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80巴山猎耕记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指尖灵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7-23 17:29:57

  到了生产队末期,人们积极性不高,上工就有工分,不上工就没有,更多是在混日子。

  以其一天混那一块钱不到的工分,还不如来帮忙建房更实在。

  石匠在平整地基的时候,也顺便将开凿出的山石用錾子凿眼,再用大锤和楔子,分成一个个小块,每块也就控制在四五十斤的样子,然后简单修出稍微平整的口面备用。

  而木匠则是开始搭建木架锯板材、打理木方和门窗框架的准备。

  青沟建房的这片地还算平整,挖土方的时候,不过下去五六十公分,就是一块块山石,稍加打整,就是非常坚实的地基。

  建房的事情,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

  耿玉莲和瞿冬萍两人回去上工了,而陈安和陈平则是每天在青沟搅拌砂浆,帮忙搬运石头供应砌墙。

  陈安专门砍来竹子,用刀子破成细细的竹丝制成刷把,专门用来扫刷石头墙体上的砂浆黄泥,用木棍细细勾缝。

  陈平这里的大房子,一百五十平米的两层主房,外加左右两侧各两间的厢房,少说也有二百三十平。

  如果前面建上围墙,装了大门,那就是一个妥妥的四合院样式。

  米仓山里,其实也有着不少四合院。

  早年间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山里来了不少民风彪悍的客家人,他们也将四合院带到了这大山里,哪怕到了后世,依旧有很多四合院群落保存完好,并被保护起来,

  转眼一个月时间过去,石屋的第一层成型。

  别看是厚实的石头墙体,拉着双线仔细砌出来,那也是非常的有型。

  大门框、窗框,直接就是粗大的原木,两面刨平做成,非常的厚实,到时候装上做出来的木门门板和窗扇,做得精细点,绝对非常牢靠、美观。

  一层墙体建起来,一根根原木做成大木方当楼楞架上去,先简单用几块木板垫着,再搭上盘简易楼梯,继续升二层。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

  其实用石头砌墙,别看厚实,但只要石料、砂浆供应足,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慢。

  再一个月过去,石头房子的主体已经完成。

  远远打量着这房子,陈安觉得漂亮,陈平更是每天乐滋滋的。

  陈子谦、耿玉莲和瞿冬萍更是每天晚上必到,一个个看着这一天一个样,宽敞明亮,明明想着会很粗糙难看的石头房,偏偏却有种厚重沉稳,看着很别致、舒服的感觉。

  陈安晚上回到老房子睡觉,不只一次听耿玉莲和陈子谦说那房子好,感觉有了那样的房子,自家半坡上的老房子更像是个圈。

  陈安听到这样的话,打心里觉得高兴。

  因为他一直担心,等哥俩的石头房子建好以后,陈子谦和耿玉莲舍不得放弃这半山腰的老房子。

  希望以此潜移默化,到时候更容易说动他们搬离,舍弃老屋。

  老人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那是固有的执念,不是那么容易破除的,哪怕有再好的,也轻易不会放弃。

  房间的地板,在将泥土夯实后,铺上打理平整的青石板,缝隙以三合土填充。

  剩下的房梁、椽子和用厚实的木料吊顶、铺楼板的事情就是木匠师傅的事儿了。

  几个石匠则是转战盘龙湾备料,平整那些山石。

  这段时间以来,就连陈安都已经学会打理这些石料,他自己也加入进去,弄得有声有色。

  他盖房子的位置,选在小河对面的石崖前,离着石崖下的山洞十来米,

  过去建房之前,首先就得把河上的石桥给搞定。

  考虑到以后的大水,这桥必须建得非常仔细。陈安在这里住了多年,知道是什么情况,亲自选的建桥位置,然后一帮人架设好下面的拱形支撑后,开始用錾子、石锤,仔细地一块块打理着石头。

  石头弄成梯形体的,一块块嵌合,弄得严丝合缝。

  然后又用石头平铺过去,连通从竹林修出来的土路。

  石拱桥的承重不用怀疑,三米的宽度那也是绰绰有余。

  接下来才进入平地建房的环节。

  单论起土地平整,陈安所选的这片地,是远比不上陈平的青沟的。

  但陈安要的,就是不拘一格,更能有别墅的新颖。

  石头房子的厚重,加上别具一格的造型,交织出的就是历久弥新的前卫。

  房子地基分成三块,成阶梯状,大约两百平的样子,但有的是石头,直接用大石将三块相邻的地基铺满,铺得实实在在。

  这样的做法,看似伤工废材,但抬高了基础,却能很容易让一年的雨水,顺着地基那些细小的缝隙排出,干燥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屋子的建设,也分成三个大间。

  中间一进门,就是上楼的楼梯,两侧,一边为客厅,休息室,另一边则是厨房和餐厅。

  建造的时候,他直接就是大门大窗,进一步提升空间的的高度和亮度,更像是一左一右各建一座独立的房子,中间以原木相连。

  墙壁上,他也要求将木方穿过石墙,留有卡槽,用木头成为石墙进一步的拉连。

  之所以门窗留的那么大,就是为了以后有朝一日需要换成玻璃,那就相当大气漂亮了。

  他这里的工程量比陈平那里还要大得多,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墙体的建造。

  陈安心血来潮,在木匠师傅铺设板面架设房梁、椽子和楼板的时候,他让石匠师傅到那个他住了不少时间的山洞,也将里面打理平整,并铺设出来。

  这辈子,里面不会用来关羊了,将会是一个夏季炎热的时候,纳凉休息的好地方。

  再看看背后的崖壁,他想到了那个上辈子刷视频的时候看到的有上百个蜂箱,后来成了风景区的石崖。

  于是,干脆用竹子搭了架子,趁着他们有工具,提前选着位置,在上面凿出一个个长五六十公分的长方形石窟。

  石窟外面方正,可是到了里面,就很难使用錾子,只能弄成半圆形,并在石窟口上打出卡槽,到时候让木匠师傅弄出门板,就能成为石洞蜂箱。

  山里花草资源多好,他相信,这面崖壁上也会有许许多多的蜜蜂愿意来安家落户,成为一个热闹的所在。

  每年收上一次蜜,至于蜜蜂是走是留,主打一个随意。

  接下来又是院墙,没有再刻意地选择这些石灰石,而是直接从河里捡拾各种形状,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石头进行堆垒,简单勾缝,倒另有一番味道。

  至于猪圈、羊圈、鸡圈啥的,被他选在距离大房子三十多米外的另一片小空地上建造。

  然后买来青瓦,给房顶装上,哥两的房子,算是建成了,只等着木匠将门窗之类的装上就行。

  这一忙,又是一个多月。

  房子和配套设施,从翻过年到完工,一共花了七个多月的时间,而陈安交到耿玉莲手里的那些钱,也早已经花光,反倒将家里卖猪的钱,也花了五十多块。

第101章 得把握好这个秋冬季节

  同样的钱,如果用来建吊脚木楼,同样面积的吊脚楼建上三座都没什么问题了。

  但花了大钱,房子的效果,也是真的好。

  好到一向将钱紧紧攥着的耿玉莲,不但把之前陈安交给她保管的那些钱全部拿出来,还把去年交任务猪的钱也拿出大半,连说值得。

  石河子村的人没少过来看进度,当看到陈平的“四合院”成型的时候,就没有人再多说一句,更多的是夸赞、羡慕。

  大房子,谁不喜欢?

  何况还是这么漂亮的大房子!

  但现在也只是盖好而已,里面还什么都没有。

  最起码,就连厨房里灶都还没打造,别的家具更是什么都没有。

  兄弟两个回到家里,吃饭的时候,耿玉莲从兜里取出一块布,揭开后里面是一沓连大团结都没有一张的钱,更多的是一块两块,还有不少毛票子和分分钱。

  她将这一包东西放到桌上,推送到陈安面前:“幺儿,现在房子已经建起来了,趁着几个帮你盖房子的叔叔伯伯都还在村里,找他们把里面的灶台、火塘弄一哈,再做点家具,不然看着里面空空荡荡哩…

  这是一百二十三块钱,你拿着,是你哥结婚后这几年攒下来留着给你娶媳妇的,盖房也是正事,房子起来了,还是那么漂亮的大房子,女娃儿们看到了,肯定也会喜欢,娶媳妇也会更容易些。

  娶媳妇的钱,我们再攒!”

  她还从没见过陈安这么勤快过。

  盖房子是辛苦活计,尤其是石头房子,几乎干啥都是重的。

  而陈安这一坚持,就坚持了大半年。

  就连一向闷头苦干,劳力比他好得多的陈平,也不是一次两次抱怨说遭不住,但偏偏陈安,从头到尾,愣是什么都没说。

  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忙着往青沟和盘龙湾跑,几乎没怎么休息过,除非下了大雨干不了什么。

  山村里的人,一贯的概念是:只要舍得苦,就有盼头,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不得不承认,陈安完全变了个人的事实。

  一家子除了欣慰,更多的是心疼。

  埋头吃饭的陈安抬头看了眼耿玉莲,却是不好意思再接这些钱了。

  七個多月的时间,转眼都已经进入初秋,他是一分进账都没有,就连队上的工都没上一个,一心扑在盖房子的事情上,他很清楚,耿玉莲现在拿出来的,是家里的全部积蓄。

  万一碰到点什么事情,连应急的都没有。

  虽然说他盖房子的时候,背送石头都背得后背起了老茧,也是非常辛苦,但不得不承认,这大半年的时间,全是家里人养着。

  今年只有陈子谦、瞿冬萍和耿玉莲三人上工,赚到的工分怕是连一家子的基本口粮都换不够,更别说有余钱了。

  这钱是万万不能要的。

  “新房子里还打啥子火塘,弄个火炉就行了,顶上的烟囱出口都是留起哩…

  老妈,这些钱你收回去,留着家里面应急,还需要用的钱,我会想办法。现在房子已经建起来了,剩下的事情也不用太急,可以稍微缓一缓了!”

  陈安将钱推了回去:“休息两天,我到山上找找,看能不能打到啥子值钱的野物,就即使刨竹溜子也能赚到钱,事情就能解决。”

  火炉主要也就是冬天的时候取暖用一下,至于做饭啥的,有专门的厨房,弄个灶台就行了。

  这可比在客厅里弄个火塘烧木柴,弄得满屋子烟熏火燎的强的多。

  说完,他转头看向陈子谦:“老汉,我还是不准备上工,一天那点工分就几毛钱,不如撵山来得快。”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陈子谦已经完全适应了他生产队长的身份。

  他自己也是干农活的,清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那些事情纯属是在磨洋工,完全没有必要像杨连德领着的时候那样去做。

  他理得清清楚楚,事情也安排得妥妥当当,倒是没有听到任何闲言碎语,上的工少了,但却更值钱,还能空出不少时间忙自己家里的事儿,都挺好。

  公社的领导来过几次,每次问起生产队的生产,他也能对答如流,处处落在实处,也让公社非常满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93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5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80巴山猎耕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