显的道理,我看喜禄兄弟都懂吧?”

  张喜禄知道韩春雷在和蔡井泉砍价,但是他也觉得韩春雷这个砍价的理由,站不住。他在长河公社做掮客那会儿,都知道给人牵线搭桥一旦双方没谈拢,他鸡毛都挣不到,白搭进去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就是掮客的风险。谁也不敢保证每次牵线搭桥都能成。

  所以见蔡井泉问向自己,他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嗯嗯两声。

  惹得韩春雷暗骂一声,猪队友!

  他说道:“泉哥,你明明知道我说的风险,不是指这个风险。”

  蔡井泉说道:“那我就不懂还有什么风险了?”

  “这个风险,泉哥你懂。”

  韩春雷指了指地上的三个纸皮箱,说道:“不然,你也不会把它们压在床底下这么长时间了。”

  “你……你这话什么意思?”

  蔡井泉的面色微变,不过这个小小的变化,连张喜禄都察觉到了。

  “好吧,既然泉哥一定要我把话说开,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韩春雷弯腰俯下身拿起一件假领子,在手中轻轻抖落了一下,说道:“公然拿这个东西在市面上卖,论起来,这可比割资本主义尾巴严重多了。一个不小心,招来公安,货全给没收了不说,一旦被扣个投机倒把罪,恐怕还要吃牢饭啊。”

  割资本主义尾巴,针对的是搞家庭农副产品的,前些年文文/革那会儿这个在农村屡见不鲜。别说蔡井泉了,就连张喜禄在长河公社都见怪不怪了。在农村,有的人家里会偷偷养上几只大鹅,有的人院里会偷偷豢上几只鸡鸭,有的人家会偷偷攒上一筐子鸡蛋,还有的人家会偷偷炒上半袋花生瓜子儿,然后偷偷送到城里去卖钱。一旦被截获,这些东西都会被没收,还要在社员大会上做检讨。

  这种违背集体私搞农副产品的行为,一度被认为是滋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对这种行为的打击,被称之为“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不过文/革结束后,农村里搞资本主义尾巴的人,屡见不鲜,怎么禁也还是有人偷偷在搞,毕竟处罚的手段也不重。但是公然在城里做买卖,违背计划内国家统配价,破坏计划经济体制,那就不是割资本主义尾巴那么简单了,而是典型的投机倒把罪。

  两者孰轻孰重,韩春雷懂,蔡井泉会不懂?

  “呃…”

  蔡井泉被韩春雷说中了心事,沉吟片刻,解释道:“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这边抓投机倒把罪的风声也没那么紧了。你私底下贩卖,没人举报,公安一般是不会来查的。”

  “呵呵,但真被查了,黄花菜也凉了。泉哥,别忘了这些假领子,我是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带回杭州去的。我们那边,现在不比你们这边宽松啊。我们村有个磨刀匠,想要进城走街窜巷磨个剪子菜刀挣点钱,都要大队开证明。”韩春雷说道。

  蔡井泉有些哑然。

  他思虑片刻后,咬咬牙,抬头说道:“每件进价再减二毛八,够诚意了吧?”

  “好……”张喜禄喜上眉梢,脱口喊道。

  “好什么好?”

  韩春雷有点后悔带这家伙来了,断然摇头道:“泉哥,能不能再多一点诚意?”

  “每件再减二毛八,还不够诚意?那什么叫诚意?”

  蔡井泉皱着眉头,道:“我再给你抹两分钱,每件进价降三毛,折一块七一件!”

  张喜禄已经在韩春雷身后轻轻踢了踢他的脚后跟,示意他见好就收吧。一件进价一块七,外面可以卖到三块七八,如果不用布票的话,甚至可以卖到四块多五块。

  这买卖,很可以了!

  谁知韩春雷却摇了摇头,说道:“不行!”

  “啥?不行?这还不行?”蔡井泉怒目圆睁,瞬间变脸。

  他觉得韩春雷有点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了。

  张喜禄也觉得,韩春雷这砍价砍得有点过分了。他很担心这煮熟了,马上就要到嘴的买卖,突然又飞走了。

  韩春雷笑道:“泉哥,你先别急,我是想说,我不用你降价到一毛七,咱还是定两块一件的进货价。”

  “你有病吧?”蔡井泉脱口而出,难以置信。

  张喜禄听罢差点跪在地上,也在韩春雷身后急忙唤道:“春雷,你没事吧?”

  韩春雷没理会张喜禄,直面坦然地看着蔡井泉,认真地说道:“我没病,我好得很,我说,我不用你降价。我同意两元钱一件的进货价,我同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5页  当前第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2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春雷1979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